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酒店餐饮 > 初中化学奥赛测试卷常见化学物质
1一、初中化学奥赛测试卷——常见化学物质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P-31S-32Cl-35.5Na-23Mg-24Al-27Ca-40Fe-56Zn-65Cu-64I-127Ag-108Ba-137一、选择题1.将6克由CO与O2组成的混合气点燃,生成的CO2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得到10克沉淀,则原混合气体中()A.CO可能是4.4克B.O2一定是1.6克C.O2一定是3.2克D.CO一定是2.8克2.在pH值=0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物质是()A.NaNO3K2CO3CuCl2B.FeCl3NaClCa(NO3)2C.NaOHKNO3CaCl2D.Ca(NO3)2FeCl3Na2CO33.N2中混有少量CO2、SO2、CO、水蒸气,欲除去杂质而得到干燥的N2,应使混合气体依次通过()A.浓H2SO4→石灰水→灼热的CuO→CaCO3B.石灰水→灼热的CuO→CaCl2→浓H2SO4C.灼热的CuO→浓H2SO4→石灰水D.灼热的CuO→石灰水→浓H2SO44.甲、乙两烧杯中分别盛有等体积,同浓度的稀硫酸,向甲、乙两烧杯中分别放入M克镁和铝。完全反应后发现有一烧杯中金属有剩余,则各杯中原来含硫酸的质量X之值是()5.有四瓶失去标签的溶液,它们的溶质分别是①KCl②Ba(NO3)2③AgNO3④FeCl3不另用试剂,只凭它们两两相互反应即可一一鉴别开来,鉴别出的先后顺序是()A.①②③④B.④①②③C.④③①②D.③①④②6.某混合气体可能有CO2、CO、NH3、HCl、H2和H2O(气)中的一种或几种,依次通过澄清石灰水(无浑浊现象),Ba(OH)2溶液(有浑浊现象)、浓H2SO4、灼热CuO(变红)和无水CuSO4(变蓝),这混合气体是()A.一定没有CO2,肯定有H2B.可能有CO和H2O(气)C.一定有CO、CO2、H2O(气)D.一定有H2、CO2、HCl7.镁在空气中燃烧不仅生成MgO,还有部分与N2化合,由此可推知12克镁在空气中燃烧后得到产物质量可能为()A.20克B.17克C.2克D.16.7克8.若同质量,同质量分数的氯化钡溶液可使同质量的硫酸铁和硫酸铜两种溶液中的sO42-离子全部沉淀出来,则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之比为()A.2:2B.5:6C.3:4D.4:59.漂尘是物质燃烧时产生的粒状漂浮物,颗粒很小,不易沉降,它与空气中的SO2,O2接触时,SO2会部分转化为SO3,使空气的酸度增加,漂尘所起的作用可能是()A.氧化剂B.还原剂C.催化剂D.吸附剂210.至少有几种元素经不同方式盼组合,才能使所形成的物质中既有单质,氧化物、酸、碱、盐,又在常温下有呈气态、液态、固态的物质()A.6种B.2种C.3种D.4种11.用蒸馏法淡化海水,必须对海水进行处理,海水→沉降池→过滤池→通Cl2池→进硫酸池→真空。脱气塔→进入蒸馏,各池的作用①除细菌②除泥沙③除去CO2和O2④除悬浮物⑤除去可溶性碳酸盐和碳酸氢盐,上述各池按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①⑤③C.②④⑤③①D.②④③⑤①12.等质量的金属甲、乙、丙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时都生成+2价的硫酸盐,它们的生成的氢气的质量m(g)与反应时间t(s)的关系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它们的活动性为甲乙丙B.反应消耗的稀硫酸的质量相等C.它们的原子量为甲丙乙D.反应速度最快的是甲,最慢的是乙13.有一包黑色粉末4.8克,它是由CuO和木炭粉混合而成,现将它装入大试管中,加热至完全反应,冷却后称量固体质量,减少0.825克,则原混合物中CuO的质量分数可能为()A.95.3%B.90.6%C.62.5%D.无法确定14.氧化一还原反应的广泛定义是:凡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而没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反应称为非氧化--还原反应,按照这种定义,将下列各组中的物质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能发生氧化一还原反应的是()A.KMnO4B.Cu(OH)2和C的混合物C.NH4HCO3D.CaCO3和Cu的混合物15.某化工厂按如下步骤进行生产:a.以煤为燃料燃烧石灰石,b.用饱和Na2CO3溶液充分吸附a步反应生成的CO2,生成了NaHCO3,c.使a步得到的CaO跟H2O起反应,d.再使硝石灰跟Na2CO3起反应,根据以上信息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该厂的原料是爆和石灰石B.该厂的最终产品是烧碱和碳酸氢钠C.该厂排放的尾气对大气无污染D.该厂生产过程涉及了四种基本类型的反应16.某学生在实验室里以锌、氢化铜、稀硫酸为原料来制取铜,采取了两种途径:(1)Zn→H2SO4→CuO→Cu;(2)CuO→H2SO4→CuSO4→Cu,若由这两种方法所得铜的质量相等,则以下叙述不符合实际实验结果的是()A.消耗了相同质量的氧化铜B.消耗了相同质量的锌C.消耗了相同质量的硫酸D.生成的硫酸锌的质量可能不同17.mg某二价金属的难溶性碱受热完全分解变成金属氧化物后质量减少到ng,该金属氧化物质量的计算式为()A.18/(m-n)/nB.18n/(m-n)C.n/[18(m-n)]D.