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六下第二单元--峄城
第二单元一、单元整体概述第二单元围绕“正义必胜”这一主题安排了3篇课文,《卢沟桥烽火》描述了正义与邪恶在卢沟桥边的较量,展现了中华儿女奋起抗击日寇侵略的动人画面;《半截蜡烛》展示了伯诺德夫人及其儿女的机智、勇敢与爱国情怀。战争期间,不仅仅是刀光剑影、血雨腥风,也有侠骨柔情、菩萨心肠。《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体现了编者的慧心,揭示了拒绝战争,渴望和平才是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如果说《卢沟桥烽火》展示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本色,那么《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则表现了中华民族的“菩萨心肠”。这两个发生在同一历史时期的真实故事,编排在同一单元,收到了相得益彰、相映生辉之效。二、教学目标1.学会本单元21个生字,,绿线中的6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词的词语。正确认读生字词语,练习用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的速度。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按时间顺序复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3.能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对我国军民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感悟伯诺德夫人一家人的机智、勇敢与爱国情怀;感知聂将军关心日本孤女是中日人民深厚友谊的体现,中日友好是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4.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学习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把一个场景写具体,把人物表现生动。5.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学习有目的地收集资料,尝试排演课本剧,进行想象、练笔,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形成读写能力。三、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已具备了初步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依据预习单完成基础的预习任务。但运用不同的学习方法理解课文的能力尚需训练,“自主预习”的意识与习惯、“单元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主题阅读”的兴趣与意识也需要在具体的语文实践中着力培养。依据学情和教材的特点,我们确立了“透过人物的外在表现(语言、动作、神态)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的教学重点。在具体课例教学时,又以不同的课题形式引导学生运用这样的方法,并通过“回顾提升”,回顾精彩语段,让学生加深对课文表达放的理解和认识,且通过写作实践进行语言实践,从而形成语文能力。三、单元教学理念新课标指出课堂教学要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为此本单元采用整体感知――合作探究――反思质疑――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确立了“以读促讲、以诵促悟”,开展“学生语言实践活动”的设计理念,体现“学——仿——用”的单元整体教学思路。借助一篇篇充满真情的文章,强化语言文字的学习与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四、单元教学整体设计课时教学内容基本课型教学目标教学流程及方法第一课时单元导读、自主预习单“单元导读”课1.正确读写本单元生字词,初步感知意思并试着运用。2.读熟课文,初步把握课文大意,感知单元主题。1.自主识字,小组合作探究检查预习完成情况。3.检查朗读,打下基础第二课时5《卢沟桥烽火》“方法指导”课1.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按时间的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3.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认清日寇侵略罪行,激发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搞击侵略者的英雄行为的崇敬之情。1.导课质疑。2.整体感知:(1)课文主要内容。(2)按时间顺序理清课文层次。3.合作探究:课文是怎样通过具体的描述来表现日寇的险恶用心和中国军民誓死卫国的抗战精神的?抓描述敌我双方举动的关键词语,通过反复诵读,用心体验,认清日寇侵略的罪恶,感受我国军民奋勇抗敌的英雄气概。4.复述课文。5.实践活动:课后观看抗战片,写观后感。第三、四课时6《半截蜡烛》“品读感悟”课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结合表演深入体会“轻轻地”“从容地”“镇定地”等词语的内涵及表达的效果。2.默读课文,围绕“半截蜡烛”这一线索,读懂故事背景、情节,感知线索与情节变化之间的关系,理清随着情节的变化人物活动、1.激趣导入,课题质疑。2.强化自学,整体感知。(把握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3.精读感悟人物品质。抓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词句,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伯诺德夫人一家人在危机关头与内心的变化,从而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情感主旨。3.利用表演课本剧,合作探究作者是如何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环境描写来表现情节变化和人物情感的,品味作者准确而富有内涵的语言,并能从中感受到课文中人物在危险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机智与勇气,感受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斗智斗勇的爱国精神。4.学习作者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描写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并运用于拓展叙写故事。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在读的过程中体会表达方法的效果。4.总结拓展。(1)总结课文及作者写作方法。(2)编演课本剧。(3)搜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这样的故事讲一讲。(4)拓展叙写故事。第五课时21《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读写联动综合实践课”课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在阅读中,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杀害”“受害”“伤害”等词语的意思。2.反复朗读课文,抓住聂将军救出、照料、送还日本孤女的表达顺序,理清文章层次,把握文章主要内容。3.熟读课文,抓住敌人对我们的残忍和聂将军对日1.