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复习教案
初中物理辅导网京翰教育中心物态变化【要点辨析】1.如何理解物质“固”“液”',气”三态的转变“固”“液”“气”三态的转变看起来很复杂,其实,我们只要搞清转变的原因,就可掌握它们.其转变关系归纳如下:2.正确认识露、雾、霜、雪、雨自然界中常见的露、雾、霜、雪、雨都是由水蒸气经过某种物态变化形成的,具体情况简要如下:3.水的沸腾实验现象观察通过现象观察和数据分析,得出沸腾进行的条件:(l)沸腾只在一定的温度下发生,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2)液体沸腾需要有热.以上两个条件缺少任何一个,液体都不会沸腾.【疑点辨析】1.温度、热量、内能的区别与联系温度、热量、内能是热学的三个基本概念,但很多同学对这三个概念混淆不清,现将它们的区别与联系作如下对比.三者的区别:(l)概念不同初中物理辅导网京翰教育中心从宏观上讲,温度表示的是物体的冷热程度;从微观上讲,温度是物体内部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的标志.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2)单位不同在国际单位制中,温度的单位是开尔文(简称开),内能和热量的单位都是焦耳(简称焦).(3)影响三者大小的因素不同由于温度是物体内部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的标志,所以,物体内部分子运动越剧烈,温度越高;反之,分子运动越慢,温度越低.内能包括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由于分子的动能跟温度有关.对于一个给定的物体,其温度、体积一定时,如果状态未发生变化,则其内能也就未发生改变.热量只是反映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是物体内能改变的量度,而不是物体内能的量度,因此,我们不能用“含有”,“具有”,“有”,等词说明热量,而只能说“吸收”或“放出”热量.三者的联系:(l)一个物体的温度发生改变,其内能一定发生改变,但不一定吸收或放出热量.因为做功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2)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其内能一定发生变化,但温度不一定改变.例如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过程.(3)物体内能发生改变,不一定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也不一定发生变化.如两块0℃的冰相互摩擦,冰的内能增加,但没有吸收热量,温度也未改变.综合三者之间的联系,我们用“一定”和“不一定”对其变化情况综合如图:从表中可以看出,三者之间只有两个“一定”,其余都是“不一定”.2.燕发和沸腾的异同点初中物理辅导网京翰教育中心.影响燕发快慢的因素4.生活中的“汽”水蒸气是看不见、摸不着、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在空气中就含有大量的水蒸气.“白汽”是我们用肉眼能看到的一团(或一片)白色的物质.“白汽”既然能够看到,很显然,它不是水蒸气,它实际上是水蒸气遇冷液化的小水珠或小液滴.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许多“白汽”“白雾”“白烟”等现象,要把它们区别开来,就必须弄明白它们的成因.(l)锅中的水沸腾后,水面上方将出现“白汽”.将火熄灭,“白汽”会更多.当锅中的水沸腾后,有大量的水变成水蒸气,水面上方的温度比锅内水的温度要低,所以水蒸气在水面上方遇冷液化成小液滴,悬浮在空气中.当火熄灭后,周围温度降低,使更多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形成的“白汽”也就更多.(2)盛夏,打开冰箱门,看到“白汽”冒出.打开冰箱门时,冷气会从中冒出,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珠,便是人们看到的“白汽”现象.(3)炎热的夏天,冰棍冒“白汽”.冰棍从周围空气中吸收热量,逐渐熔化成液态,使周围空气的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因温度降低而液化成了无数很细的小水滴,看上去就像有一股股白色的汽附在冰棍周围.(4)深秋的早晨,会看到漫天“雾气”.深秋的早晨气温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大量小水珠悬浮在空中,就形成了“雾”.(5)文艺演出时,舞台上往往用弥漫的白色烟雾营造若隐若现的视觉效果.如果向舞台喷射真实的烟气,演出不能正常进行.舞台上施放的白雾,是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热量,使空气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的结果.