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初中历史总复习知识点归纳
第一册复习讲义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一、祖国境内的的远古居民1、我国最早的人类——元谋人(1)时间、地点: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云南元谋县。(2)生产:会制造工具,知道用火。2、北京人:(1)时间、地点:距今约70万—20万年,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2)生产生活状况:使用打制石器,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3)身体特征: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3、山顶洞人:(1)时间:生活年代距今约3万年。(2)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山顶洞穴里。(3)生产生活状况:仍使用打制石器,己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会人工取火;进入氏族社会。(4)身体特征: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二、原始的农耕生活1、河姆渡居民的原始农耕(1)时间、地点:距今约7000年,浙江余姚河姆渡。(2)工具:使用磨制石器、耒耜。(3)生产:原始农耕,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4)生活:住干栏式房子,挖掘水井。2、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1)时间、地点:距今约五六千年,陕西西安半坡村。(2)工具:普遍使用磨制石器、木器、骨器。(3)生产:原始农耕,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懂得纺线、织布、制衣,制造彩陶。(4)生活:住半地穴式房子,屋内有灶坑,供炊煮和取暖。(5)文化;陶器上出现一些刻画符号,有学者认为这是我国早期文字的雏形。三、华夏之祖1.炎帝和黄帝的传说:(1)黄帝和炎帝:我国传说中黄河流域著名的联盟首领。(2)蚩尤:我国传说中东方部落的首领。(3)涿鹿之战:黄帝、炎帝部落联合战胜蚩尤部落。(4)华夏族:涿鹿之战后,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逐渐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2.“人文始祖”¬——黄帝:传说中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黄帝妻子嫘祖,教妇女养蚕、缫丝。3.禅让制:尧、舜、禹是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相传,尧、舜、禹采用民主推举方式产生部落联盟首领,这种方法,历史上叫做“禅让”。当堂检测一、单选题:(2.5×20=50分)1.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在这块土地上生活、繁衍。有一种远古人类,已经懂得人工取火,会制作装饰品,过着氏族公社的生活。请你判断这种远古人类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蓝田人2.很多同学平常爱吃米饭,你可曾想到,稻米在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种植史。请你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判断,下列哪个地方的先民最早可以品尝香喷喷的米饭:()A.北京周口店B.陕西半坡村C.山东大汶口D.浙江河姆渡3.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A.会不会使用工具B.会不会获取食物C.会不会使用火D.会不会制造工具4.我国奴隶社会开始于:()A.炎黄时期B.尧时期C.舜时期D.禹时期5.我国长江流域氏族公社的典型代表是:()A.元谋人遗址B.半坡氏族遗址C.河姆渡氏族遗址D.北京人遗址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一、夏、商、西周的兴亡1.夏朝(1)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2)政治:相传禹将都城建在阳城。禹死后,启继承父位。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3)灭亡:夏王桀推行暴政,约公元前1600年,商国国君汤战胜桀,夏亡。2.商朝(1)建立: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2)政治:商朝建立后,曾屡次迁都,直到盘庚迁都到殷,都城才稳定下来。此后,商的统治区域不断扩大,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3)灭亡:商王纣推行暴政。公元前1046年,周国国君武王伐纣,商朝灭亡。3.西周(1)建立: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与商纣在牧野野大战,商军倒戈,商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2)分封制:①目的:巩固统治。②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③作用: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疆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国。(3)灭亡:西周后期政局混乱,发生“国人暴动“。公元前711年西周灭亡。二.春秋战国的纷争1.东周的建立及其历史分期公元前771年,攻破镐京,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2.春秋争霸(1)著名霸主,齐桓公、普文公,楚庄王等。(2)齐桓公称霸;普楚争霸。(3)影响: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但在争霸过程中,有些诸候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3、战国七雄战国初年,三家分晋,田氏代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并立局面。著名战役有:桂陵之战、马陵之战。战国末期,秦国强大起来。公元前260年,秦赵长平大战,赵军大败,为秦来六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三、社会之变革1.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变革(1)铁农具:春秋时期开始出现,战国时得到推广。(2)牛耕:至迟春秋末年己使用,战国时得到进一步推广。牛耕是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3)水利:秦蜀郡太守李冰兴修都江堰,使成都平原获得“天府之国”的美称。2.政治大变革¬——各国变法运动(1)目的: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2)典型变法——商鞅变法。时间:公元前356年开始。内容: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管理。影响: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3)结果:封建制度逐步确立,我国封建社会形成。四、中华文化的勃兴1.文字的演变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商朝人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它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做“金文”,也称“铭文”。2.青铜制造业——青铜制造业是我国夏、商、周奴隶制文明的典型代表。(1)出现:原始社会末期。(2)盛行:商朝、西周。(3)代表作:司母戊鼎。3.活跃的学术思想(1)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孔子,著名的思想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又是个大教育家,创办私学,广收门徒;“因材施教”。言论记载在《论语》一书中。(2)百家争鸣:①墨家创始人墨子,主张“兼爱”、“非攻”。②儒家代表人物孟子提出“春秋无义战”,主张“仁政”治国。③道家代表人物庄子主张“无为而治”。④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主张改革、法治及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⑤兵家鼻祖孙武著《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当堂检测1.春秋战国时期,标志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是:()A.灵渠的开凿B.铁农具的使用C.曲辕犁的制造D.筒车的使用2.