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关于“国家海洋生态环境安全”问题的思考
关于“国家海洋生态环境安全”问题的思考一、国家安全观念的拓展二、海洋生态环境安全的审视一、国家安全观念的拓展1、国家安全观念的变化2、国家安全与综合国力3、关于海洋强国战略的思考、国家安全观念的变化传统的国家安全观念由于历史上各种原因的制约,特别是思想路线上受“极左”思潮的影响,尽管有少数学者涉足国家安全问题研究,但总体上理论工作薄弱。时至今日,尚未建立起自己的国家安全学。差距是明显的,要害的问题是国家安全观念的落后,建国50年来竟未能从严格的科学意义上和时代要求上界定国家安全。国家的定义:在“XX国大百科全书”中有四种,其中三种(哲学、经济学、政治学)定义,都源于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的经典定义,即国家是剥削被压迫阶级的工具。强调的是国家政治功能,因此国家安全在很大意义上等于政治安全。国防的定义:《XX国军事大百科全书》中的解释是“国家为防备和抵抗入侵、制止颠覆、保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而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活动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因此,在国防观念下的国家安全,则是指国家和平和安定状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是在没有“国家安全”定义的情况下直接定义了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5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也定义了危害国家安全罪(12项),而在1997年刑法修改之前,在XX国刑事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危害国家安全罪长期被称为反革命罪。由上述可见,传统意义上的国家安全观念,主要是指政治安全和军事安全。《XX国大百科全书》“地理学”卷的定义:国家在地理学中指在一个具有保持内部稳定、不受外来控制和入侵(干涉)能力的政府领导下占据一定领土,有组织的实际政治地区,一般具有清晰的边界并得到国际公认。这个定义虽然仍然强调军事和政治,但突出了领土和政府以及国际公认。它和国际法中定义接近。“关于国家权力与义务的蒙得维的亚公约”中规定,国家作为国际法主体应具备如下条件:1)、常住人口;2)、确定的领土;3)、政府;4)、与其它国家建立关系的能力。从这个角度考虑问题,就不能仅关心国家的政治功能,国家安全也不能仅局限于政治安全和军事安全。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所公认的国家安全的观念的内涵如下:国家安全观念是人们对国家安全的基本认识、基本态度和基本观点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它指的是国家利益特别是重大国家利益免受威胁或危害的状态传统意义上的国家安全观念主要是指政治安全和军事安全。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人们经常把国防的概念与国家安全的概念混同在一起,用国防的概念来代替国家安全的概念这种局面的形成虽然有其历史的原因,但是现实看,两者是不能混同的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所公认的国家安全的观念的内涵如下:进入新世纪国际局势发生新的变化,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全球环境生态化继续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各种矛盾错综复杂,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战略图谋没有改变。在国内我们仍然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我国改革发展处在关键时期,社会利益关系更为复杂,新的情况新的问题层出不穷,资源环境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瓶径制约,祖国尚未统一,区域需要协调发展,国防和经济建设也要协调发展。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条件下我们要实现和平崛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承担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三大历史任务。综上所述高节奏一体化时代的国家安全范畴(体系)应包括1、政治安全2、军事安全3、公共安全4、经济安全5、社会安全6、生态安全7、技术安全8、应对突发事件国家安全是一个完整体系,上述各种安全问题只是从不同方面的切入。