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六年级数学第四单元备课
备课内容执教人随笔总第十六课时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圆锥的体积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分小组倒水实验,使学生自主探索出圆锥体积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2、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锥的体积3、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圆锥体积计算的简单问题。过程与方法:借助已有的生活和学习经验,在小组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小组活动,实验操作,巧妙设置探索障碍,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难点:正确探索出圆锥体积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练习法、演示法、启发法、课堂讨论法教学过程:一、课前检测1、圆锥有什么特征?(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圆锥的特征:底面、侧面、高和顶点)2、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指名学生回答,并板书公式:“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二、新课探究1、教学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1)回忆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使学生明确求圆柱的体积是通过备课内容执教人随笔切拼成长方体来求得的.(2)圆锥的体积该怎样求呢?能不能也通过已学过的图形来求呢?(指出:我们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得到计算圆锥体积的公式)(3)拿出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各一个,通过演示,使学生发现“这个圆锥和圆柱是等底等高的,下面我们通过实验,看看它们之间的体积有什么关系?”(4)先在圆锥里装满水,然后倒入圆柱。让学生注意观察,倒几次正好把圆柱装满?(教师让学生注意,记录几次,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倒3次正好把圆柱装满。)(5)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的)板书:圆锥的体积=×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字母公式:V=Sh2、教学例3.(1)例3已知近似于圆锥形的沙堆的底面直径和高,求这堆沙堆的的体积。(2)要求沙堆的体积需要已知哪些条件?(由于这堆沙堆近似圆锥形,所以可利用圆锥的体积公式来求,需先已知沙堆的底面积和高)(3)题目的条件中不知道圆锥的底面积,应该怎么办?(先算出沙堆的底面半径,再利用圆的面积公式算出麦堆的底面积,然后根据圆锥的体积公式求出沙堆的体积)(4)分析完后,指定两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将计算步骤写在教科书第26页上.做完后集体订正。(注意学生最后得数的取舍方法是否正确)板书设计:圆锥的体积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圆锥的体积=×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字母公式:V=Sh课堂练习:做练习六的第5题。学生先独立判断这三句话是否正确,然后全般核对评备课内容执教人随笔讲。课堂小结:这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你是如何准确地记住圆锥的体积公式的?课后作业:练习六第8题教学反思:备课内容执教人随笔总第十七课时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整理和复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单元所学的立体图形知识,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和它们的体积之间的联系与区别。2.掌握圆柱表面积、体积,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过程与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有条理地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归纳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2.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重点难点:重点:圆柱、圆锥表面积、体积的计算。难点:圆柱、圆锥的特征和它们的体积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圆柱1、圆柱的特征(1)教师画出形状、大小以及摆放位置不同的几个圆柱.指名让学生回答:这些图形叫什么图形?(圆柱)有什么特点?(圆柱是立体图形,圆柱有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侧面是一个曲面.)(2)做第37页第1题:指出几个图形中哪些是圆柱。2、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备课内容执教人随笔(1)画出圆柱的表面展开图.先让学生观察,然后让学生回答:圆柱的侧面是指哪一部分?它是什么形状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圆柱的侧面积怎样计算?(底面的周长×高)为什么要这样计算?(因为:底面的周长=长方形的长,高=长方形的宽)(2)表面积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圆柱的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3)第37页第2题中求圆柱表面积的部分。3、圆柱的体积(1)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底面积×高)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把圆柱切割开,拼成近似的长方体,使圆柱体的体积转化为长方体的体积。根据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推出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圆柱体的体积计算的字母公式是什么?(V=Sh)(2)做第37页第2题中关于圆柱体积的部分。4、学生独立完成第37页第3题。(先思考“用多少布料”求什么?“装多少水”又是求什么?区分清所求的是圆柱的表面积或体积时再计算)二、复习圆锥1.圆锥的特征圆锥有哪几个部分?有什么特点?(是立体图形,有一个顶点,底面是一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圆锥的高。)2.圆锥的体积.(1)怎样计算圆锥的体积?(用底面积×高,再除以3)计算圆锥体积的字母公式是什么?(V=Sh)这个计算公式是怎样得到的?(通过实验得到的,圆锥体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2)做第37页第2题中有关圆锥体积的部分。板书设计: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的周长×高底面的周长=长方形的长高=长方形的宽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备课内容执教人随笔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V=Sh圆锥体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课堂练习:1、做练习七的第1题。(学生独立判断,并画出高,小组讨论订正)2、做练习七的第2题。(1)学生审题后思考:求用多少彩纸是求圆柱的什么?(2)指名板演,其他学生独立完成于课堂练习本上。3、做练习七第5题。