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关于天斧沙宫的调研报告
2015/6/8兰州交通大学调研报告题目:关于天斧沙宫景点的调研指导教师:杜森调研对象:天斧沙宫专业班级:测绘工程1401姓名:张峰学号:201408216天斧沙宫景点的调研1天斧沙宫景点的调研简要:介绍天斧沙宫的历史背景、形成原因、现实的状况、突出问题以及天斧沙宫的规划设计,并由此简要提几点建议。一、天斧沙宫的历史背景这是兰州市最独特的自然景观,位于市安宁区桃花园仁寿山东面的龙风峡里,是一处距今约2500万年的红色砂岩,经过长期的风化水蚀而形成的一组类丹霞地貌奇观。因成自天然,如神斧凿成的沙宫宫殿而得名。早在清光绪18年(公元1891年)10月11日,地理学家陶保廉考察过这里后,在《辛卯侍行记》中有了这一奇特地貌景面的较早记载。近代地质学家也在此处进行过地质考察,首推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杨钟健及卞美年二人。他们于一九三五年秋到此,在《甘肃中部皋兰永登地区新生代地质》(刊于一九三七年《中国地质学会志》第十六卷——英文)一书中,他们对这里的地层做了地层学上的描述,命名这里最上部的橘红色砂岩层为“安宁系”,西北师范大家地理系教授黄可光先生根据其地层结构和形态特征,称之为“类丹霞地貌”。丹霞地貌指红色碎屑岩组成的具有陡直剖面的各种地表形态,是陈国达在1939年研究了广东仁化县丹霞山后命名的。解放后,在外国学者中,苏联地质学家B.H.帕甫林诺夫也进行过考查,有关地层成因见于北京地质学院《第四纪地质学讲义》(1953年)中。1980年春,英国地貌学家德比西尔也到过这里,观察过这里的地层形态。二、天斧沙宫地貌的形成原因长期以来,这里所谓“安宁系”地层的成因及其地质时代问题是一中外学者都有争议的问题。在成因上的风成或水成观点更是莫衷一是。所以“天斧沙天斧沙宫景点的调研2宫”地貌在兰州地学界中是一个著名的地点。也是西北师范大学地理系地质学和地貌学教学的一个野外实习点,经西北师范大学地理系教师的研究,认为所谓“安宁系”地层应属水成的内陆湖泊沉积。研究表明这里的地层主要包括五部分:基底是地质时代非常古老(6亿年前)的皋兰群深色结晶片岩;其上是厚层,胶结较疏松的红色砂砾岩;再上是一厚二米左右,胶结坚硬的灰色砾岩层;再上即所谓“安宁系”,是一套橘色红色砂岩胶结非常疏松;最上部是黄土形成这一地貌景观的地层是基底以上的四套地层,中部三层地层基本呈水平状态。这四套地层中的下部三层形成的地质时代在学术上还没有定论。一般认为下部的厚层砂砾岩是千余万年前的中新世时期沉寂的,其上的薄层砾岩形成距今时代较近,大约是一百余万年前的周口店期形成的;黄土之下的橘红色砂岩是周口店末期沉积的;黄土是最近的产物。根据地质研究,下部的厚层红色砂砾岩形成之后,经过了一个较长的侵蚀期,在大面积的浅水中将底层冲刷夷平,并在浅水中沉积了由近处搬运来的砾石。砾岩层沉积之后,本区大沙沟、曹家湾、朱家井一带下沉成为一个较大的内陆湖泊,而那薄层砾岩就成为原始的湖底。多条内陆河由不同方向流入这一湖泊。并携带了大量早先经过大风搬运过的石英沙粒,沉积于河流入湖的河口、远近湖滨一带。这一时期,这里的气候是干旱、湿润相交替的气候条件,河水季节性很强,流量时大时小,甚至有时河、湖干涸;湖泊面积也时大时小;并因本区风大,所以湖中波浪也是时大时小。在这一特殊古地理条件下沉积下来的地层,就是现在黄土之下的橘红色砂岩。这层砂岩沉积之后,这一地区整体上升为陆地,并被大风吹来的粉砂所覆盖,形成广泛见于甘肃中、东部地区的黄土。黄土和它下面的疏松橘红色砂岩对雨水的渗透性极强,降水时,雨水会直接渗过着两套地层,但下渗的水到达下部胶结坚硬、渗水性差的砾岩顶面时,就不能继续下渗,只能延砾岩层面上的低洼处渗流,流到被洪水冲开的沟壑,就会顺沟壁垂直而下,向下淋滤,加之沟壁又是胶结比较疏松的厚层砂砾岩,天斧沙宫景点的调研3就容易将一厚层砂砾岩淋蚀、冲刷成直立的沟槽,而未被淋蚀冲刷的部分就形成突出的石柱状。这一层砂砾岩的岩石性质是不均匀的,有的层较硬,有的层较软,而且整套岩层近于水平,所以直立沟槽的面也不是平整的,有的向外突出,有的向里凹进,这就使这套岩层酷似外部带有大型石柱的多层楼阁。