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初中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实践与思考
1目录目录……………………………………………………………………………….........1一、数学课堂中教学情境创设的目的与意义…………………………………..2,3二、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教学情境的创设方式………………………………4(一)新课引入,进入角色——以培养兴趣为前提问题设计贯穿趣味性…………41.创设故事性问题情境……………………………………………………………………...4,52.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5(二)启发诱导,合作交流——以指导实践为基础问题设计贯穿探究性………………5,61.创设实验性问题情境………………………………………………………………….62.用学生认知上的冲突创设悬念、探究性问题情境………………………………………6(三)总结反思,梳理知识——以激励评价为手段问题设计贯穿综合性……………..71.用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创设应用性问题情境………………………………………………….72.用学生的实践活动创设实践性问题情境………………………………………………..8三、数学教学情境地创设实践与探索后的反思………………………………………….8,9参考文献…………………………………………………………………………………….10后记……………………………………………………………………………………………..112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实践与反思薛永玲【内容摘要】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更加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情感体验,探究发现和创新能力,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在这样的背景下,情境教学正是适应目前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模式。那么对于教师来说,在课堂设计中如何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的教育环境,是这次课改能否真正实施的一个重要标志。“优良的教学情境”的创设需要加大对教材的钻研力度,掌握一定的原则、方法。良好的情境教学需要教师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善于对课堂进行反思。“情境”创设的质量高低往往决定着一堂课的成败【关键词】数学教学,问题情境,创设方式,合作交流创设教学情境是《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一个重要理念,它提出要“以人为本、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学习的最基本要素是思维。现代心理学认为,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激发思维最典型的情境是问题情境。所谓问题情境教学,是指教学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教学过程中创设的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能激发学生兴趣和思维的具体场景和问题,以引导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并使学生个性得到全面发展的贯穿课堂始终的一种教学模式。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走进课堂,就等于是走进了一个早已预设好了的“书本世界”,而当这个“书本世界”同他的“经验世界”没有很好的沟通和联系的时候,他就无法理解这个书本世界里最精要的东西。“不好的教师奉送真理,好的教师教人发现真理”,已说明脱离学生实际生活的知识传授所产生的结果往往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因为知识欠缺生长环境,学生的构建知识体系就会是空中楼阁,学习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新课程要求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而且是课程的开发者。教师若能合理设置问题情境,构建生长平台,学生就会在情境的展示中积极参与研究知识的生长过程。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以问题为主线,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调动学生思维的参与,使学生听其言,入其境,激发他们饱满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以积极愉快的心态和旺盛的精力主动探索,主动思考,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数学教学中情境教学有何重要性?应该创设怎样的问题情境?怎样的问题情境才有价值?…这都是值得我们每一个教师深思的问题。针对以上现状和问题,本文首先阐释了情境创设的目的和意义,并探索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最后,对情境创设更好的实施做了一些粗浅的探讨与反思。一、数学课堂中教学情境创设的目的与意义(一)情境创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目的3教学情境创设的目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激发兴趣,二是引出问题,三是诱发思考。创设教学情境能促进学生产生惊异和欣喜的心理氛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生的求知欲,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形成主动发展的动因;提倡让学生通过观察,不断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在实践感受中逐步认知、发展、乃至创造,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二)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意义1、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一种情绪激发状态,有了兴趣可使人的脑细胞运动加快、神经紧张、精力集中、思维敏捷,理解力和记忆力都处于最佳状态。我们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创设必要的问题情境,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实验证明,学生对某学科有兴趣,符合他由活动动机产生的认识倾向,就能激发起学习的积极性,有效的提高学习质量,形成持续性的学习动力,真正能起到诱导创新的好效果。2、教学情境创设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提供概念、定理的实际背景,设计定理、公式的发现过程,让学生的思维能够经历一个从模糊到清晰,从具体到抽象,从直觉到逻辑的过程,再由直观、粗糙向严格、精确的追求过程中,使学生体验数学发展的过程,领悟数学概念、定理的根本思想,掌握定理证明过程的来龙去脉,从而使学生的认知结构获得良好的发展。3、教学情境创设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思维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是由人们的认识需要引起的。鉴于初中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引发学生的联想,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感到原有知识不够用,造成“认知失调”,从而激起学生疑惑、惊奇、差异的情感,使学生在“愤悱”的状态中产生一种积极探究的愿望,易于集中注意,积极思维。