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二章农业大朗是农业大镇,以水稻种植为主,兼种花生、甘蔗、大豆、黄麻、蔬菜等,畜牧业和渔业也是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荔枝种植更是遐迩闻名,是全国闻名的“荔枝之乡”。建国前,大朗耕地主要集中在地主、富农手中,加上耕作条件差,技术落后,水利失修,水旱灾害频仍,农业生产长期处于落后状态,遇风调雨顺,才得丰收。农民平时总要向地主、商人借贷,而地主、商人便乘机盘剥,丰年则囤积居奇,待荒年或青黄不接时高价出售,牟取暴利。绝大多数农民生活十分艰难,正如大朗“挨芋头”的民谚所唱“耕人田地驶人牛,打了租来换芋头,放下禾镰无米煮,一家大小眼泪流”。建国后,党和政府采取各种措施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先后进行土地改革,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组织农业生产合作社,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道路,帮助农民改善生产条件,建设山塘、水库,改进耕作技术,改良土壤,推广良种,及时防虫灭病。农业合作化时期政府发放农业贷款,扶助贫苦农民解决耕牛、农具、种子、肥料等困难。农民生产积极性空前提高,农业生产逐步稳产、高产,农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1958年公社化,实行公社一级所有制,土地公有,生产资料公有,劳动力也由公社统一调动使用,统一生产计划,统一财粮,初时还统一厨灶,生活实行供给制,急于进入共产主义,在“大跃进”的高潮中产生了“浮夸风”、“共产风”、“瞎指挥风”,一度造成农业生产巨大损失。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业状况发生转折性的变化。1980年代以后,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广水稻杂交品种,农业生产力得到大解放,粮食生产获得大丰收。1983年大朗公社稻谷总产昀高达到20328.6吨,是1961年10251吨的1.98倍。2000年,为水稻亩产昀高年,达到406公斤。随着大朗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耕地面积逐年减少,种植业随之萎缩,农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不断下降,到2008年,农业总产值仅为1881万元,占0.08%,比1978年下降了91.2个百分点。从农业总产值的构成情况来看,1978年,农业总产值1238万元,其中种植业占75%,林业占0.9%,畜牧业占21%,副业占1.2%,渔业占1.9%。1988年,农业总产值3276万元,其中种植业占42%,林业占0.4%,畜牧业占20%,副业占36%,渔业占1.6%。1998年农业总产值14858万元,其中种植业占21.5%,林业占0.04%,畜牧业占45.4%;副业占18.6%;渔业占14.5%。2008年,农业总产值1881万元,其中种植业占56.5%,林业占0.3%,畜牧业占5.6%,副业占37.6%。-145-1978~2008年大朗镇(公社)农业结构表2-2-1单位:万元年份合计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副业渔业1978123892611262152419791293943192812030198013489901629120311981150110181839726421982160310781043540401983181012266488454519841758123214369994419852070141435435456198625131365857151059198731631624564383556198832761370116601183521989356616002466312314819903851204329893833531991126452753213349133219019921510610363763706798163199311320506014488612001601994160888704656751300403199518913106046106160060319961725569936620321411912199720986105483625522181962199814858319666735276821531999252071401026827297513932000156633932273063350107320013379570662121045448011832002287441014922915803159097320031960473403120027118820041587924804351283213220053067818057287383099200631701043141988125200744611247330731382008188110626105708注:1990年以前按1980年不变价计算,1991~2000年按1990年不变价计算,2000年后按当年价计算。-146-第一节生产关系变革一、封建土地占有制建国前,土地制度为封建私有制,大朗97%以上是农业人口,但95%的土地为地主、富农或公偿所有,贫下中农占有土地极少。农民所耕的土地素来是向公偿和地主议定租金(谷)及年限后才得以耕种。地主还规定要佃户先缴交押筒银3成;每斗种田面积(2.5斗为一亩)要交租8斗谷,一年交租一次。押筒银要待期末交租时才可扣除,若遇水旱灾害或歉收,没有减租。佃农一年辛苦所得,除交租、交牛谷、买肥料外,所剩无几,总是过着半饥半饱的生活。大朗农业耕作技术落后,只凭古老的经验耕作,没有新的科学常识,不用说培育新品种,连病虫害也无法防治。没有新式农具,没有统一的水利设施,唯有各顾各,在田头地尾挖一小池或小氹作为灌溉之用,一遇自然灾害就束手无策。农民耕作水田,一年分两造种植,在秋收后,便种上一些椰菜、荷兰豆、小麦等。旱地能种三造,春种花生、黄豆、甘蔗,夏种眉豆、番薯,尾冬便种油菜或其他作物。大朗乡村稠密,田少人多,有的佃农因佃耕不足,便替别人做“路坑”(短工)。有些农民既无田地,又无耕牛农具,便外出给别人打长工(即当雇农),靠出卖劳动力来维持一家生活。一旦患上疾病,不能劳作,则生活无着,饥寒交迫,只得向地主、富商贷款贷粮,以救燃眉之急。到了夏收时加利偿还。有些农民因受高利贷剥削,被迫卖儿卖女,卖屋填还,因而破产。