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八年级地理第三次月考测试卷
1株洲健坤外国语学校2014-2015学年度上期八年级地理第三次月考测试卷班级姓名一、选择题(30×2′=60′)()1、“遥远的东方有一条龙,他的名字叫中国”。关于“东方”的正确解释是A、我国位于东半球、南半球B、我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侧C、我国位于太平洋的东侧D、我国位于俄罗斯的东侧()2、与世界上许多国家相比,我国的地理位置有很多优越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与俄罗斯、加拿大相比,我国气候更寒冷B、与巴西相比,我国气候更炎热C、与蒙古相比,我国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便利的海运条件D、与日本相比,我国气候海洋性更显著()3、位于我国东面,又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是A、朝鲜、韩国B、韩国、日本C、文莱、印尼D、菲律宾、马来西亚()4、关于上述省区叙述正确的是A、甲——少数民族集中分布B、乙——河网密布,著名的鱼米之乡C、丙——京沪铁路由此经过D、丁——人多地少,金融、贸易发达()5、下列关于少数民族对应节日说法错误的是A、高山族—丰收节B、傣族—泼水节C、藏族—那达慕节D、回族—开斋节江泽民同志指出:“中国人民勤劳勇敢,中国人口众多是一个突出的国情。我们有的产品产量已列入世界第一位(如煤),但用人口总数一平均,指标却非常低。中国人口形势现在已经很严重,如再不严加控制,问题会更加严重。……人口如果控制不住,即使经济上去了,也会产生各种困难和问题”。请完成6~9题。()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我国人口基本国情的是A、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B、人口基数大,增长快C、人口分布不均D、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7、关于我国人口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我国人口最多的省级行政单位是西藏B、我国人口分布不均,西多东少C、黑河——腾冲线以东人口稠密D、我国人口分布均匀2()8、“即使经济上去了,也会产生各种困难和问题”,不属于我国遇到的问题是A、就业困难B、劳动力短缺C、交通拥挤D、住房紧张()9、“人口如果控制不住,……”,我国控制人口的措施是A、鼓励生育B、计划生育C、杜绝生育D、保护环境()10、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在A、漠河B、吐鲁番C、青藏高原D、火烧寮()11、“两湖两广两河山”这句话中的“山”和“河”分别指的是哪个山和哪条河?A、大兴安岭和黄河B、太行山脉和黄河C、秦岭和淮河D、昆仑山脉和淮河读右图回答12-13题。()12、A代表的地形类型是A、山地B、高原C、盆地D、平原()13、B类地形主要分布在我国的A、第一级阶梯B、第二级阶梯C、第三级阶梯D、大陆架上()14、下列地理现象,与青藏高原“高”和“寒”无关的是A、雪山连绵,冰川纵横B、日照强烈,太阳能丰富C、地热资源丰富D、城镇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两岸()15、①、②、③、④四点中,位于黄河上游的是A、①和②B、②和③C、③和④D、①、②和③()16、①②③④四点中,位于黄河“地上河”河段的是A、①B、②C、③D、④()17、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形区的名称,错误的是3A、太行山B、阴山C、华北平原D、黄土高原()18、下列河流在图中没有出现的是A、渭河B、汾河C、长江D、京杭运河我国地域广大.自然环境复杂多样,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最为频繁的国家之一。据此,完成19、20题。()19、关于我国自然灾害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沿海多于内陆B、农村多于城市C、南方山区易发泥石流D、北方高原多发台风()20、自然灾害中,直接与冬季风相关的是A、雷电和冰雹B、高温和干旱C、台风和风暴潮D、寒潮和冻害()21、近年来,我国多地多次发生严重的雾霾天气,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危害,改善环境的呼声日益高涨.下列行为中,能降低或缓解雾霾天气的是①增加城市绿地②注意节能减排,倡导低碳经济③大力推广家庭小汽车的使用④大力倡导步行或乘公交车上下班⑤农民燃烧秸秆肥田.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⑤D、①④⑤()22、不同干湿状况的地区植被类型差异很大,我国半湿润地区主要分布的植被类型是A、森林B、森林草原C、草原D、荒漠()23、采取补充部分耕地,以确保我国18亿亩耕地红线的合理措施是A、整理复垦废弃土地B、实行退耕还林C、大力围湖填海造田D、积极发展畜牧业()24、下列对一些地理事物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A、小麦的收割时间从南向北越来越晚,是纬度升高温度降低小麦成熟晚的原因B、攀登珠穆朗玛峰需要携带使用氧气包,是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缺氧C、冬季四川盆地比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温暖,是因冷空气不易到达内部的结果D、新疆的瓜果特别甜,是由于当地的灌溉水源无污染、水质甘甜读“中国农产品主要产区建设规划示意图”回答25﹣26题.4()25、下列农产品主要产区与产品的连线,正确的是A、新疆——畜产、水产B、黄淮海平原——玉米、甘蔗C、长江流域——水稻、油菜D、华南——大豆、棉花()26、图中我国各产区耕作制度和种植品种差别很大,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耕作习惯B、地形C、土壤D、气候环黄渤海地区(下图)是我国重要地理区域。