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八角栽培技术来源:东兴信息村作者:佚名日期:2008年06月27日访问次数:5539一、概况广西是我国八角生产的中心产区,栽培面积最大,2003年八角面积为366.6万亩,常年产量为11.62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90%左右,其中桂西南是八角的原产地和中心产区,主要产地有防城、德保、宁明、藤县、苍梧、玉林、容县、北流、龙州、凭祥、岑溪、浦北、百色、上林、平南、上思、凌云、那坡、金秀、东兰、靖西等市县,年产八角500吨以上的八角商品生产基地县有12个。现已引种到广西北部,如三江县、龙胜县。来宾市和柳州市的部分县已扩大引种种植。云南八角栽培面积与产量仅次于广西,全国排名第二,至2003年止,八角种植面积近49.5万亩,年产八角经336万公斤,集中分布在东南部海拔600~1600米,垂直分布比广西高,主产区是自治州和玉溪地区,以文山自治州最多,该州主要以富宁和广南最多。广东主产区是东昌、高州、信宜、潮州、罗定及西江一带。二、生物学特性(一)根系有主根,水平根发达,须根多且分布较浅,多分布在50厘米的土层内,根的再生能力强。(二)茎树体高大,主干通直,树高可达10多米,中心主枝顶端优势明显,当其顶端被折断后,可由新萌发的最上的一至两条新梢继续延长生长,形成单一中心主枝树形或平行的多中心主枝树形,栽培上应培养单一中心主枝的主干形或主干疏层形的树形。(三)枝、芽、叶幼树分枝部位较低,成年树分枝部位较高,分枝部位受到植株间距离的影响。当株行距适宜时,分枝部位则较低,树冠生长发育正常,产量较高。当间距太小时,分枝部位较高,分枝少,结果少。主枝生长一般有两种类型:第一种是主枝分枝角度较小,生长绿叶强盛,侧枝平展或较直立,树冠内膛少着生枝条,节间较长,生产上称为硬枝品种类型,此类型品种不利于密植,产量较低;第二种是主枝分枝角度大,侧枝细密柔软下垂,节间短,叶密,生产上称为柔枝品种类型,此类型品种有利于密植,产量较高。八角在一年内,幼树可抽3~4次新梢,成年树只抽1~2次新梢。芽为单芽。叶为单叶互生,在枝条顶端呈簇生或螺旋状排列,寿命为1.5~2.5年,老叶于冬季至翌年1月脱落,嫩叶为浅绿色或红色,嫩叶颜色与花色无关联。嫩枝和新鲜叶片有浓郁的茴香味。(四)开花结果两性花,单花腋生;花萼3枚,分离;花瓣8~15枚,深红色、淡红色、白色或淡黄色,覆瓦状排列,排成3~4轮,一般情况下,同一植株只有一种花色;雄蕊10~15,下一年开一次花,开花期及长短因地区而异。在广西南部、东南部和西南部花蕾期为6月底至7月上旬,盛花期为7月底至9月中旬;而偏北的地方如金秀县的八角开花期则往后延迟,7月中旬开始蕾,8月下旬至9月下旬为盛花期。同一地区同一林分,八角的开花期也不很整齐,一般情况下主花期为7~9月,少数植株在11月份至翌年1月份开花,也有极少数植株至3~4月才现蕾开花。同一株树上,不同枝条的花期也很不一致,形成陆续开花且花期长的现象。谢花后,多数花的花瓣未脱落,覆于幼果上保护幼果越冬。开花期遇上多雨时节易引起落花,严重时落花率可达70%左右。果实为聚全果,呈八角状,鲜果是绿色,成熟果为黄褐色或褐色,干果为红褐色、棕红色,每0.5公斤鲜果有100~350个鲜果出干率为25%~28%,每0.5公斤气干果有350~650个。谢花后,少部分幼果继续生长发育,至第二年4月~5月成熟,此时成熟的果实称为春果(又称小造果),百果数量少,占全年产量的1%~10%,果实大小不均匀,色暗质差;大部分幼果停止生长发育,至第二年春季才开始迅速生长发育,10月份成熟,此时成熟的果实称为秋果(又位;雌蕊8~10个心皮,轮状排列;花柄常弯曲向下而使花蕾下垂。花量大,花多着生于1~4年生的枝条上,但以当年的春梢为多,上一年的枝条次之,阴枝也可开花结果,开花部位和花量因品种而异。由此可见,八角结果母枝多,在栽培上只要科学管理,均可年年结果称为大造果),秋果产量最多,占全年产量的90%以上果实饱满,大小均匀,色泽鲜艳,质量佳。据调查,八角果实异熟现象与开花先后无关,春果和秋果在花期难以区分,都是盛花期开的花,有的发育成春果。而有的发育成秋果,有些植株春果和秋果各占一半。果实的成熟期因地区而异,越往北部八角果实成熟期越往后推迟。