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公共政策分析(第二版)陈庆主编名词解释1、公共政策:是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通过对社会中各种利益进行选择与整合,在追求有效增进与公平分配社会利益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2、政策分析:是指依照政策方案与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及其可能产生的多种结果与相关规则,在各种已知备选方案中确定一个最好的政策方案的过程。3、信息不对称:是指市场参与各方在掌握对市场交易具有重要性的信息的量和质上出现了差异。4、阿罗不可能定理:加总个体意见的方式并非只有多数票原则一种。这样,我们就需要的各种方式之间进行选择,而选择又必然涉及到标准问题。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斯*阿罗提出了一套基本上能够被普遍接受的标准,然后证明了:同时满足这些标准的加总方式是不存在的。5、市场失灵:与现实世界中所有的事物一样,市场本身也不是完美的。在市场不完美的情况下,市场保证经济效率的上述优势也就或多或少地要打一些折扣、另一方面,即使不考虑不完美的市场造成效率损失的可能性,市场在促进另一个价值标准——公平——的实现方面往往也不令人满意。6、政府失灵:与市场途径类似政府本身也存在一些潜在的缺陷。这些缺陷的影响可能使得政府不能如我们所期望的那样完成其使命,而是表现出这样或那样的缺陷。通常,我们将这些缺陷的发生统称为政府失灵。7、志愿失灵:对于第三部门作为解决社会问题途径的缺陷,莱斯特*萨拉蒙从第三部门作为一个志愿部门的角度将其总结为“志愿失灵”志愿失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与政府途径相比,单纯依靠第三部门一般不能提供足够数量的公共物品。②与政府途径不同,第三部门中所提供的志愿性服务在分布上可能具有不平衡性③第三部门中志愿组织很可能会受到其捐助者过多的影响,从而将违背民主原则的家长制作风带入其服务过程中。8、公共物品:就是指那些或多或少具有下面两个特征的物品(或服务)即1.个人很难拥有非排他性的占有和支配该物品(或服务)的权力;2.个体对该物品(或服务)的消费一般并不或者很少会减少其他个体消费该物品(或服务)的可能性。9、外部效应:也就是指存在于市场之外因此不受市场机制调节的活动或影响。10、社会问题:是在一个社会群体的生活中至少另一部分人同时感到不满的状态或现象。11、目标群体:就是指那些受公共政策规范、管制、调节和制约的社会成员。12、公共政策客体:是公共政策所发生作用的对象,包括公共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和所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目标群体)两个方面。13、公共政策工具:是实现政策目标的手段,它是连接目标和结果的桥梁,是将政策目标转化为具体行动的路径和机制。有三类:自愿性工具、混合性工具、强制性工具。14、政策问题:是指基于特定的社会问题,由政府列入政策议程并采取行动,通过公共行为希望实现或解决的问题。基本内涵有如下几个方面:(1)社会客观现象或问题情况。(2)对上述问题的察觉与认同。(3)价值、利益与规范的冲突。(4)团体的活动与力量。(5)政府的必要行动。15、政策议程:社会公众要求政府采取行动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只有一小部分被公共决策者所关注,那些被决策者选中或决策者感到必须对之采取行动的要求构成了政策议程。16、系统议程:又称为公众议程,是指某个社会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公众和社会团体的普遍关注,它们向政府部门提出政策诉求,要求采取措施加以解决这一中政策议程。17、正式议程:又称为政府议程,是指某些社会问题已经引起决策者的深切关注,它们感到有必要对之采取一定的行动,并把这些问题列入政策范围这样一种政策议程。18、无决策:并非所有的社会问题都能被政府列入政策议程对有些社会问题,决策者可能觉得没有制定政策予以解决的必要。“无决策制定”是主张改变社会现行利益和特权分配的需求尚未提出以前,就加以抑制,或在这种需求尚未到达政策制定领域以前,就加以阻止的一种方法。