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初中学生数学问题解决与思维能力培养的研究(课题结项书)
第1页共29页吉安市中小学教育教学课题研究成果结项报告书课题名称初中学生数学问题解决与思维能力培养的研究类别中学数学课题负责人刘定邦承担单位(盖章)井冈山市龙江中学填表日期2011年1月26日鉴定时间组织鉴定单位(盖章)江西省中小学教育教学课题研究与实验基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制第2页共29页填表说明1.本表请用钢笔认真如实填写(可以打印填表),书写要清晰、工整。2.本表须填写一式3份,其中一份原件,2份复印件。复印请用A4复印纸,于左侧装订成册。3.填写中如栏目篇幅不够,可自行加页。第3页共29页一、研究报告1.立项时间、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及实施情况2.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及自我评价我校由刘定邦老师主持的吉安市级课题《初中学生数学问题解决与思维能力培养的研究》于2009年5月立项,经过二年来的研究,达到了预期的研究目标,现把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及实施情况以及取得的成果汇报如下:在数学教学中,开展问题解决的学习对学生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为学生的主动探索与发现提供空间与机会,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问题解决”强调学生通过“做数学”来学习数学,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强调数学地思考、评价、判断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一个良好的问题解决过程实际上学生探究、发现,实现“再创造”数学的过程。当前,课堂教学仍存在不少违背时代要求的种种误区。如“注入式”、“标准化”的状况。课上,教师一言堂、满堂灌,学生抄条条;课下教师设下“漫漫题海”“重重考山”,学生则忙于画勾打叉。这种情况会抑制学生能力的发展,尤其是创造力的开发,也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市场经济是主要建立在生产者个体主动行为基础之上,并且以生产者个体参与经济竞争的积极性和效益为主要推动力的经济,为此,培养未来公民形成鲜明的主体精神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已成为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对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人所特有的能力,但它是以潜能方式存在的,必须通过人们的自觉开发和积极运用才能发挥作用。课堂教学应当以学生为本,把着眼点定位在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上,注意培养学生的好奇心理和探索精神,注意培养学生能顺利的解决数学问题以及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以培养思维的独创性和创造性,使他们能够在活泼和愉快的情境下学习,最大限度地发挥创新的潜能,激发他们敢想、敢说、敢做,并加以正确引导。1、研究背景在2008年,我们就意识到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成绩的主要渠道,也是进行思想教育的主阵地。要让学生全面发展,功夫在课内,而不在课外。但不少课堂变成完成教科书为主要目标,照本暄科的现象经常出现,课堂缺乏生机。我们就开始有意识的研究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化,曾提出了提高能力,开发智力,第4页共29页主动探究的教学模式,但因条件不成熟,只能获得一些肤浅的认识,但体会到顺利解决问题,培养能力是课堂教学的目标。在去年的课堂教学创优活动中,我们更深一步是认识到,我们当前的课堂教学缺泛活力,没有从教学的本质上开展教学活动,学生也只有机械吸收,没有从体验、发现中去认识知识的发生与发展过程。让学生主动地解决问题。在酝酿了一整年时间,我们就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开展了一系例的研究活动,我校争对数学课上不活这一特性,曾借助多媒体教学来优化教学教程,让信息技术与课程开发相整合,结累了一点经验。随着新课标的全面实施,新教材全面使用,总感觉到学生对数学知识不能深入理解,遗忘率非常大,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不高,特别是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将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教学与解决实际相脱节,在考试时失分率较高,经过思索,体会到是我们的课堂达不到新课标的要求,课堂教学的单一,教学手段简单机械运用,学生机械被动地听讲,不能达到体验知识发展与发生的过程,针对这一现象,我们提出了“初中学生问题解决与思维能力培养的研究”这一课题,结合我校实际情况与教学手段,进行这一课题研究基本成熟。1.1、课题提出的背景:知识经济的日益发展,世界经济的激烈竞争,现代科技的突飞猛进,信息时代的来监,迫切需要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加重要。”一个习惯于接受现成答案而不能产生问题的学生,是绝对谈不上创新的。《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1.2、本课题所要解决的问题:初中学生尽管经历了同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但经历与阅历不够,阅读面还不够全面,经验还不丰富,思维仍处理形象思维阶段的比重较大,许多事物在大人看来是司空见惯的,但他们却可能不理解,所以相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他们的好奇心还很强烈,但是在当前的数学教学中,我们却看不到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到底是什么让学生不愿这样做呢?根据调查发现,学生对数学现象好奇,但不原主动去探求,不会主动去发第5页共29页现问题,解决问题,数学问题意识还比较落后,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较差。所谓数学问题意识:指人们在数学认知活动(数学概念的学习、数学命题学习、技能形成与问题解决)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和解决问题。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比常规教学更为重要,也是要重点研究的课题:针对当前学生的状况,我们着重研究如下两个问题。1.1.1、问题解决型的学习方式。构建“创设问题情境——思考问题---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1.1.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能力。构建“课前猜测——课堂达标——课外深化——合作探究”的训练机智。2、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开展问题解决的学习对学生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为学生的主动探索与发现提供空间与机会,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问题解决”强调学生通过“做数学”来学习数学,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强调数学地思考、评价、判断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一个良好的问题解决过程实际上学生探究、发现,实现“再创造”数学的过程。