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全国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成果国家级核查细则
1全国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成果国家级内业核查细则为确保全国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成果国家级内业核查工作顺利实施,规范内业核查工作程序和方法,根据《全国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成果国家级核查实施方案》有关要求,特制定本细则。一、资料接收与检查(一)资料接收。1.资料接收的内容。核查单位接收的资料包括:分包核查区域工作底图、二次调查标准时点数据库、基本农田保护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区、遥感影像、“全国耕地质量等级更新调查评价”成果资料和地方提交的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成果。2.资料接收的形式。核查单位用移动硬盘接收核查资料。接收数据前,核查单位需准备2块1TB以上容量移动硬盘存放在项目组。核查单位应在接到通知后4小时内派人领取数据成果。(二)资料检查及反馈。核查单位应在24小时内完成对县级评价成果的齐全性、完整性、规范性检查,资料存在严重问题时应及时与项目组联系,2并将检查结果(附件1)以电子邮件形式报告项目组,等待重新领取。二、核查工作程序(一)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成果核查。1.添加字段。在耕地后备资源图斑层(HBTC)添加“评价结果核查(PJJG_HC)”、“备注(BZ)”字段,各图层命名及属性结构详见附件2。2.范围检查。以国家下发工作底图为依据,检查地方上报调查评价成果与国家下发工作底图范围是否一致。3.原始资料检查。检查核查区域所涉及指标的原始数据和指标图层是否提交齐全,是否对核查区域所涉及评价指标图层处理方法进行必要描述,原始资料和指标图层逻辑关系是否一致。地方全部通过外业调查开展调查评价工作,未提交评价指标原始数据和指标图层的,不进行原始资料检查,不提交“原始资料检查记录表”。(1)涉及指标情况检查。根据技术方案“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分区表”(见技术方案附件1)确定核查区域所在分区。对照评价区对应的“各类耕地后备资源的不宜耕评价指标表”(见技术方案附件2)确定所涉及评价指标,涉及的在“原始资料检查记录表”(附件3)中3“是否涉及”列内填写“Y”,不涉及则填写“O”。(2)指标限制级别检查。根据评价指标获取及处理情况说明,判断所涉及的各指标对核查区域的限制级别,并在“原始资料检查记录表”中“限制级别”列填写“无限制”、“全部限制”或“部分限制”。(3)提交资料齐全性检查。检查所涉及指标是否提交指标原始数据和指标图层,如提交,则分别在“原始资料检查记录表”中“是否提交原始数据”和“是否提交图层”两列中填写“Y”,如未提交,则填写“N”。(4)指标处理说明检查。根据评价指标获取及处理情况说明,检查是否对指标图层处理方法进行描述,如有描述,在“原始资料检查记录表”中“是否对图层处理方法进行描述”列中填写“Y”,否则填写“N”。(5)原始资料和指标图层逻辑性一致性检查。检查所涉及的指标原始数据和图层逻辑性是否一致,一致的,在“原始资料检查记录表”中“原始数据和图层逻辑性是否一致”列中填写“Y”,否则填写“N”,无法判断的,则填写“无法判断”;原始数据或指标图层存在未提交的情况时,“原始数据和图层逻辑性是否一致”列中填写“O”。(6)是否通过与处理意见。①当“原始资料检查记录表”中“是否提交指标原始数据”列为“N”时,“是否通过”列中填写“N”,“处理意见”列中填4写“补交指标原始资料”。②当“是否提交指标图层”为“N”且“限制级别”为“部分限制”时,“是否通过”列中填写“N”,处理意见”列中填写“补交指标图层”。③当“是否对图层处理方法进行描述”为“N”,“原始数据和图层逻辑性是否一致”为“无法判断”且“限制级别”为“部分限制”时,“是否通过”列中填写“N”,“处理意见”列中填写“补充对图层处理方法的描述、指标原始数据和图层逻辑一致性相关说明”。④当“是否对图层处理方法进行描述”为“Y”,“原始数据和图层逻辑性是否一致”为“无法判断”且“限制级别”为“部分限制”时,“是否通过”列中填写“N”,“处理意见”列中填写“补充指标原始数据和图层逻辑一致性相关说明”。