19、公共决策体制:是决定全力与责任在主体之间进行分配所形成的权力配置格局和责任分担模式,是多元决策主体在决策过程中的分工合作与活动程序。20、公共政策合法化:广义:一般认为,能够被公众认可、接受、遵从和推行的政策就是具有合法性的政策,而使政策能够被公众认可、接受、遵从和推行的过程就是公共政策的合法化过程。狭义:主要偏重于法律角度来解释公共政策合法化这一概念,它包括决策主体合法、决策程序合法、政策内容合法等内容21、公共政策法律化:实际上是一种立法活动,所以又称政策立法。主体有两类:一是享有立法权的立法机关;二是享有委托立法权的行政机关。应具备以下条件:一,对全局有重大影响的政策可以上升为法律,使之纳入法制轨道,以更好地保障其作用的实现。二是具有尝试其稳定性的政策可以上升为法律。三是只有比较成功的政策才能上升为法律。22、公共政策过程:广义上的公共政策过程,从政策问题的确认开始,一直到政策评估和政策终结为止;狭义上的公政策制定过程,是指从确立政策目标到抉择政策方案的过程。23、政策执行:是将政策理想转化为政策现实、政策目标转化为政策效益的唯一途径,是政策生命周期中最重要的环节一。24、自上而下的政策执行模式:就是把高层政府的决策作为研究的出发点,集中研究某种权威性的决定,如政策、计划、方案等,如何精油组织与责任分工而获得时间,并进而实现目标。25、自下而上的政策执行模式:自下而上的研究途径以组织中的个人作为出发点,以政策链条中较低和最低层次为研究的基础。认为政策执行过程不过是由高层政府及官员的法令和规则所指控的,而是由政策行为者之间的讨价还价所塑造的。26、非正式评价:是指对评价者、评价形式、评价内容不做严格规定,对评价的最后结论也不作严格要求,人们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对公共政策做出评价。27、公共政策评价:公共政策评价的着眼点应是政策效果。简单地讲,公共政策评价就是对公共政策实施效果所进行的研究。28、公共政策终止:是决策者通过政策的审慎评价后,终止那些错误的、过时的或无效的政策的一种行为。政策终止不仅是取消原有的政策,而且还意味着制定新的政策。29、事实分析:要对社会的事物,事件,关系及其相互作用进行描述,观察,计数,度量与推理。在公共政策分析中,无论是定性还是定量的,人们往往按照经验的方法,对客观现实进行一定因果关系的描述性研究。30、价值分析:公共政策是政府对社会客观规律,对不同主体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的认识结果,反映了政府的偏爱,或者说集中体现了政府的价值取向。31、规范分析:32、利益分析:33、多角度分析:通过系统的运用个人、组织、技术等方面的多重认识,以获得对政策问题的看法和解决途径。此方法常用于那些结构不良的政策问题。34、特尔菲法:是采用函询调查,对所预测问题涉及到的有关领域分别提出问题,并将回答意见进行综合、整理、归纳,匿名反馈给各个专家,在次征求意见,然后再加以综合、反馈。这样经过多次反复循环,而后得到一个比较一致的且可靠性也较大的意见。35、回归分析:在预测中,一类常见的问题是根据一组实测数据,去设想某种函数关系,以使得这一函数轨迹尽可能地接近于已测数据。这个构造出来的函数与实测值之间的差距最小,这种函数被称为回归函数。它反映了事件内部各因素的变化关系和发展趋势,即利用回归分析,预测对象y与影响y的因素Xi之间所存在的因果关系,再依据自变量x的未来值,来推断预测对象Yi的相应值。36、内部评价:是由政策机构内部的评价者所完成的评价。它可分为由操作人员自己实施的评价和由专职人员实施的评价。37、外部评价:是由政策机构外的评价者所完成的评价。它可分为受委托进行的评价和不受委托进行的评价两种类型。38、前后对比法:是将公共政策执行前后的有关情况进行对比,从中测度公共政策效果及价值的一种定量分析法,是公共政策评价的基本方法。通过大量的参数对比,使人们对公共政策执行前后情况的变化一目了然。简答:1、论述公共政策的本质。答:“利益”是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是对社会利益的权威性分配;是利益分配的基础及其动态性(利益选择、利益整合、利益分配、利益落实);2、公共政策分析的综合分析框架。答:1、公共政策问题的构建2、公共政策问题的制定与通过3、公共政策内容的实施4、公共政策的效果评价3、公共政策的发展沿革。4、社会问题的解决方式以及优缺点。答:解决方式:(1)、作为非正式部门的社区。(2)三个正式部门,即政府、市场以及第三部门。