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共赴最纯粹教育事业的幸福征程
-1-共赴最纯粹教育事业的幸福征程----在2016年上学期期末总结工作会上的讲话邵东县两市镇中心学校校长唐作禹(2016年6月30日)各位领导,同志们:今天,注定是一个值得永远铭记的日子。借此机会,我想讲三层意思。一、春播连夏耘,秋实满昭城。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是邵东教育标准化建设开篇之年,也是最纯粹教育事业扬帆奋进的一年。半年来,我们春播夏耘,虽然面临层层考验,历经重重风雨,仍以新思维、新举措化解了新困难,用新作为、新突破抵达了新彼岸,拥抱了又一个最纯粹的美丽春天。(一)文化引领,积极培育活力课堂。一是,持续释放文化的传播力。各学校坚持在顶层设计时突显文化引领。从整体推进中软硬并举,用真功夫打造理念文化,营造深厚精神氛围;花大力气美化环境文化,构建人文生态校园,进一步释放了校园文化催人奋进、开拓创新的强大推力。如四完小创新校园文化新思路、丰富校园文化深内涵、提升校园文化软实力;城南以一份《魅力城南报》图文并茂,文美意丰,成为“精品、精致、精细”城南的大名片;杏园以传统文化与养成教育为依托,整体规划,分步建设文化杏园;镇-2-三中、关协、镇四中、二完小等以网络为媒介,传播学校美名;刘桥等村片小也因校制宜,不断提炼具有学校特色的校风、教风、学风,完善走廊文化、教室文化、功能室文化,深化学校文化建设内涵。二是,不断孕育课堂的创造力。上半年虽是迎考季,但我们立足长远,落实生本教学理念,重心前移,注重日常过程管理,通过抓好校本教研和课堂教学,激发出课堂新鲜的创造力。如,镇一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势,争取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镇二中激活课堂的生成力与原创力;镇三中“少教多学”模式愈发成熟,其《构建初中语文生态课堂的实践研究》立项为湖南省“十三五”规划课题;镇四中课堂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并重;一完小实施了“幸福课程、幸福课堂”建设;二完小发挥教学指导委员会功效,孕育课堂生命活力;五完小、湖塘、杏园等积极引领教师从课堂出发迈向专业成长之路。(二)管理合力,倾心彰显教育形象。一是,均衡发展更有鲜活力。我们继续用好、用足、用准对薄弱学校的支持政策,补内气、练内功,加快推进薄弱学校提质、升级步伐,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如,刘桥小学正在迈向“最美村小”新目标;枫安、云山等学校的改扩提质,也已提上议事日程。全镇各学校深入开展校际交流,以协作促均衡,以分享促合作。如,湖塘等年年组织协作区六校联考,以联动促联进,以竞争促质量;城区各学校,充分发挥名师引领效应,以优质学校的“长板”帮助薄弱学校突破“短板”,收-3-效明显。二是,校园安全更有稳定力。中心校和各学校始终把平安校园建设当做学校第一责任工程,看成校长的头等重要工作,强大的稳定力确保了遇乱不乱,稳中有进。本学期,我们在抓好常态化安全工作,确保校内不出现安全责任事故的同时,突出整治了校园食品卫生安全。面对来势汹汹的校园食品安全风波,全镇各学校在教育局的统一指挥下,落实中心学校处置要求,对内完善采购、加工、监管流程,对外合理引导舆情发展,稳定家长情绪,成功化解了这一风波,展现了两市镇教育人“每临大事有静气”的稳沉和领导力。三是,章程治校更有凝聚力。半年来,我们在章程治校,规范管理理念的指导下,进一步完善了学校标准化管理制度建设,对照县教育局《评估办法》及《细则》,以依法治教、章程治校为本,重制度建设,重贯彻落实,将学校长期形成的制度文化、管理要求、规章公约内化为自我认同、外显为自觉行为。在构建标准化管理体系的过程中,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制度设计中落实对教师的人文关怀,温暖师心,让教师在一种相对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依规依章工作,形成了识才、聚才、育才、用才的良好环境,搭建了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发展平台。四是,教育宣传更有影响力。自去年穿上“纯粹之光”这件美丽的“春装”后,我们的教育宣传进入到“网站与微信比翼齐飞,线下与线上深度融合”的新阶段。