激情导入。2.整体感知。3.精读感悟。围绕日本人民为什么称聂将军是“活菩萨”和“中日友谊的使者”这一问题,多种形式反复朗读课文,抓住描写聂将军照顾日本小姑娘的语言、动作、神态的词句体会聂将军的高尚品本孤女精心照顾进行对比和聂将军救出、照料、送还日本孤女以及孤女报恩这几件事,理解日本人民为什么称聂将军是“活菩萨”“中日友谊的使者”。4.学习作者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抓住人物的神情、动作、语言表现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并能展开想象,写一写40年后,美惠子和她的家人专程来看聂荣臻将军时的感人情景。质。4.总结升华,拓展练笔。5.语文实践活动:根据课文内容编独幕剧课外合作表演。第六课时单元总结检测“回顾提升”课回顾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总结学习方法,扎实基础知识,完成作业。1.采用“义藤串瓜“的方式对本单元课文进行总结回顾。2.完成适当的拓展性作业。第2课时方法指导课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按时间先后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3.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认清日寇侵略罪行,激发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搞击侵略者的英雄行为的崇敬之情。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按时间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三、教与学的准备1.教学课件2.学生课前利用网络搜集《卢沟桥事变》的相关材料。四、教学课时:1课时五、教学过程环节一:认知(一)导课质疑1.激趣导入。(教师出示卢沟桥的文字介绍及图片,同时指出在这座美丽的桥上发生过一件不同寻常的事情,激起求知欲望,引出课题)2.读题质疑。解释题目,理解“烽火”。烽火:古代边防军事通讯的重要手段,古代在边境建造的烽火台,通常台上放置干柴,遇有敌情时则燃火以报警,烽火的燃起是表示国家战事的出现。讨论:看了题目,你心中有什么疑问吗?(1)在卢沟桥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燃起了什么样的“烽火?怎样燃起的?(2)这次事件结果如何?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同学结合预习,简要汇报。3.教师简要介绍“九一八”事变。(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1.检查生字识、写。(1)找生朗读生字(2)默写,看写得是否正确、规范。由于本课中左窄右宽结构的字特别多,引导学生掌握书写这类字的规律:不仅要注意左窄右宽,还要注意笔画的穿插与避让。(3)描红,练写自己写错的和写得不满意的生字。2.检查词语的识读和理解应用。出示词语:(1)气势汹汹人仰马翻哭爹喊娘抱头鼠窜(2)严词拒绝同仇敌忾奋起还击两面夹击(3)蚕食蓄谋万籁俱寂众寡悬殊如火如荼(1)自由读词,同位互究(2)组内合作,理解词义(3)一、二两组词语分别是描写谁的,在词语的感情色彩上有何不同?3.检查朗读课文。(1)生自由朗读课文。(2)开火车朗读,检查读书效果。(2)重点检查指导4——5节。4.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简单交流:全文几个自然段?写了哪些内容?主要写了什么?课文中哪些小节是写“卢沟桥事变”的经过的?明确:第一自然段,写“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及卢沟桥的重要战略位置。二至五自然段,写卢沟桥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重点)六至八自然段,写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人民团结抗战,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劳和声援。第九自然段,写“卢沟桥事变”拉开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序幕。(2)写“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并找到相关的表示时间的短语板书:1937年7月7日深夜——第二天凌晨——当天晚上——9日凌晨(这里面有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大家发现了吗?都是在夜里)环节二:实践(三)精读感悟,合作探究,感受日军侵略本性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日军是一种侵略行为?把给你这种感受的词或者句子圈出来。2.组内交流所圈所划。(1)1937年7月7日深夜,星光暗淡,万籁俱寂。一支全副武装的日本军队,偷偷地向卢沟桥摸来。驻守在卢沟桥的中国士兵发现了敌情,便大声喝问:“谁?口令!”一个日本军官气势汹汹地说,他们有一个士兵失踪了,要到宛平城内去“搜查”。这显然是蓄谋已久的挑衅行为。(进城理由:寻找丢失的士兵。部队的纪律很严明,日军竟然会丢失士兵,这是件不可能的事。时间:如果真要寻找丢失的士兵,也该在白天,不应该在“星光暗淡,万籁俱寂”的“深夜”。搜查方式:日军无权到中国士兵的管辖范围来搜查,可他们却是“全副武装”,还“气势汹汹”。)(2)日军恼羞成怒,首先向中国军队开起火来。“嗒嗒嗒……”密集的机关枪子弹倾泻在卢沟桥桥面上。(谎言被拆穿后,首先向中国守军开火。)这些地方都可以看出日寇故意挑起事端妄图侵略的险恶用心。(3)“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接着又蚕食华北,妄图把侵略的魔爪伸向全中国。至1937年上半年,北平的东、北、西三面都被日军和伪军控制,位于北平西南郊的卢沟桥便成了平津通往南方的咽喉要道。(侵占目标:卢沟桥。它是平津通往南方的咽喉要道。日军先侵占了。。。接着蚕食。。。妄图。。。,)这些地方可以看出日军的丑恶嘴脸,狼子野心,侵略的本质。3.这就是一种侵略行为,无论你用怎样的谎言美化,仍掩饰不了侵略的事实。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这些文字,读出愤慨。过渡:面对侵略者嚣张的气焰,我守备军是怎样做的呢?(四)精读感悟,合作探究,感受我军的英雄气概1.再读课文,用“——”画出描写日寇地句子,用“﹏﹏﹏”画出描写我军的句子。2.组内合作交流,明确。(1)面对敌人的无理要求,守桥的中国士兵当即严词拒绝。(2)中国守军立即开枪还击。但由于众寡悬殊,守桥部队伤亡较大,只得暂时退守大桥东头的宛平县城。(3)第二天凌晨,日军向宛平城发动进攻。早有防备的中国守军同仇敌忾,奋起还击,打得日本鬼子人仰马翻。日寇吃了亏,便拉来大炮。随着震耳欲聋的炮声,宛平县城的东门和西门被炸开了。日本鬼子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哇哇”吼叫着,疯狂地向县城扑来。英勇的中国守军举起明晃晃的大刀,冒着敌人的炮火,在杀声中冲出了县城。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顷刻间刀光闪闪,鲜血四溅。在硝烟和火光中,日寇被杀得哭爹喊娘,狼狈而逃。当天晚上,大刀队员们手握大刀,腰佩手榴弹,又悄悄地向卢沟桥进发。到了桥头,大刀队员们齐声呐喊:“小鬼子,看刀!”日寇猝不及防,一个个人头滚落,尸横桥头。这时,我们的援军又从敌人背后杀来,两面夹击,打得日寇鬼哭狼嚎,抱头鼠窜。激战一直持续到9点凌晨,侵占桥头的日军全部被歼,卢沟桥重又回到了中国军队的手中。3.课文中哪些词语突出地表现了中国守军的英勇无畏呢?(明确:“严词拒绝、开枪还击、同仇敌忾、奋起还击、举起明晃晃的大刀,
本文标题:六下第二单元--峄城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718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