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关于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走创新
关于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轨道的对策探讨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近年来,我市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助推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重要手段,不断推进产学研合作,积极组织实施重大科技项目,形成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一、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基本情况1、政策引路,措施到位。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推进自主创新工作的若干意见(试行)》、《关于推进自主创新工作的若干意见(试行)实施细则》、《关于淮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业投资优惠政策的若干规定》、《淮南市“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等系列政策措施,有力地推动了各类创新主体加快自主创新步伐。同时,通过编制《淮南市科技计划项目指南》,明确高新技术领域、传统产业领域、农业技术领域和社会发展领域的研究重点。2、构筑平台,鼓励研发。积极鼓励企业建立研究机构,截止今年三季度,拥有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2家,国家重点实验室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9家。围绕区域行业特点,积极创建行业技术创新服务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信息和检测服务。全市现有煤炭、机械、电子、化工、农业等行业,建有了38个研发创新团队,为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向企业提供具有前瞻性技术和产品。3、主攻“高新”,促进调整。自2008年新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办法以来,我市的高新技术企业保持着较为平稳的增长,高新技术企业在经济发展中,尤其是在调结构、保增长中的促进带动作用已越发明显。截止2012年11月,我市共有高新技术企业56家,高新技术产品270个,创新型(试点)企业18家,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1家。淮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现已入驻国家煤化工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淮南研究院、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淮南新能源研究中心等机构。4、内联外引,合作嫁接。自主创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大力开展科技合作交流,实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是实现技术快速提升的捷径。通过举办皖北地区产学研对接会,参加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西安国际科学技术产业博览会等,开展了高校派驻企业科技特派员工作,大力推进技术合作与交流。在过去五届皖北地区产学研对接会上,我市与高校对接的项目累计达550项。目前全市80%以上的工业企业与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80%以上的省级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由产学研联合承担。2012年6月又有中科院4家企业落户淮南新能源研究中心产业园。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尽管我市在推进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方面采取了很多积极的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总体来说,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与国家的整体发展战略要求还存在不小的差距,与发达地区的自主创新能力相比,还有很大的不足,与合肥、芜湖等省内城市相比,差距也很明显,主要表现为:1、部分企业自主创新成果转化率低。特别是中小企业目前自主创新成果的产业化率不高,导致企业对自主研发的投入产出比例失调,一方面影响了企业对新产品新技术研发的信心,另一方面阻碍了企业的正常资金流转,从而导致在少数企业中出现了无眼前效益不投入,不投入越发失去效益的恶性循环现象。2、部分企业尚未形成创新为上的企业文化。一些企业由于资金薄弱、抗风险能力差、人才缺乏、技术信息渠道不畅等原因,导致企业往往对自主创新敬而远之,认为自主创新应该集中在大企业、大项目和高精尖技术上,中小企业则应以走低价格竞争路线为主。3、部分企业无法承担创新失败带来的“后果”。自主创新是一项投资大、周期长、要求高、见效未知的风险投资。处于弱势地位的中小企业无法承受技术开发带来的风险,甚至有“不搞自主创新等死,搞了自主创新找死”的说法,令中小企业进退维谷。4、企业家队伍建设力度不够。企业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企业家自身的发展提高对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十分关键,只有拥有高素质能力的企业家或者企业有团队,才能有内生自主创新的冲动和魄力。三、促进企业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轨道的对策1、进一步提高企业家自身的创新意识。引导企业家建立面向未来的战略思维,提升企业家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导向的分析和预测能力,帮助企业家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产权制度;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理念创新、产品创新、工艺创新、组织创新、品牌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机制。助推煤机装备制造基地、新能源产业基地、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煤矿公共安全产业基地、节能环保产业基地、“云海战略”创新实践区等基地的建设。2、建立自主创新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深入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自主创新工作的若干意见》,确保应用研究与开发资金市占本级年度财政预算支出比例,引导企业研发一代、试制一代、生产一代,持续开发新产品,增强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3、建立完善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立健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产品开发为核心,研发设计、生产营销、售后服务一条龙的技术创新体系。坚持自主与开放并行,充分利用合肥经济圈、皖江城市带产业承接示范区建设机遇,推进本市企业与市外大企业、大集团的战略合作,促进资本、技术和服务融合对接。4、进一步重视创新人才、团队的培养引进。重视创新领军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加快实施“1133”创新团队工程,推进院士工作站建设,培养造就一批高层次科技人才、技术带头人和研发团队;加强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积极引导创新人才向企业集聚,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家。5、建立激励有方保护有力的知识产权制度。大力鼓励和支持开展发明创造活动,加强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建设,培养知识产权管理人员,提高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坚持品牌与研发并举,加快实施创新品牌战略,引导中小企业坚持“专、精、特、优”的发展方向,形成竞争优势。努力打造“淮南制造”这一区域性制造品牌,初步形成一批具有我市特色的品牌群。6、进一步加强与高校、院所的科技合作。加强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科技合作,建立健全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或联合共建产学研联合体,提高企业创新资源配置能力,提升企业对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能力,增强企业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能力。着力发展以煤机装备制造为重点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以光伏太阳能、洁净煤为重点的新能源产业,以清洁能源汽车为重点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以煤矿瓦斯治理综合利用技术为重点的公共安全产业。7、进一步发展创新文化、推进全员创新。弘扬企业家敢为人先、敢冒风险、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形成鼓励、尊重和保护创新的社会环境,真正形成落实政策的合力、科技普及的合力、宣传典型的合力,提倡求真务实的精神,鼓励创新,宽容失败,保护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建设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企业文化。
本文标题:关于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走创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689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