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教学内容分析(一)1.教材分析人际关系是进入青春期的青少年关注的问题之一,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本单元将学会与家长、老师建立良好的、和谐的关系作为本学期思想品德课内容的起始部分。家庭交往是人际交往的开始,也是一个人在社会中生存的重要的支持,教师是青春期的孩子的“逆反”对象。本单元设计了两课内容:走近父母和理解老师。第一课《走近父母》,教材首先让学生回忆父母在自己成长历程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教材明确指出尊重和孝敬父母是我国重要的道德规范,进而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应该怎样孝敬父母,为后面内容的教学奠定了情感基础。交往仅仅有良好的愿望是不够的,学生还需要正确面对“代沟”。了解什么是代沟、为什么会有代沟产生以及怎样正确处理代沟是第二部分要解决的问题。在前面这两部分内容的认识和情感铺垫的基础上,学会理解和沟通。第三部分内容主要解决如何与父母进行沟通,是操作性极强的内容。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不仅提高了认识,而且掌握了一些理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实现走近父母的教学目标。第二课《理解老师》,主要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教师职业,引导学生理解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一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懂得如何正确处理师生关系中的问题,并采取积极的行动去解决问题,主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生命是父母赋予的,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懂得孝敬父母是每个人应尽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义务;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以及可能产生的矛盾,克服“逆反”心理,并掌握与父母和谐沟通的方法。(2)理解教师职业与教师工作的特点,积极与教师进行沟通,正确对待教师的表扬与批评,增进与教师的情感,并掌握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方法。能力目标:(1)进一步培养辩证、全面地看待问题、分析问题以及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的能力。(2)不断提高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正确面对代沟所引起的矛盾和冲突、主动积极地进行沟通、站在对方的角度理解对方等良好的交往意识和情感。3.学生情况分析初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其独立意识飞速发展。他们敢于向权威挑战,又希望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习建立各种良好的人际关系就成为他们亟待解决的问题。但青春期又是一个不成熟充满矛盾的时期。学生要面临太多的矛盾和冲突,其中包括要求独立与自身尚不成熟的矛盾,依赖性和要求独立的愿望的矛盾,对权威的反叛心理与自身的幼稚之间的矛盾,渴望理解与自我封闭的矛盾,等等。这些都可能使青少年产生很多心理冲突。在这个时期,引导学生正确面对代沟、正确对待逆反心理是及时而且必要的。从现实情况看,我国青少年存在如下矛盾和问题。2(1)青少年的独立意识越来越强,希望平等、独立地处理自己的事情,而父母往往喜欢包办孩子的一切事情。(2)父母与孩子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3)当代儿童的年龄特点与父母固有观念所造成的冲突。(4)相当数量的中学生不了解自己的父母并缺乏反哺意识。据调查,有65%的中学生不知道父母的生日,而我国中学生最尊敬的10位人中,竟然没有自己的爸爸、妈妈!(5)责任意识淡薄,承担责任的能力弱。4.教学建议(1)本单元所涉及的交往问题也是学生生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设计教学时一定要注意,不要仅仅从青少年方面去分析、判断孰是孰非,避免引起矛盾,导致不良的教学效果,应将着眼点放在解决矛盾、处理问题上。(2)提高人际沟通能力和理解能力应是本单元授课的重点和落脚点。应该多注意这方面的操作练习。(3)教学中要积极创设相互尊重、民主的研讨气氛。通过典型案例创设情境,教学过程中要以相互理解为主线,主动搭建相互沟通的桥梁。切实提高学生理解和沟通的能力是本课的最终目标。(4)本单元内容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教学中要注意把握好度,要求教师在经过一定的调查和了解的基础上,搭建彼此进一步沟通的平台,创设氛围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学会调控行为。(5)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水平,要注意学生在教学中产生的“瞬间灵感”,并积极进行引导,通过讨论等方式解决问题,真正实现问题来源于学生、问题的解决服务于学生的重要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分析(二)1.