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旅游娱乐 > 广州白云山旅游环境容量初探
广州白云山旅游环境容量初探摘要:风景名胜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的特殊资源,引起国内外学者对风景名胜区旅游环境容量研究的极大兴趣.作者对广州白云山风景名胜区旅游环境容量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麓湖游览区,三台岭游览区,鸣春谷游览区,摩星岭游览区,明珠楼游览区,荷依岭游览区,雕塑公园等七个游览区,冬半年周一~周五弱载,冬半年周六~周日及夏半年周一~周五适载,夏半年周六~周日超载,“五一”、“十一”黄金周严重超载.关键词:广州白云山;旅游环境容量;超载风景名胜资源已同水资源,海洋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草原资源等同样被我国政府列为国家保护的十大重要资源.由于风景名胜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的特殊资源,因而在人类利用的过程中如何保证其可持续发展显得极为重要.广州白云山风景名胜区,每年吸引了大量的广州市内及各地游客,今年估计会接近两千万人次.作为中国离大城市最近和游人密度最高的风景名胜区之一,如何为城市居民提供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如何解决发展和保护之间的矛盾,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一.白云山概况白云山,位于广州市中心区北部,是我国南方五岭之一大庚岭支脉的支脉,由30多座山峰簇集而成,全山面积32平方公里,属风景区管辖的有20.98平方公里,主峰摩星岭海拔382.4米,登高可俯览全市,遥望珠江.白云山景色秀丽,自古就是有名的风景胜地.战国时已有名士出入,晋朝时已风景宜人,唐朝时以胜地著称.宋代以来的古羊城八景中,菊糊云影,白云晚望,蒲间濂泉,景泰僧归都在白云山里.清有白云寺,双溪寺,能仁寺,弥寺,濂泉寺,上下景泰寺,云岩寺,五龙谷庙及白云仙馆,百花冢等名胜古迹.日寇入侵广州时期,古迹大部分被毁.建国后,市政府十分重视白云山风景区的建设,逐步增设了白云索道,鸣春谷,广州碑林,能仁寺,麓湖高尔夫球场,星海园,云台花园,雕塑公园,白云滑道,桃花涧,白云山西侧休闲带等景区及景点,与原有景点一起,共分为七个游览区,构成一幅绚丽多姿的图画.60~80年代,白云山分别以白云松涛和云山锦秀胜景两度被评为羊城八景之一.近几年,按照广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将白云山建设成为可供浏览,科学,休闲的城市山岳型森林风景区的指导思想,白云山在软硬件方面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造.1995~1999年实施林相改造工程,通过营造针阔叶混交林,阔叶林,改变单一的林相结构,将白云山建设成为多树种,多层次,多色彩,多香气和多功能的森林公园.经过5年的林分改造,原有的老弱病残的马尾松林已完全被郁郁葱葱,树种优良的阔叶风景林取代,其森林植被景观结构更完善合理.景观斑块色彩的季相变化更丰富,体现了岭南地方特色.为确保白云山风景区的优美环境和优良秩序,从2001年9月1日起,市政府决定逢假日限制机动车上山.2002年1月1日起实行三大禁令,禁止游客以任何形式上山取水,风景区设立禁烟区,禁止游客带狗进入白云山风景区内.以上举措对白云山的良性发展极为有利,白云山禁水初见成效,山体比原来滋润了,复流的山涧小溪流水潺潺,蒲谷等处还可见小瀑布.2002年白云山风景区被评为4A级旅游区,并在国内风景区中第一个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和14001环境体系双认证,标志着白云山风景区的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其管理体系已与国际接轨.同年,广州白云山被国务院评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成为广州第一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二.国内外旅游环境容量研究技术路线述评旅游环境容量又称为旅游容量或旅游承载能力[1].承载力概念最早出现于生态学的研究,即“某一特定环境条件下(主要指生存空间、营养物质、阳光等生态因子的组合),某种个体存在数量的最高极限”[2].