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七年级生物下册复习重点第九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1、加了抗凝剂(柠檬酸钠)的血液会出现分层的现象。血液可分为血浆和血细胞。血浆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水(90%),血浆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送营养物质和废物。血细胞可分为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男:5.0×1012个/L(血红蛋白120-160g/L)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女:4.2×1012个/L(血红蛋白110-150g/L)过少:贫血病白细胞(4—10)×109个/L吞噬病菌,防御、保护作用过多:炎症血小板(1—3)×1011个/L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过少:流血不止2、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蛋白质,呈红色,决定了血液的颜色,它的特性是:在氧含量高的地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易与氧分离3、贫血是指红细胞的数量少或血红蛋白的含量少,前者的原因是营养不良,后者的原因是缺铁,称为缺铁性贫血,应多吃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4、动脉血:含氧量丰富,颜色鲜红;静脉血:含氧量较少,颜色暗红。动脉: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位的血管。静脉:将血液从身体各部位送回心脏的血管。5、血浆:血液加抗凝剂后,分层在上的液体,呈淡黄色半透明,含纤维蛋白原。血清:血液不加抗凝剂,凝固后在血块的周围出现的液体,呈黄色透明,不含纤维蛋白原。6、血液的功能:1)运输氧和二氧化碳、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的作用;2)防御保护作用;3)体温调节。7、ABO型系统包括A型、B型、AB型、O型四种血型。输血原则是:输同型血8、比较三种血管的管壁、弹性、血流速度、功能、分布及出血护理管壁弹性血流速功能分布出血状态止血方法动脉较厚大快离心输血分布较深喷射状近心端止血静脉较薄小慢向心输血有浅,有深平静缓流远心端止血毛细血管最薄最小最慢进行物质交换分布最广慢慢渗出消毒后包扎9、毛细血管的五最:管壁最薄、血流最慢、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管腔最小10、心脏可分四个腔,关系是:同侧心房、心室相通,异侧心房、心室不相通。心脏由心肌构成,当心肌收缩时,血液送到全身,当心肌舒张时,血液回心脏,此时心脏处于休息状态。心室壁比心房壁厚,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11、心脏四腔与连接的血管:见书38页图左心室→主动脉右心室→肺动脉左心房→肺静脉右心房→上、下腔静脉12、比较房室瓣、动脉瓣、静脉瓣的位置、开放方向、保证血流的方向2位置开放方向保证血流的方向房室瓣心房与心室之间向心室开心房→心室动脉瓣心室与动脉之间向动脉开心室→动脉静脉瓣在四肢静脉内向心脏方向开静脉→心房心室收缩时,房室瓣关闭,动脉瓣开放;心室舒张时,动脉瓣关闭,房室瓣开放。动脉中没有任何瓣膜。13、每分输出量=每搏输出量×心率心动周期=60秒(一分钟)÷心率每分输出量也叫心输出量,它是衡量心脏工作能量的一项指标。运动员主要通过提高每搏输出量来提高心输出量。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为一个心动周期。14、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组织细胞氧、营养物质↑↓二氧化碳等废物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左心房→肺静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动脉→右心室氧↑↓二氧化碳肺泡小结:1)各循环都是从心室开始的,终止于心房2)体循环中动脉血管内流动脉血;肺循环中动脉血管内流静脉血3)两个循环同时进行,最后在心脏汇合,形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4)体循环流出动脉血,流回静脉血;在全身组织细胞毛细血管处:血液由动脉血变静脉血肺循环流出静脉血,流回动脉血;在肺部毛细血管处: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5)心脏左侧流动脉血,右侧流静脉血15、血压:通常所说的血压是体循环的动脉血压。它的表示方式:收缩压/舒张压;可用血压计在上臂肱动脉处测得。其数值通常用千帕表示。健康成年人收缩压正常值是:12~18.7千帕,舒张压为8~12千帕。16、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和血管组成。手上的“青筋”指的是静脉。17、成年人的血量约为体重的7%-8%,失血超过30%以上会有生命危险。一次失血不超过400ML不会影响健康。提倡无偿献血。一次献血200---300ml。18、脉搏是指动脉的搏动,次数与心率相同,它测量的部位在桡动脉。