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对我县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的几点建议---住建局孙冬梅首先非常感谢统战部领导给我提供这次机会参加我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座研会,我倍感荣幸。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一名无党派人士我有责任也有义务为我县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结合我县实际,提几点意见,不当之处,请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一、科学规划,精准定位。我县位于鲁西北平原,说实在的,这些年在农业产业方面基本没有什么优势。我建议一是统筹考虑谋划,站在全省乃至全国发展的战略高度上,借京津冀协同发展东风,认真分析全市及其周边地区现有农业产业的发展状况,结合我县实际,挖掘找准我县及各乡镇优势及特色,精准定位发展产业,精准定位发展目标。如哪个或哪些乡镇发展特色农业种植及观光旅游,哪些发展村庄古风特色旅游,哪些发展特色旅游等等。二是强化规划引领。首先做一个全县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统筹规划,统筹安排产业,统筹考虑发展,统筹考虑美丽乡村建设。三是各乡镇依据统筹规划结合自乡实际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四是不论什么规划编制不要急于求成,一定要进行细致调研工作,根据其地理位置、资源禀赋、产业发展、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农民实际需要等要素,科学论证、科学规划,使规划具有可操作性,实用性,不能纸上画画墙上挂挂就完事了,更应严控大拆大建,避免千村一面,因地制宜打造一批文化内涵丰富、生态功能健全、体现清流新农村建设特色的精品乡村。建成的美丽乡村旅游景点要能留住人,一是留住人观,二是留住人吃,三是要留住人购,从而带来经济效益。举个例子,我们现在建设的王打卦探花公园,我个人认为还没有形成规模,还没有达到预期,游玩项目还较少,能逗留的时间还较短,不能带动餐饮等有关产业,目前虽然有一定品种的花木,但是没有形成产业,不能实现购的目标,可以开发有经济价值的花木进行种植,进行产品深加工等等。建议也可以几个乡镇或全县进行统筹联合打造,即来到平原最起码一天能呆住,甚至也可打造休闲度假农庄。五是倡导节约集约,坚决守住耕地红线。要牢固树立节约集约用地的发展理念,在美丽乡村规划建设中引导乡村民居逐步向中心村和小城镇集聚,实现乡村住宅用地集约化,引导村办企业逐步向工业园区集聚,挖掘乡村节约集约用地的潜力,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六是规划和建设要做到坚持环保先行原则,以绿色发展引领生态振兴,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七是倾听农民心声,发挥农民主体作用。通村民缺少主动参与性。目前我县美丽乡村建设主要是政府主导,村民缺少主动性与参与性,存在“干部干,民众看”的现象,严重影响美丽乡村建设的进程和未来发展。我们可以通过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等媒体和图片展、宣传标语等形式,开展宣传发动工作,让家家户户切身感受到美丽乡村建设取得的成效和得到的实惠,主动投入到美丽乡村建设中。美丽乡村规划要由各村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决定,充分体现农民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农民的聪明才智,将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六是夯实产业支撑,稳步提高农民收入。要创新现代农业发展体制机制,发展精准设施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精深加工农业,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引导农民依托乡村优美的自然风光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发展乡村旅游、农家乐等新兴服务业,挖掘乡村内部增收潜力,促进农民增收。二、政府资金和民间资本共同发力,促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和建设美丽乡村所需的资金会很多,不是一个小数目,全部依靠财政资金,压力很大。建议一是加大统筹力度,发展乡村产业。加大对农业农村发展项目的统筹,大力争取国家政策和资金支持。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拓宽融资渠道,吸引民间资本投资乡村旅游,立足各地优势,重点发展特色种养、农产品加工和乡村旅游,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利用带来的经济收益一部分用来回报政府和民间资本,另一部分用来进一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生态环境的维护工作,使美丽乡村建设能够持续稳定的发展。三、制定优惠政策,培养和引进和留住人才。目前建设美丽乡村中,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缺少建设人才。一方面现在农村很多的年轻人选择到城市打拼,只留下老人和孩子在家生活;另一方面美丽乡村建设缺乏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人才缺失现象非常普遍,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乡村建设发展。建议通过制定相关政策一是留住人才,让本土人留下来。二是培养人才,对于本乡村有能力的人员提供专业的知识培训,培养新型农民。三是鼓励人才返乡创业,为农村提供智力支撑。四是引进外来人才和团队,可实行“校县联姻”“院乡结对”办法。鼓励实鼓励涉农院校师生对农村进行对应帮扶,利用教学、实习和寒暑假社会实践等活动,定点、定时、定人、定项目进行科技扶贫,送技术下乡。五是科企联姻,促进成果转化。允许鼓励科研院所兴办涉农惠农经济实体,并给予税收减免、返还和利润自留上的优惠优待政策,以积累科研经费,带动农业科技发展,为我县乡村振兴做出贡献。四、加强环境建设,提高生活环境质量。建议千万不要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子,要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到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全过程,实施乡村生产、生活污染源治理工程,严格落实保护生态的法律法规,加强乡村水域保护和重点区域生态修复,建设“天蓝、地绿、山青、水净”的生态环境,提升农民生活环境质量。五、加快我县土地流转进程。一是土地流转实施产业化经营,实现产业兴旺。十九大报告提出“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农村土地流转是发展规模化经营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只有引导和鼓励农户在自愿的前提下,将分散的闲置土地、小规模土地适度向种田能手、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中,实行农业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经营,才能促进农业产业向大规模、高品质方向发展,从而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实现农村产业兴旺。二是土地流转进行规模化布局,可以实现生态宜居。土地规模流转后会大大改善农民居住环境,还可以广泛吸纳工商资本,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观光农业,着力打造集生态、产业、旅游、休闲为一体的乡村旅游文化基地,推进了美丽乡村建设。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实现集约化和标准化经营管理,不仅提高土地资源的使用效率,降低土地污染,最终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三是土地流转能加快城乡一体化,实现乡风文明。土地流转吸引工商资本参与农村建设的同时,也吸引了大量在外的成功人士返乡,这不仅可以解决美丽乡村建设的资金、技术等要素矛盾,而且带回了城市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理念,带回了各种文化元素,在实现城乡就业融合的同时,不断促进乡风文明程度的提高。四是土地流转促进开展多元化增收,实现生活富裕。土地流转已经成为农民增收,实现生活富裕的重要途径。农民通过转包、租赁、入股等多种方式进行土地流转,获得土地流转资金,如土地流转租金、股权和红利等。同时参与土地流转的农民可以选择外出务工,也可以在家就近成为土地流转项目的农业产业工人,获得土地收益之外的工资收入。还增加了政策补贴收入。国家的种粮直补、农资补助、水稻补贴、小麦补贴、油菜补贴等各项政策补助依然享受。五、丰富乡村文化,培育文明风尚,提升乡村文化内涵。建议把移风易俗、乡风文明群众与丰富农村群众文化紧密结合起来,培育新型农民、弘扬乡村文化,加强农村文化教育、完善农村文化设施,通过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发挥文化引领风尚、促进和谐的作用。针对新型农民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培养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完善村规民约,规范村民行为,倡导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坚决遏制乡村赌博迷信之风,营造文明和谐的生活氛围。
本文标题:乡村振兴建议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638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