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世界近现代史专题:科技革命课题:世界近现代史专题:科技革命备课人:NO.1教材类型: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岳麓版讲学稿世界近现代史专题:第三次科技革命(新科技革命)1、时间:20世纪40年代至今2、标志:原子能、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等3、地位:规模、深度、影响超过前两次4、特点:a、科技对生产的推动力加大,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b、科学技术各领域间相互渗透、相互促进。c、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增长,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5、影响:a、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b、引起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第一、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c、引起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差距拉大,对发展中国家,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世界联系日益密切,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快)。d、科技进步使人类日常生活发生重大变化。科技革命的影响(科技是把双刃剑)1、对社会生活的积极影响:a、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丰富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b、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c、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d、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2、科技发明的消极影响:a、战争问题:一战中的飞艇、飞机、毒气弹、坦克、远程大炮;二战中的原子弹。b、环境问题:环境污染、废气、汽车尾气、太空废料、核废料等。c、高科技犯罪:网络“黑客”、冰毒等。d、其他问题:克隆人、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等。3、科技革命的启示:(1)对经济发展的启示:使整个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第三次科技革命不仅加强了产业结构非物质化和生产过程智能化的趋势,而且引起了各国经济布局和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2)对社会生活和人的现代化的启示:第三次科技革命,使各种家电产品走进了千家万户,丰富和改善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同时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我们进入了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3)对人类社会的启示:使人类获得了主动创造新生物和新生命的创造力,标志着人类正在由“必然王国”一步步走向“自由王国”。(4)对国际关系的启示:我国必须把握住机遇,大力发展高科技,以求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有利位置。(5)对全球问题的启示:生态环境的恶化、自然资源和能源的过度消耗以及核灾难的威胁,这些问题难以控制的恶性发展使人类的处境受到越来越严重的困扰,成为举世关注的全球问题。□世界近现代史专题:资本主义发展史课题:世界近现代史专题:资本主义发展史备课人:NO.1教材类型: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岳麓版讲学稿更新日期:2010-5-178:35:55一、一战以后的资本主义世界1、1929—1933年经济危机。a、背景:1924—1929年短暂的和平刺激了市场虚假繁荣,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生产和销售矛盾日益突出。b、首发生的国家:美国。c、特点: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破坏性大。d、影响:①加深了资本主义各国严重的社会危机。②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2、主要资本主义发展状况。a、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通过国家干预来解除危机。b、德国纳粹党上台,对内镇压,对外扩张,形成欧洲战争策源地。c、日本军部控制内阁,建立法西斯专政,发动“九一八”事变,加紧对外扩张,世界大战亚洲策源地形成。d、德、意、日结成轴心国集团,1939—1945年挑起“二战”。六、二战以后的资本主义世界(一)美国霸权地位的确立1、背景:①利用最新科技,发展新兴工业,经济得到稳定发展。②利用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占领了广阔的市场。2、表现:①战后推行冷战政策,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成立北约。②在亚洲支持蒋介石内战,发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二)西欧和日本经济的恢复与发展。1、背景:①借助了美国的援助和大力扶持。②创设了较为和平的政治环境,制定符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政策。③大力发展科技,培养人才引进最新科技成果。2、表现:①20世纪—50、70年代,西欧和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②欧洲一体化进程加速,欧盟成立,欧洲国际地位提高。③20世纪60年代末,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3、影响:资本主义世界美、日、欧盟三足鼎立的局面开始形成,美苏两极格局受到重大冲击,影响世界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课题:第9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教材类型: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岳麓版教案第9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包括革命前夕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革命的经过;《权利法案》的颁布和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等基本史实。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胜利,在反复与曲折的斗争中,英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和历史意义。本课的难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曲折性和不彻底性。[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相关多媒体、图片[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上节内容。2)导入新课:复习提问,请学生回答以下两个问题:(1)欧洲文艺复兴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文化运动?(2)新航路开辟的后果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文艺复兴不仅为欧洲近代资产阶级文化奠定了基础,而且也为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动员和准备。而新航路的开辟,更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迅速壮大。不久,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3)讲授新课:一、.“君权神授”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二是封建王朝的专制统治。教师可首先布置学生看书,并思考“为什么会爆发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本目重点要讲清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概念,他们分别是由哪些人组成的。教师可先挂出《新航路开辟》的地图(或多媒体展示),指出由于新航路的开辟,欧洲主要商道和贸易中心已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英国处在了国际贸易航道的要冲,新兴的资产阶级借此有利条件积极推进海外贸易,并进行野蛮的殖民掠夺,迅速聚敛了大量资本并获得了广阔的海外市场。随着英国资本主义的深入、广泛的发展,由工场主、银行家和大商人组成的资产阶级队伍日益成长壮大。