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初中化学上下册文字知识汇总
初中化学上下册文字知识汇总一、分子、原子、离子、元素、化合价的相关观点: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7、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不变、只是间隔改变2、分子是原子构成的8、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组成和种类都改变3、分子、原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9、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在化学变4、分子、原子都不断运动中是否可以再分5、分子、原子间有一定间隔,可以压缩10、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6、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11、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12、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有“三不变”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质量不变13、稀有气体原子和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达到稳定结构,但达到稳定结不一定是稀有气体原子14、核电荷数或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属于同种元素15、同种元素的核电荷数或质子数相同16、不同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不同17、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其原子结构的最外层电子数有密切关系18、地壳中元素的含量为:OSiAlFeCaNaKMgH……..人体中前四位的元素的含量:OCHN元素活动性顺序表: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19、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20、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零;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21、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2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不能再分。23、有单质参加或有单质生成的变化,化合价一定会改变。24、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质子数二、物质变化、物质性质、物质分类1、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一般指形状改变或三态转变2、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3、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判断依据)4、微观上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得到新分子,生成新物质5、氧化物要满足两个条件:①两种元素②其中一种是氧元素6、燃烧的三个条件是:①可燃物②有空气或氧气③温度达到着火点7、可燃性气体+助燃性气体+点燃。。。。。可能会发生爆炸8、提高燃烧效率的两种方法:①有充足的空气②增大可燃物和空气的接触面积9、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的共同点有①都和氧气反应②都放出热量③都是氧化反应10、特别的物理变化有:石油的分馏,干冰升华,矿石粉碎,潮解11、特别的化学变化有:煤的干馏,物质变质,风化12、特别的混合物:溶液,合金,矿石,空气,煤、石油、天然气、水煤气都是混合物13、六大营养物质:糖类、蛋白质、油脂、维生素、无机盐、水。其中前四位是有机物,14、三大合成材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塑料三、化学用语1、元素符号表示意义有:①表示某种元素②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③有些还可以表示单质的化学式(金属和稀有气体)2、化学式表示的意义有:①表示某物质②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想一想哪些不符合)③表示该物质由何种元素组成④表示一个某某分子由几个某某原子构成3、离子符号表示某离子4、化学方程式可知:①该化学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②各物质间的质量比③参加反应的粒子数(计量数)5、活用:①元素符号前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②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某分子由几个某原子构成(即原子的个数比)③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某离子带几个单位的正(或负)电荷④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的化合价6、化学式前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