读下图,完成27—28题。()27、关于环黄渤海地区工业的叙述,正确的是A、是我国沿海工业基地密集地区之一B、区内发展工业的能源和水源比较充足C、传统工业应继续扩大规模,不需转型D、国家高新技术产业起步晚、数量少()28、关于环黄渤海地区城市的叙述,错误的是A、区内省会城市实现了高速公路互通B、京津唐等大城市春季雾霾天气频发C、地价攀升是首钢迁出北京的原因D、青岛是北京奥运会帆船比赛举办城市()29、读上图,除纬度因素外,加剧图中对话双方气温差异的直接因素是5A、人类活动B、降水C、海陆分布D、地形()30、珍惜地球资源,与每个人密切相关.下列符合低碳生活行为的是A、用精美包装纸层层包装礼物B、购物时向商场索取购物袋C、出门尽量步行或乘公交车D、人走不关灯保持房间常明二、综合题(40′)31、读下图(长江黄河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比对江河,知河情兴国运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我国历史上建都最多的区域;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被誉为“黄金水道”。(1)、下列对于长江黄河两河流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写字母)(1分)A、都流经我国地势的三个阶梯B、黄河和长江都向东注入东海C、两河下游都流经平原并形成地上河D、长江和黄河支流都很多E、长江和黄河都有凌汛现象(2)、下列描述属于a三角洲的是________,属于b三角洲的是________。(填写字母)(2分)A、京杭运河扬州河段运输繁忙B、被誉为“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C、拥有我国最大的城市群D、人们上下班可以乘坐高速铁路E、戏曲、茶和丝绸文化等地方特色浓郁F、后备土地资源充足,自然资源丰富(3)、甲为地形,乙为地形。甲乙两地形区都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甲地区与乙地区相比。发展农业的优势是: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4)、长江最易发生洪涝灾害的是河段,黄河最易发生洪涝灾害的是河段。但长江和黄河发生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却不同,请分别说明:___________。(4分)32、读甲乙“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完成下列各题.(14分)甲图乙图(1)、甲图中,A、B两区域以为界,该界线位置大致与年降水量线一致,是与温度带的分界线。(4分)(2)、甲图中,A区域的耕地类型为。B区域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是。C区域著名的经济作物是。D区域的优良畜种是,该区域的能源资源有。(可只举1例)(5分)(3)、甲图中,C区域干旱特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1分)(4)、乙图中,Ⅳ区是我国许多大江大河的源头,其自然环境特征是:。(1分)(5)、乙图中,A为Ⅳ区与其它三大区域的分界线之一,其划分的主导因素是:。(6)、乙图中,B山脉为走向。Ⅳ区发展的农业为农业。(2分)33、读材料,回答问题:(6分)2013年10月至12月,湖南卫视亲子互动真人秀《爸爸去哪儿》风靡大江南北,人们在感受亲情的同时也欣赏到了中国不同的自然人文风光。材料一:《爸爸去哪儿》的行程表:第一站—北京灵水村;第二站—宁夏沙坡头;第三站—云南普者黑;第四站—山东鸡鸣岛;第五站-湖南福寿山;第六站—黑龙江雪乡材料二:《爸爸去哪儿》拍摄地点图(图中序号代表不同的拍摄地点)7材料三:活动场景图之一()(1)、《爸爸去哪儿》的行程排列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⑤⑥B、④⑤①③②⑥C、⑥⑤③①④②D、④②⑤①③⑥(2)、《爸爸去哪儿》在①地拍摄时,爸爸们听到来自①省南部的玉丽说:“我的家乡一年中,正午时学校操场上旗杆的影子有时指向北方,有时指向南方,有时又没有影子。”你的解释是:玉丽的家乡在带(填五带的名称),由于地球的(填自转或公转)运动,导致直射点的移动形成当地学校旗杆的影子的变化。(3)、根据景观图和你掌握的知识判断:材料三中的场景景观主要的气候类型是:(4)、《爸爸去哪儿》拍摄地⑥省有我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至少写一个)(5)、《爸爸去哪儿》都是利用周末的时间爸爸们和孩子们从全国的四面八方赶到拍摄地点,请问他们要尽快赶到拍摄地,最快捷的交通方式是:。34、阅读图文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0分)人们在观察高山植被时发现,在不同海拔高度上,森林有着不同的种群和结构特征,在一个特定的高度上不再有森林的分布。在一个特定的区域内,理论上森林分布所能达到的极限高度就叫这个区域的林线高度。(1)说出我国林线高度最高和最低值分别位于我国哪两个区域?(2分)。(2)简要描述我国林线高度的分布特征。(4分)。(3)从图中可看出我国南方林线高度比北方高,这是受什么因素影响形成的?。中国高山林线海拔分布示意图44004200400038003600340032003000280026002400420040003800360034003200300028002600240022002000180016001400南海诸岛8这因素是如何影响林线分布高度的?(4分)。
本文标题:八年级地理第三次月考测试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569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