八角有“抱子怀胎”的现象,即在7~9月,八角幼果迅速生长,但此时又是开花期。这个时期同时出现幼果迅速生长、开花及抽生晚夏梢或秋梢,是八角生长发育过程中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矛盾突出时期,常常由于花量大新梢多而导致大量落花落果、落叶,或树势变弱,易受病虫害的危害。因此,在生产上应加强水肥管理,促进花芽的分化,调节好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系。每蓇内含有种子1粒,种子扁椭员形,棕褐色,有光泽,千粒重为110~165克,鲜果出种率为9%~12%,鲜种发芽率为65%~80%。种子安全含水量高,一旦失去水分易丧生命力。八角寿命长一般为60~80年,也有少数植株高达200多年,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可分为幼龄期、结果始期、盛果期和衰老期。幼龄期的长短与苗木种类和管理有关,一般情况下,实生苗需要6~10年才开始开花,但近年来的在八角主产区发现,在科学管理条件下,用两年生的实生苗种植3~4年后即有30%~40%植株开花结果,嫁接苗在种植2~3年后普遍开花。因此,在栽培上应科学管理,缩短营养生长期,延长结果盛期,以提高产量。三、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一)光照八角属于阴性偏中树种,喜生于空气湿度大、云雾多、阳光直谢时间短、光照强度较弱的山谷、山脚。幼苗期需要遮荫,光照过强易引起日灼和落叶。新植幼苗适当遮荫可提高造林成活率,在种植后至开始开花结果前合理间种可促进幼林的生长。但成年树则需要较充足的阳光密度大或过度荫郁时结果少,枝叶及果实含油量低。(二)温度八角喜温暖,主要产区年平均温度为19~23℃,1月份平均温度8~15℃,绝对最低温度在-2.6℃以上.温度对八角的生长发育影响很大,如果年平均温度低于15℃时,八角虽然能成活生长,但开花结果不理想。当气温下降至0℃时,越冬春果果柄受害,形成缺角果,落果;气温下降至-2℃时,春果被冻死,小造果无收,休眠越冬的秋果局部受害,形成缺角果多;当气温下降至-3℃时,除了果实受害外,幼苗和幼树和秋梢受害,严重时整株冻死。但成年树未受冻害;当气温下降至-4℃时,秋果大部分被冻死,大造果减产,严重时颗粒无收,成年树开始受害;气温下降至-6℃时,成年树枝受害,部分植株被冻死。,因此,发展种植八角时应考虑温度是否适宜。(三)水分八角不但需要温暖的气候,而且还要求有丰富的雨量均在1200毫米以上,相对湿度78%以上,如防城年降雨量为2904.2毫米,该市有些地方降雨量几乎等于蒸发量。有些八角中心产区虽然雨量相对较少(年降雨量在1000毫米左右),但大多数八角分布在海拔600~1100米处,云雾多,相对湿度大,如广西的德保县、凌云县,云南的文山自治州的八角主产区。(四)土壤八角主要分布在以砂岩、页岩、砂页岩、花岗岩等母岩发育成的土壤为多。在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湿润、偏酸性(pH值4.0~5.0)的壤土或砂土壤上生长最好。不宜在干燥瘠薄的地方、粘性土或碱性土上栽培。(五)风八角要求避风,在山岭起伏的避风山谷、山脚生长最好。八角枝条纤细脆弱,易被折断。八角从开花至果实成熟需要的时间长,历时15个月左右,遭受强风吹袭的机会增多,花和果实在强风吹袭下易落花落果,造成减产。因此,在风口处,特别是受强风严重影响的范围内不宜种植。(六)地形地貌地形主要因子有海拔、坡位、坡向,地形地貌的变化常常导致光照、温度、湿度、降雨量、风速、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层厚度等变化,从而影响八角的生产能力。八角有喜湿热和喜阴的特点,光照强和湿度小都使八角生长不良,产量低。北坡、东北坡、西北坡日照时间短,相对湿度大,有利于八角生长发育,产量较高。在年降雨量和年蒸发量大的地区,在低海拔处空气相对湿度大,能满足八角生长发育的需要,八角可种植在海拔500米以下的地方;年降雨量和蒸发量较小的地区的低海拔地带,光照强,湿度小,环境不能满足八角生长发育的需要,八角生长差,树势弱,产量较低。