7、离子符号前的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8、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①以客观事实为基础②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四、质量守恒定律1、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2、化学反应中“三个不变”原子(元素)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质量不变“一个一定变”分子种类(分子组成)一定变,“一个不一定变”分子数目不一定变五、元素化合物1、氧气具有氧化性,常见的氧化剂2、碳在氧气燃烧放出白光,产物能使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CO2)3、硫在空气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在纯氧气中产生明亮蓝紫色火焰,产物都有刺激性气味4、磷在氧气中产生大量的白烟5、镁燃烧产生耀眼的白光,产物为白色的固体6、铝在氧气燃烧产生白光,产物为白色固体,不能在空气中燃烧7、铁在氧气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产物为黑色固体。瓶底要放点水或铺些砂,铁丝要缚在一条小木条上。8、铜在空气中加热由红色变黑色9、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燃烧都产生蓝色的火焰,鉴别应看产物10、鉴别硬水和软水的方法是加入肥皂水或加热11、水净化的方法有:沉淀,过滤,吸附,蒸馏12、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试液变红色13、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变浑浊归纳性的性质14、紫色石蕊遇酸液变红色,遇碱液变蓝色,酚酞遇酸不变色,酚酞遇碱变红色,指示剂遇中性试剂不变色15、酸的性质:①酸和指示剂反应②酸和活泼金属反应入出氢气(注:酸只能是稀盐酸和稀硫酸,不能是浓硫酸和硝酸)③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⑤酸和某些盐反应16、碱的性质:①碱和指示剂反应②CO2SO2SO3和可溶性碱反应③碱溶液和某些盐溶液反应17、盐的性质:①盐溶液和某些碱溶液反应②盐和某些盐反应③盐和某些金属反应(活泼金属置换不活泼金属出来)18、氧化物的性质:①CO2SO2SO3和水反应生成酸(也是水的性质)②K2ONa2OBaOCaO和水反应生成可溶性碱(也是水的性质)③金属氧化物和酸反应④金属氧化物和还原剂反应19、金属的性质:①金属和氧气反应②金属和酸反应③金属和某些盐反应20、溶液的内容:①溶液的三特征:均一、稳定、混合物②溶解度的四要素:一定的温度、100g溶剂、达到饱和状态、溶解度是溶质的质量③溶解度的规律:大部分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极少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④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六、气体制取和收集1、选择气体发生装置考虑:①反应物的状态②反应的条件2、收集装置的选用应考虑:①密度和空气比较②该气体对水的可溶性3、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气管应伸到集气瓶的底部4、制氧气的注意事项:①高锰酸钾制氧气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并放一小团棉花,②氯酸钾制氧气时不能混有可燃物③导气管应只伸入试管少许5、制二氧化碳的注意事项:①应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不能用碳酸钠②应用稀盐酸,不能用浓盐酸和硫酸③不能用排水集气法收集(CO2溶于水)6、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用燃着的木条放出集气瓶口,燃烧得更旺7、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验满的方法是:用燃着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木条熄灭8、鉴别氧气的方法是: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到瓶内,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9、鉴别二氧化碳的方法是:把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是二氧化碳10、鉴别一氧化碳,氢气,甲烷的方法是,看燃烧后的产物。一氧化碳火焰为蓝色,产物为二氧化碳。氢气火焰为淡蓝色,产物为水。甲烷火焰为明亮的蓝色,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八、物质燃烧的知识:1、物质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②有充足的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达到该物质的着火点2、提高燃烧效率的措施:①有充足的氧气②提高空气和可燃物的接触3、灭火的措施:①隔绝可燃物②隔绝空气或氧气③降低可燃物的温度九、三大污染,绿色能源1、空气污染:①粉尘②有害气体(SO2NO2CO)2、水污染:①工业“三废”---废渣、废水、废气的任意排放②农业的农药化肥的任意施放③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3、白色污染:不可降解的塑料的随意弃置4、绿色能源:水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酒精(乙醇)初三化学易忘易错易漏知识强化记忆集一、常见物质的俗称、名称、化学式干冰二氧化碳CO2沼气天然气甲烷CH4盐酸氢氯酸HCl大理石石灰石碳酸钙CaCO3纯碱苏打碳酸钠Na2CO3小苏打碳酸氢钠NaHCO3食盐氯化钠NaCl生石灰氧化钙CaO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钙溶液Ca(OH)2熟石灰消石灰氢氧化钙Ca(OH)2火碱烧碱苛性钠氢氧化钠NaOH水银汞Hg二、酸、碱、盐易漏化学性质1、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三氧化硫和可溶性碱反应。