(m-n)/18n18.使纯净的Ca(HCO3)2试样在高温下分解,当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为原试样的一半时,Ca(HCO3),的分解率为()A.50%B.75%C.92.7%D.100%19.某铝一铁混合物可完全溶于盐酸。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后,沉淀物可全部转化为红褐色,过滤,灼烧,可得红褐色粉末。测知该粉末的质量等于原铝一铁混合物的质量,原金属混合物中铝的质量分数是()3A.30%B.40%C.50%D.60%20.在CuO和Fe粉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微热,反应停止后滤出不溶物,并向滤液中投入一铁钉,片刻后取出铁钉,发现铁钉无任何变化。根据上述现象确定下面哪个结论是正确的?()A.不溶物一定是CuB.不溶物一定是FeC.不溶物中一定含有Cu,但不一定含有FeD.溶液中一定含有FeSO4,但不一定含有CuSO4二、填空题21.将15g氯化钠一硫酸钠混合物加入33.3g某质量分数的氯化钡溶液中,硫酸钠与氯化钡可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得23.3g沉淀物。(1)原混合物中硫酸钠的质量为g;(2)所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2.向在某温度时100g19%的CuSO4溶液中加入适量的金属镁粉(假设镁粉只与CuSO4反应),待反应完全后过滤,所得滤液中MgSO4的质量是CuSO4质量的3/4倍。(1)混合溶液中硫酸镁的质量分数为;(2)滤渣的质量为g。23.有一包固体物质,可能由氯化钡、氯化铜、硝酸钾、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根据下图所示的变化和实验现象可推断该固体物质中一定含有,一定不含有,可能含有24.有A、B、C、D、E五种物质,其中C溶于水后形成CuSO4溶液,各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1)根据图示推断D、E可能的化学式:D.,E.。(2)图中由C制取A和由B制取A的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否相同?(填“相同”或“不相同”或“不一定”)答:。25.某混合盐中含有钠盐,现对它进行如下实验:该混合盐中有。三、分析计算题26.将35.4g硫酸钠一碳酸钠混合物加入100g19.6%的稀H2SO4中,可恰好安全反应,再向溶液中加入243.3g某质量分数的氯化钡溶液,可恰好使Ba2+以沉淀形式完全析出。求:(1)原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2)所得沉淀的质量;(3)反应结束后溶液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427.向200g含有硫酸和硫酸铜的溶液中加入50g20%的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产生4.9g沉淀。问:(1)原溶液中含多少克硫酸铜?(2)原溶液中含多少克硫酸?(3)下图表示的是上述条件下产生沉淀的质量n(g)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质量m(g)的关系,图示正确的是()28.加热碱式碳酸铜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Cu2(OH)2CO32CuO+H2O+CO2↑。将28.6g由碱式碳酸铜和铜粉组成的混合物在空气中加热,使其充分反应,将产生的气体经干燥后通入装有澄清石灰水的容器中,使容器中的物质增重4.4g,往加热后的剩余物中加入219克盐酸溶液,可恰好完全反应。问:(1)原混合物中有多少克碱式碳酸铜?(2)加入的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多大?(3)生成物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多大?29.NaHCO3和Na2CO3都能跟盐酸反应,且得到相同的产物。为分析某Na2CO3和NaHCO3的固体混合物中各成分的质量分数,做以下实验。(1)取质量分别为m1、m2、m3(g)的三个烧杯,各盛放质量分数相同的盐酸溶液;(2)向三个烧杯中分别。放入三份质量不同的混合物样品;(3)充分反应后再分别称量烧杯及剩余物的质量。实验数据记录如下:实验I实验Ⅱ实验Ⅲ稀盐酸+烧杯的质量(g)50+m150+m250+m3固体混合物的质量(g)7.206.203.80烧杯内物质质量+烧杯的质量(g)54.56+m153.56+m252.04+m35初中化学奥赛测试卷——常见化学物质一、1.A2.B3.D4.D5.C6.D7.B8.B9.C10.CL1.B12.D13.C14.A15.B16.A17.B18.B19.A20.C二、21.14.210%22.7.2%1557g23.CuCl2Na2O;BaCl2;KNO324.Cu(OH)2Cu(NO3)2不一定25.NaClCuSO4CuCl2Na2SO426.(1)21.2克(2)69.9克(3)2.5%27.(1)8克(2)7.35克(3)B28.(1)22.2克(2)10%(3)16.7%29.Na2CO3%=29.5%NaHCO3%=70.5%
本文标题:初中化学奥赛测试卷常见化学物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571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