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初中(九年级)语文教学设计1教师冯继红年级九年级科目语文授课时间2课时课题名称授课课题《那树》名称《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教案设计》设计项目评价内容得分一、学生分析初三学生已经有初步的阅读能力,可以通过预习领会课文内容,把握课文大意。但学生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和方法,摄入的信息量比较狭窄,不能主动地、积极地合作探究学习。个别学生对语文缺乏兴趣,依赖性较强,学习较为被动。学生课前准备:①百度搜索有关作者王鼎钧的相关资料以及文章的写作背景。②上网了解现在的环境状况,认清现状,有自己的思考。二、教材分析《那树》是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这是一个散文单元,描写生命,讴歌生命,是文学永恒的主题。本单元的课文都是以生命为主题的散文,它们融进了作者对生命的独特感受和深沉思索。阅读这些散文,可以开阔视野,培养审美情趣和对语言文字的感悟、理解能力。本文语言优美,语句精炼,具有很强的感染力,适合初三学生阅读。教学时应加强朗读,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并在熏陶感染中培养中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教学准备: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相关教学材料,了解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用PPT在课堂上给同学们演示,给学生以了解文章深入文章的直观感受。三、教学目标设计a)知识与技能通过朗读,理清课文结构。品味重点语句中的关键词语,探究语句的内涵,体会语句饱含的感情。b)过程与方法通过质疑、互动合作、开展小组讨论、信息整理归纳的方法进行探究性学习。自主搜集、整理、交流课文有关的背景资料c)情感态度与价值对自然界生命和人类生命现象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体验、感悟和思考,表达珍爱生命的观念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四、教学策略设计教学本文,应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方面确立学习目标,使学生在这三方面都有所得。重在指导学生感悟生命的本质和内涵,学习珍爱生命的积极进取精神。运用“朗读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解决本课重点难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彻底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打破一承不变的教学模式。从某种意义上把“接受型教学”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型学习”。把握大语文观方向,密切联系实际生活,做到课堂中有生活,生2活中有语文。从而真正落实语文即是生活的新理念。五、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教师导语:同学们,人们把地球称为绿色星球,地球上最悦目的颜色是绿色,地球上站立着的最大的生命群体是森林。但是在今天,随着人类文明的飞速发展,许多地方的绿色正在逐渐被吞噬。有那么一棵树,它又经历着怎样的命运呢?让我们一起来关注那树的命运。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指导学生朗读:放录音教师范读个读互评、纠正齐读三、再读课文,感受“那树”的形象。1、学生自由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⑴读准下面加点字的读音。﹙课件展示﹚佝偻..(gōulóu)倒坍.(tān)踝.骨(huái)屹.立(yì)十字镐.(gǎo)虬.须(qiú)陷阱..(xiànjǐng)引颈受戮.(lù)周道如砥.(dǐ)⑵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课件展示﹚佝偻:脊背向前弯曲,文中指那树枝干弯曲。倒坍:倒塌。踝骨:指枝干靠近根的部位。虬须:弯曲的胡子。文中指树。引颈受戮:伸长脖子接受杀戮。周道如砥:文中是形容公路的平坦,畅通无阻。2、快速阅读课文,感受“那树”的形象。本文是台湾散文的名作,具有丰富深刻的思想性和较高的艺术性,值得认真揣摩品味,请同学们通过阅读,想想那是一棵怎样的树?找出文中描写“那树”形象或特点的句子。如:开头一段:“当那路还只是一条泥泞小径时……它就立在那3教学过程设计里”三句组成的排比,让我们感受到了那树古老的气势。任你台风肆虐,我自岿然不动。多么坚固呀,坚固得就连一片树叶都没有掉下来——坚固、神奇在夏天的太阳下挺着颈子急走的人,会像猎犬一样奔到树下,吸一口浓阴,仰脸看千掌千指托住阳光,看指缝间漏下来的碎汞。于是鸟来了,鸟叫的时候,几丈外幼稚园里的孩子也在唱歌。于是情侣止步,夜晚,树下有更黑的黑暗;于是那树,那沉默的树,暗中伸展它的根,加大它所能荫庇的土地,一厘米一厘米地向外——无私奉献善良——老树是通灵的,它预知被伐,将自己的灾祸先告诉体内的寄生虫。物尚如此,人何以堪哪?茂盛,旺盛的生命力——抓住了树的本质。四、合作探究﹙大屏幕展示﹚1、大树的生命历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在三个阶段中,大树的外貌特点和自然环境有了怎样的变化?学生讨论后明确:按时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早期的大树,近期的大树和现在的大树。早期的大树是自然之树,近期的大树是临死之树,现在大树是悲壮之树。2、文中记叙了大树的那些事迹,从中可以看出大树具有那些高贵的品质?四人一小组合作讨论后明确:大树有着坚韧顽强、无私奉献、豁达宽容、富有爱心的高尚品质。(过渡:这样一棵高尚而伟大的树,为什么会被屠杀呢?