第十章人体的能量供应1、食物中各成分贮存的能量的大小:脂肪38KJ/g,蛋白质23KJ/g,糖类17KJ/g。2、人体呼出气体与吸入的气体比较:氧气含量减少了,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了。3、呼吸作用:生物体细胞内葡萄糖等有机物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的过程。释放能量一部分用于维持体温的恒定,一部分用于推动各种生命活动;3它的意义在于: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4、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肺两部分。其中呼吸道又可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等器官。呼吸道的作用:1)气体进出肺的通道2)能温暖、湿润、清洁吸入的气体。肺的作用:气体交换的场所。痰的形成部位是在气管和支气管。5、肺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由细支气管的树状分支和肺泡组成。是主要的呼吸器官。它适于进行气体交换的特点:①肺泡数量多,总面积大;②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③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薄,仅由单层细胞构成等。6、消化和呼吸的共同器官是咽。咽是食物和空气进入体内的共同通道。呼吸时会厌软骨抬起,使空气畅通无阻;吞咽时,盖住喉口,以免食物进入气管,为此,我们吃饭时不能大声说笑,否则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住喉入口,食物进入气管,容易引起剧烈的咳嗽。7、呼吸运动是胸廓的扩大和缩小的运动。通过呼吸运动实现了肺的通气。胸廓是由脊柱、肋骨、胸骨及肋间肌组成,底部由膈封闭8、吸气时:肋间外肌收缩→肋骨上提并外展,胸骨上移→胸廓的横径加大;膈肌收缩→隔顶下降→胸廓的纵径加长;所以胸廓容积扩大→肺容积扩张→新鲜空气由呼吸道进入肺。呼气时:肋间外肌和膈肌舒张→胸廓容积缩小→肺容积缩小→肺泡内部分气体排出体外。9、人体的气体交换过程主要包括肺通气、肺的换气和组织气体交换。比较如下:概念实现方式表示方式结果肺的通气呼吸运动外界肺泡呼气与吸气肺的换气气体扩散肺泡血液静脉血变动脉血组织气体交换气体扩散血液组织细胞动脉血变静脉血10、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人体血液中的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以氧合血红蛋白形式在血液中运输,大部分的二氧化碳在血浆中运输。第十一章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1、排泄是人体将代谢废物如二氧化碳、尿素等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的过程.2、人体的代谢废物包括:尿素、二氧化碳、水、无机盐等。粪便不是代谢废物3、人体排泄的途径:1)排汗(皮肤):一部分的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2)呼气(呼吸系统):二氧化碳、少量的水3)排尿(泌尿系统):绝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最主要的排泄途径)4、排泄的意义:1)将代谢废物排出体外;2)调节体内水与无机盐的含量平衡;3)维持细胞生活环境的稳定。排粪便是排食物残渣,不算是排泄。5、泌尿系统的组成:①肾脏(有形成尿液)②输尿管(输送尿液)③膀胱(暂时储存尿液)④尿道(排出尿液)其中最主要的器官是肾脏,构成肾脏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每个肾脏由100多万个肾单位构成。肾脏可分为:皮质、髓质和肾盂。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主要分布在皮质;肾小球主要分布在髓质。6、尿的形成(见书63页图11-6)41)肾小球滤过作用: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由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原尿流经肾小球时,原尿中的有用物质如大部分的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进入血液中,剩下的物质形成尿液。7、原尿是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在肾小囊中形成的;尿液是通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后形成的。8、血液流经肾脏需经过2次毛细血管,分别是在肾小球和肾小管周围;在前者,血液的氧含量没有发生变化,在后者氧含量发生了变化: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9、肾小球是毛细血管球,它两端连接的都是动脉。出球小动脉两端都是毛细血管网。10、血浆、原尿和尿液成分上的区别:只有血浆中有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原尿中没有大分子物质但有葡萄糖;尿液中没有葡萄糖。