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综合/其它 > 利用学术不端检测系统研究生学位论文中存在的问题
利用学术不端检测系统研究生学位论文中存在的问题骞宪忠1韩亮山西医科大学教育研究与评估中心太原,030001摘要:利用学位论文学术行为不端检测系统,检测了2011年山西医科大学博士论文39篇,硕士论文198篇。被检测的论文中,绝大多数研究生遵守学术道德规范,总文字复制比多集中在20%以下,容易出现文字复制的位置主要有:①前言与讨论;②材料方法;③参考文献。文字复制的形式主要有:①作者在论文中将他人文献中的内容以段落或句子的形式在论文中使用,但不标注文献来源。②参考文献引用不当。以及一些其他问题,比如①部分论文总字数过短;②临床医学专业的论文高比例文字复制的比例较高。关键词:学位论文文字复制位置形式专业导师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的最终成果,是对培养全过程学术行为的反应。近年来,学术行为不端受到广泛关注,媒体也曝光了论文抄袭等一些典型的学术不端行为,在全社会引起极大的震动和影响。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就是在此背景下产生的,是检测和遏制学术不端行为的一种手段,虽然还没有全国统一的检测标准,但是通过检测无疑可以发现论文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能够为改进研究生培养提供一些参考。1学术不端行为的定义与涉及范围1.1学位不端行为的定义国家科技部第11号令《国家科技计划实施中科研不端行为处理办法(试行)》中对学术行为不端的定义是:违反科学共同体公认的科研行为准则的行为,包括:(1)在有关人员职称、简历以及科研基础方面提供虚假信息;(2)抄袭、剽窃他人科研成果;(3)捏造和篡改科研数据;(4)在涉及人体研究中,违反知情同意、保护隐私等规定;(5)违反实验动物保护规范;(6)其他科研不端行为。[1]1.2学术不端行为涉及的范围学术不端行为涉及到学术活动的全过程,包括研究、出版、研究项目申报、研究成果鉴定、人员职称评定、博士、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等诸多环节。2对学位论文把关的传统方式1作者简介骞宪忠,男,讲师,博士,2002-2008年在山西医科大学研究生部从事研究生教育管理,2009年至今,山西医科大学教育研究与评估中心副主任,从事医学教育研究工作。在“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使用之前,对学位论文的把关主要依靠研究生导师,导师所在院系和学科也负有审查责任,主要包括开题报告、原始实验数据记录、结果分析,论文撰写,论文交流和论文评阅等环节,依靠的手段主要是导师及导师小组的专家依靠查阅现有文献、审阅论文、在网络中检索关键词等方式进行,工作繁琐而且效率低下,很难控制论文中出现的学术不端行为,及时发现了也很难收集到充分的依据,对问题的定性和处理不能提供足够的支持。3研究对象和方法3.1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是2011年山西医科大学毕业的39篇博士论文和990篇硕士论文,对博士论文全部进行检测,从硕士论文按照20%的比例对各专业进行分区多级随机抽样,抽取198篇硕士论文进行检测。3.2研究方法将样本中的论文上传到中国知网研发的“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2]中进行检测,下载检测结果并使用SPSS12进行统计学分析。4结果4.1总体结果在样本论文中,1篇博士论文和68篇硕士论文被系统认为文字数过短,没有检测出来文字复制情况,分别占样本数的2.56%和34.34%,经X2检验,显示差别有显著性(P=0.00)。文字数过短的68篇硕士论文中,从专业角度看,1篇为法医学专业,7篇为口腔医学专业,其余均为临床医学专业(图1);从导师所在单位看,55篇为本部导师指导,13篇为校外导师指导(表1),经Pearson卡方检验,两组差别没有显著性(P=0.15)。表1校内外导师指导的文字数过短硕士论文比较组别阳性数阴性数合计本部导师55115170校外导师131528合计68130198图1文字数过短硕士论文的专业分布其余样本的检测结果显示,文字复制比呈正偏态分布,博士和硕士论文的文字复制比分布的峰值均在在10%-20%之间,文字复制比越高频数越低(图2)。图2文字复制比分布情况4.2博士论文和硕士论文中文字复制比表2博士论文和硕士论文文字复制比10%以下10%-30%30%-50%50%-博士92270硕士24573712经列联表资料的X2检验,显示博士论文和硕士论文文字复制比构成比差别不具有显著性(P=0.098)。4.2不同专业论文中文字复制比图3不同专业硕士论文文字复制比情况图3可见,大部分专业硕士论文的文字复制比均落在低于30%区间,30%-50%区间的论文大半为临床医学专业,其次是口腔医学,落在这个区间的专业还有药学、生物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和公共管理专业,高于50%的专业有临床医学和药学,其中临床医学占了绝大多数,以高于50%为超高比例复制标准,经四格表校正卡方检验,临床专业与非临床专业的差别具有显著性(P=0.03)。4.3校外导师和本部导师指导的论文中文字复制比经列联表资料的X2检验,显示校内外导师知道的论文在文字复制比构成上差别不具有显著性(P=0.52),具体分布如图4。