直接原因是什么?是醉汉驾车出事而连累了大树。那么如果没有这件事发生,大树是否就可以躲过被屠杀的命运呢?不能。这样看来,大树之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是人类文明的发展。)五、教师总结:那树经久屹立,目睹着大地的沧海桑田,给人以邈远的历史感;它在大自然的灾祸面前“毫发”未损,似是古老而茂盛的生命旗帜;它绿化大地,荫庇人类,只愿给予,从不索取,无私地奉献,表现了高尚的品格;它身遭逆境,却不放弃绿的愿望,表现了豁达宽容的胸怀;它在自己面临杀戮时,也要保护自己体内的蚂蚁国民,让其安全撤离,表现一种爱心。六、作业布置1、从不同的角度,用“那是一颗—————的树”这个句式说话,概括“那树”的形象。42.情感交流:用“文章中……让我感到”这个句式说话,实现作者与读者的情感共鸣。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上一节课,大家都很认真的阅读了课文,深刻的理解了那树的形象,那树是大自然的强者,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然而,人类是地球的主宰,其他所有生物都要为人类让步,于是在高楼林立,车流汹涌的现代都市里,那树成为交通的障碍,交通专家向它发出了死亡通知书。下面请同学们进一步品读课文,体会蕴藏在字里行间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二、赏析生动形象,精炼含蓄的语言。﹙大屏幕展示﹚1、找出文中人类文明飞速发展的语句,看看那些词语用得好?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学生同桌间互相交流后明确:“但是,这世界上还有别的东西……公寓楼房一排一排挨过来。”人类文明飞速发展,而自然界的生命却生长缓慢,自然界的各种物种在人类破坏性开发面前,显得极其脆弱,是一种严重的不和谐。这一段话也暗示着古树的悲惨命运。2、找出文中伐木工人砍伐大树的语句,并体味其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明确:“于是这一天来了……那树仅仅在倒地时呻吟了一声。”表现了作者的愤恨之情。3、作者写了蚂蚁搬家一事有什么用意?那些语句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对此你有什么感触?讨论后明确:动物都充满爱心,反衬出人类的无情。表达了作者的愤恨、悲哀之情……(鼓励学生各抒己见。)三、拓展延伸1、蚂蚁在离开大树时都“依依不舍”,想象一下,蚂蚁和大树互相倾诉了什么?(论交流明确,鼓励学生各抒己见。)2、大自然在人类面前有时是弱者,有时又疯狂地报复人类,那么人类文明与自然该怎样和谐发展呢?请谈一下你的认识。(交流认识,畅所欲言。)四、内容总结为什么作者要关心一棵树的命运呢?因为关心树木就是关心地球,地球是我们的家,关心地球就是关心我们自己。为了人类的幸福希望人类能关心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五、布置作业请以“人与自然”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谈谈你认为人与自然应该如何和谐相处。附板书﹙课件展示﹚5那树王鼎钧人——和谐共处——树喜欢利用庇护奉献抱怨嫌弃忍辱负重毁灭遗忘引颈受戮六、课后反思1.朗读的效果较好,通过朗读,让学生很好的把握了文章的情感。2.本文语言生动形象,精练含蓄,富于感情和音乐美。但对于学生来说,把握起来难度较大,所以本课设计了圈点批注的环节,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品味,并通过讨论、交流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同时为学生留出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和感受自己独到的阅读体验的空间,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体现个性化阅读。3.在拓展延伸部分,安排了一道将课文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讨论题,目的是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学生发言比想象中的还要踊跃,不断有新的亮点产生,把这堂课的气氛推向高潮,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七、课例评析课例评析1.整个教学进程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三者交错使用,融会贯通,渗透到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学生在自主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合作的同时又展开了探究。比如第三个环节中的拓展延伸“人类文明与自然应该怎样和谐共处呢”,先让学生写即是自主,后让学生交流,交流的过程中又启发了思考,本身又是一种探究。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2.课堂气氛活跃,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大胆参与课堂教学,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能够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探究学习中开展小组合作交流,实现共同达标。3.课堂结构紧凑,能够结合教材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既使学生掌握知识,又能激发学生的情感。总分
本文标题:初中语文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636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