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单选题答案
1、薪酬管理与企业发展的关系是4.相辅相成2、绩效考核指员工的()做比较,而通过工作分析可以确定绩效考核的标准。1.实际绩效与组织的期望3、马克思称用“饥饿政策”进行人事管理的阶段,其人性假设的基础是4.人不只是为了金钱、物质而劳动,人有社会责任感4、薪酬市场调查是为了确保企业员工薪酬的()1.外部公平5、“应聘人员必须具备本地户口”这样的招聘用语违反了招聘原则中的2.公平公正原则6、在企业人力资源预测中,马尔可夫分析方法的基本思想是3.找出企业过去人事变动规律,以此来推测未来的人事变动趋势7、对患有重大疾病的员工给予适当的补助属1.困难补助8、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中,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被视为4.生产与效益部门9、人力资源规划的最终目标是要使组织和个人都得到1.长期利益10、在汽车制造型企业里,工人们通常按计件领取报酬,在这种情况下的绩效考核的重点是2.结果11、对企业绩效管理系统的诊断应进行()分析1.全面12、招募专业性人员时,应选择的最佳广告媒体是4.特定的杂志13、人力资源质量指标主要体现为4.劳动者体质和智力的和谐统一14、在一项对操作工人的考评中,为了了解员工绩效提高的程度,应以()作为信息的主要来源。3.该员工的直接主管15、企业的运行与经营管理需要依靠许多资源,其中最重要的资源是2.人才资源16、目标管理法能使员工个人的()保持一致1.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17、目标管理法能使员工个人的()保持一致2.努力目标与组织目标18、讲授法属于与()培训相适应的培训方法。2.知识19、具有“脾气急躁、性格直率”特征的人,其气质类型属于4.胆汁质20、全方位反馈评价的绩效考核方法是4.360度反馈评价21、人力资源管理起源于2.人事管理22、以下激励理论中,把人作为“社会人”的人性假设是3.Y理论23、绩效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为了4.促进企业与员工的共同提高与发展24、组织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是1.相互交叉,互为依存25、通过建立人力资源需求量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函数关系,根据影响因素的变化来推测人力资源需求量变化的方法是1.趋势分析法26、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人性假设基础是4.人有社会责任感,有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个人理想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27、为培养组织成员对组织的自豪感,必须注意3.培养认同心理28、一般说来,处于市场衰退阶段的企业应采用()薪酬结构2.高稳定29、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体系中,主要针对社会贫困者或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的是3.社会救济30、培训发展循环的最后环节是4.培训评估31、绩效管理中的目标考核所涉及的人员不包括2.外部客户32、在企业培训中()是最基本的培训方法。1.讲授法33、薪酬管理最重要的原则是3.体现公平34、劳动者与企业签订和变更劳动合同必须遵循三项根本原则。除平等自愿原则、遵守法律和法规原则外,还有一项是2.按劳取酬原则35、在绩效管理实施过程中,最直接影响绩效评价质量和效果的人员是3.直接上级/主管36、我国职工的社会保险是3.强制性保险37、关于企业薪酬分配原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1.分配结果均等38、关于佣金制,表述错误的是3.使员工既关注短期业绩,又注意公司的长期效益39、员工获得的随其工作行为和业绩的变化而变化的那部分报酬称为2.绩效工资40、人员流动形式中不改变隶属关系的是3.调出41、企业内部公平主要是指4.与其他岗位相比,员工的薪酬与其所在岗位工作价值大体相当42、某公司为高级技术人员购买住房,这属于2.