而其上的薄层砾岩层,因其坚硬不易被水冲蚀二突出于石柱之外,形成楼阁的屋檐。砾岩上的橘红色砂岩因易被雨水冲刷,周围就形成斜坡,成为这一楼阁群的屋顶。这种地貌及其成因在地貌学上称为丹霞地貌(因这种地貌在广东仁化附近的丹霞山最为典型而得名。这里地貌景观的形成,除了上述流水、降水的作用外,还有风的作用。兰州地区自古多风沙。龙凤峡北端的曹家湾、朱家井一带正是向北的风口,是蒙古一带吹来的风沙必经之地,大风吹来,因砂层疏松,也就容易就地起砂,这种风砂也是一种重要的地质营力。这里延沟两壁的地层,经风砂长期的吹蚀作用,在曹家湾沟一带就形成各式各样的风蚀柱、风蚀塔、风蚀蘑菇等地貌。风砂吹来,砾岩层上下部的砂层较易被打磨吹蚀,而砾岩层耐风化、不易被侵蚀,这种差异风化的结果就是形成这种风蚀地貌的原因。所以,这里的丹霞式的雄伟地貌景观是流水、雨水、风砂综合作用的结果。三、天斧沙宫的大致发展过程天斧沙宫由多个景区组成,包括连环营寨、女王宫、金凤湖、滚龙岭、卧龙驿馆、迎宾厅、仙人洞山、宫廷长廊、交易大厅、诵经殿落、仙塔议事厅、开国女王墓、聚宝殿、金洞沟、三色塔、倒流洞、众蟾望海、姊妹塔、飞燕塔、河马出海、通天径、宫女垂泪、擎山柱、惆怅石、薄壳宫、公主望夫、泪珠洞铁牢、白蛇探路等景点,是新兰州十景中尚未开发的景区。天斧沙宫至今已有2500万年的历史,1891年最早有文献记载,2011年申报天斧沙宫地质公园,2013年甘肃“两会”上,省政协委员、兰州交通大学副校长陈兴冲教授的提案,为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提出了“天府沙宫影视城”的设想,目前正在规划施工。天斧沙宫景点的调研4四、天斧沙宫的规划设计天斧沙宫地质公园开发项目日前通过了兰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它标志着兰州“天斧沙宫”的保护和开发工作有了实质性进展。依据《兰州市天斧沙宫省级地质公园地质遗迹保护可行性研究报告》,天斧沙宫地质公园近期建设项目计划在2015年之前完成,总投资4099.74万元。龙凤口祈福及全景剧场区效果图。1.核心遗迹景观将设隔离带,根据区划原则和依据,结合兰州市天斧沙宫地质遗迹的具体分布情况,将全区划分为三个类型区进行保护: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和三级保护区。其中,一级保护区(核心保护区)占地面积5.29km2,占公园总面积的20.67%,主要为丹霞地貌景区Ⅰ、Ⅱ沟和Ⅲ部分沟。该区内禁止一切有可能损害地质地貌遗迹的活动,严禁修建与地质地貌遗迹风景无关的设施。对核心景观区,设置监视巡望岗。对核心区内的丹霞地貌重要地质遗迹景观,设置有效的隔离保护带,严禁游人直接接触。2.地质公园将建配套博物馆,按照规划,在地质公园内将建设地质博物馆,系统展示天斧沙宫地质公园的珍贵地质遗迹和地质景观,介绍周边区域的地质演化史;主要地质景观的科学知识背景和成因;公园的地学发现史、科学研究史天斧沙宫景点的调研5及主要的研究成果等。3.景区内坑洞回填墓穴迁移,天斧沙宫地质公园在2011年申报成功之前虽开展过许多保护措施,但由于缺乏法律依据未取得良好效果,园区内地貌景观曾被人为的破坏,某些地段因采砂、取石形成大小不一的低洼坑洞,沟景区已填埋了很多城市生活垃圾。另外因当地有土葬的墓葬风俗,一、二级保护区范围内存在大量附近农户的墓穴,为地质遗迹的保护带来很多不便。因此规划对一、二级保护区内因采砂取石形成的坑洞进行回填整平,同时对景区内的墓穴进行迁移,据统计共计200余处。4.完善景区供电系统在仁寿山和曹家湾接待中心建设办公楼和公园职工住宅各1000㎡,各硬化停车场2000㎡。引导农民发展“农家乐”旅游项目,形成一定的接待规模。规划解读:天斧沙宫地质公园景区建设将包括四个主要区域——南入口驼铃广场区、龙凤口祈福及全景剧场区、雅典神殿栈道区。另外,为了解决天斧沙宫景区交通出行问题,规划拟在马上完工的枢纽北环线安高公路近景区的位置,设置了上下匝道,为景区提供了很好的可达性,同时与多条市内主干道相连,增加市民到达的顺畅性。