⑤当“是否对图层处理方法进行描述”为“N”,“原始数据和图层逻辑性是否一致”为“Y”且“限制级别”为“部分限制”时,“是否通过”列中填写“Y”,“处理意见”列不填写。⑥当“原始数据和图层逻辑性是否一致”为“N”且“限制级别”为“部分限制”时,“是否通过”列中填写“N”,“处理意见”列中填写“对指标图层进行修改”。4.评价表表内逻辑一致性检查。打开“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表”和评价区对应的“各类耕地后备资源的不宜耕评价指标表”(见技术方案附件2),评价结5果填“Y”的,评价指标各项属性必须均为“Y”或“O”;评价结果填“N”的,评价指标属性至少有一个评价指标为“N”,其他评价指标可不填写。检查结果标注在“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表”中,不正确的单项指标及对应图斑评价结果的字体标注为红色(RGB255.0.0),生成“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表(核查)”(附件4)。5.后备图层和评价表一致性检查。打开后备图层(HBTC)的属性表和“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表”,按照《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综合数据库标准》,将后备图层属性表中指标属性代码和评价结果转换成“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表”中的“Y”“N”“O”,检查是否一致。检查结果不一致的在“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表(核查)”中对应的单项指标、评价结果单元格内填充黄色(RGB255.255.0)。6.后备图层评价结果正确性检查。(1)存在一个或多个评价指标“全部限制”时,评价结果为“FHB”,在对应“评价结果_核查”字段填写“Y”,否则填写“N”,其他“无限制”或“部分限制”评价指标不进行再次判断。(2)存在一个或多个评价指标“部分限制”时,按照涉及指标的宜耕性,分地类分指标综合判断评价结果的正确性。①综合判断图斑评价结果属性均一时,判断结果与后备图层评价结果一致的,在对应“评价结果_核查”字段填写“Y”不一致的填写“N”。6②综合判断图斑评价结果属性不均一时,使用涉及评价指标不宜耕部分擦除耕地后备图斑,计算宜耕部分占整图斑面积比例(HBBL),根据面积比例(HBBL)和宜耕部分图斑面积(YGMJ)按照以下原则进行综合判断(面积计算使用SHAPE_AREA面积)。a.HBBL<50%且YGMJ≥50亩,PJJG_HC填写“CF”。b.HBBL<50%且YGMJ<50亩,当评价结果为FHB时,PJJG_HC填写“Y”,当评价结果为GDHB时,PJJG_HC填写“N”。c.HBBL≥50%且YGMJ≥50亩,当不宜耕面积<50亩,评价结果为FHB时,PJJG_HC填写“N”,评价结果为GDHB时,PJJG_HC填写“Y”;当不宜耕面积≥50亩,PJJG_HC填写“CF”。d.HBBL≥50%且YGMJ<50亩,当评价结果为FHB时,PJJG_HC填写“N”,当评价结果为GDHB时,PJJG_HC填写“Y”。e.打散宜耕部分图斑,对PJJG_HC填写为“CF”的图斑进行修正,对打散后同一标识码单个面积均小于50亩的,PJJG_HC修改为“Y”;对打散后同一标识码,两种不同评价结果(后备和非后备)中都存在任一部分单个面积大于50亩的,PJJG_HC仍填写为“CF”。(3)某一评价指标为部分限制并且未完全覆盖底图图斑,提取未覆盖部分中无法判断宜耕性的图斑,在PJJG_HC填写“Y”,“BZ”字段填写“耕地后备资源评价指标类型代码表”中对应指标类型代码,生成“ZBWFG_代码”(指标未覆盖)图层,并在内业核查报告中进行详细描述。7耕地后备资源评价指标类型代码表代码评价指标类型01生态条件02年积温03年降水量和灌溉条件04土壤污染状况05排水条件06土层厚度和母质条件07地形坡度08盐渍化程度09土壤质地10土壤PH值11耕作便利度7.地方通过外业调查开展调查评价工作的成果核查。使用地方提交外业调查表及相关资料对后备图层进行一致性检查,不一致的在PJJG_HC填写“N”,一致的在PJJG_HC填写“Y”。核查过程中对外业调查记录表进行整理的,生成“(代码)XX县外业调查记录表(整理)”。8.生成耕地后备疑问图斑层。上述检查结束后,提取PJJG_HC字段中填写“N”和“CF”的图斑,生成“HBYWTC_代码”图层。9.文字报告内容和评价结果一致性检查。检查文字报告内容和评价结果内容是否一致,不一致的将检查结果记录在内业核查报告中文字报告和评价结果一致性检查部分。