4、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问题是数学的灵魂。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哈佛大学流传的名言:“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地提出问题、思索问题。”在情境学习理论的指导下,数学教育可以将所要传授的知识融于情境中,通过创设有意义的、丰富的、真实的数学情境,为学生提供生动而真实的学习机会,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通过观察、分析、探究与猜想,从而提出数学问题,探求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解决问题和应用知识的能力。5、教学情境创设有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4从数学教学的需要出发创设的问题情境,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建立平等、互相尊重的师生关系,教师能充分发挥“导”的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亲自实践,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师生在情境中、在学习行为中、在合作交流中、在互动中、在反思中,共同建构知识的意义,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情感的和谐、健康发展。二、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方式著名作家路遥说“只有初恋般的热情和宗教般的信仰,才有可能成就某种事业。”那么我想教学工作更需如此,需要教师和学生都投入到教学情境中来。新的课程标准更加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情感体验,探究发现和创新能力,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在这样的背景下,情境教学正是适应目前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模式。那么对于教师来说,在课堂设计中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的教育环境,是这次课改能否真正实施的一个重要标志。“优良的教学情境”的创设需要加大对教材的钻研力度,掌握一定的原则、方法。良好的情境教学需要教师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善于对课堂进行反思。“情境”创设的质量高低与运用往往决定着一堂课的成败。在数学课上怎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的情境中呢?本人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做了如下尝试:﹙一﹚、新课引入,进入角色——以培养兴趣为前提问题设计贯穿趣味性数学教学不单是使学生学习和承认知识的正确性,更重要的是通过知识构建过程的探索,以问题为起点,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去获取知识.教师在讲授新知识的过程创设问题情景,能启发学生去思考、引导学生去质疑、促进学生去构建新的认知模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一、创设故事性问题情境在数学的发展史上,有大量引人入胜的数学故事和数学史实,如果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能恰当地穿插和引用这些材料,抓住学生具有强烈好奇心的这一心理特征,必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好、更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如:在学习《相似三角形的应用》一节时,我用多媒体出示有关金字塔的图片并设问:“你知道金字塔有多高吗?”接着讲解泰勒斯巧测金字塔的高度的数学史实。泰勒斯在金字塔的旁边竖立一条木柱,当木柱的影子的长度和木柱的长度相等时,只要测量金字塔的影子的长度,便可得出金字塔的高。你能解释这个方法吗?故事讲完了,学生们正沉浸在故事之中。教师问:“谁能说出泰勒斯是如何测出塔高的?”学生们面面相视,回答不出。教师告诉学生:“下面学习了相似三角形的有关知识就能帮助你回答这个问题了。”从鲜为人知的著名数学家泰勒斯测金字塔的方法引入本课,能迅速集中大家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去挖掘数学知识,巧妙的设问恰好找准了学生的知识生长点。这样很自然就把学生引入到生机盎然的学习情境中去。好的导入就好比给学生注入了兴趣的活力,使学生对这节课留下了良好的第一印象。喜5欢和好奇心比什么都重要,如果一节课在知识的呈现阶段就让学生饱受挫折和打击,而与喜欢无缘,学生也就不会喜欢上这节课,所以数学课要走进学生生活,贴近心理,让他们感到有趣、熟悉、亲切和希望,这应该是问题情境设计的基础。又例如讲九年级《随机事件》一节,通过央视热播的动画片《大英雄狄青》,给学生讲解这位宋朝名将抛掷百枚钱币鼓士气,从而顺利征讨侬智高,大获全胜,平定了邕州的故事,接着又设问:听完故事是不是还为狄青捏着把汗?狄青真的有把握100枚铜币全朝上吗?这个情境的创设及内容都比较新颖。学生听完后,迫切想了解狄青会赢的原因。另外,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把全班48人分为十二个小组回答各种问题时,我即兴地设计用两个骰子撒出点数,用面朝上的点数之和来确定哪一小组回答问题,学生感觉很新鲜,又觉得很公平,体现事件的随机性。每个人都爱听故事,创设故事情境,导入新课,能使数学课堂充满情趣,使学生感到新奇愉快,从而达到学习活动的最佳状态。这节课的情境创设随着情境慢慢深入,在教学过程中又创设情境,并不失时机的渗透强化随机事件的概念,可谓边学边用;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兴奋状态,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强烈动机,达到了有效学习的目的。2、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在《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一课里,三者都是用来代表一组数据的,它们之间没有固定的大小关系,选择哪一个来代表一组数据更为合适呢?在本课的一开始,我创设了一个小品情境:“商品出售”。内容简要:出售广告说商品五元一件,某人进去买好后,付的金额却是十元,于是引来一段争议。这个五元是指这些商品的什么呢?若是此人花了十元买了两件价格不同的商品,那么每件商品平均五元,从而引入平均数的概念。若是把这些商品的价格从低到高排列,而五元一件的商品刚好处于正中间的一个或是两个,那么这个五元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那么此人花了十元就是买了两件五元的商品,当然广告中说商品五元一件也有可能是指这些商品中价格是五元的最多,而此人却买了价格是十元的,这里的五元就指的是这组数据的众数。通过这个小品引入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小品作为一种特殊的表演形式,深受所有学生的喜欢。把小品形式引入数学课堂,不仅吸引了学生的眼球,生动地再现了数学内容,使学生兴味盎然地加入对数学知识的再认识过程。通过创设符合学生实际的趣味情境,改变了学生在学习中枯燥乏味的消极状态,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促使他们从“枯燥学习”转变为“快乐学习”,这也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毫不夸张地说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并且是当前数学教师最煞费苦心的一件事了,他们往往为了突出“新、奇、趣”而去挖空心思地创造出迷人的问题情境,而结果却造成拖泥带水式的失度、失真,只会是事与愿违的“
本文标题:初中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实践与思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595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