它们之间相互关系,共同作用表现出系统性、动态性、层次性和复杂性。下面简介主要各安全的主要内涵1、政治安全是传统安全观中不言自明的主体内涵,主要是指主权独立、领土完整、政局稳定、人民安康、文化安全,以及意识形态安全。2、军事安全主要是指防范外敌入侵、制止内部动乱、维护祖国统一。军事安全与政治安全紧密相连,是政治安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也是传统安全观的主要内涵。世界军事变革迅猛发展,军事力量对比出现新的严重失衡。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战场向陆、海、空、天、电多维空间扩展,中、远程精确打击成为重要作战样式,战争形态正在向信息化方向发展。发展XX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军事技术差距进一步拉大,发展XX国家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的斗争面临严峻挑战。3、公共安全是指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以及社会生产、工作、生活的安全。保障公共安全是社会稳定的前提,对公共安全的危害也是非常严重的犯罪行为。4、经济安全经济安全指的是国家的根本经济利益不受伤害,主要指国家经济整体上基础稳固、健康运行、稳健增长、持续发展,在国际经济生活中具有一定的自主性、自卫力和竞争力,不会因为某些问题的演化而使整个经济受到过大的打击或损失过多的国民经济利益,能够避免或化解可能发生的局部性或全局性的经济危机。5、社会安全社会安全是国家整体安全的新内容。保障社会安全的目的在于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保持社会稳定。进入新世纪,我国开始向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始终保持安定团结的社会政治局面。围绕生态环境与国家安全的相互关系问题,国际社会近年来讨论十分热烈,生态安全已经成为国际安全的热门话题。关于生态安全迄今尚未有一个确切的定义。一般认为包括两层基本含义:一是防止由于生态环境的退化对经济基础构成威胁,主要指环境质量状况低劣和自然资源的减少与退化削弱了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支撑能力;二是防止由于环境破坏和自然资源短缺引发人民群众的不满,特别是环境难民的大量产生,从而导致国家的动荡。生态安全与军事安全、经济安全同等重要,都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军事安全、政治安全和经济安全是致力于创造生态安全的基本条件和重要保障,而生态安全则是军事、政治和经济安全的基础和载体。6、生态安全当技术成为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力量的时候,当技术在增强其造福人类的功能的同时,也成为破坏人类幸福的工具的时候,技术安全的问题就显得更加突出了。技术安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围绕技术开发的竞争而产生的对国家安全的威胁,另一个是技术活动中的安全。7、技术安全8、应对突发事件“突发事件”是一个新近被重视起来的提法,无前例可循,没有一般原则作为依据,是非程序化决策的最典型表现。在管理学中通常将应对突发事件归入危机管理范畴。突发事件往往是事物的内在矛盾由量的积累发展到质的飞跃的过程。但突发事件作为一种质的突变,是由一定的诱因诱发的;而这种诱因以什么方式、在什么时候出现,则是偶然的。这也就决定了突发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态势和影响深度、实际规模,常常是难以预测的。当代人类面临的两大主题是和平与发展,但是今天支配国际政治和经济交往的基本准则(游戏规则)本质上仍然是西方发达国家在推行殖民主义时期制定的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其数学模型是“零和博弈”。超级大国至今仍顽固坚持这种原则处理国际事务,力图在少数国家甚至一国主导下给各国分配发展的机会和权益,否则它们就制裁以致不惜发动战争以维护之,这就构成了对世界和平的威胁,更不利于发展XX国家的发展,人类社会欲继续生存和进一步发展,必须改变现行的游戏规则,建立新的国际政治和经济秩序(形成新格局)。2、国家安全与综合国力世界发展到今天,人类社会信息化、地球环境生态化、全球经济一体化这一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也正在产生着彻底抛弃“丛林原则”,实现所有民族平等相处的可能性,否则建设信息——生态文明就只能是一句空话,世界将永无宁日,甚至会走向共同毁灭这是人类作为整体所不允许的,博弈论的发展也从数学上证明,对于一个需要把交往和竞争不断进行下去的群体来说,以“共赢博弈”取代“零和博弈”,不同主体(国家)之间合作关系在合作的基础上展开竞争,求得共同发展,这是必要的,又是可能的按照现代博弈理论原理,建立全人类和平相处,共同发展的国际新秩序,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要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坚持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目标的对外政策,去对阵霸权主义的对外政策;二是它们应有强大的经济、科技、政治、军事、文化和国防力量,以便能够给破坏合作的势力以必要的警示和教训,当它们背离合作,大搞霸权时,通过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把它们拉回到合作的道路上来。