特殊福利43、反映员工所在岗位或所具备技能的价值中较为固定价值的薪酬部分是4.基本工资44、在考核结束后,主管与下属之间就评估所做的讨论叫2.评估面谈45、外部招募具有以下优点3.可得到更多的人才46、在培训中既要掌握企业培训的总原则,也要考虑到()的培训特点。2.因人施教47、绩效考核指员工的()做比较,而通过工作分析可以确定绩效考核的标准。1.实际绩效与组织的期望48、通过启发诱导的方式,激发人的主动精神,使其工作热情建立在高度自觉的基础上,发挥出内在潜力。这种激励形式称为4.外激励49、保证绩效反馈的有效性,最好的方式是1.进行“一对一”的反馈面谈50、企业在选择招聘广告媒体时,既要求成本低和传播面广,又要求招聘信息可以被保存,此时一般宜采用4.报纸媒体51、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有智力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们的总和被称为3.人力资源52、在招聘录用过程中,如果人力资源部与用人部门在人选上意见冲突时,应尊重2.用人部门的意见53、企业人力资源培训需有良好的环境,其中培训的氛围可看作是4.软环境54、头脑风暴法有利于1.排除思维障碍、消除心理压力1:不属于适宜综合性能力提高和开发的参与式培训方法是1.头脑风暴法2.案例研究法3.模拟训练法4.讲授法2:通过建立人力资源需求量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函数关系,根据影响因素的变化来推测人力资源需求量变化的方法是1.趋势分析法2.散点分析法3.比率分析法4.回归预测法3:组织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是1.相互交叉,互为依存2.二者是一回事3.组织文化是思想政治工作的补充4.二者没有关系4:一般说来,成就需要较高的人倾向于选择()的风险。?1.较大?2.较小?3.适度4.最小5:马克思称之为用“饥饿政策”进行人事管理的阶段,其人性假设的基础是1.人天生是懒惰的,必须采用强制手段2.人是经济人,是为了吃、喝等个人利益而劳动3.人是为了获得他人的认同而劳动4.人不只是为了金钱、物质而劳动,人有社会责任感6:人员流动形式中不改变隶属关系的是1.辞退2.辞职3.调出4.借调7:应聘人员的年龄必须在28岁以下”这样的招聘用语违反了招聘原则中的1.确保质量原则2.公平公正原则3.双向选择原则4.效率优先原则8:绩效考核指员工的()做比较,而通过工作分析可以确定绩效考核的标准。1.实际绩效与组织的期望2.个人成绩与群众测评3.群众测评与组织的期望4.实际绩效群众测评、组织期望9:在企业培训中()是最基本的培训方法。1.讲授法2.专题讲座法3.角色扮演法4.拓展法10:培训发展循环的最终环节是1.培训制度2.培训程序3.培训需求分析4.培训评估11:处于衰退阶段的企业适宜采用()薪酬结构。1.高弹性2.高稳定3.折中4.高弹性与折中12:符合绩效考核指标设置要求的陈述是1.让顾客满意2.增加销售额3.尽量节约成本4.每月废品率不超过1.5%13:在考核结束后,主管与下属之间就评估所做的交流叫1.公开评估2.评估面谈3.评估讨论4.评估讲座14:薪酬管理与企业发展的关系是1.互相对立2.互相矛盾3.互相联系4.相辅相成15:马克思称用“饥饿政策”进行人事管理的阶段,其人性假设的基础是1.人天生是懒惰的,必须采用强制手段2.人是经济人3.人是为了获得他人的认同而劳动4.人不只是为了金钱、物质而劳动,人有社会责任感16:讲授法属于与()培训相适应的培训方法。1.技能2.知识3.创造性4.解决问题能力17:培训发展循环的最后环节是1.培训制度2.培训程序3.培训需求分析4.培训评估18:以下激励理论中,把人作为“社会人”的人性假设是1.W理论2.X理论3.Y理论4.Z理论19:通过启发诱导的方式,激发人的主动精神,使其工作热情建立在高度自觉的基础上,发挥出内在潜力。这种激励形式称为1.正激励2.负激励3.内激励4.外激励20:美国著名专家约翰.霍兰德认为决定一个人选择职业的最重要因素是1.环境2.人际关系3.工作性质4.人格21:企业的运行与经营管理需要依靠许多资源,其中最重要的资源是1.人力资源2.人才资源3.信息资源4.关系资源22:某公司为高级技术人员购买住房,这属于1.全员性福利2.特殊福利3.困难补助4.岗位津贴23:以能力为导向的薪酬结构的优点是1.企业的薪酬成本低2.企业的成本管理低3.重视员工的工作绩效及能力的实际发挥程度4.有利于员工提高技术、能力24:绩效考核的最终目的是1.绩效改进2.决定晋升3.薪酬决策4.