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畜牧/养殖 > 我国农业产业集群问题分析及对策
河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我国农业产业集群问题分析及对策姓名:于璐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农业推广·农村与区域发展指导教师:马恒运20090301我国农业产业集群问题分析及对策作者:于璐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农业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刘君农业产业化与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互动关系研究-农业经济2009,(8)相比传统规模经营和产业环境优化理论.产业集群理论为我们研究农业产业化提供了一个组织经济发展的新途径.本文系统分析了农业产业化与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互动关系,揭示了两者间的内在本质联系,以期为促进农业产业化与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分析框架.2.学位论文宋一淼基于产业集群发展的农业产业化路径研究2005本文首先对农业产业化的类型进行总结,归纳出农业产业化的基本模式就是“公司+农户”。然后通过对农业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农业产业化效果的比较发现,发达地区农业企业的空间集中程度和集聚程度高于欠发达地区。根据以上的分析,本文可以得出一个基本判断,尽管“公司+农户”是农业产业化的基本模式,但作为龙头的农业企业空间分布状况及企业间的联系状况对农业产业化的绩效有极大的影响,农业企业在空间上的密集分布和企业间的联系加强有助于农业产业化绩效水平的提高。基于以上分析,本文由此得出结论,也就是农业发达地区的生产组织方式实际上是以产业集群的方式进行的,也就是农业产业集群。进而本文提出了基于产业集群发展的农业产业化道路问题,然后对我国农业产业集群的模式和实践进行了总结。3.期刊论文梅士建.MEIShi-jian产业集群视角下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对策-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7(4)产业集群是现代经济布局的一种重要形式,对于增强集群内企业的竞争优势和创新优势、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各地农业产业化发展带动了一定规模的产业集聚,但由于存在种种矛盾,集群效应并不明显.为此应充分发挥政府作用,构建产业集群发展平台;依托特色产业和生产基地,打造龙头企业;建立健全产业化服务体系等,以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健康发展.4.学位论文李晓浩产业集群与县域经济发展2006本文包括一个总论及五部分正文。主要围绕产业集群是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新路径这一主线,运用县域经济及产业集群的有关理论,从县域工业化、县域农业产业化和县域城镇化三个方面展开系统论述。同时根据产业集群的一般特点及阶段性特征,论述了政府在推动产业集群发展中的作用。第一部分:从产业集群现象分析入手,梳理归纳评价国内外对这一现象的理论研究成果。同时,结合县域经济的基本状况和基本特征,分析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约束条件,在评析、吸纳他人区域经济发展路径(模式)积极有益成份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型区域发展理论——产业集群理论,对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所起的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二部分:通过对县域工业化一般规律的分析,提出了县域工业化意义及基本战略。在此基础上,针对产业集群的特性,论述产业集群对县域工业化的推动作用及对县域工业化道路选择的广泛适应性。本部分旨在从县域工业化路径的角度,阐述产业集群是县域工业化发展的有效载体。第三部分:通过回顾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分析指出了农业现代化过程中的矛盾与问题,并透过对农业产业集群的基本特征的分析及经济效应的分析,论述了农业产业集群对解决上述矛盾与问题的积极作用。强调了要依托农业产业集群,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指出了农业产业集群是农业产业化的关键环节和重要组成部分。第四部分:以分析县域城镇化的生成机制为切入点,从城镇化的动力机制、实现机制及推助机制等方面论述了县域城镇化的形成及作用机理。在此基础上,深入阐述了产业集群与县域城镇化的互动发展关系,并例证了以内生的专业市场为对接平台的产业集群与城镇化互动发展模式,以及基于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集群与城镇化互动发展模式。第五部分:通过分析界定政府作用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阐述了政府在引导产业集群发展中所必须推进的管理创新。并基于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和产业集群的内在发展要求,提出了政府在产业集群发展中的主要着力点。同时,以产业集群产生的效益为标准,将产业集群划分为孕育期、发展期和成熟期,并依据产业集群的这些不同阶段特征,指出了政府相应的作用,以顺利推进产业集群发展。5.期刊论文中共胶州市委党校课题组.TaskGroup培育产业集群壮大龙头企业——胶州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实践及启示-理论前沿2008,(10)农业产业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途径,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农业产业化在较大程度上要求依靠农业龙头企业的示范和带动.山东省胶州市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上,大胆尝试,积极探索,其做法和经验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6.期刊论文张聪群.ZhangCong-qun基于产业集群理论的农业产业化障碍与对策-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06,24(5)本文运用产业集群理论和对比的研究方法,从农业生产和农产品的特点、农户行为、农业产业化所依赖的支持性产业等方面,分析了农业产业化的障碍,解释了农业产业化尽管在特定地域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集聚却没有发挥集群效应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7.期刊论文何平均地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财政政策选择——基于产业集群的视角-农村经济2008,(10)产业休群是当今世界产业发展的总体趋势,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内在要求,以优势农业集群为基础的新型农业产业化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必由之路.本文基于产业集群的视角,分析了地方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存在的主要制约因素,并从财政政策的角度提出了促进农业产业集群、加快地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政策建议.8.学位论文姚华松咸宁市优势农产品产业化研究2005区域经济发展途径的探讨历来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重要方向,对农业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欠发达地区而言,其发展的内在要求更为迫切。农业产业化是振兴区域经济的有效手段,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我国入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积极发展县域经济等内外力作用下,农业产业化成为必然。目前对于产业化的研究以定性居多,先进方法的运用和先进理念的引入较少,从地理学角度研究更少见。在一系列新理论——劳动地域分工理论、竞争优势理论、新贸易理论和集群理论的支撑下,本文以咸宁为例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对咸宁农产品竞争力的分析确定咸宁拟发展的优势农产品;并对咸宁市农业产业化现状进行评析;最后提出以优势农产品为农业产业化的突破口,对现有的资源与环境条件进行整合,对优势农产品空间布局进行优化以实现规模化生产,同时,注重产业链的延伸及产品的精深加工。作者认为农业产业化实施与操作的重要载体是以优势农产品产地或加工基地为主导、以重点农业产业化企业为龙头的产业集群,并辅之以一定的支撑与保障体系(具体包括组织结构体系、科技创新体系、政策支持体系和交通运输体系),将其做大做强,最终形成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9.期刊论文徐剑峰.XuJianfeng屯溪区城郊农业产业化若干问题的研究-安徽农学通报2010,16(2)针对屯溪区城市近郊发展农业产业化若干问题进行了介绍.首先阐述了农业产业化是城郊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从7个方面揭示了城郊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其次运用经济学原理,从利益驱动、规模经济、分工协作、组织创新和制度变迁四个方面剖析了城郊农业产业化的前景,坚定城郊农业产业化发展信心;而后提出适应城郊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产业集群模式,通过不同模式对比供不同城郊地区参考;最后提出对城郊产业化的一些思考,为城郊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献计献策.10.期刊论文崔秀荣.CuiXiuRong基于产业集群理论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对策分析-特区经济2007,(7)当前各地农业产业化发展带动了一定规模的产业集聚,但由于存在种种矛盾,集群效应并不明显.为此应充分发挥政府作用,构建产业集群发展平台;依托特色产业和生产基地,打造龙头企业;强化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连接机制;加强农业产业链上各经营主体的分工协作,形成地方网络;建立健全产业化服务体系,延长农业产业链等,以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健康发展.本文链接:授权使用:上海海事大学(wflshyxy),授权号:e58e905e-00b6-423a-95d3-9e0d01442a1e下载时间:2010年10月12日
本文标题:我国农业产业集群问题分析及对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71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