教材分析本单元是适应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逐步拓展的生活空间而设计的。初二学生基本上进入了青春期,由于独立意识的飞速发展,学生对于长辈的依恋逐渐减少,而更看重与同伴的关系,同伴交往成为他们的重要课题。此时,正是学生学会与同伴建立友谊关系,学会人际交往的关键时期。学会与同龄人相处、主动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人际协调的能力,尤其是在异性交往的过程中,能够建立适度、正常的友谊等都是青少年要学习的重要内容。本单元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而设置的。本单元一共安排了3课内容,依据“人是需要朋友的”、“解决友谊是需要智慧的”、“与异性相处是有学问的”这样的逻辑线索来安排。具体来说:第三课,“有朋友的感觉”主要探讨友谊在人生发展中的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其中“友谊:心灵的需要”、“友谊,与成长同行”两部分内容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感受友情在个人成长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结合初二学生的年龄特点,探讨了青春期少年交友中存在的误区,实现“跨越障碍,寻求友谊”。第四课“交友的智慧”是在第三课充分感受友谊重要作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获得珍贵的友谊规则,具体地探讨了学会善交益友、远离损友以及如何维护友谊等“技术”问题。第五课“男生女生之间”是针对青春期学生特点设计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男生女生的差异、正确认识男生女生之间的友谊,最后探讨如何建立正常的异3性同学关系。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友谊的重要性,反思友谊在自己成长历程中的作用,能够识别青少年交友中存在的误区;学会区分益友和损友,并主动结交益友和诤友,远离损友;掌握一些交友的技巧。(2)正确认识男生女生的不同,建立正常的异性同学关系,能够正确处理异性同学之间发生的矛盾或情感问题。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辩证、客观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人际交往和人际协调的能力,尤其是与异性交往时的自我调控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努力激发学生珍视友谊、珍视中学生活、自觉和主动地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意识。培养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和朋友的情感、态度。3.学生情况分析由于初中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同伴交往对于他们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同伴交往更容易产生共鸣,更平等。同伴交往可以锻炼孩子自主、独立的能力,同伴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这都是父母所不能替代的。缺乏同伴交往经验的孩子成年后可能会有人际交往适应不良问题。没有正常的同伴交往,不能和他人建立友情,孩子会产生孤独感,形成孤僻性格,对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不利。尤其对于心理上逐渐远离父母、教师等成年人的中学生,同伴之间建立良好的友谊关系就显得更为重要了。现在的绝大多数初中生是独生子女,与同伴交往的机会不多,因此,他们缺乏与他人交往的经验,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和问题。比如,不能区分哥们儿义气和真正的友谊,发生矛盾时不能及时解决,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在教学中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异性交往问题也是中学生比较关注而又经常困惑的问题,青春期生理的发育,使他们萌生了对异性的渴求,但又没有能力承担相应的责任,尤其是当学生暗暗喜欢某个异性同学时,往往会因此而处于矛盾冲突中,甚至会因此而产生各种心理和道德问题。这也是教学中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4.教学建议本单元教学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1)人际沟通能力、人际理解能力的提高应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和落脚点。(2)对于初二的学生而言,实际操作训练远比理论思考更重要。几点教学建议:(1)创设一定的情境,切实提高学生理解和沟通的能力是本课的最终目标。(2)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以前,要进行调查,了解学生的同伴交往状况,尤其要了解交往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的针对性。