实施奖惩25:对企业绩效管理系统的诊断应进行()分析。1.总体2.个体3.考评者4.组织或系统1:全方位反馈评价的绩效考核方法是1.关键事件法2.平衡记分卡3.交替排序法4.360度反馈评价2:关于企业薪酬分配原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1.分配结果均等2.对外有竞争力3.对内分配公平4.适当拉开薪酬差距3:在一项对操作工人的考评中,为了了解员工绩效提高的程度,应以()作为信息的主要来源。1.该员工的同事2.该员工本人3.该员工的直接主管4.该员工的最高主管4: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中,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被视为1.事务性机构2.服务性机构3.非生产非效益部门4.生产与效益部门5:人力资源规划的最终目标是要使组织和个人都得到1.长期利益2.眼前利益3.经济实惠4.精神满足6:通过对员工的工作行为和结果的观察,记录下每位员工表现出来的非同寻常的良好行为或非同寻常的不良行为或事故的绩效考核方法,称为1.关键事件法2.强制分布法法3.交替排序法4.等级分布法7:头脑风暴法有利于1.排除思维障碍、消除心理压力2.加强竞争意识3.理论联系实际4.学习交流各种技能、带动学习气氛8:在企业培训中()是最基本的培训方法。1.讲授法2.专题讲座法3.角色扮演法4.拓展法9:人力资源管理的最终目标是1.有效管理员工2.达到组织体系和文化体系的协同发展3.提高组织的生产力4.组织目标的达成与组织战略的实现10:处于衰退阶段的企业适宜采用()薪酬结构。1.高弹性2.高稳定3.折中4.高弹性与折中11:企业招聘测试中,完全不准备问题和答案的面试被称之为1.结构化面试2.非结构化面试3.半结构化面试4.系列化面试12:薪酬满意度调查的对象是1.内部全体员工2.高层员工3.外部人员4.技术人员13:以下激励理论中,把人作为“社会人”的人性假设是1.W理论2.X理论3.Y理论4.Z理论14:企业的运行与经营管理需要依靠许多资源,其中最重要的资源是1.人力资源2.人才资源3.信息资源4.关系资源15:美国著名职业指导专家约翰.霍兰德认为决定一个人选择职业的最重要因素是1.环境2.人际关系3.工作性质4.人格16:关于佣金制,表述错误的是1.在销售人员奖励中常用的方式2.根据员工的绩效,按照一定的比例给员工以提成3.使员工既关注短期业绩,又注意公司的长期效益4.可能使收入差距过大,导致一部分员工产生不公平感17:“应聘人员必须具备本地户口”这样的招聘用语违反了招聘原则中的1.确保质量原则2.公平公正原则3.双向选择原则4.效率优先原则18:培训发展循环的最后环节是1.培训制度2.培训程序3.培训需求分析4.培训评估19:绩效考核指员工的()做比较,而通过工作分析可以确定绩效考核的标准。1.实际绩效与组织的期望2.个人成绩与群众测评3.群众测评与组织的期望4.实际绩效群众测评、组织期望20:企业在进行外部人力资源供给的预测时,应侧重于1.关键人员2.一般人员3.临时工4.一线工人21:美国学者卡兹通过对组织寿命的研究,认为组织内信息沟通水平最高、获得成果最多的最佳组织年龄区为1.0.5年?3年2.1年?3.5年3.2年?6年4.1.5年?5年22:外部招募具有以下优点1.会提高员工的士气2.会提高企业对人力资源的投资回报3.可得到更多的人才4.员工候选人很了解公司23:某公司为高级技术人员购买住房,这属于1.全员性福利2.特殊福利3.困难补助4.岗位津贴24: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途径之一是1.培训2.激励3.招聘4.选拔25:决定绩效考核是否成功的关键在于1.考核的制度或方法2.考核者3.考核的实施4.考核者和被考核者对考核的态度和目标1:决定绩效考核是否成功的关键在于1.考核的制度或方法2.考核者3.考核的实施4.考核者和被考核者对考核的态度和目标2:某公司为高级技术人员购买住房,这属于1.全员性福利2.特殊福利3.困难补助4.岗位津贴3:“应聘人员必须具备本地户口”这样的招聘用语违反了招聘原则中的1.确保质量原则2.公平公正原则3.双向选择原则4.效率优先
本文标题: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单选题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696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