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数据通信与网络 >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的要点步骤☆教学设计应注意的问题一、教学设计的基本特征•1.指导性•2.整合性•3.操作性•4.预演性•5.可控性•6.创造性1.指导性•教师有关教学活动的一切设想,如将要达到的目标,所要完成的任务,将采取的各种教学措施等均反映在教学设计中。因此,教学设计的方案一旦形成并付诸行动,它就成为指导教师教学的基本依据,教学活动的每个步骤,每个环节都将受到教学设计方案的约束和控制。2.整合性•教学是由多种教学要素组成的一个复杂系统,教学设计则是对这诸多要素的系统安排与组合。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教学设计往往只注重教学的某个部分,如教学内容或教学方法,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从系统科学方法出发,就是要求对由诸多要素构成的教学活动进行综合的、整体的规划与安排。无论教学设计指向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它都必须全面、周密地考虑、分析每一个教学要素,使所有的教学要素在达成一致的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实现有机的整合,成为一个完整的统一体。3.操作性•在成型的教学设计方案中,各类教学目标被分解成了具体的、可操作性的目标。教学设计者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时间的分配、教学环境的调适、教学评价手段的实施都作了具体明确的规定和安排,这一系列的安排都带有极强的可操作性,抽象的理论在这里已变成了具体的操作规范,成为教师组织教学的可行依据。4.预演性•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实际教学活动的每个环节、每个步骤在教师头脑中的预演过程。这一过程犹如文艺演出中的彩排,带有较强的预演性和生动的情境性,它能使教师如临真实教学情境,对教学过程的每一细节周密考虑、仔细策划,为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可靠保证。5.可控性•一是由于教学设计是对教学活动的预先规划和准备,教师有充足的时间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周密计划,反复检查。因此,与真实的课堂情境相比,教师在教学设计阶段更容易掌握和控制各种教学要素,能够做到发现错误及时修改,从而使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失误的可能性降到最低程度。•二是教学设计要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的诸要素都具有较强的控制作用,它既控制着教学活动的方向,也控制着教学活动的大致进程、内容、程序和活动中主客体之间的动态关系。因此,重视教学目标的设计,是强化教学设计控制功能的一个重要方面。6.创造性•创造性是教学设计的一个基本特征,同时也是它的最高表现。教学设计是一项极富创造性的工作。教学设计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学生的特点,创造性地思考,创造性地设计教学实施方案的过程。教学设计虽然使得教学程序化、合理化和精确化,但它并不束缚课堂的生成,更不会扼杀教师的创造性。另外,由于教学设计同教师个人的教学经验、风格、智慧紧密结合在一起,每个教师设计的教学方案都会不同程度地带有个人风格与色彩,因而它为教师个人创造才能的发挥提供了广阔天地。二、教学设计的要点步骤•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选择与学法指导•教学资源•教学程序•设计思路•板书设计•教后反思(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首先,整体通读教材,明确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哪部分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对哪些知识的运用?有什么发展?又是后面学习哪些知识的基础?•其次,通过相关素材,深刻理解教材内容的内涵,明确它对学生知识能力方面的培养有什么作用?对学生将来的学习有什么影响?2、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一般是某个知识点、某项技能,也可以是学习过程中的某个环节,其确定的依据是教学目标、学生的知识基础、自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自己的教学经验等。•教学难点则是因生而异、因校而异,一般是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如较深的教材内容、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缺乏的感性认识或基础知识等,有时教学难点和教学重点重合。(二)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要与课标相对应,倡导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予以整合,有机结合来定位。•知识与技能是实现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目标维度的载体,过程与方法是链接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目标维度的桥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教学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进一步升华。(三)教法选择与学法指导•教法的选择一要考虑能否取得最佳效果,二要考虑师生的劳动付出是否体现了最优化原则。一般一节课以一二种教学方法为主,穿插渗透其他教法。教法的组合,要从教学目标、教材编排形式、学生的知识基础与认知规律、教师的自身特点以及学校设备条件等方面考虑,要扬长避短。•学法指导就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达到高效的学习效果。数学课的学法,主要包括问题情境的抽象方法、数学信息的收集整理方法、数学问题的思考方法、数学论证的逻辑方法、知识再现与保持的记忆方法、运用“四基”解决问题的方法等。(四)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包括教学内容、多媒体课件、投影仪、绘画工具、实物模型、手工制作材料等。•资源的选用要有目的性、实用性、可操作性、新颖性。(五)教学过程•1、环节清晰。设计的每个教学环节都要提炼出文字标题,标题要与教学内容吻合,各标题间要体现出递进关系。•2、过程殷实。过程设计要能体现师生的双边活动,既要有“教什么”的知识内容,又要有“怎样教”的活动内容。•3、内容创新。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在知识内容的教学上,不要照本宣科,可考虑与规定内容相近的、学生能接受的边缘或引申的内容。