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初中语文各种文体复习
记叙文考点(一)概括1.概括主要内容概括:概括事件,对象+事件+结果(直接用语言)概括故事情节,(环节)(填空的形式)(时间,地点,情节)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中心主旨)本文通过记叙……提示……道理,表达……情感(人,事,情,理)2、概括中心思想或主旨。中心思想的归纳,常用的有以下几种方法:从分析标题入手,从分析材料入手,从分析首段入手,从分析文章中议论或抒情句入手,从分析篇末入手,从概括段意或分析人物事件入手。概括记叙文的中心有一些常用的格式: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表现(反映、歌颂、批判、揭露)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作者……的感情。3、理清结构层次按时间先后,按地点的转换,按描述内容的角度,按思想感情的变化,按总-分-总的结构特点。概括段意的有效方法:摘句法:摘出文段的中心句。概括法:概括文段的主要意思。联合法:有些文段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重要意思,就要把这些意思连接在一起,概括出联合段意。(二)句子的赏析:格式:方法(修辞、写作手法、描写方法、关键词)+效果词+句子内容(写了什么)+情感(道理、哲理)注: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设问、反问、排比、双关。写作手法:象征、托物言志、以小见大、设置悬念、欲扬先抑、夸张讽刺、侧面烘托、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赏析题型的答题方法:•词语的赏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能否去掉、调换)A从修辞角度看:(1)看修辞+(2)本义+语境义+(3)效果:人的情感、品格;物的某种特点、事的道理、情感。B从词性的角度思考:(1)形容词:生动形象。(2)动词:生动传神。(3)叠词:有韵律感,有的还可以起到强调作用(4)是否有特殊含义(如象征、引申)格式:重点词+词性+效果词+情感道理等2、词语的含义:本义+语境义+扣主题描写方法:1、人物描写:动作、语言、外貌、心理、神态;体现人物的性格和情感、体现人物的身份。细节、环境。环境描写的作用:(1)点明故事发生的(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环境、场景、背景。(2)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3)渲染……的气氛,烘托人的……心理,表达作者……的情感。(4)引出下文内容,为下文情节发展做铺垫(或者埋伏笔)(5)暗示人物命运走向或推动情节发展。(6)衬托人物的性格、形象(7)作为线索贯穿全文(8)艺术性收束全文(一般在结尾部分)句子或段落的作用题型的答题方法:明确思考方法:内容上的作用,结构上的作用。内容上的作用主要按句子赏析的方法做,点明句子的意思和思想情感。结构上的作用主要是看句子或段落在文章中的位置。•开篇:开篇点题、总领全文、设置悬念(倒叙往往会有这种效果)引起读者兴趣或思考、为下文做铺垫。注意开篇景物描写的作用(这和景物描写的作用联系起来思考。)•中间:承上启下、总结上文、开启下文(引出下文)•末尾:(1)画龙点睛、篇末点题(2)首尾呼应、照应前文、与标题相呼应。(3)总结下文,深化中心(4)引人深思、给人启迪、令人回味。答题格式:修辞效果+内容+结构(三)标题考查考查类型1:直接让考生给文章拟标题。对策: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核心人物、核心事物、核心事件、作者情感。(例《最后一课》、《孔乙己》、《敬畏自然》、《谈生命》、《背影》)考查类型2:文章标题有什么作用?对策:了解文章标题有什么作用:能概括主要内容;揭示(暗示)主旨;点明线索;确定描写对象,确定文章的感情基调;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考查类型3: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对策:理解标题深层含义的方法:分析关键词语;注意修辞运用或句式的分析;注意虚实;联系全文的内容和结构;结合文章的主旨和背景。回答方法:字面意思(与内容有关)+标题的深层含义(与文章主题联系紧密),再将两者结合起来回答。类型4:判断已有标题是否正确,并另拟几个合适的标题。对策:从多角度拟题,但要紧扣中心。(四)分析人物形象:一是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来理解人物形象;二是通过对人物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方法的分析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要分析直接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1、分析人物形象的思路:①根据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点,对人物进行总体评价,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答题模式:主人公是一个(描述性语句,揭示人物性格特点)的(标签式核心名词)的形象。②从不同的方面揭示人物的性格,并且分析结合具体情节、细节等进行分析。③点明形象的作用或者意义。2、分析人物形象应注意:(1)审清题目的要求(具体、概括、分值)(2)划出文中描写人物的语句(全面)(3)根据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形容词),要准确揭示人物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不可无中生有,一定要“言必有据”。(五)写作手法:对比,衬托,照应,铺垫,想象、联想、象征,侧面烘托、虚实结合、巧设悬念、欲扬先抑,借物抒情,以小见大。答题步骤:第一步,指明文章运用了哪一种写作手法。第二步,结合具体情节分析这种写作手法在文句中是如何体现的。第三步,明确有何效果。要点明此手法突出了……(人物等)……特点。对比:通过……与……什么对比,鲜明地突出了……的形象。衬托:用……衬托……,鲜明地突出了……的形象。照应:……和……相照应,是文章结构更完整。