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初中课内文言文复习稿
1初中课内文言文复习七(上)一、童趣(清,沈复)余.(我)忆童稚.(小时候)时,能张目..(睁开眼睛)对日,明察秋毫..(鸟类到了秋天,重新生出来的非常纤细的羽毛,后比喻最细微的事物),见藐.(小而细)小之物必细察.(观察)其.(代词,指所观察之物)纹理,故.(所以)时有物外..(指超出事物本身)之.(助词,的)趣。夏蚊成雷,私拟.(比,比拟)作群鹤舞于.(在)空中,心之.(助词,无义)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抬头)观.(看)之.(代词,指蚊子),项.(颈,脖颈)为.(因为)之强.(通“僵”,僵硬)。又留蚊于素帐..(未染色的帐子)中,徐.(慢慢地)喷以.(用)烟,使.(让)之.(代词,它们)冲烟而.(表顺接)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景象),果.(果然)如鹤唳.(鸟鸣)云端,为.(因为)之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称快。余常于.(在)土墙凹.(低洼的地方)凸.(高起的地方)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代词,指自己)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把)丛草为.(当作,看作)林,以虫蚁为.(当作,看作)兽,以土砾.(小石,碎石)凸者为丘,凹者为壑.(山沟),神游其.(代词,指所想象的境界)中,怡然自得。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代词,指二虫相斗一事),兴.(兴趣)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原来)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都,全部)为.(被)所吞。余年幼,方.(正)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神智恢复),捉虾蟆,鞭.(用鞭子打)数十,驱.(赶)之.(代词,指癞虾蟆)别院。1、理解、熟记加点词的意思。2、翻译划线句。3、问题理解。1)、作者在文中回忆了童年哪三件趣事?参考答案:第一件事是把夏蚊看做群鹤,徐喷以烟,使其冲烟而鸣,怡然称快;第二件事是把土墙凸凹、花和花台边小草杂处等看做大自然;第三件事,把癞虾蟆看做庞然大物“拔山倒树”,又写了如何惩罚癞虾蟆,表现了儿时的天真之情。2)、结合文章内容,说一说作者小时候是怎样的一个人?3)、这篇课文充满童趣。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说怎样才能获得“物外之趣”。参考答案:要想获得“物外之趣”,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要有仔细观察事物的习惯,二是要有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能力。作者小时候“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观察蚊子,以致“项为之强”,常在土墙、花台等处“定神细视”,看见二虫相斗,“观之”兴浓,这些内容,都表明作者喜欢观察、善于观察,养成了仔细观察的习惯。光观察还不够,作者小时候在观察的基础上,把蚊子想象成白鹤,把丛草想象成树林,把虫蚁想象成野兽,2把土砾想象成沟壑,把癞虾蟆想象成“庞然大物”,这样才最终获得“物外之趣”。可见,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能力是一个关键因素。4)、读了这篇文章,你得到了哪些启示?参考答案:热爱动物,热爱自然,要善于观察,观察要敏锐,加之有丰富的想象,就能成为一个富有情趣的人。二、《论语》十则1、子.(指孔子)曰:“学而.(表顺接)时习..(时常地复习)之.(代词,指学过的知识),不亦.(也)说.(yuè)(通“悦”,愉快)乎?有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自.(从)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了解)而.(表转接,但是)不愠.(yùn)(生气,发怒),不亦君子..(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乎?”(《学而》)翻译:孔子说:“学习过后时常温习学过的知识,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到这里,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不也称得上是君子吗?”赏析:这里既有学习方法,也有学习态度。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是君子的风格。这是讲个人修养问题(为人处事)。2、曾子曰:“吾.(我)日.(每天)三省..(xǐng)(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三:泛指多次。)吾身:为.(替)人谋..(别人办事)而不忠.(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乎?与朋友交而不信.(真诚,诚实)乎?传.(老师传授的知识)不习.(温习)乎?”《学而》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呢?”(为人处事)3、子曰:“温故.(旧的知识)而.(表顺接)知.(理解、领悟)新.(新的体会,新的发现),可.(可以)以.(凭)为.(做,当)师矣。”(《为政》)翻译: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这样,凭借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4、子曰:“学而.(表示转折,但是)不思则.(就)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思而.(表示转折,但是)不学则殆.(有害)。”(《为政》)翻译: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害的。赏析:这里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也是讲学习方法的。5、子曰:“由,诲.(教导)女.(通“汝”,你)知之.(代词,指对待知与不知的正确态度)乎!知.(明白)之为.(就是)知之,不知为不知,是.(此,这)知.(通“智”,聪明智慧)也。”《为政》赏析:这段说的是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孔子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做法)。”36、子曰:“见贤.(有道德有才能的人)思齐.(相同)焉,见不贤而内.(内心,自己)自省也。”《里仁》译文:孔子说看见他的优点就像他学习,看见他的缺点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7、子曰:“三人..(几个人)行.(走),必有我师焉.(兼词,兼“于此”,在这里)。择其善.(优点,长处)者而.(表顺接)从之.(指代“善者”),其不善者而改之.(指代“不善者”)。”(《述而》)译文: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刚强,勇毅),任重而道远。仁以.(把)为.(看作,当作)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停止),不亦远乎?”(《泰伯》)译文: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刚强、勇毅,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助词,无义)后凋.(凋谢)也。”