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初中散文阅读技巧和实例解析
初中散文阅读技巧和实例解析(一)散文在内容上虽然或状物,或记人,或写景,但所写的总是作者自我感悟至深的生活经验的一部分。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这种发现不仅是观察和思索的结果,也是感觉的结果。散文在形式上的特点,一是往往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二是往往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三是往往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四是往往行文自由,结构灵活。阅读散文时,要善于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9.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生深青布棉袍,确册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予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l)选文中刻画父亲形象的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A.肖像描写B.动作描写C.心理描写(2)选文中先后两次写到“我”的流泪,这泪水是()A.伤感愧疚的泪B.伤心悲痛的泪C.离别忧伤的泪D.感激动情的泪(3)选文中写“父亲”外貌时,先后写了“戴黑布小帽”“穿黑布大马褂”,对其用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因为才替祖母办丧事,黑色有哀悼的意思。B.家景惨淡,父亲老境颓唐,“黑布”反映了家境困顿。C.着力刻画父亲生活方式古板,表明“我”要继承这种家风。D.黑色色调暗淡阴沉,与全文气氛一致。(4)选文着重写了父亲买橘子和下车往回走混入人群的两处“背影”,对这样写的主要原因,理解最确切的一项是()A.因“我”的观察角度无法从正面看到父亲。B.因“背影”是父亲在特定环境中的特殊形象。父亲的老境颓唐心情忧郁,父爱真挚等,都可通过“背影”真切地表现出来。C.因“我”与父亲告别,感情悲伤,使我只能从“背影”中默默地向父亲表达怀念、祝福之情。D.因“背影”给人的感觉是模糊的,与全文感情基调形成明显的对照。解题参考第(l)题,选文是从“我”的视角来写的,当然不可能有对父亲的心理描写,C项应该排除。文中虽然有对父亲的肖像描写,但相当简略,所以A项也应排除。文中大量的是对父亲的动作描写,如爬月台过铁道等等。所以答案应该选B。第(2)题,“我”两次流泪都出于对父亲送行时所作所为的感激,不是一般的伤心悲痛,也不是出于离别或愧疚之情,所以这泪应该是感激动情之泪。答案应该选D。第(3)题的四个选项中,A、B、D三项都有道理,只有C项认为写“父亲”戴黑布小帽,穿黑布大马褂是着力刻画他的古板,表明“我”要继承这种家风,显然是错误的。答案应该选C。第(4)题的四个选项分析文中着重写“背影”的原因,A项当然是错误的,“我”与“父亲”告别,不可能看不到父亲的正面。D项也很牵强,文章没有必要表现一种模模糊糊的感觉。B、C两项相比,B项对作者着意写父亲“背影”的原因分析更为透彻,所以答案应该选B。10.阅读下边几段文字,按文后要求答题。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抗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人都到那里去了!”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读书!”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1)以上文字主要写了玩耍和____两种情景,其中都写到气氛,最能体现各自气氛特点的词语是______和________(2)下面四项中,最能表现先生“严而不厉”性格的()A.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便大叫起来:“人都到那里去了!”B.他有一条戒尺,可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C.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读书!”D.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3)为何学生读的文字没加标点而先生读的有标点?下面分析最合理的一项是()A.学生读的文字是间接引用,而先生读的文字是直接引用。B.学生读得快,先生读得慢。C.学生是放开喉咙读,先生是大声朗读。D.学生没读懂,先生读得懂。(4)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上文对先生进行了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写。B.文中的字里行间表现了对封建教育的不满C.“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这句话表明少年鲁迅天资聪颖,对先生所读文章的妙处心领神会。D.段末一句生动地描绘了先生读书时无限陶醉的神态。解题参考第(1)题第一处空白应填“读书”;第二处和第三处空白分别应填“静悄悄”和“人声鼎沸”。第(2)题中的四个选项中,最能表现先生“严而不厉”性格的,应是B项。D项是写先生读书时的神情的,与“严而不厉”无关,可排除。A、B、C三项之中,A、C两项看不出先生的“严”,只有B项最能表现先生的“严而不厉”。第(3)题分析为何学生读的文字无标点,先生读的有标点。A项中的说法是错误的,因为学生读的文字和先生读的文字都是直接引用。B、C两项说的也不成其为理由。只有D项,说学生没读懂,先生读得懂,所以前者未加标点,后者却加了标点,比较有道理。