景区:雅典神殿、生命之源、神龟、男女面对面组成主游线天斧沙宫规划范围为54公顷,该地块是天斧沙宫景区的一部分,即将建设的天斧沙宫景区主要由四个景区组成——南入口驼铃广场区、龙凤口祈福及全景剧场区、雅典神殿栈道区、生命之源景区。其中雅典神殿、生命之源、神龟、男女面对面组成沙宫主游线。南入口驼铃广场区:以驼铃文化为主线,结合现有文化资源景点,规划形成驼铃广场、主题文化商业街。将兰州丝绸文化、西域文化和黄河文化的特征突出,古今融合,力求打造天斧沙宫的“城市视点、文化地标”。龙凤口祈福及全景剧场区:主建筑设计源自雅典神殿类丹霞造型,并使用景区沙柱土质材质,塑造出宫殿式的覆土建筑,整个广场以台阶式柱体围绕上升,烘托神圣感。引入“沙漏”的概念,沙漏在古代是时间计量的一种工具,放在这里说明了时间的流失和风蚀的作用塑造了整个地质公园。沙漏的造型与喷泉结合形成了新的跌水喷泉的造型。喷泉的部分水体会像流失的沙体一样跌落入现有冲沟。景区内部灯柱也以沙漏为概念,夜景点亮可以看到灯光塑造的沙体流动美景。雅典神殿栈道区:分为广场栈道区和广场区,按照地质特点,引导游人观赏,做攀岩木栈道。使游人可以近距离贴近丹霞柱体结构欣赏地质美景。在雅典神殿脚下有一块平地,设计停驻点广场,矗立在其上的是一组铜制骆驼雕塑,天斧沙宫景点的调研6体现大漠文化,象征特殊的吉祥和好运。同时广场东侧布置一组罗马柱体,来强化雅典神殿的符号特征,映衬地质公园本身的“类丹霞”式宫殿特征。五、天斧沙宫的突出问题2006年,由于景区附近的安宁垃圾场的存在和大沙沟内的大量采砂活动,导致天斧沙宫景区周边垃圾遍地,瑰丽的类丹霞地貌惨遭“毁容”。自2010年8月以来,随着天斧沙宫景区北侧的皋兰县九合镇曹家湾村的平山造地项目大规模展开,景区内多处“沙宫”被沙土掩埋,部分景点甚至遭遇“灭顶之灾”。砍伐、放牧、挖沙、取土、葬坟、烧荒、采集标本、采矿、探矿、削山造地、倾倒垃圾和渣土、刻画涂污自然景观或设施、擅自修建建(构)筑物和移动、变更碑石、界标等破坏地质遗迹景观、植被、环境和影响保护管理的活动。风峡里面的天斧沙宫奇妙壮观的“建筑群”,隔着山仍然可清晰看到其中两座山峰已给削平。这些被削山的平地并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也不够集中而是东面一块,西面一块。在龙风峡的最深处,记者看到两座山峰的顶部已经被人为削平,丹霞地貌独有的赤色土几乎覆盖了整座山峰,赤色土混杂着石块顺着山势滚落到山脚下。另外,此景区有大量的坟墓,景区内坟墓到处都是,上次清明节我去的时候有大量的人去祭祀、烧纸,祭祀后留下大量的垃圾,包括塑料袋、酒瓶、塑料瓶以及烧纸留下的灰烬,容易造成对景区的破坏。景区内还有大规模施工现象,据我观察,不像是在搞景区建设。大肆修建高架公路,挖土,整平,排放的一些污水堆积在原河床内,里面参杂着各种建筑材料,石灰,白灰,水泥,周边寸草不生。景区内游览的的游客寥寥无几,除了我和同行的两个人,在景区内的两三个小时,我们总共碰到3个人,他们还都不是到这里观光旅游的。由此可见大众对此景点并没有多的认识,又因为天斧沙宫处于行政交界处,政府为各自利益对此景点互相推脱责任,没有对景区进行足够的宣传和保护。天斧沙宫景点的调研7五、对天斧沙宫景点的几点建议1.结合地质遗址及其周边的地质情况,建设地质遗址保护园区。这对于研究兰州地区古地理、古气候环境、具有重大的地质科学研究价值。2.立足于保护开发为原则,在进一步完善详规方案的同时,加快招商引资力度;通力合作,齐抓共管,全力推进天斧沙宫道路建设、坟墓改造、砂场搬迁等工作。3.天斧沙宫虽然处于行政边界区,但是各行政区应加强合作,不要为各自利益互相推脱责任。4.参照规划原则,尽快设计出规划法案,并根据规划方案进行保护。加强各部门执行力,坚持把好关。六、参考文献:《兰州晨报》、《城市规划原理》、《对兰州天斧沙宫地质遗址景观开发利用的思考—丁祖全》、《兰州市天斧沙宫省级地质公园地质遗迹保护可行性研究报告》、
本文标题:关于天斧沙宫的调研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684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