八角宜种植在海拔500米以上的地方,因为山地云雾多,相对湿度大,有碍八角生长发育。但温度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在高海拔地带(海拔大于1000米的山区),风大易出现风害,霜雪多,气候较寒冷,八角易出现霜害或冻害,轻者树冠顶部枝条枯死,落花落果严重,树体生长不良,产量低,重者整株枯死。但也有例外,桂西南的德保、靖西,在海拔1000~1200米的地段仍有成片的八角纯林,产量也较多。在广西的八角中部栽培区和主要栽培区,八角最适宜生长的海拔为500~1000米。坡位不同,水热和土壤条件均有差异。上坡土层较薄、干旱、肥力差,八角生长发育不良;下坡土层厚、湿润,八角生长好,产量较高。但当土壤过度湿润和肥沃时,八角生长则过度旺盛而不结果。一般情况下,以中下坡为好。四、八角良种(一)主要品种我国八角栽培历史悠久,在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下,形成了众多的类型和农家品种,这些类型或品种在树形、分枝习性、果实、叶等方面有着明显区别。按照划分依据的不同,可分为如下品种或类型:1.按树形和分枝习性分,可分为硬枝品种群、柔枝品种群和半柔枝品种群三种。(1)硬枝品种群:主要的特点是主枝粗壮,分枝角度较小,斜生向上,侧枝较稀疏,树冠幅大。(2)柔枝品种群:主要特点是主枝较细,分枝角度大。侧枝细长且密生,柔软下垂,冠幅窄,树形为近圆柱形或长圆锥形,树体紧凑,枝多叶茂,立体结果,产量较高,适于密植。(3)半柔枝品种群:主枝的生长势、分枝角度、小枝的疏密程度和冠幅的大小介于硬枝品种群和柔枝品种群之间。2.以花色为主要依据,结合树形、果、叶等进行分类,广西目前采用此分类方法,将八角分为四个品种群共17个品种:(1)红花八角品种群:普通红花八角、柔枝红花八角、红萼八角、大果红花八角、小果红花八角、多角红花八角、鹰嘴红花八角、厚叶红花八角、矮型红花八角。(2)淡红花八角品种群:普通淡红花八角、柔枝淡红花八角、多角淡红花八角、厚叶淡红花八角。(3)白花八角品种群:普通白花八角、柔枝白花八角、多角白花八角。(4)黄花八角品种群:黄花八角各品种的形态特征及分布如下:普通红花八角乔木,树高10~16米,主干明显,花红色,萼片3~4枚,浅绿色,花瓣7~9片,覆瓦状排列,多数2轮,少有3轮;雄蕊12~22枚,花药粉红色,呈2~3轮覆瓦状排列;雌蕊8枚,蓇果8枚,作规则星状排列;果径2.3~2.5厘米,果柄长2.2~3.2厘米,每公斤鲜果约200个,每公斤气干果700~1000个,多数果实着生于一年至两年生的枝条上。叶薄革质,浅至绿色,长椭圆形或披针形,叶长9~13厘米,叶宽3~4.5厘米,叶柄长0.8~1.5厘米,叶脉呈规则波浪状凸起;主枝平展或上起,与中心主枝夹角50°~90°,小枝粗短,与主枝夹角35°~50°,干果率25%,分布于广西八角各产区,其中以防城、宁明、龙州、德保、百色、凌云、共青林场(藤县)、六万山林场较多。(2)柔枝红花八角主干明显,冠幅窄,一般2.9~3.0米。树冠近圆柱形或长圆椎形,主枝粗短,平展,侧枝多而细长,呈柳枝状柔软下垂。叶薄革较软,长椭圆形,叶长10~13厘米,叶宽4~5厘米,长椭圆形,老叶保存期长。花红色。果肥大正形,柄长(3.0~4.8)厘米,果多着生在老枝与当年新梢交接处,即两年生枝条既能结果又能抽梢,新梢的枝叶正好把果覆盖,内向着生,分布均匀,大小年不显著,干果率25%.分布于广西八角主产区,其中以防城、德保、龙州、凌云、金秀等县及藤县的共青林场较多。(3)红萼八角与其他品种的区别是:花柄、花萼、花瓣和果脊线均为红色,小枝平展,干果率为25%。在凌云,本品种树型较其他品种小,枝下高亦较矮,产量低,大小年明显。分布在防城大录、那勤、德保那甲、龙州的八角乡,凌云的城厢、下甲、逻楼。(4)大果红花八角叶披针形,小枝平展,果径≥4厘米,果厚≥1.1厘米,每公斤鲜果100~140个,每公斤气干果500个,雄蕊14枚,雌蕊8枚,其他特征与普通红花八角相同,干果率为2
本文标题:八角栽培技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579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