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六年级上下册单元备课
学期教学计划主备人:张薇时间:2011.6.25课程标准对本册教材的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2、认识圆柱、圆锥,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3、了解圆柱、圆锥的体积及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4、认识正比例和反比例,能根据其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利用比例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5、能从统计图中准确的提取统计信息,综合运用统计知识。6、对小学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复习。二、数学思考:1、能对现实生活中的有关数字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能用图表描述并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简单问题。2、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及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3、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三、解决问题1、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2、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能自如的运用小组的力量解决问题。2、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具有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意识。四、情感与态度1、能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能积极地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2、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有关,认识到许多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并可借助数学语言来表述和交流。3、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推断等数学活动、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4、对不懂的地方或不同观点有提出疑问的意识,并原意对数学问题进行探讨。个人备课六年级下册教材分析一、全册教材分析数与代数方面,教材安排了负数和比例两个单元。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比例的教学,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会解比例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圆柱与圆锥的教学,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使学生通过对圆柱、圆锥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掌握有关圆柱表面积,圆柱、圆锥体积计算的基本方法,促进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统计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有关数据可能产生误导的内容。通过简单事例,使学生认识到利用统计图表虽便于作出判断或预测,但如不认真分析也有可能获得不准确的信息导致错误判断或预测,明确对统计数据进行认真、客观、全面的分析的重要性。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等知识的学习,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经历探究“抽屉原理”的过程,体会如何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模型化”,从而学习用“抽屉原理”加以解决,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整理和复习单元是在完成小学数学的全部教学内容之后,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一次系统的、全面的回顾与整理,这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原来分散学习的知识得以梳理,由数学的知识点串成知识线,由知识线构成知识网,从而帮助学生完善头脑中的数学认知结构,为初中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全册教学目标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1、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2、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能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3、会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4、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5、能从统计图表准确提取统计信息,正确解释统计结果,并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的预测;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7、经历对“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分析、推理的能力。8、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三、全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百分数的应用、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扇形统计图、转化的解题策略以及总复习的四个板块的系列内容。教学难点: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推导、成正比例和反比例量的判断、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众数和中位数平均数、解题策略的灵活运用。四、教学措施:(一)教学方法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2、注重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3、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4、教学中注意采用开放式教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境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5、注重培养学生的回顾与反思的能力。(二)学习方法:1、自主预习教材归纳知识点。2、查阅资料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3、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五、课时安排六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安排了60课时的教学内容,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一、负数(3课时)二、圆柱与圆锥(9课时)1.圆柱………………………………………………………6课时左右2.圆锥………………………………………………………2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1课时三、比例(14课时)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4课时左右2.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4课时左右3.比例的应用………………………………………………5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1课时自行车里的数学……………………………………………1课时四、统计(2课时)节约用水……………………………………………………1课时五、数学广角(3课时)六、整理和复习(27课时)1.数与代数…………………………………………………10课时左右2.空间与图形………………………………………………9课时左右3.统计与概率………………………………………………4课时左右4.综合应用………………改进教法、提高教学质量的设想(教师1):改进教法、提高教学质量的设想(教师2):改进教法、提高教学质量的设想(教师3):第一单元教学计划主备人:张薇时间:2011.6.25【教材内容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认识自然数、小数和分数的基础上编排的,是数的认识的又一次扩展,是今后学习有理数及其运算的基础。本单元教材的主要特点:1、选取的素材具有典型意义。2、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新知。学生对正、负数比较陌生,但是对用正、负数表示温度并不陌生,因为他们常常在电视的天气预报中见到。基于学生具有这样的生活经验,教材从温度的表示方法入手,借助温度计来学习正负数的知识,融陌生的知识于熟悉的生活场景之中,便于学生理解掌握。3、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编排教学内容。借助温度计和海拔高度示意图认识正、负数,既直观形象,又具有典型性。由用正、负数表示生活现象,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正、负数,然后延伸到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的其他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进而归纳概括出意义。这样,在知识的编排与呈现上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教学目标】基础性目标:1、结合现实生活,了解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两个量,能借助温度计比较正、负数的大小。2、在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的现象的过程中,体会正、负数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性目标:丰富学生对数概念的认识,有利于中小学的数学衔接。为进一步学习理解有理数的意义和运算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学重点和难点】:正、负数的意义。【课时安排】:3课时。【问题探究】:如何有效的运用数轴理解负数的意义,及与0、正数的大小关系。个人备课第二单元教学计划主备人:张薇时间:2011.6.25【教材内容分析】这部分内容属于几何与图形模块,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圆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扩大了对新的几何形体的学习,并且从几何图形的特征上增强了对几何形体的直观感受。通过几何形体的分解推导出圆柱体和圆锥体的求导公式,初步掌握有关圆柱表面积,圆柱、圆锥体积计算的基本方法,并且掌握公式的运用,促进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课标要求】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使学生在获得有关空间与图形的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能力。【教学目标】(1)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他们的基本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2)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3)通过观察、设计和制作圆柱、圆锥模型等活动,了解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圆柱的表面积、体积的计算。(2)圆锥而体积的计算。教学难点:(1)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2)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单元教学建议、措施】1、加强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2、让学生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培养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课时安排】共9课时个人备课第三单元《比例》教学计划主备人:周振凤时间:2011.6.25【教材内容分析】本单元是在学习了比的有关知识并掌握了一些常见数量关系的基础上,学习比例的有关知识及其应用。比例在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绘制地图需要应用比例尺的知识。比例的知识还是进一步学习中学数学、物理、化学等知识的基础。另外通过对正比例与反比例知识的学习,还可以加深学生对数量之间关系的认识,渗透函数思想,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课标要求】认识正比例和反比例,能根据其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利用比例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目标】1.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2.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量的实例,能运用比例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像,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出图像,会根据其中一个量在图像中找出或估计出另一个量的值。4.了解比例尺,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5.认识放大与缩小现象,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6.渗透函数思想,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教学重、难点】正确掌握并区分比例、正比例、反比例等几个概念,体会变量之间的关系,并用=k、x×y=k的式子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单元教学建议、措施】1.重视基本概念的教学。2.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课时安排】本单元可用14课时进行教学。【问题探究】如何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个人备课第四单元《统计》教学计划主备人:周振凤时间:2011.6.25【教材内容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几种常见的统计图表的特点和作用,会从统计图表中提取有关信息进行简单的统计分析,会根据分析结果做出简单判断或预测。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主要是通过简单事例,使学生认识到:统计图直观、形象的特点可以帮助我们进行正确分析、判断或预测,但如果对统计图表不进行认真分析,可能会得到不准确的信息,从而得出错误的结论或判断。因此我们应对统计数据进行认真、客观、全面的分析,以保证所得结论的真实性和判断正确性。教材主要是结合扇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帮助学生体会的
本文标题:六年级上下册单元备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720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