优缺点:(1)、社区途径;优势:信息优势、激励充分、有利于社会资本的积累、具有较好的回应性、对财政资金的依赖程度较小。缺陷:1.社区的范围一般不会太大,社区中所容纳的人口一般也相对较小。2.社区的非正式性也经常成为其从社区之外获得资源的最大障碍。(2)市场途径;优势:1.通过分工和专业化生产促进投入产出效率。2.通过为个人提供充分的激励来提高投入产出效率。3.市场通过对社会成员的需求进行评估来保证资源配置效率的实现。缺陷:市场失灵;1.垄断与效率损失。2.公共物品与效率损失。3.外部效应与效率损失。4.信息不对称与效率损失。(3)政府途径;优势:一是其权威的广泛性,二是强制性,政府是唯一的能够合法地使用强制力的组织。第三,政府权威的广泛性缺陷:1.作为一种加总社会中所有个体的意见的途径,政府是不完美的。2.政府中的决策者可能被少数人的利益所引导,从而忽视甚至损害多数人的利益。3.行政机构的低效率问题。4.政府失灵的其他方面。包括民主投票过程的高成本、直接民主过程可能缺乏保护少数人利益的机制、代议制民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地方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冲突、政治周期对经济和社会的负面影响等四个方面。(4)第三部门途径优势:1)与社区相比,第三部门具有相对较大的活动范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与政府相比,第三部门具有相对较小的垄断性和相对较大的竞争性。3)与政府相比,第三部门对个性化需求具有较好的回应性。4)其他方面的优势。与社区的优势相类似,能增加社会资本。缺陷:志愿失灵。1)与政府途径相比,单纯依靠第三部门一般不能提供足够数量的公共物品(或服务)。2)与政府途径不同,第三部门中所提供的志愿性服务在分布上可能具有不平衡性。3)第三部门中的志愿组织很可能会受到其捐助者过多的影响,从而将违背民主原则的家长制作风带入其服务过程中。4)第三部门可能会由于不能吸引到优秀的专业人才方面制约其服务能力。5、政府角色的定位。答:(1)市场化趋势:是指政府通过全面的改革来建立或深化市场在解决社会问题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2)第三部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第三部门中的组织独立地承担着越来越多的社会职能,也表现在政府在解决社会问题过程中越来越强调与第三部门的合作伙伴关系。(3)社区角色的变迁: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发展的过程同时也就是非正式部门的角色不断地被政府、市场和第三部门侵蚀的过程;在全球范围内,政府在公共政策实践中也越来越强调社区的重要性,包括依靠社区解决社会问题和通过政府与社区的合作来解决社会问题。6、政府决策的主体有哪些分类,具体包括什么。答:官方决策者: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中国共产党非官方决策者:利益集团、政党、大众传媒、思想库、公民个人7、利益集团如何影响政策。答:主要有直接游说、间接游说、司法诉讼、政治捐款、示威抗议等方式。直接游说包括,直接与议员和政府官员沟通、提供情报、起草议案、在听证会上作证、影响重要人事任命等;间接游说又称为公众游说或基础游说,通过传媒对某一政治问题进行引导和宣传,形成舆论压力,或者是发动基层选民通过邮寄信件等手段向有关议员、官员提出要求。8、政策工具有哪些分类,具体包括什么。答:(1)自愿性工具的核心特征是它很少或者几乎没有政府干预,它是在自愿的基础上完成预定任务。包括家庭与社区、志愿者组织和市场等。(2)强制性工具,也叫指导性工具,它借助政府的权威和强制力,对目标群体的行动进行控制和指导。包括管制、公共企业、直接提供(3)混合性工具结合了自愿性工具和强制性工具的特征,允许政府对非政府行为主体的决策进行不同程度的干预,但最终仍由私人做出决策。包括信息与规劝、补贴、产权拍卖、税收与使用者付费。9、政策问题有哪些特征。答:1、关联性:某一领域的政策问题往往会影响到其他领域的政策问
本文标题:公共政策分析复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586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