一部分封建贵族受巨额利润所吸引开始转用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农、牧场或投资手工工场,称之为资产阶级化了的“新贵族”。他们有着共同的迫切要求,那就是自由发展资本主义。而此时,英国的专制王朝在詹姆士及其子查理一世统治期间,大肆鼓吹“君权神授”,巧立名目,任意征税,搜刮钱财。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请学生朗读资产阶级给国王抗议书的摘录部分,加深理解。二、理一世命丧断头台教师要讲清四个问题:一是苏格兰人民起义是革命的导火线,当时,苏格兰和英格兰虽然都由查理一世统治,但苏格兰内政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与英格兰是两个国家。二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于1640年,爆发的标志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与国王在议会中的斗争。三是要指导学生阅读《英国内战形势图》,指出哪些地区支持议会,哪些地区支持国王。还要在图中找出首都伦敦和纳西比的位置。指导学生阅读小字部分纳西比战役的经过和《克伦威尔在战场上》插图,使学生对克伦威尔在革命中的作用有些了解。四是处死查理一世和共和国的成立,讲述时要引导学生看有关的插图,加深学生的印象。三、《权利法案》的颁布。教师可首先提问:“英国建立共和国后,谁掌握了国家的政权?”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指出:克伦威尔作为资产阶级的功臣,成为共和国的最高执政者,就任“护国主”。他死后,各种矛盾恶化,统治集团陷于混乱,政局动荡不安,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惶恐不安,把旧王朝的复辟看成是摆脱危机的出路,与斯图亚特王朝勾结,达成妥协。流亡法国的查理二世被迎立为英国国王,封建王朝复辟了。在讲述这个问题时,教师可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小字部分,从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复辟”、“反攻倒算”的含义,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曲折性。教师在讲1688年政变时,应对学生指出:面对着复辟王朝的高压政策,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不断,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也受到损害,他们发动了宫廷政变,欢迎詹姆士二世的女婿,当时的荷兰执政威廉及其妻子玛丽作英国的国王。1688年政变使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得以在英国确立。在讲《权利法案》的制订时,可让学生阅读教材中有关《权利法案》的内容,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英国议会制定《权利法案》的目的是什么?它有何作用?”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指出:《权利法案》限制了王权,确定了议会的大权,这就使英国建立起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四、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在分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意义之前,先请同学们回顾:“为什么英国会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出这场革命的国内意义。讲述马克思在评价这场革命时指出“这是欧洲范围的革命”,因为在它的影响下,不久欧洲大陆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北美殖民地的资产阶级革命也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因此,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实际上揭开了欧洲和北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这也是人类历史上资本主义制度战胜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胜利。4)全课讲完后,教师可以把课前准备好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简表”展示出来,让学生逐项回答作为本课的总结。(使用VCD)5)练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6)作业:.“《权利法案》的内容。板书设计: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简表时间原因领导阶级主要经过结果意义1640~1689年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阶级矛盾激化。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代表人物克伦威尔)1.导火线:苏格兰人民起义。2.1640年新议会要求限制王权,革命爆发。3.1645年纳西比战役击溃王军。4.1649年处死国王,英国宣布为共和国。5.克伦威尔就任“护国主”。6.1660年封建王朝复辟。7.1688年政变,资产阶级、新贵族统治确立。确立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1.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2.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3.推动了世界历史进程。□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备课人:NO.1教材类型: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教材分析:本课是九年级下册的开篇课,又是今年的中考范围,意义尤为重要。本课主要讲述1917年3月的“二月革命”是由布尔什维克党领导和组织的,它推翻了沙星专制制度,其革命性质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即苏维埃俄国,指1917年十月革命后到1922年苏联成立之前的俄国;苏联即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从1922年12月成立,到1991年解体。苏联的建立是社会主义的胜利,但苏联的建设中的一些弊端有是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借鉴的前撤。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理解能力较强,掌握了基本历史知识和能力,因此要求本课从深度挖掘教材。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二月革命;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爆发和胜利;人民委员会的建立;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2、思想教育:①通过讲述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史实,使学生认识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是十月革命胜利的根本保证。②通过苏维埃政权建立的史实,使学生认识:革命政权的建立和巩固是广大人民艰苦斗争,流血牺牲才得以实现的。3、能力培养:①总结1918年苏维埃政权所面临的困难,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②总结苏维埃政权建立及巩固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重、难点:重点:十月革命的准备,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难点:二月革命后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原因,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教学准备:《十月革命》电影片段,第1课时;课时目标: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提问:一次大战的后果是什么?(讲授新课)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的转折点,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从1917年十月革命到现在的历史为世界现代史。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课1、俄国十月革命。了解这一人类历史上重大事件的基本情况。(板书课题)学生讨论:十月革命是在什么情况下进行的呢?是在一次大战过程中,俄国二月革命后。俄国人民为什么要进行二月革命?二月革命取得的结果是什么?革命后俄国出现了什么局面呢?人民革命的要求,革命的目的达到了吗
本文标题:初中历史教案杂烩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581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