这就提出了各主权国家必须提高自己的综合国力。通过对各个国家各方面实力进行综合的分析和测算、评估,以此确定各国实力排列顺序;通过分析各国社会发展水平,进而研究各国的发展战略。这就是综合国力学科的任务。综合国力就是一个主权国家的生存力、发展力、竞争力与国际影响力的综合,它反映了国家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也是国家安全的基础,国家安全状况是上述能力(所体现出的国家利益)免受威胁的态势。安全问题的出现来自外部的各种威胁,内部的脆弱和各种安全问题的综合作用。因此只有国家安全才能保证综合国力的提高和国际地位的提升。由综合国力提升和国家安全保障共同支撑实现和平崛起的宏伟战略目标。同时通过国民经济动员(包括全民国防——寓军于民,公众参与)模式,实施具体战术。国民经济动员就是国家调动社会经济资源潜力和社会的物力、财力应对紧急事态的活动。这种紧急事态既包括战争,也包括重大自然灾害和各种突发事件。(抗美援朝、98抗洪、抗击“非典”)就是3个典型的紧急事态实例也是国民经济动员在保障国家安全和提升综合国力发挥作用的3个类型。3、关于海洋强国战略的思考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可持续开发海洋资源,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在全球政治、军事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中,海洋作为综合发展的空间和地球生命支撑系统,其战略地位愈显重要。我国是海洋大国,但不是海洋强国,国家海洋安全的形势不容乐观。祖国统一尚未实现,海域管辖权与多个国家存在争议,外贸货运与石油进口等海上航运的安全需要维护;海洋经济需要海洋高新技术支撑,海洋开发和海洋保护工作需要海洋环境保障。此外,人口向海岸带地区集中的趋势,使得海洋环境污染突发事件防治、防灾减灾等形势更为严峻。正是在这种态势下海洋强国战略应运而生。海洋强国战略应该是在一定历史阶段、一定的国际环境背景、一定的国内现实的具体需求,并和其它战略相匹配的海洋领域的总体指导纲领。不是行业/或区域性的战略不是纯经济的/或军事的战略不是现有战略可以涵盖的不是每一战略中关于海洋内容的加和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战略海洋强国建设是一项大系统工程,以增强综合国力和国家安全度为内容,以保证和平崛起的道路通畅为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当前提出三个层次的具体目标:第一层次国家级—管辖海域的强国第二层次海岸带地区率先实现现代化第三层次沿海建设海洋强省(市)1.海洋生态环境的现状和发展趋势2.海洋生态环境安全的内涵3.海洋生态环境安全评价的理论基础简介二、海洋生态环境安全的审视1、海洋生态环境的现状和发展趋势21世纪是人类开发利用海洋的新世纪,海洋是“太空”以外的人类要认识和进入的第二大领域。海洋开发关系到国家安全和综合国力,不进入海洋,国家不能强大。海洋是新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是生物资源、能源、水资源、金属资源的战略性开发基地。如何利用先进科学技术,促进海洋资源开发和海洋环境保护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重大战略问题。在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重组、资源再分配的国际形势下,我国海洋经济将持续发展,沿海省市人口将大于全国的50%。2010年海洋产业增加值达到全国GDP的5%,2020年达到6%,为全社会提供20%的优质动物蛋白质、20%的石油天然气、90%的外贸货物运输量、海水直接利用(及再生能源开发、国土开发综合利用)将成为战略性资源。同国际趋势一致,我国人口持续向海岸带集中(海岛的开发)为近海及海岸带的生态环境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带来重大挑战。此外,国际海底和公海成为人类共同继承的遗产,我国应确保应有的权益。我国大国地位将有所提高,国家安全对海洋需求突出,海洋作为
本文标题:关于“国家海洋生态环境安全”问题的思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746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