(可建议学生用方程解答)课后作业:练习七的第3、4、6题。教学反思:备课内容执教人随笔总第十八课时第四单元比例比例的意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比例的意义。过程与方法:提供四个实际情景图,使学生通过现实情景体会比例的应用。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受到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通过观察比较、自主探究,提高分析和概括的能力,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重点难点:重点:认识比例,理解比例的意义。难点:区分比与比例。教学方法:讨论法、探究法、尝试指导法、探究法教学过程:一、课前检测什么是比?什么是比值?怎样求比值?怎样化简比?二、讲授新课1.观察书本40页的情景图,让学生说一说图的内容,找一找图中共有的东西,接着出示四面国旗的长与宽的具体数据,让学生写出它们的比。(提示比可以用两种形式表示)2.选出其中的两个比,如2.4:1.6和60:40,让学生求出它们的比值,说明它们的比值相等,所以可以写成一个等式,即2.4:1.6=60:40或6.14.2=4060,从而引出比例的意义。3.出示小精灵的问题,让小组讨论,再汇报交流。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找的?根据比例的意义,一般方法是求出每个比的比值,比值相等的两个比值就备课内容执教人随笔可以组成比例。如果把每个比都化成最简整数比进行比较,也是可以的。在这四面国旗的尺寸中找比组成比例,根据前面的教学,学生比较容易找到国旗长与宽的比,两两可以组成比例。同样国旗宽与长的比,两两也可以组成比例。教师要注意适时引导,鼓励学生打开思路,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从不同角度寻找,以加深对比例意义的认识。4.“做一做”的第1题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说一说哪些可以组成比例?为什么?第2题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5.最后利用课堂总结的形式,对“比”与“比例”进行比较,使学生明确两个概念的联系与区别:比表示两个数相除,有两项;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式相等有四项。板书设计:比例的意义2.4:1.6=60:40也可以写成6.14.2=4060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课堂练习:书本40页的“做一做”的1、2题课堂小结:对“比”与“比例”进行比较,使学生明确两个概念的联系与区别:比表示两个数相除,有两项;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式相等有四项。课后作业:书本练习八的2、3题教学反思:备课内容执教人随笔总第十九课时第四单元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2、能说出比例的各部分的名称。3、能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计算,发现内项之积与外项之积的关系,并利用其他比例式进行验证,总结出比例的基本性质。情感态度价值观:6.使学生受到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7.通过观察比较、自主探究,提高分析和概括的能力,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难点: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方法:讨论法、探究法、尝试指导法、探究法教学过程:一、课前检测1、师:什么叫比例?生答完后出示:2:8080:25:200200:5问:上面哪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学生判断,并且说说判断的方法。备课内容执教人随笔2、刚才,同学们是根据比例的意义先求出比值再作出判断的。这就需要分别求出每个比的比值。但是老师还有一种方法来进行判断,能够很快的判断出来。我们来试一试。请同学们随意说出两个比,老师进行判断。……3、想不想知道老师为什么判断得这么快?这就用到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比例的基本性质(板书),出示学习目标。二、讲授新课三、要研究比例的基本性质,首先我来认识一下比例各部分的名称(自学课本41页第一自然段)。2、同学们,请你观察我们刚才所组成的这几个比例,看看你发现了什么?1、学生观察黑板上板书的几个比,想想有什么发现?并且可以两个人互相说一说,看看是不是和你发现的一样。两个人一组,互相说说自己的发现,并且举个例子来验证。(提示:多举出几个例子,所举的例子尽量包括整数、小数和分数,看看是不是都符合这个规律。)3、集体交流:请一位同学汇报,其他同学可以补充或提出自己的见解。(强调:写成分数形式的比要找准比例的内项和外项。其他同学可以计算一下来进行验证他的发现。)4、小结: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通过验证,我们发现了比例的基本性质。(板书: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板书设计:比例的基本性质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课堂练习:书本41页的“做一做”备课内容执教人随笔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要求学生说清: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内容。课后作业:书本43页练习八的5题教学反思:备课内容执教人随笔总第二十课时第四单元比例解比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解比例的意义。2.会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或比例的意义正确解比例。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尝试学会解比例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认真书写和准确计算的习惯。重点难点:重点:知道解比例的意义。难点:会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或比例的意义正确解比例。教学方法:探究法、尝试指导法教学过程:一、课前检测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比例的知识,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做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做什么?2、判断下面每组中的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为什么?6:3和8:412:9和8:103、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比例的知识,学习解比例。(板书课题)二、讲授新课1、自学:什么是解比例?请看书第35页比例共有四项,如果知道其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解比例要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2、教学例2。(1)把未知项设为X。解:设这座模型的高是X米。备课内容执教人随笔(2)根据比例的意义列出比例:X:320=1:10(3)让学生指出这个比例的外项、内项,并说明知道哪三项,求哪一项。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把它变成什么形式?3x=8×15。这变成了什么?(方程。)教师说明:这样解比例就变成解方程了,利用以前学过的解方程的方法就可以求出未知数X的值。因为解方程要写“解:”,所以解比例也应写“解:”。(4)让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计算完整。(5)从刚才解比例的过程,可以看出,解比例可以
本文标题:六年级数学第四单元备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733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