富农、地主、资本家占有了土地,使农民世世代代都套上了枷锁,造成贫者越贫,富者越富的社会现象。二、土地改革1949年10月新中国诞生,人民民主政权建立。1950年人民政府发动农民组织农会,开展减租退押运动。开展“清匪反霸”运动,由农会发动群众斗争恶霸、清除土匪,处以关、管、杀的打击。1951年至1952年实行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解放军崔立福率领土改工作队到大朗铺开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依靠大军,完成土改;农民要土地,我们要农民”。土改的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孤立富农,打击地主。具体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清匪反霸,减租退押。工作队深入农村“三同”——与贫下中农同吃、同住、同劳动。宣传政策,组织农会,解放后人民烧毁地主的债券凭证-147-发动群众。减租退押,清理坏人,打倒恶霸。地主、恶霸、富农及公偿减租2.5成,即原来要向他们交租谷50公斤的减少25%,实交37.5公斤。在建国前借到地主的高利贷不用归还,并要退回押金,称为“退押”。第二阶段:议论成分,划定阶级。在贫、雇、下中农队伍里,开诉苦大会,诉出穷源苦根,穷在哪里来,苦是谁人给的,激起穷人闹翻身的感情,分清敌、我、友。分清有土地的富者,不劳动的叫地主;有土地而参加劳动的富者,其剥削超过(达到)他家中收入25%的叫富农。根据解放前三年(1947~1949年)经济收支情况,在大会上自报、公议,三榜定案。一榜公布民主评议,二榜公布农会审核,三榜公布确定的阶级成分。划分阶级有:地主(包括恶霸地主、二路地主、工商业地主、华侨地主、破产地主)、富农、小土地出租、小土地经营、高利贷者、资本家、工商业者、手工业者、中农、下中农、贫农、雇农、小商、小贩、贫民、游民、宗教、自由职业者、工人等。第三阶段:征没财产,分配果实。大朗地区有地主、富农200多户。按照政策没收地主财产、征收富农剥削的部分财产,土地详细定产后,分给贫雇农;余粮、衣服、用具,填坑补缺分给穷苦人家,当时大朗地区有29604人,占6成多的群众分到余粮果实。第四阶段:当家作主,建设政权。贫、雇、下中农过去穷受苦,今天大翻身,许多土改根子,贫雇农当家作主,选为乡长、干部,全区成立9个乡人民政府。1953年2月开展土改复查工作,在分配果实中出现了一些错划成份、不公平情况,在斗争中出现过“左”的偏向,予以及时复查纠正,有五六户错划的地主降为中农,也有中农升划为地主。1952年土改分余粮果实时的人口表表2-2-1-1单位:人乡(村)别人口各自然村人口大山4285大井头2855、竹山710、高英720长塘2840长塘1920、黄田100、圣堂730水蔡5300(包括水口、沙步)水口1450巷富3330巷头1950、巷尾730、求富路650松佛4986松柏朗1960、黎贝岭1246、佛旧1420、佛新360松和2210松木山1360、水平620、屏山230黄洋1943黄草朗950、洋坑塘380、洋陂333、乌石岭280石厦3030杨涌520、石厦1350、仙村350新莲当年归为石厦乡的810人犀牛陂1200当年属大岭山宝陂480当年属大岭山合计29604注:此表有部分数字的根据土改根子和老农回忆提供的。大井头土改时的阶级成份表-148-表2-2-1-2成份户数(户)人数(人)成份户数(户)人数(人)贫雇农3941564小商525下中农142580工商业27中农25144游民27地主51195债利生活者23富农1241小贩1335工人29134小商贩517自由职业49宗教23手工业1042贫民44小土地出租839小土地经营37合计71328551955年大朗区阶级成份情况统计表表2-2-1-3其中(人)项目数量区别总户数总人口贫农新下中农新上中农老下中农老上中农贫民工人其他地主富农其他合计134755471776101015371163313054592309123651361015大山12154330642127392025329315134784大朗837331633131219227115914529778巷富99438176204825125254117225420松佛1118457379458131733441291172黄洋618237841654149315419379松和5752228419418552321856犀牛坡528192237726457235524758水蔡1302515079312810183574812144017109石厦83660956462210029261373马坑97939642599576937591117378181786草塘995397728611535126846858180367109东坑1088431750755285742372629928944鸡田10393987764483988512220760龙和729242242910148554720121747黄江6222241327661113436120171040三、农业合作化-149-土地改革后,农民实现耕者有其田,可是人力单薄,顶不住自然灾害和客观环境的压力,自然走向两极分化。1953年春,区党委和区人民政府号召和积极引导农民走互助合作的道路。1953年春,在大山乡竹山村组织全县的第一个互助组,以谢锦轩等10户人家的互助组为试点,相继在全区铺开,到1953年底共组织了161个互助组。1954年春,区党委和区人民政府在总结互助组发展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领导农民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全县第一批在大朗区竹山村搞试点。2月先在谢锦轩、谢淦平两个常年互助组的基础上,组织起全县第一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接着在各乡村相继成立初级社,全区共有初级合作社168个,农户6720户,占农业总户数的74.9%。(一)组织制度各户耕地除留取一些作自留地外,其余全部入社,入社后四个统一:耕牛、农具折价入社统一使用;股金统一使用,年终结算分红;统一安排劳动力,按工分配,评工记分;耕地种植统一计划。荔枝中的糯米糍28∶分红(即2成归社,8成归社员),槐枝37∶分
本文标题:大朗是农业大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60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