11、尿液排出的途径: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12、尿液中出现红细胞、蛋白质→肾小球尿液中出现葡萄糖→肾小管尿量多→肾小管13、尿液的形成是连续的,排出是间歇的。14、皮肤包括表皮和真皮表皮:外;上皮组织;较薄;包括角质层(保护)和生发层(分裂产生新细胞);无血管、神经真皮:内;结缔组织;较厚;包括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弹性和韧性)、丰富的毛细血管(运输、调节体温)、神经末梢(感受外界刺激)。附属结构:毛发、汗腺、皮脂腺、指(趾)甲等15、一位同学在削铅笔时不小心划破了手指,流出了血,那至少伤到皮肤的真皮。16、排汗不仅起到排泄作用,还可以调节体温。汗腺包括分泌部和导管两部分。第十二章人体的自我调节1、人的自我调节方式主要有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两大类型。其中神经调节具有主导作用。2、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它可分为: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12对、脊神经31对)3、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胞体(代谢中心)和突起(传导冲动)组成;突起包括树突和轴突。树突:短,是树状分支;轴突:长,分支少;神经元的功能:具有接受刺激、产生冲动、传导冲动的功能。4、反射是通过神经系统对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过程的结构是反射弧。5、反射弧的结构:包括①感应器(感受刺激,产生冲动)②传入神经元(传导冲动到神经中枢)③神经中枢(接受传来的冲动产生新的神经冲动)④传出神经元(把新的神经冲动由神经中枢传致效应器)⑤效应器(接受冲动,引起相应的肌肉和腺体活动)。5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上传导的方向:感应器→传入神经元→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元→效应器(见书72页图11-3,4)6、神经中枢:位于灰质内,由功能相同的神经元胞体汇聚形成7、反射的类型: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比较如下表:(条件反射比非条件反射高级,它是建立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的)比较项目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形成过程生来就有的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神经中枢大脑皮层以下大脑皮层刺激非条件刺激条件刺激,可由任何可以感受的无关刺激转化而来神经联系固定不变的暂时的、可变的适应范围小,只适应不变的环境大,可适应多变的环境能够对语言和文字的刺激建立的条件反射是人类条件反射的最突出特征。8、大脑皮层是人体最高级的中枢,有躯体感觉、躯体运动、语言、视觉、听觉等中枢,其中语言中枢是人类特有的,躯体运动和躯体感觉中枢是对侧控制的。9、眼球的结构(书81页图)10、视觉的形成:物体反射的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成像→视神经→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我们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的原因:睫状体舒缩,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从而使远近不同的物象都能清晰地成像在视网膜上,所以我们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11、近视是因为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使得物像落在视网膜前方,可用凹透镜矫正;远视刚好相反。12、听觉的形成:外界声波→外耳道→鼓膜(鼓膜产生振动)→听小骨(锤、钻、镫)→耳蜗(耳蜗内感受器受到振动的刺激,产生冲动)→位听视经→大脑皮层听觉中枢,形成听觉13、视觉感受器:视网膜;听觉感受器:耳蜗;头部位置感受器:前庭和半规管;嗅觉感受器:嗅黏膜;味觉感受器:味蕾14、四种味觉及其最敏感的部位——酸:舌外侧甜:舌尖咸:舌尖苦:舌根15、人体触觉最敏感的部位:唇、舌尖、鼻尖。另外,肢体的腹侧面比相对应的背侧面触觉要敏感。16、冷感受器——感受冷刺激的感受器。温感受器——感受温刺激的感受器。17、耳的结构:外耳包括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传送声波);中耳包括鼓膜(产生振动);鼓室(咽鼓管与咽部相通);听小骨(由锤骨,钻骨和镫骨组成听骨链,传递震动);内耳包括耳蜗(含听觉感受器);前庭、半规管(含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18、如果感受器持续受到某种刺激,其产生冲动的能力会随刺激持续时间的延长而减弱,这叫感受器的适应。19、外分泌腺与内分泌腺的区别6外分泌腺有导管进入体内管腔或排出体外唾液腺、肝脏、肠腺、胃腺等内分泌腺无
本文标题:初中生物复习重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619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