后来这一术语被应用于环境科学中,便形成了“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它被定义为在某一时期、某种状态或条件下,某地区的环境所能承受的人类活动的阈值[2].旅游环境承载力则是上述概念派生出来的一个具体概念,崔凤军将其定义表述为:在某一旅游地环境(指旅游环境系统)的现存状态和结构组合不发生对当代人(包括旅游者和当地居民)及未来人有害变化(如环境美学价值的损减、生态系统的破坏、环境污染、舒适度减弱等过程)的前提下,在一定时期内旅游地(或景点、景区)所能承受的旅游者人数[3].国外对于旅游环境容量的系统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1964年,美国学者韦格(J.AlanWagar)出版了他的学术专著《具有游憩功能的荒野地的环境容量》.韦格认为,游憩环境容量是指一个游憩地区能够长期维持旅游品质的游憩使用量.1971年里蒙(Lim)和史迪科(GeorgeH.Stankey)对游憩环境容量问题作了进一步的讨论,提出:游憩环境容量是指某一地区,在一定时间内,维持一定水准给旅游者使用,而不破坏环境和影响游客体验的利用强度.此后关心旅游环境容量问题的人逐渐增多,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是游憩环境容量研究的高峰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的主要大学几乎都有学者研究环境容量问题[4].综观国外对旅游环境容量的研究,总的特点是没有把着眼点放在“量”的概念上,而更多地把关注点放在“什么样的环境改变是可接受的”.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是史迪科1980年提出的解决环境容量问题“首要关注点是放在控制环境影响方面,而不是控制游客人数方面”,并据此提出了解决旅游环境容量的新思路———LAC(LimitsofAcceptableChange)理论的基本框架[4].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根据LAC理论的基本框架,制定了“游客体验与资源保护”技术方法(VERP—VisitorExperienceandResourceProtec-tion),美国林务局制定了“游憩机会序列”方法(ROS—RecreationOpportunitySequence)、加拿大国家公园局制定了“游客活动管理规划”方法(VAMP—VisitorActivityManagementPlan)、美国国家公园保护协会制定了“游客影响管理”的方法(VIM—VisitorImpactManagement),澳大利亚制定了“旅游管理最佳模型”(TourismOptimizationManagementModel)[5].这些技术方法和模型在上述国家的规划和管理实践中,尤其是在解决资源保护和旅游利用之间的矛盾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4].国内对于旅游环境容量的研究相对较晚,赵红红(1983)、刘振礼和金健(1985)曾先后就旅游容量问题作了概念上的初步探讨和计算上的尝试;保继刚(1987)对于北京颐和园的旅游环境容量作了一个较为翔实的个案研究;楚义芳(1989)吸收国际上的研究成果,对旅游容量的概念体系、旅游容量的量测及其研究方向作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刘晓冰等(1996)对国内外旅游环境研究,包括旅游环境容量问题作了系统综述;崔凤军等(1997)就泰山的旅游环境承载力作了研究[1].总的来说,我国学者对于旅游环境容量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批很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并且在旅游规划和管理的具体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国家旅游局(2003)制定的《旅游规划通则》的附录A中,就是依据已有的研究成果,将旅游容量分为空间容量、设施容量、生态容量和社会心理容量四类,并提出,对一个旅游区来说,日空间容量与日设施容量的测算是最基本的要求.附录中还列出了日空间容量与日设施容量的量测公式:日空间容量公式:C=∑Ci=∑Xi×Zi/Yi(1)C为旅游区日空间总容量,数值上等于各分区(景点)日空间容量之和;Ci为第i景点的日空间容量;Xi为第i景点的可游览面积;Yi为第i景点的基本空间标准,即平均每位游客占用的合理游览空间;Zi为第i景点的日周转率.日设施容量公式:C=∑Ci=∑Xi×Yi(2)日设施容量的计算方法与日空间容量的计算方法基本类似.