改革是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公元前356年,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了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请你指出商鞅变法的哪项内容,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A.承认土地私有B.奖励耕战C.废除旧贵族的特权D.建立县制3.我们认为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其主要依据是:()A.改变了无国家的落后状态B.奴隶制度基本适应并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C.建立了一整套国家机器D.推动了人类社会由愚昧时代进入文明时代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一、秦的统一1.秦灭六国,建立统一国家(1)统一六国: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陆续灭掉了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朝。——时期,各国通过变法,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是——朝。秦统一全国的时间——年,人物名——。(2)统一的意义:秦的统一,顺应了历史潮流,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对历史发展起了促进作用。2.秦巩固统一的措施(1)目的:为了巩固统一,加强统治。(2)措施:①政治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建立。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地方上推行郡县制。②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③文化上: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④思想上:“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⑤军事上:反击匈奴,修筑长城。(3)意义:秦朝首创的一整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3.秦末农民战争(1)秦的暴政:①徭役繁重:修阿房宫、骊山墓等。②赋税沉重:农民上交收获物的2/3给国家。③刑法残酷。④秦二世残暴统治。(2)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9年在大泽乡,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3)农民起义推翻秦朝:陈胜、吴广起义失败,项羽、刘邦领导农民起义军反秦;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项羽灭秦主力,刘邦攻入咸阳,秦朝灭亡。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领导的农民起义军灭掉秦朝。二、汉武帝的大一统1.文景之治:长期的战争导致经济萧条,经济者吸取秦亡的教训,西汉文帝和景帝统治时期,轻徭薄赋,提倡节俭,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发展。历史上称这一时期为“文景之治”。2.汉武帝的大一统:(1)背景:经济繁荣,国力强盛。(2)措施:政治上重视人才,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文化上推行儒学教育,创办大学。(3)结果:西汉王朝在政治、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进入鼎盛时期。3.东汉建立:公元25年,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当堂检查1、——时期,各国通过变法,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是——朝。2、秦统一全国的时间——年,人物名——3、秦朝首创——————制,秦朝——制的推广,在我国影响深远;商鞅变法建立——制。4、都江堰修建时间——时期(秦国);秦朝修建——沟通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5、下列措施,属于秦始皇首创的是:()A.修筑长城B.地方设县C.使用圆形方孔钱D.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6、汉初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直接原因和根本目的是:()A.秦亡教训,收揽人心B.文治天下,鼓励生产C.人心思治,让利于民D.经济困难,稳定统治7、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战争爆发于下列哪个省境内:()A.河南B.山东C.江苏D.安徽8、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兴的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是:()①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②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③减轻或废除刑罚④惩处贪官污吏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9、在今天陕西省韩城市郊有一座古柏环绕的汉太史公墓,郭沫若同志曾为之题龙门有灵秀,钟毓人中龙,学殖空前富,文章旷代雄,怜才鹰斧铖,吐气作霓虹,功业追尼父,千秋太史公这位太史公的杰作是:()A.《史记》B.《汉书》C.《后汉书》D.《资治通鉴》10、汉武帝为推行大一统,进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是采取了谁的主张:()A.李斯B.汉景帝C.董宣D.董仲舒11、秦朝的统一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这里的有利于主要是指:()A.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安定环境B.促进了各地交流C.推广了农业经验D.减轻了农民负担三、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1.冒顿统一蒙古草原:秦汉之际,冒顿单于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2.汉朝与匈奴的战争:(1)条件:西汉王朝经过六十多年的休养生息,经济繁荣,国力强盛;骑兵强大;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2)时间:公元前119年(西汉武帝时期)。(3)经过: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各率军数十万人。(4)影响:使西汉北部边郡得到安定,有利于中原农业文明的发展。3.昭君出塞:呼韩邪单于向汉称臣,同汉订立和好盟约,请求和亲。汉元帝把王昭君嫁给呼韩邪单于。昭君出塞和亲为汉匈两族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四、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1.张骞出使西域:(1)西域:两汉时把现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和阳关以西,即今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2)张骞出使西域:为了联络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汉朝和西域的交往从此日趋频繁。(3)设置西域都护: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人此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领干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丝绸之路:(1)陆上丝绸之路:汉朝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出发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2)海上丝绸之路:汉武帝以后,西汉商人经常出海贸易,开辟了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3)影响:沟通了中西交通要道,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融。3.班超出使西域:73年,东汉政府派班超
本文标题:初中历史总复习知识点归纳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580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