一年多以来,“纯-4-粹之光”坚持在教言教,在仅有一名兼职管理人员的情况下,通过依托通讯员队伍集体发声,发动全体教师广泛参与,与各级宣传平台互联互通,硬是以“一米宽”的窗口,看到了开阔的远方,唱响了“办最纯粹教育”主旋律,打造出了一个在教育宣传界小有名气,在广大师生中颇具口碑的资源汇聚平台和对外展示窗口。一些颇有“温度”的报道,为两市镇教育汇聚了人气,刷新了形象。如,深冬时节《寒风中不变的守候》;洪水来临《大雨中用心的呵护》;春节的美好祝福,信息的实时传递、重要活动的全方位播报等。截止6月20日,《纯粹之光》校园网实发稿件2521篇,全网稿件总点击量突破13万人次,网页最高浏览次数超过3200次;微信公众号实际推送资讯725篇次,最高单条微信浏览量接近20000次。(三)魅力教师,全面发展学生实力。一是,名师示范引领作用持续增强。今年,我们继续坚持内外共驱的名师发展战略,对名师进行规范化管理,专业化指引,个性化发展,激励名师永远在路上,永远在攀登,永远在前沿,不断拓宽业务深度,提升专业高度。并通过名师示范课、送教到校、结对带徒、指导点评等渠道,持续增强其示范引领效应。本学期,镇一中、镇二中、镇四中、一完小、二完小等先后拿出了高质量的名师示范课,四完小更是将名师示范课与校级骨干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赛教课等活动“打包”成“教学周”的形式,进行立体展示,拉长了名师示范、辐射的周期。二是,教师课堂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一花独放不是春,万-5-紫千红春满园,一所学校仅有几个名师撑场面是远远不够的,要让更多的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就必须在课堂中锤炼教学能力,在课堂中提升专业素养。如,三完小深耕“日常教学”,播种“才俊苗子”,坚持开展“每周一课”,用心打造个性化课堂,承办的全县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观摩研讨会好课连台,好评如潮;杏园小学成立“童真课堂”推进小组、课题研究组,组织“教学论坛”,促课堂崇真,鼓励孩子在课堂上,真情流露,自然生长。本学期,全镇教师专业成长的步伐不断加快。一完小李林林老师,二完小单少娟老师、周平老师等多位教师在省级以上各类竞赛中风采纷呈。课堂效能的提升,必能促进教学质量的稳定,本学期邵东一中提前招生中,县城录取人数和平均分数线继续笑傲群雄!三是,德育中心地位继续得以稳固。本学期,我们继续紧扣德育中心目标,打造德育品牌,抓好德育队伍,提升德育实效。通过创文创卫、“老师您好,我的好老师”主题征文演讲比赛、篮球赛、眼保健操赛、大课间比赛、法制讲座、“捐献压岁钱,资助贫困生”爱心助学活动、心理健康讲座、清明祭扫烈士墓、文艺汇演等系列活动,提升德育软实力,弘扬校园正能量。如,湖塘小学倡导“八把”“八好”教育,让德育全过程细化、量化、直观化,较好地落实了导育效果;杏园小学针对大部分学生来自留守家庭和打工家庭及周边农村的现实,持续开展“七从教育”,并制定“一问二轻三整洁七不要”的具体要求,将习惯养成目标化;镇三中将爱国主义教育课堂搬-6-到韶山,走到抗战老兵身边,以真情真境培育人,以真人真事感化人。四是,坚持全面发展注重个性培育。我们继续严格执行新课程标准,认真落实体育、音乐、美术、劳动技术等课程的应有地位,让孩子们不仅学到了知识,也发展了素质,不仅长高了身体,也丰富了心智。一些学校的个性化培育,正在逐步成为发展特色,如,关协小学与长沙麓谷小学共襄书香校园盛事;杏园小学启动了“童心悦读”项目,依托公益组织捐赠了3000册图书,让图书走进了教室,走近了孩子身边;一完小申报的《关于“我和蔬菜交朋友”的综合实践活动》成果荣获省级三等奖,是邵阳市小学组唯一获奖单位;镇二中有13人在2016届全国青少年外语能力交流展示活动中,荣获一等奖;在第九届湖南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中,我镇选手喜获4金4银2铜的佳绩;二完小的铜管乐队参加开幕式表演,为全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增光添彩,该校的“奇思妙想”更是独树一帜,让孩子们在玩中激发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刘桥小学充分挖掘内部潜能,组建了书法与篮球两个兴趣小组,让农村娃也能在家门口上“特长辅导班”。二、栉风兼沐雨,八年梦初成。回首向来慨然起,几多风雨几多晴。回想起八年来,与大家共处的朝朝暮暮,点点滴滴,不由得顿生万千感慨。回望这八年中,我们一起趟过的每一条河,越过的每一座山,洗礼过-7-的每一场风雨;在这个我们为之洒汗、流泪、委屈、荣耀、呐喊、幸福的名字即将走入历史之际,请允许我,代表这个名字,代表这个名字所涵盖的数万学生,千余教师,谢谢每一位曾经关注过,理解过,帮助过的我们的各界人士和各级领导!