初中物理辅导网京翰教育中心(6)制造金属工具时,为增大工件的硬度,将烧红的工件放人冷水中进行淬火,此时会发出“吱吱”的声音,并在水面上冒出“白汽”.烧红的工件温度远大于100℃,放人冷水中,工件附近的水迅速达到沸点并汽化.水蒸气升到水面上方,遇到温度较低的空气而液化成小水滴.(7)北方的冬天,人在户外呼出“白汽”.这是因为户外的温度非常低,人嘴里呼出的热的水蒸气遇到周围冷的空气,液化成小水滴,悬浮在空气中.(8)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走进室内,眼镜上会蒙上一层“白雾”.在寒冷的室外,眼镜的温度和室外的温度一样低,当人戴着眼镜进人温暖的室内时,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便会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眼镜片上,眼镜就蒙上了一层“白雾”,使人无法看清室内的物体.(9)喷气式飞机后面常拖着一股“白烟”,甚至还能以蓝天为“纸”、飞机为“笔”,用白烟写出大幅的标语来.飞机尾部的白烟并不是飞机喷出的烟.在天空中有许多无色透明的水蒸气,当水蒸气遇冷,且空气中又混杂着一些细小的尘粒时,水蒸气就会以这些尘粒为核心凝结成小小的水滴,这些成群的水滴聚集在一起,就形成了云.在晴朗的天空,水蒸气的温度很低,但没有凝结核,所以无法形成小水滴,过冷的水蒸气遇到这些小颗粒,就形成大量小水滴,它们就是飞机后面拖出的那条白白的、人们以为是烟的“长尾巴”.初中物理辅导网京翰教育中心二、选择题10.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任何温度下液体都可以蒸发B.所有的固体都有固定的熔化温度C.物质升华时会放出热量D.物质从固态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做汽化11.下列措施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A.酒精灯不用时盖上灯帽B.将湿衣服展开后晾在向阳、通风处C.用保鲜袋装蔬菜放入冰箱D.春季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12.在北方的冬季,下列几种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A.室外冻冰的衣服会变干B.房间窗户玻璃的内表面出现冰花C.正在跑步的人,口中呼出“白气”D.河面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13.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A.春天,河里的冰化成水B.夏天,洒在地上的水变干C.秋天,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雾D.冬天,湖水结冰14.若想在高山上将饭煮熟,可采用的方法是()A.减少加热时间B.减小火力C.用高压锅煮D.打开锅盖15.小明买了根“冰棍”,小玲买了根“棒棒糖”。当他们把冰棍和棒棒糖放进嘴里后,都慢慢消失了。下列对于这一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A.“冰棍”溶解了,“棒棒糖”熔化了B.“冰棍”熔化了,“棒棒糖”溶解了C.“冰棍”和“棒棒糖”都熔化了D.“冰棍”和“棒棒糖”都溶解了16.夏天打开冰箱门时,可以看到门的附近出现了“白气”.这些“白气”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时()A.液化形成的B.汽化形成的C.升华形成的D.熔化形成的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金属在熔化和液态金属凝固的过程中,温度均保持不变B.物体吸收热量后,温度一定升高C.任何情况下水的沸点都是100℃D.任何情况下冰的温度一定低于0℃19.下列现象的产生,需要吸热的是()A.夏天,输水管外出现小水珠B.严冬,玻璃窗内壁结了一层冰花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马上干了D.早晨,室外大雾迷漫20.戴眼镜的乘客乘坐冷气很强的出租汽车一阵后下车,有时会发觉眼镜镜片模糊。此现象是由于车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冰冷的镜片发生()A.液化B.凝华C.熔化D.凝固21.下列现象属于液化的是()A、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鸡蛋会“冒汗”B、寒冷的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也会干C、盘子里的水,过一段时间会变少D、杯子中的冰块,过一段时间也会变成水张聪Tel:13164133992QQ:545466685
本文标题:初二物理物态变化复习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651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