3、课题核心概念“数学问题解决”是指学生在新的情境状态下,运用所掌握的数学知识对面临的问题采用新的策略和方法寻求问题答案的一种心理活动过程,其核心是思考和探索。4、课题研究的内容4.1、问题情境的刺激模式。教师设置各种带有导向性、启发性、思辩性的问题,创设课堂“数学问题”的情境4.2、创设自由探究的空间。4.3、发展学生问题表征的能力。4.4、大胆提出假设和积极思考。5、课题研究方法与措施第6页共29页5.1、课题研究方法5.1.1、行动研究法----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研究。每位参加实验的教师和学生都可以看成是“数学问题”创设的思考者、实践者和探索者,即师生在数学学习行动研究中不断地提出问题,不断地解决问题,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始终在一个“问题解决”之中。5.1.2、个案分析法----用案例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在课题研究中,对特殊案例进行调查、分析、比较。如:学生在计算方法中的问题意识,在学习解决问题中的问题意识;再如:某一、两个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提出问题的深度和广度等等。5.1.3、文献研究法----查阅有关资料进行研究。查阅和学习数学学科和其他学科有关“问题解决”方面研究的经验和成果。5.2、主要的操作措施:5.2.1、调查研究:通过平时与学生的交谈,及教师的观察,以此分析低年级学生不愿提出问题的原因,为后面的研究奠定基础。5.2.2、理论学习:加强理论学习,丰富实验教师的知识贮备。5.2.3、课堂实践:采用教师引导、小组合作、分析错例、多向思维等教学策略,逐步提高低年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5.2.4、反思总结: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最后进行课题研究总结,将实践探索从理论上加以升华。6、课题研究读书学习计划以及具体时间安排6.1、阅读刘兼、孙晓天主编《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每天保证阅读30-60分钟。(完成时间:2009年4月——2009年5月)6.2、阅读杨庆余主编《中学数学课程与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每天保证阅读30-60分钟。(完成时间:2009年5月——6月)6.3、阅读李树光主编《中学数学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每天保证阅读30-60分钟。(完成时间:2009年6月——9月)6.4、阅读其它有关数学教学的文章与著作,经常上网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完成时间:伴随整个研究过程)第7页共29页7、完成读书笔记与课例分析的具体时间安排7.1、每周撰写1-2篇阅读心得,每三月一篇读书笔记,研究过程中完成读书笔记。7.2、建立课题博客(参见夏天雨荷博客),及时发布研究进展信息和学习、研究体会。7.3、课例:《义教版中学数学七年级〈有理数的乘方〉教学设计与反思》。(完成时间:2009年9月)7.4、课例:《义教版版中学数九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案例与评析》。(完成时间:2010年6月)8、研究成果形式8.1、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进行评估。(包括质的分析和量的调查)8.2、“问题解决”课堂教学展示,撰写教学案例。8.3、研究报告,汇编教师论文集。8.4、学生解题与方法小论文集9、研究的成效分析本课题实施二年以来研究,学生的学习行为发生了变化,提出的问题已经能从自身的需要出发,具有一定深度和独特性,解决问题的策略呈现多样性,课堂质疑问难的触角延伸到课外。几乎每一节课学生都会有几个问题来“考考老师”,去“问问书本”,去拜访“网络”,真是“满园春色关不住”。实验表明,培养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方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也有利于教师转变观念,发展自己。总之,在适宜的土壤中运用适当的方法去培养中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有一定价值的问题会“不尽长江滚滚来”!它促使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从而发展学生思维,增强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我也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效,基本达成了预期的研究目标。9.1、通过平时的观察、谈话,分析出了初中学生不愿提出问题的原因。9.1.1、初一年级学生刚刚从小学进来,很多习惯还停留在小学阶段。不能完全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在学习活动中,他们的注意力很不稳定,爱做小动作。他们常常无视课堂纪律的存在,一会儿弄橡皮,一会儿玩铅笔,身边的每第8页共29页一样东西都可能成为他们手中的玩具。作为老师,有时候为了让教学顺利地进行,常常控制着学生的一举一动,学生在被动的状态下学习着数学,自然对数学也就失去了兴趣,有句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没有了,我们又怎么奢望学生能大胆地在数学中提出问题呢?9.1.2、有的老师总认为老师就应该有个老师的样,不能和学生嬉皮笑脸,不然就很难管好学生,所以在平时,对学生总是很严肃,学生一看见老师就望而却步了,有些学生发现问题可能并不一定在课堂上,而有可能在课外,但是他们不敢把自己发现的问题告诉老师,在学生心中,这些问题可能永远是个谜。9.1.3、传统的师道尊严也使这些学生受到了影响,特别是年龄偏小的学生对老师是非常崇拜的,在他们心里老师说的话都是对的,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即使当老师发生错误时,他们也不敢大胆地提出问题。别林斯基说过:“学生如果把老师作为一个范本,而不作为敌手,永远不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9.2、通过课外、课内的一些途径,努力让学生愿意提出问题为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奠定基础。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在数学教学中,我努力做到以下几点来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9.2.1、拉近和学生的距离在平时,作为教师,除了要做良师,给学生传授数学知识,更要当益友,建立融洽、平等的师生关系,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喜欢和他们在一起,喜欢听他们说话,这样他们就愿意亲近你,愿意把心里的想法告诉你。9.2.2、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对一切不理解的新异事物都感兴趣,对于他们来说,生活中
本文标题:初中学生数学问题解决与思维能力培养的研究(课题结项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586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