象征:含蓄深刻(六)知识拓展(感受感悟类)题目:表态+适当解释划线句子+概括文章内容+结合生活实际/自身学习生活经历+再次表态1、问阅读后的体会、体验、启示、见解。要注意观点正确、健康(尽量与作者观点一致),注意言之有理,一定要用典型事例证明。即提出、分析、解决问题。按总分总的顺序答题:A、指出本文蕴含着的思想意义以及你从文中得到的收获、体会、明白的道理(可找出文中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和文章主题的句子回答)。B、结合文中和生活中具体的事例、材料加以举例说明,阐明理由。C、所以我们应该怎样怎样。2、评价、鉴赏人物、文章主旨(谈谈自己对人物、主题的认识)通观全文,筛选重要信息,从人物的言行中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答案可以这样组成:由文中××(言或行)表现该人物××的精神(品质性格思想个性)。一般地说,答案由三部分组成:A、前半部分简要概括文章内容,可以这样表述:①文章通过……的叙述;②本文由……(某件事)写起,运用了……。B、第二部分概括文章内容中蕴含着的思想意义,可以这样表述:表现了/揭示了/批判了/赞美了/劝诫……(某种思想道理)。有时题目就可成为答案的一部分,而且是必须的内容。C、陈述同意哪种观点,并阐明理由。在整体感知文本的基础上,找出文中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和文章主题的句子,联系具体材料展开回答。1.文章体裁?此文是一篇2.记叙文六要素?3.找主题句?4.文章内容?5.材料组织特点?6.划分层次?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剧本、说明文、议论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答: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总分总(掐头去尾)7.记叙线索及作用?8.为文章拟标题。10.记叙顺序及作用?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4)平叙(略)7.记叙线索及作用?8.为文章拟标题。9.填写读书卡片。10.记叙顺序及作用?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6)作者情感按各项要求上原文寻找,再填写。注意原文的标题、作者、出版社等项(有时在括号内)。(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4)平叙(略)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注: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11.语言特色?(1)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2)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3)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4)象征手法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5)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12.写作手法及作用?(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7)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8)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13.修辞方法及作用14.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15.句子含义?16.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17.表达方式?18.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答:“××”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抓住关键词,分析它的特点及含义,联系上下文再解释。(1)承接上文(2)开启下文(引出下文)(3)承上启下(过渡)(4)为后文作铺垫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19.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20.描写的种类及作用?21.散文特点?散文种类?22.小说种类?小说三要素?情节由哪几部分构成?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种类:(1)肖像描写(2)外貌描写(3)神态描写(4)动作描写(5)语言(对话)描写(6)心理描写(7)景物描写(8)场景描写(9)环境描写(10)细节描写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形散而神不散。(1)叙事散文(2)抒情散文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小说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小说情节的构成:(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23.环境的种类及作用?(1)自然环境: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衬托人物的心情,表现人物性格。②交代季节、气候。③交代人物身份。④为下文作铺垫⑤渲染气氛。(2)社会环境:交代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衬托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所谓说明文,就是以说明为主
本文标题:初中语文各种文体复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634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