(六)设计思路•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把学生学习的起点作为教师教学的起点。•一要以学定教。•二要指导学生学习。•三要坚持“实践第一”的原则。•四要实施差异教学。•五要关注课堂教学评价。(七)板书设计•版面科学•简明扼要•教师板书•学生板演(八)教后反思•1.写成功的收获•2.写教学中的不足•3.写教学感悟•4.写学生创新•5.写共性与个性的错例三、教学设计应注意的问题•(一)教学设计要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1.教学设计要关注学生和教材•2.重视教学活动中情境的创设•(二)教学设计要以“高效”课堂为宗旨•1.关注学生的参与能力•2.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3.设计好巩固训练中的“变式与拓展”•(三)教学设计要体现出“思维对话”•1.设计的探究问题要有思维价值,能引导学生进入•“琢磨状态”•2.对合作交流的设计,要体现“思维对话”•3.注重反馈和评价(一)教学设计要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1.教学设计要关注学生和教材•首先,关注学生。教师的教学设计,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知识的学习过程,尤其要将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的智慧纳入视野。•其次,关注学情。学情是课堂授课的起点,学情的活泼与否,决定课堂采取直接式教法或间接式教法。学情上的激情缺乏,就无法实现“思维对话”,学情上的经验缺乏,就无法达到“和谐高效”。•第三,关注教材。新课程主张从“教教材”向“用教材”的转变,因而教师对教材的编写意图要理解到位,要致力挖掘教材的内在本质,要科学把握教学内容,要创造性使用教材。2.重视教学活动中情境的创设•以疑引思----问题情境•抽象模型----生活情境•变静为动----活动情境•以惑引思----悬念情境•设置障碍----质疑情境•坎坷曲折----尝误情境•以静代动----思索情境•以情融教----期望情境(二)教学设计要以“高效”课堂为宗旨•1.关注学生的参与能力•首先不能代替学生的思维,而是要尽可能地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设计适当的教学程序,引导学生领悟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其次不能忽视学生的学法,要时刻注意给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积极参与和有效参与的和谐统一,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2.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教学预设要凸显调整生成。教学预设的本质特征是生成性。随着教学的不断展开,新的目标不断生成,新的主题不断展现,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创造的火花不断迸发,这一切都需要教学预设在不断调整、不断生成,要在调整中获得新的发展,在超越预定目标中获得创新。所以教学预设不能是定案,只能是预案。教学的设计不是为了限制其生成性,而是为了使其生成性发挥得更具有方向感,更富有成效。•关注生成切莫信马由缰。动态生成虽是时下的一个热点话题,但不能将生成与预设完全对立起来,片面夸大生成的作用,把动态生成视为课堂精彩的主要原因,甚至是唯一原因。传统教学过于强调预设,担心“意外”,忽略生成。而现在教学中又过于突出、放大生成性信息,以至于常常在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上浪费时间。一个高效而灵动的课堂,必然是预设与生成的完美统一,预设中孕育着生成,生成中丰富着预设。3.设计好巩固训练中的“变式与拓展”•学生是否真的学会了,不应以短期的记住某个知识点为标准,而应以较长时间不忘且会用为依据。学生真正掌握某个新的数学知识是离不开强化训练的,有研究表明,学生将一个新的数学知识真正转化为自己的知识,要经过若干次的巩固,而当简单重复到三次时,再重复巩固就低效甚至无效。•“变式拓展”作为巩固训练的一种方式,不仅能达到巩固、形成技能的目的,同时学生通过积极动脑思考,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知识的本质特征。因此,教师要从不同角度,设计好变式、拓展的训练巩固题。(三)教学设计要体现出“思维对话”•1.设计的探究问题要有思维价值,能引导学生进入“琢磨状态”•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就数学课堂教学而言,师生内在思维活跃才是数学课的灵魂,学生思维的活跃程度理应成为衡量一节数学课好坏的重量级指标。因此,在设计指导学生自主探究的问题时,要避免学生生搬硬套就能解决的问题,因为这样的学习是极低效的。2.对合作交流的设计,要体现“思维对话”•交流是合作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交流必须建立在个人准备的基础上,没有准备的交流是没有思维的、是没有效果的、也是无法进行的。学生从自己的真实问题或认识差异出发,有准备的交流难点问题,是促成学生认识飞跃的重要机会。交流的内容不是事先安排好的,而是适时的。当学生存在疑惑,并且只要动脑,就可以找到线索的,即“只差一层窗户纸”时,讨论最有效果;再者,合作交流的成果,不是隐藏的,而是要展示的。教师要舍得花费时间,既然进行了合作交流,就要给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给学生展示成果的机会。•“思维对话”型课堂必须通过对话、沟通的方式,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和时间,在质疑辩论的过程中,力求使学生自己进行知识的构建,使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得到新的发展,形成正确的科学知识3.注重反馈和评价•“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教学,反馈实际上是一种思维对话,是师生的一种交流。在教学中,过程与结果需要并重,结果是过程的重要体现。一节课老师教得怎么样,学生学得怎么样是必须在课堂上得到反馈的,这一点必须做到。数学课上设计当堂检测不失为课堂评价与反馈的有效方法,让学生把每节课所学的知识,当堂巩固,不留尾巴,做到“堂堂清”。•当堂检测要把握好三个要素:一是时间要素,每节课要保证5—10分钟的时间给学生,让学生回顾一节课的学习内容,老师切不可占满课堂;二是数量要素,要根据时间设计一定数量的检测题目,不要过多,针对性要强,要减少随意性,要突出本节课的重点;三是难易要素,设计有弹性的反馈练习,分层训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使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每节课都学有所得。
本文标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600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