------为什么可溶性碱易变质的原因2、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酸。------烧煤为什么造成降酸雨的原因3、氧化钾、氧化钠、氧化钡、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可溶性碱。----把水转化为氢氧根的方法4、干冰不是冰,纯碱不是碱,是盐,但微弱的碱性-------否定只有碱液才显碱性5、溶液导电的原因是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酸碱盐的水溶液能导电------判断方法)6、能使指示剂变色的物质不一定是酸或碱,可能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的水溶液或氧化钾,氧化钠,氧化钡,氧化钙的水溶液,或纯碱的水溶液)7、能溶于水的金属氧化物有氧化钾、氧化钠、氧化钡、氧化钙三、推断题中的一些特别知识(方法:找出特别的地方,看其左右的内容)1、黑色固体有:氧化铜、炭粉、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2、浅黄色粉末是:硫,红色(或紫红色)固体是金属铜3、紫黑色固体是高锰酸钾,紫红色固体是红磷4、能使澄清石水变浑浊的气体是二氧化碳5、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是氧气6、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的物质有:氢气、一氧化碳、木炭7、人体中最多,地壳中最多,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8、红褐色沉淀肯定是:Fe(OH)39、蓝色沉淀可能是Cu(OH)2或CuCO310、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有AgCl或BaSO411、白色沉淀可溶于酸,但有气泡放出的可能是不溶性碳酸盐(___CO3)白色沉淀可溶于酸,但没有气泡放出的可能是不溶性碱(___OH)12、固体和酸混合有气泡放出的物质可能是:碳酸盐+酸或活泼金属+酸13、产物有三种的化学变化有两种:①高锰酸钾加热分解②碳酸盐和酸反应14、燃烧同时有两种产物生成的物质是甲烷燃烧。15、碱和盐中,除三价铁(红褐色或黄色)、二价铁(浅绿色)、二价铜(蓝色)外其余物质固体是白色,溶液是无色,16、金属氧化物的性质主要有:①金属氧化物和酸反应;②还原剂和金属氧化物反应。17、必须记住三种溶液的颜色:①、正2价Cu的溶液是蓝色,形成的常见溶液是硫酸铜溶液CuSO4②、正2价Fe的溶液是浅绿色,形成的常见溶液是硫酸亚铁溶液FeSO4、氯化亚铁溶液FeCl2。③、正3价Fe的溶液是黄色,形成的常见溶液是氯化铁溶液FeCl318、七个常见沉淀是:a)氯化银AgClb)硫酸钡BaSO4a、b是白色沉淀,即不溶于水也不容于酸。c)碳酸钡BaCO3d)碳酸钙CaCO3c、d是白色沉淀,不溶于水,但溶于酸产生气泡。e)氢氧化镁Mg(OH)2f)氢氧化铜Cu(OH)2g)氢氧化铁Fe(OH)3e、f、g不溶于水,但溶于酸而无气泡。四、一些重要实验的注意事项1、空气中氧气的测定:①选用试剂燃烧后的产物必须是固态,能在空气中燃烧-------故选用红磷②最后所测结果偏小的原因有四:ⅰ、红磷不足,部分氧气没反应;ⅱ、装置气密性不好;ⅲ、最后所剩的气体没有完全冷却至室温;ⅳ、导气管中还剩余小部分的水。2、氧气的实验室制法①导气管应只引入少许;②应根据酒精灯火焰来调节试管的高度;③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④高锰酸钾制氧时,应在试管口放一小团棉花;⑤氯酸钾制氧气时,不能混有可燃物,否则会发生爆炸;⑥收排水集气法时,应待气泡均匀冐出时才收集;⑦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导气管应伸到集气瓶的底部;⑧排水法收集氧气结束时,最后先把导气管从水槽移出,后熄灭酒精灯。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①所选试剂是大理石和稀盐酸,不能说是碳酸钙和稀盐酸,酸不选用稀硫酸和浓盐酸-----想想为什么②长颈漏斗的使用:下端口应伸到液面以下③不能选用排水法来收集二氧化碳④简易装置的优点是:装置简单;节约药品;操作简便⑤带长颈漏斗的装置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4、一氧化碳碳还原氧化铜实验和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①实验前,一氧化碳和氢气都要先检验纯度-------知识点:可(可燃性气体)+助(助燃性气体)点燃可能会发生爆炸②加热前都要先通入一会儿一氧化碳或氢气------赶出试管内的空气③实验结束时,先停止加热,断续通入一氧化碳或氢气至冷却-----为什么?防止铜又被氧化④不同点,一氧化碳装置还有一个尾气处理装置----为什么?一氧化碳有毒,要防止污染环境,防止中毒,处理方法----燃烧掉5
本文标题:初中化学上下册文字知识汇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568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