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初中化学基本知识(6)
第六章基本知识摘要一、概念1、溶液:物质溶解后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如:食盐水、硝酸钾溶液、碘酒、酒精的水溶液、盐酸……※关于溶液的三个关键词:均一、稳定、混合物2、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3、溶剂:溶解溶质的物质叫溶剂。4、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通常指水)里,不能再溶解该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该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物质的不饱和溶液。5、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该物质在100g溶剂(通常溶剂为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溶质的质量。6、结晶: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叫结晶。结晶的两种方法;(1)蒸发溶剂:常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物质。(2)冷却热饱和溶液: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KNO3和NaCl混合物的分离方法:冷却热饱和溶液二、有关溶液的计算1、溶质的质量分数(ω)=(溶液不一定饱和)2、浓溶液加水稀释变为稀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浓溶液质量浓溶液的质量分数=稀溶液质量稀溶液的质量分数浓溶液质量+水的质量=稀溶液质量溶液的质量=溶液的密度溶液的体积(m=ρv)3、用溶质的质量(纯净物的质量)代入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M质=M液ω]三、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步骤1、计算2、称量3、溶解或1、计算2、量取3、溶解四、粗盐(含泥沙的盐)的提纯[一种可溶另一种难溶的混合物的分离]1、溶解2、过滤3、蒸发※混合物的分离方法:①过滤(要注意:“一角”、“二低”、“三靠”)②结晶※玻璃棒的作用:1、溶解时——搅拌,加快固体溶解;2、过滤时——引流3、蒸发时——搅拌,使液体受热均匀;4、测PH时——蘸取待测液五、注意:1、溶液是均一稳定的物质,但均一稳定的物质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是均一稳定,但不是混合物。2、溶液不一定无色,如KMnO4溶液呈紫红色,但一定是澄清透明。※含亚铁离子的溶液(Fe2+)呈浅绿色,如FeSO4溶液、FeCl2溶液含铁离子的溶液(Fe3+)呈黄色或棕黄色,如Fe2(SO4)3溶液含铜离子的溶液(Cu2+)呈蓝色,如CuSO4溶液3、物质溶于水形成溶液过程中,通常伴随着热量的变化。有些物质溶解放热使溶液温度升高,如氢氧化钠固体;有些物质溶于水吸热使溶液的温度降低,如硝酸铵;有些物质溶解后温度变化不明显,如蔗糖、氯化钠等。4、有些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原因是溶液中存在能自由移动的离子。※酸、碱、盐的水溶液中都存在着能自由移动的离子,都能导电。5、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见的溶剂,未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指水溶液。溶液中溶质可以是一种也可以多种。6、能和水反应的物质溶于水后,溶质是反应后的生成物。如:CO2+H2O=H2CO3;SO2+H2O=H2SO3;CaO+H2O=Ca(OH)2……7、溶解度概念的四要素:※在一定温度下;※在100g溶剂里;※溶液呈饱和状态;※单位是克(g)。8、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同一温度下,同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其不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大。9、气体物质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10、溶解度曲线: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KNO3;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小,如NaCl;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Ca(OH)2。11、少量固体物质溶于水后,会使稀溶液[混合物]的凝固点降低,沸点升高。12、反应后所得溶液质量=反应前各物质之和-生成气体(或沉淀)质量13、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增加水降低温度蒸发水加溶质12123[※升降温对石灰水饱和、不饱和相互转化的影响刚好相反]
本文标题:初中化学基本知识(6)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570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