第(4)题的四个选项中,A、B、D三项都是正确的,只有C项是不对的,因为“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这个看法只是“我”从先生读书的神态中得出的结论,并不能说明少年鲁迅天资聪颖,对先生所读文章的妙处已能心领神会。所以答案应该选C。1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①为了交流经验,共同提高,纺线也开展竞赛。②(三五十辆或者百几十辆纺车摆在一起,在同一段时间里比纺线的数量和质量).成绩好的有奖励,譬如奖一辆纺车,奖手巾、肥皂、笔记本之类。那是很光荣的。更光荣的是被称为纺毛突击手、纺纱突击手。举行竞赛,③(有的时候在礼堂,有的时候)在窑洞前边,有的时候在山根河边的坪坝上。在坪坝上竞赛的场面最壮阔,“沙场秋点兵”或者能有那种气派。不,阵容相似,热闹不够。那是盛大的节日赛会的场面。只要想想,天地是厂房,深谷是车间,幕天席地,群山环拱,世界上哪个地方哪个纺织厂有那样的规模呢?你看,整齐的纺车队列,精神饱满的竞赛者队伍,一声号令,百车齐鸣,别的不说,只那嗡嗡的响声就有飞机场上机群起飞的气势。那哪里是竞赛,那是万马奔腾,在共同完成一项战斗任务。因此④竞赛结束的时候,无论纺得多的还是纺得少的,得奖的还是没有得奖的,大家都感到胜利的快乐。(1)文中①句点明了纺线竞赛的___;②句点明纺线竞赛的_____;③句点明了纺线竞赛的____;④句点明纺线竞赛后大家的心情是________(2)下列对纺线竞赛场面描写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用“沙场秋点兵”作比,形容纺线竞赛的阵容。B.用节日赛会作比,形容纺线竞赛的热闹。C.用纺织厂作比,形容纺线竞赛的范围。D.用机群起飞、万马奔腾作比,形容纺线竞赛的气势。(3)最能概括竞赛场面特点的词语是()A.壮阔B.热闹C.盛大D.欢腾(4)下列对本段文字中心意思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A.写纺线竞赛的场面,表现参赛者对纺线劳动的兴趣。B.写纺线竞赛的场面,表现延安军民团结战斗的精神风貌。C.写纺线竞赛,表现参赛者对纺线劳动的兴趣。D,写纺线竞赛,表现延安军民团结战斗的精神风貌。(5)本段文字所采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A.记叙B.议论C.描写D.抒情解题参考第(1)题比较好填。①句点明了纺线竞赛的目的,②句点明了纺线竞赛的形式,③句点明了纺线竞赛的地点,④句点明了纺线竞赛后大家的心情是快乐的。第(2)题的四个选项中,A、B、D三项都是对的,只有C项不对,文中把组线竞赛的场面同纺织厂作对比,是为了说明竞赛的规模,而不是形容纺线竞赛的范围。第(3)题的四个选项用于形容竞赛场面都是可以的。但是最能概括竞赛场面特点的还是“壮阔”一词。“热闹”、“盛大”、“欢腾”都只能说明一个方面的特点。第(4)题中的四个选项中,A、B两项中都说本段文字是“写纺线竞赛的场面”,这就不如C、D两项的概括“写纺线竞赛”完整。所以A、B两项可以先行排除。在C、D两项中“表现参赛者对纺线劳动的兴趣”当然不如“表现延安军民团结战斗的精神风貌”概括得准确.所以答案应该选D。第(5)题问本段文字的表达方式。B、D两项比较容易排除。关键是在A、C两项中作选择。应当说记叙和描写在文中都是有的,不过,记叙部分大都在开头或结尾,而描写却是在文段的主体部分。所以,相比之下,还是以描写为主。1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雨还在下着,我的小桃树千百次地俯下身去,又千百次地挣扎起来,一树的花一片、一片,洒落得变成赤裸的了。就在那俯地的刹那,我突然看见树的顶端,高高的一枝上,竟还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嫩红的,在风中摇着,却没有掉下去,像风浪里航道上远远的灯塔,闪着时隐时现的光。我心里稍稍有了些安慰。啊,我的小桃树啊!我该怎么感激你,你到底还有一朵花呢,明日一早,你会开吗?你开的是灼灼的吗?香香的吗?你那花是会开得美的,而且会孕育出一个桃儿来的。我还叫你是我的梦的精灵,对吗?(1)文中写小桃树“千百次地俯下身去,又千百次地挣扎起来”,暗示的是A.暗示小桃树生活艰难。B.暗示小桃树顽强的生命力。C.暗示作者自己生活中经受了许多磨难,但是自己还是从磨难中挺过来了。D.暗示作者对小桃树的同情,表达对自己经受的遭遇的慨叹。(2)作者充满激情地赞美“一个欲绽的花苞”,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A.赞美这个花苞与众不同,有顽强的生命力。B.赞美这个花苞经过风雨之后,显得更加鲜艳、美丽。C.赞美小书匕树的顽强生命力。D.赞美小桃树的顽强生命力,赞美小胡匕树虽经摧残,依然保持着对未来的希望。(3)“我”为什么要赞美小桃树?答:_______________解题参考第(1)题,小桃树“千百次地俯下身去,又于百次地挣扎起来”所暗示的是什么?四个选项中,A项显然可以排除,B项实际上也没有回答“暗示”什么的问题,也可以排除。C项离开小桃树谈作者自己,不合乎作品实际,只有D项,把作者对小桃树的同情和对自己遭遇的慨叹结合起来谈,才真正理解了作品。第(2)题,作者对“一个欲绽的花苞”的赞美,当然不只是对这个花苞的赞美,而是对这棵小桃树的赞美,所以,A、B两项可先行排除。相比之下,C项的概括稍嫌简略,D项就比较完整了。因此,答案应该选D。第(3)题是个简答题。可根据情况自由发挥,但也要把握住要点。主要是“我”从小桃树的顽强生命力中看到了希望,受到了鼓舞,坚定了信心,知道尽管生活的道路曲折坎坷,但是只要坚持不屈不挠的奋斗,就一定能创造美好的未来,一定能像小桃树那样,开出美丽的花朵,结出甜美的果实。1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在北美的沙漠中,我是一株水土不服的故园里的橘树,我的诗篇不过是些苦
本文标题:初中散文阅读技巧和实例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589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