图4本部导师与校外导师指导论文的文字复制比情况4.4文字复制出现位置和形式通过对237篇论文的检测发现,文字复制通常出现在以下位置:4.4.1前言和讨论这两个部分对作者的写作功力以及对整体科研事实的认知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它不但要求作者对自身的研究进行明确的表述,同时还对作者在写作的条理性方面和对相关研究的整体把握方面均提出较高的要求。因此,部分作者常出现整体文字抄袭,包括抄袭别人的和自己以往已公开发表的论文。在这种情况下,较大部分作者并不著录参考文献。即使著录了文献来源,引用的不是别人的结果,而是描述性语言,也视为“抄袭”,因为科学界同样认为语言也是原始创作的一部分。另外,还需要引起注意的是“自我抄袭”现象。目前这种现象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更多关注。事实上,对于作者而言,其再次创作的论文,应有其新的论点和论据,在新发表的文章中,不应再次出现没有一点改变的大段文字复制品,虽然这段文字确实是由作者原创的。4.4.2材料与方法由于科学研究的特殊性,一项研究中免不了使用已经成熟的方法,甚至材料也与以往的相同,这样的重复原则上是允许的。但在方法的叙述上必须明确注明文献来源,如果对方法略有改进,还应将改动的部分用文字清晰叙述。4.4.3参考文献由于参考文献不属于正文部分,专家在把关时给予的重视不够,这一部分的文字复制现象比较重,表现为:(1)转引。著录格式、著录作者数量等与上下文不符,说明作者没有查原文,只是从别人的文章中转抄过来的。(2)滥引。即作者所引的内容在原参考文献中根本没有,说明作者没有看原文,或者是从别处抄来的,从而“以讹传讹”。(3)曲引[3]。即作者从参考文献结论中牵强推理出一个推论,只为了给自己的观点找个依据。这样很容易造成歪曲他人观点的恶果。5讨论5.1要正确认识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的作用一方面,该系统利用网络和数据库中的资源,科学地将作者的文章与数据库中的文献做指纹式的比对和分析,用科学的方法解决了文章中学术不端行为发现难的问题。另一方面,结合系统的检测结果对文章再进行全面分析至关重要。在文章中虽然可以查出段落、语句或者更多的相同、相似的内容,但这些内容的出现是在特定的情况下产生的,不能一概定为学术不端行为。例如,研究生学位论文与投稿文章之间,同一研究产生的多篇文章之间,同类研究的不同文章之间,生物学等基础研究的文章之间等。同时,这个系统也不是唯一的发现文章中存在学术不端行为的手段,应广泛利用更多的渠道和方法,结合检测系统加强防范。5.2要加强管理,充分发挥导师的作用检测显示,临床专业的硕士论文文字复制现象尤其是大比例复制现象比较严重,这可能和临床专业的导师临床工作比较繁忙,在指导研究生论文上花费的精力相对较少有关,显示临床的导师在学位论文的把关上还需要大下功夫。博士论文和硕士论文在文字复制现象上虽然总体上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由于硕士论文存在文字复制的论文数量不小,应当引起硕士生导师的足够重视。校内外导师指导的论文文字复制比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由于存在对校外导师管理上的难度,加大对校外导师的管理,使其作用得到充分发挥。5.3防范学位论文的学术不端行为,需要各方面的努力(1)为了净化学术空间,给广大科技人员提供良好的学术环境,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学术道德建设的意见》[4]、《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进一步加强学术道德建设若干意见》[5]等一系列文件。(2)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出现学术不端行为,除了和学术浮躁的社会大环境有关外,和学位课程学习任务繁重,从事课题研究时间相对较短,学校的毕业要求,以及院系的监控和导师的把关都有关系,单靠某一种或几种系统的检测,不可能杜绝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必须改革和改进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各方面的作用,才能使得这一现象得到遏制。参考文献1.国家科技部第11号令《国家科技计划实施中科研不端行为处理办法(试行)》.2007年1月1日实行.[2009-04-26]中国知网.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2008-12-26-].常思敏.参考文献引用中的学术不端行为分析.出版科学,2007,15(5):23-254.《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学术道德建设的意见》.[2009-4-6]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进一步加强学术道德建设若干意见.[2009-04-6]
本文标题:利用学术不端检测系统研究生学位论文中存在的问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673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