(二)二次调查“不稳定耕地”图斑核查。1.添加字段。在不稳定耕地图斑层(BWTC)添加“是否非耕地(GDYW)”、“坡度级是否疑问(PDJYW)”、“是否在基本农田范围内8(JBNTFW)”、“是否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区内(KFZL)”、“质量等级是否疑问(ZLDJYW)”、“类型位置是否疑问(WZYW)”、“是否通过(SFTG)”、“备注(BZ)”字段,各图层命名及属性结构详见附件2。2.类型合理性审查。(1)以二次调查标准时点数据库为基础,检查标注的图斑是否在二次调查标准时点数据库中为耕地。如果为非耕地,在“GDYW”字段中填“Y”,否则填“N”。(2)检查“BWTC”里坡度级字段是否存在坡度级为5级(25°)的图斑。如果存在,则在“PDJYW”字段中填“Y”;否则填“N”。(3)套合二次调查数据库中基本农田图层,检查标注的图斑是否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如果在基本农田图层内,在“JBNTYW”字段中填“Y”,否则填“N”。(4)套合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区,检查标注的图斑是否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区内。如果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区内,在“KFZL”字段中填“Y”,否则填“N”。(5)检查二次调查不稳定耕地质量等级与“全国耕地质量等级更新调查评价”成果的一致性。不一致的在“ZLDJYW”字段中填“Y”,一致的填“N”。(6)借助遥感影像,参考二次调查标准时点数据库,对上报标注“不稳定耕地”的位置进行检查。位于河道和湖泊防洪泄9洪区内的,应在河道和湖泊防洪泄洪区内;林区内林业职工自行开垦的应在林区内;草原过度开垦的应在草场内;受土地荒漠化、沙化影响的应在生态脆弱区域内。若有疑问,在“WZYW”字段中填“Y”否则填“N”。3.数据检查。(1)分类汇总二次调查“不稳定耕地”调查成果矢量图层数据,检查矢量图层和县级表格相应数据是否一致。不一致的,将情况填写在核查报告中。(2)检查县级二次调查“不稳定耕地”各统计表格间逻辑一致性。不一致的,将情况填写在核查报告中。(3)检查县级二次调查“不稳定耕地”统计表中各分项面积和省级分解后各分项面积一致性。不一致的,将情况填写在核查报告中。4.生成“不稳定耕地”疑问图斑层。将新增的“是否非耕地(GDYW)”、“坡度级是否疑问(PDJYW)”、“是否在基本农田范围内(JBNTYW)”、“是否占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区(KFZL)”、“质量等级是否疑问(ZLDJYW)”、“类型位置是否有疑问(WZYW)”中任意一个字段填“Y”的图斑,在“是否通过(SFTG)”填写“N”否则填“Y”,提取“是否通过(SFTG)”填写“N”的图斑,生成“BWYWTC_代码”图层。(三)二次调查新增耕地图斑核查。1.添加字段。10在新增耕地图斑层(XZTC)添加“是否为非耕地(GDYW)”、“是否占基本农田(JBNTYW)”、“是否占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区(KFZL)”、“1999年后为耕地(GD1999)”、“质量等级是否有疑问(ZLDJYW)”、“是否通过(SFTG)”和“备注(BZ)”字段,各图层命名及属性结构详见附件2。2.类型合理性审查。(1)将二次调查新增耕地调查成果图斑层与二次调查标准时点数据叠加,确认上报标注图斑是否为二次调查数据库中耕地图斑。如果非耕地,在“GDYW”字段中填“Y”,否则填写“N”。(2)将二次调查新增耕地调查成果图斑层与二次调查数据库中基本农田图层数据叠加,检查上报标注的新增耕地图斑是否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在保护区内的,在“JBNTYW”字段中填“Y”,否则填写“N”。(3)将二次调查新增耕地调查成果图斑层与土地整治项目区数据叠加,检查上报标注的新增耕地图斑是否在土地整治项目区内,在整治
本文标题:全国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成果国家级核查细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531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