《子罕》译文:孔子说:(到了)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bǎi)树是最后凋谢的.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用来)终身行.(奉行)之者乎?”子曰:“其.(大概、也许)恕.(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乎!己所不欲.(喜欢,想),勿.(别,不要)施.(施加)于人。”《卫灵公》译文: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这十则论语内含有的成语:任重道远;三人行,必有我师;温故知新;不亦乐乎;见贤思齐;择善而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各则注解:第一则是学习方法、学习的乐趣和个人修养,启发人们热爱学习,加强自律。第二则是讲治学的人要重视品德修养。第三则是讲学习的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第四则是学习方法,强调学习和思考相结合的必要性,阐明,“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第五则是学习态度,强调不要不懂装懂。第六则是学习态度,不仅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我。第七则是学习态度和个人修养,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同时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第八则是讲个人修养,既要胸怀宽广,又要意志坚定。第九则是讲人的品质,要如松柏一样坚强不屈。第十则是讲个人的处世之道。补充几则:1、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以……为羞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4翻译: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叫“文”呢?”孔子说:“他聪敏而又爱好学刁,并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因此用‘文’做他的谥号。”这里借回答子贡的问话,借题发挥,教育弟子要勤学好问。2、子曰:“默而识.(记住)之,学而不厌.(满足),诲.(教导)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翻译:这一则是孔子的自述,讲的是学习态度和方法。要把学过的东西默默地记在心里,不断积累知识。“学而不厌”,讲的是好学精神,学无止境,从不感到满足。“诲人不倦”,讲的是教学态度,要热情地教导学生。孔于一生都是这样做的,所以他说:“对我来说,有什么呀?”表现了孔子的自信。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翻译:孔子站在河边叹道:“消逝的时光像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地流去。”讲的是珍惜宝贵的时光。4、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翻译:孔于说:“我曾经整天不吃,整夜不睡,思考问题,(但并)没有益处,还不如去学习。”三、山市*(清,蒲松龄)奂山山市,邑.(县)八景之一也,然.(但是)数年恒.(经常)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青天,天空),相顾..(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惊疑,念.(心想)近中..(近处)无此.(这,这样)禅院。无何..(不久,不一会儿),见宫殿数.(几)十所,碧瓦飞甍..(飞檐。甍,屋檐。),始.(才)悟.(明白)为.(是)山市。未几..(不久,不一会儿),高垣..(高墙)睥睨..(指女墙,即城墙上呈凹凸形的矮墙),连亘..(连绵不断)六七里,居然..(竟然)城郭..(城市)矣。中有楼若者,堂.(厅堂)若者,坊.(街巷、店铺)若者,历历(清清楚楚地)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广大)然,城市依稀..(隐隐约约)而已。既而..(一会儿)风定.(安定,停息)天清,一切乌有..(没有。乌,通“无”,没,没有),惟.(只)危.(高)楼一座,直接霄汉..(云霄和天河)。楼五架,窗.扉.(窗户)皆洞开..(大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层层指数..(用手指指点着数),楼愈高,则明渐少。数至八层,裁.(通“才”,仅仅)如星点。又其上,则.(就)黯然..(昏暗)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形容来往匆匆),或.(有的人)凭.(靠)或立,不一状...(形状不一)。逾时..(过了一会儿),楼渐低.(降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房屋);倏忽..(突然)如拳如豆,遂.(最终)不可见。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指人家、住户)市肆..(集市。肆,店铺。),与世无别,故.(因此)又名“鬼市”云。5四、《世说新语》两则(一)、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家庭聚会),与儿女..(儿女侄儿侄女等子侄辈或指家中年轻一代)讲论文义....(讲解诗文)。俄而..(不久,一会儿)雪骤,公欣然..(高兴的样子)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像什么)?”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大致、差不多)可拟.(相比)。”兄女曰:“未.若.(不如,比不上)柳絮因.(凭借,依靠)风起。”公大笑乐。即.(就是)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二)、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相约同行。期,约定。),期日中..(正午时分),过中不至(到,到达),太丘舍去(离开)。去后乃.(才)至.(到)。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玩耍)。客问元方:“尊君在不.(通“否”。)?”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丢下、舍弃)而去.(离开)。”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守信);对子骂父,则(就是)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拉)之.(代元方)。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1、理解、熟记加点词的意思。2、翻译划线句。3、问题理解。1)、《咏雪》中的两个比喻哪个更好?“公大笑乐”怎样理解?参考:“撒盐”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形似)“柳絮”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神似)“公大笑乐”也可以有不同的解释:对前两个比喻都满意;“笑”前喻,“乐”后喻;为“柳絮”一喻而“笑乐”。2)、《陈太丘与友期》中的“友”是怎样一个人?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参考:文中的友不守信义,冲动失礼,但还有一定的思过之心。元方“入门不顾”可以看作是他对“友”失礼的反击
本文标题:初中课内文言文复习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640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