(3)教师要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认知水平,教学中要注意抓住学生瞬间产生的灵感。(4)对于许多敏感的问题,要注意把握度。创设氛围引导学生体验换位思考,学会调控自己的行为。4(5)本单元的教学要以相互理解为主线,努力搭建相互理解沟通的平台。(6)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是彼此进一步沟通的前提。针对异性交往话题的教学应注意以下几点:(1)教师要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学生中出现的异性交往问题,特别是不要对这些问题进行非理智的评判,重点在于帮助学生解决问题。(2)严肃认真地设计情境,防止对号入座。(3)课前要了解异性同学的交往情况。(4)要多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异性交往的原因,要对事不对人,注意分析问题的科学态度。(5)从伦理道德角度探讨异性交往的原则。(6)从自爱自重的角度来谈自我保护。教学内容分析(三)1.教材分析本单元从对生活中常见的从众现象的分析入手,剖析现象背后的原因,并且从正反两方面分析从众现象的利与弊,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这一心理现象,思考在社会生活中如何独立思考,走向自主。教材客观地分析了中学生中存在的典型的从众现象,即“追星”和“偶像崇拜”,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生活中汲取经验和教训,通过对从众行为的分析,反思自己的行为,正确认识追星现象,学会独立思考,合理选择,承担责任。本单元内容包括第六课“从众与自主”和第七课“偶像与自我”。“从众与自主”包括“剖析从众”和“走向自主”两部分内容,分别从现象和利弊方面来分析从众现象。第七课“偶像与自我”分为两个标题,“透视‘追星'”和“超越崇拜”,分别从现象和理性分析角度透视中学生中存在的追星现象,给学生搭建讨论的平台,从理论到实践,帮助学生反思自我,达到学习的目的。教材知识结构如下:2.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从众现象及其心理学解释。认识从众现象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了解独立思考、5明辨是非、学会自主选择、勇于承担责任是克服盲目从众的方法。了解抵制团体不合理压力的方法,培养抗拒外部不良诱惑的能力。能够对追星现象进行理智分析,达到对崇拜的超越,树立正确的自我观念。过程与方法:探究、体验、讨论、讲授等相结合。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和“头脑风暴”式的讨论,将问题分析清晰,引导学生反思,懂得每个人心中的偶像会随着年龄的改变而改变,也会随着时间的消逝而消失。自己要明白为何而崇拜,偶像的价值在哪里,自己的价值又在哪里。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青少年摆脱过度依赖心理,逐渐走向自主。青少年的不良嗜好甚至违法犯罪,往往与最初的从众和好奇有关。因此,提高和发展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有助于他们辨别是非善恶,抵制诱惑,杜绝不良嗜好。3.学生情况分析中学阶段是青少年从依赖走向自立的过渡时期,也是充满矛盾的时期。一方面,他们希望有自己的主意,自己可以做主决定事情,另一方面,他们又缺乏独立性,容易从众,尤其危险的是他们不知道如何去抵制不良的诱惑和负性的团体压力(青少年的犯罪以团体性为特征就是从众的表现)。同时,青少年处于“心理断乳”期,他们开始挑战父母的权威,又没有树立起新的权威,因而很容易盲目追星。有的学生甚至因迷恋偶像而忘记伦理道德,严重影响正常的学习与生活,严重影响身心健康。这是我们不能回避而且必须帮助青少年解决的问题。4.教学建议在教学活动中,首先要把从众现象解释清楚,然后,分析从众的利弊。学生很容易发现从众的弊端,但是实际上,在社会生活中,从众心理也是社会需要的。在谈偶像与自我的时候不能一味否定偶像,应重在辨析,分清利弊,让学生自己树立正确的偶像观,懂得社会成员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的道理,懂得崇拜偶像的目的是为了超越偶像,而社会就是在不断的超越中向前发展的。教学内容分析(四)1.教材分析由于社会环境的复杂多变以及青少年有限的社会阅历和生活经验,青少年常常面临着来自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各种诱惑和不法侵害。尽管我国为保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从家庭、学校、社会、法律等不同方面制定了保护措施,但由于环境和条件的限制,使得这些保护措施有时难以落到实处。本单元分为两课,第八课《一念之差》引导青少年识别身边的诱惑,形成抵御诱惑的意识。第九课《一步之遥》通过青少年不良行为与严重不良行为的对比,引导青少年认识从不良行为到严重不良行为再到违法乃至严重违法犯罪的过程。区分了一般违法和犯罪的不同,介绍了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本文标题:初二教材内容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646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