向每一位为了这个名字更加荣光,更加高贵,更加丰富,更加纯粹的两市镇教育人致以最诚挚、最欣然的敬意和感谢!我们坚信:光辉的历史永远不会忘记团结协作、务实创新、远瞻未来、驰而不息的“两市镇中心学校”;不会忘记勤于耕耘、乐于奉献、风雨同舟,甘苦与共的“两市镇教育人”!各位领导,同志们,一直以来,我们从未懈怠;一直以来,我们一路向前。从2009秋到2016年夏,再上溯至1995年秋,我们一代又一代两市镇教育人,筚路蓝缕,携手并肩,栉风沐雨,埋首耕耘,一步一个脚印,终于让两市镇教育事业走向了辉煌的顶点。特别是我们共处的八轮春华秋实,八次寒来暑往,我们一道,怀着一份梦想,秉着一份责任,一年一个台阶,给邵东教育,给县城教育事业,留下了一份最纯粹的财富。细细想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播种了一颗纯粹的理想。今日之中国教育就是明日的伟大祖国,今天之中国学生就是明天的祖国公民。21世纪的教育人,当有此境界,有此抱负。2013年,我们受到中安局长“办纯粹教育”讲话的指引,吸收了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理念,第一次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办最纯粹的教育,做有尊严的教师,育有实力的学生”!-8-我们认为,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应当是办学目标纯粹,课堂价值纯粹,管理纯粹,队伍纯粹,师生关系纯粹的教育;我们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学生的成长和幸福,还应该包含教师的成长与幸福,而当前县城教师幸福感最缺的恰是“尊严”;我们针对部分学校陷入升重高的应试教育泥潭不能自拔,甚至洋洋自得的现状,高喊“有实力的学生”的培养目标,呼吁培养全面发展加个性特长的实力学生。当这个理想大道,艰难延伸时,一批有理想、有情怀的校长、学校管理工作者和教师受到感召,与我们一起呐喊起来,行动起来,终于汇聚成了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目前,这股力量不仅牢牢地占据了两市镇教育的主流,而且迎来了不少周边乃至远方的同道中人。2015年,我们将大家的思考和行动编撰为了一本册子《纯粹》,千里之外的蒙山县教育局党委书记李世朝,以他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声音,向我们表达了赞赏和敬意。“德不孤,必有邻”,同样,有理想与情怀的教育人也永不孤单!当前,“办最纯粹的教育,做有尊严的教师,育有实力的学生”之理想,会不会随着县城教育行政区划的调整而无声无息的消逝?一些人有这样的担忧和顾虑,但我们认为,不会!我们要相信理想的永恒,种子的力量,教育理念的启蒙之门一旦打开,一定会越开越宽,越望越远,更多的阳光将照向我们!这些年来,与我们一路同行的理想守望者,一定会在岁月长河的涤荡下,继续用行动诠释着梦想,用行动奔向美好的远方!(二)共建了一支专业的团队。-9-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北京师大的师生座谈时说过,“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确实,教师队伍是一所学校,一个地方,一个区域教育发展之本。只有将这个“本”抓紧了,赋予活力,教育才有希望。这些年来,我们一刻也没有放松这个工作。一是,大力倡导了风清气正的用人风气。在中心学校的权限之内,我们与各学校一道,顶住来自外界的压力,力主“用能人,用贤人”,将一批业务能力强,思想素质高,工作作风实的同志汇聚到了学校管理团队,提出了“阶梯成长”的用人模式,要求和鼓励管理团队的同志主动承担主课教学任务。事实证明,这批同志在学校发挥了较好的影响力,有些同志主管的工作还在学校打开了一个崭新的局面。这些年,在这个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虽然遭遇了师德师风负面事件不断曝光的难堪,媒体对教育的聚焦集中于城区学校的被动,社会各界和个别职能部门对县城学校的误会,个别
本文标题:共赴最纯粹教育事业的幸福征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652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