上述公式为量化旅游区的旅游容量提供了一个具体的可操作的方法,并在旅游规划和管理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作为一个静态模型公式,仍然具有其局限性.为便于讨论,本文将公式(1)称之为旅游容量的传统量测公式.对比国内外旅游环境容量的研究,可以发现,国外与国内旅游环境容量的研究与应用走的是两条不同的技术路线.国外对于旅游环境容量研究是以游憩体验管理概念为出发点,其着眼点主要是放在控制环境影响方面,只有在非直接(管理游客)的方法行不通时,再来控制游客人数.我国的旅游环境容量研究,特别是在旅游规划和管理实践当中,基本上是以控制游客人数为着眼点,在应用旅游环境容量量化模型时,也是以游客人数为最终的指标.应该说,这两种不同的技术路线一方面反映了我国旅游环境容量研究和管理水平与国外还存在差距,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我国的国情特点.在人口数量大、旅游业发展迅速、人口整体素质较低、旅游区管理水平不高等国情因素制约下,现阶段以旅游者数量作为旅游环境容量研究的最终指标仍然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三.白云山环境容量研究和计算(一)面积法根据景区总面积、开展旅游活动的面积和每个游客需占用的面积,可计算出同一时间内景区所能接待游客的饱和量.游客大面积利用景区或游客停留时间较长的景区可采用面积法进行计算,计算公式:C=A/A0×D式中:C—日环境容量,单位为人次;A—可游览面积,单位为平方米;A0—单位规模指标,即每位游客占用的合理面积,单位为m2;每位游客所需的最小活动面积为20m2。D—周转率,D=每日开放时间/游完全程所需时间.(二)线路法根据景区内供游客游览的游道长度和每位游客需占有的游道长度,同样也能计算出同一时间内景区所能接待游客的数量,游客以游道为主进行游览的景区适用线路法进行计算.根据游道是否重复分为完全线路法和不完全线路法.在白云山旅游区采用完全线路法进行计算,具体公式:C=L/M×D式中:C—日环境容量,单位为人次;L—游道全长,单位为m;M—单位规模指标,即每位游客占用的合理游道长度,单位为m;根据有关规定森林公园游道的基本空间标准为每人4~7m.D—周转率,D=游道全天开放时间/游完全游道所需时间.白云山旅游区环境容量计算:根据将要开展的旅游形式,确定各景区所采用的计算方式.景区面积和游道长度的确定利用地形图勾画出各小区范围和游道并计算其面积或游道长度,或者将地形图扫描到计算机内配准后用GIS软件确定小区面积或游道长度.利用面积法和线路法计算公式,计算出各景区的游客日容量和年容量,其中游览面积以控制面积计算;单位规模指数的取值因各景区(小区)而异,在具体操作中还应对敏感区的游览(线路)实行轮休;旅游天数以200d计.具体如下表:白云山旅游区环境容量表景点浏览面积停留时间合理日容量麓湖游览区3.7平方公里30分钟0.635万人次三台岭游览区12平方公里40分钟2.06万人次鸣春谷游览区3.5平方公里25分钟0.6万人次摩星岭游览区0.8平方公里20分钟0.138万人次明珠楼游览区2.5平方公里30分钟0.43万人次荷依岭游览区4.8平方公里25分钟0.825万人次雕塑公园4.6平方公里40分钟0.79万人次合计31.9平方公里3.5小时约5.5万人次时间段平均日接待量占合理日容量比例利用强度评价冬半年周一~周五约1.5万人次30%弱载冬半年周六~周日约3.2万人次60%适载夏半年周一~周五约3.5万人次63%适载夏半年周六~周日约5.8万人次100%超载“五一”、“十一”黄金周期间约7.7万人次140%严重超载四.环境容量研究的结果分析据上述分析表明,客流时空分布的不均衡性引发了白云山旅游区旅游环境容量问题,使得白云山旅游区已出现较为明显的短期性饱和与超载(五一、十一黄金周期间)和局部性饱和与超载.因此,必须从空间和时间等角度采取措施,扩大旅游地的可游览面积,引导客流的时空分布,提高旅游环境容量水平,以促进白云山旅游区的可持续发展和保护.(一).延长开放时间,减少景点停留时间白云山旅游区富“可识别性”和“可印象性”的特点.以摩星岭,明珠楼为代表的风景区,选址考究、设计巧妙,在古代风水理论指导下,强调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和对自然环境的充分尊重,注重物质和精神的双重需求,表现出“山深人不觉,同在画中居”的景观意象,在晨曦与傍晚时分,雾气缭绕、弥漫在整个风景区
本文标题:广州白云山旅游环境容量初探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55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