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关于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探究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论文论文题目:关于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探究学院:交通学院专业年级:城市规划学号:3116201024姓名:林坤鹏指导教师:乐容胜2011年11月20日第1页目录一、摘要二、关键词三、前言四、内容(一)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命题提出的重要意义(二)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问题的研究现状(三)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的基本内容结语——评价与研究展望参考文献注释附录1附录2第2页关于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探究摘要: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就有鲜明的政治现代化导向,并一直在为实现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和政治现代化而进行着理论探索和实践活动,尤其是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之后,在努力推进工业化、现代化的过程中,也在勾勒着政治现代化的蓝图。而作为中国政治现代化的领导者,中国共产党只有不断加强自身的建设,才能适应政治现代化的要求,并推进中国政治现代化的进程。执政能力概念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最新成果,是执政党建设和执政党建设理论研究的重大命题和战略课题。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问题研究涉及诸多题域,就研究范围而言,主要有执政能力的定义、执政能力的内容、如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等等。文章就近年来学术界关于执政能力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细致梳理和扼要评析,并对今后执政能力研究的重点问题发表了意见和建议,以期起到深化理性认识和拓展相关研究的作用。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研究现状评价前瞻引言:纵观历史,横察现世,执政党建设关涉执政党的前途命运,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始终把全面提升执政能力作为执政党建设的核心工程。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党的建设问题。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是我党历史上首个系统阐述靠谁执政、为谁执政、怎样执政问题的划时代的重要文献和重要纲领,是一个贯穿于我们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大战略决策。之后党的第十六大首次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课题,十六届四中全会又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专题研究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做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这个命题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执政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刻,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建设论从革命党的视角转变为执政党的研究,标志着新世纪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加强自身建设方面的新觉醒。党的领导人意识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重大创新,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对治国理政的战略性思考,是中国共产党探寻执政新路的历史自觉与理论回应,是中国共产党人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和关键环节,是我们党必须正视、正在实践并将长期实践的重要课题与重大使命。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时代提出的要求,是历史赋予的伟大使命。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问题研究涉及诸多领域,就研究范围而言,主要有执政能力的定义、执政能力的内容、如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十六大提出执政党的能力建设问题,使党的执政使命具有崭新的时代性和先进性,体现了党对执政规律的深刻认识,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升到新的时代高度,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学说。第3页一、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的基本内容党政关系问题是“中国政府与政治”研究中一个最为敏感的政治问题。对于如何理顺党政关系,现在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党政职能分开,二是党政合一。中国共产党在国家管理中的这样一种最高领导地位,使党通过怎样的方式和途径实现它的领导职能,以及如何处理党和国家政权机关,尤其是和政府的权力关系,就成为中国政治体制和决策体制中的一个关键问题。理顺党政关系的总目标,是要建立起一个适应新形势的党政关系新模式,通过党政关系的顺畅,进一步合理、科学地配置权力资源,使党组织更好地体现其领导职能;使政权机关的行政力和执掌力更加强化,更好地行使其管理行政职能,进而提高机关工作的整体活力和效能,以推进社会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实现党政关系法治化,是我国近20年来处理党政关系的经验总结。纵观20年来的党政关系,总是存在着两种极端的做法,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对党政关系的改革缺乏法律的规范和指导。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表面上看是反映党和政府、党和公共权力的关系,本质上却是和党群关系密切相连的。执政能力的强弱,关键在于能否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能否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党群关系方面出现的许多问题,都能从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的作风中找到原因。一个地方、一个单位党群关系好不好,关键就在于这个地方和单位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群众观念强不强,作风好不好。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求全党做到的,中央和各级领导机关要首先做到,要求下级做到的,上级要首先做到,要求普通党员做到的,领导干部要首先做到。只有领导机关作出榜样,领导干部率先垂范,一级带一级,一级抓一级,才能真正抓出成效。一个政党是否先进,不仅在于它的阶级基础是否先进,而且在于它所赖以存在的文化根基是否先进。社会主义文化是无产阶级政党执政的文化前提,是共产党执政合理性的价值源泉,是我们党的文化根基所在。不断坚定人们对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性的信念,吸引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与时俱进,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和巩固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党内生活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我们党在长期的实践中所形成的组织制度、领导制度、工作制度和监督制度,都体现着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坚持民主集中制必须发展党内民主,因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没有全体党员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就没有生机与活力,就会丧失凝聚力、战斗力党的决策和主张只有第4页反映广大党员和党组织的意愿和主张只有反映广大党员和党组织的意愿和主张,才能得到彻底地贯彻和执行,党的意志和力量才能真正集中,党的各级委员会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相结合的制度凡属重大问题都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由党的委员会集体讨论,作出决定,委员会成员要根据集体决定和分工,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这两条是民集中制的基本内容,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就要健全党内民主的运行机制,落实党内民主的制度创新,以党内民主推进人民民主。党的作风建设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保证,我们党在长期斗争实践中,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经及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等优良作风,这些优良作风是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体现,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夺取革命胜利的有力武器。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的作风建设面新的问题和考验,主要是在一些地方、部门和领导干部中,教条主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盛行,独断去行,软弱涣散问题突出,尤其是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形式依然十分严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特别强调指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党越是长期执政,反腐倡廉的任务越艰巨,越要坚定不移地反对腐败,越要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各级党委要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实。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在我国,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主要是通过执政来体现的,而要实现有效的领导,关键就在于党要根据新的历史任务要求,进一步改进执政方式,提高执政水平,搞好党的建设。这就必须要做到:一是正确处理好执政党与国家政权的关系。即一方面要加强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更好地发挥领导作用;另一方面要通过克服党政职能不分,以党代政的弊端,改革党的领导体制,理顺党组织与人大、政府、司法机关、群众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其它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做到各司其职,并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正确处理好执政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按照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使党真正成为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者。三是站在时代的前列,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为了完成时代赋予的任务,回答现实的挑战,中国共产党必须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用邓小平理论教育和武装全党,站在时代前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断提高执政水平和能力。二、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问题的研究现状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执政理念、执政基础、执政方略、执政体制、执政方式、执政资源等方面。对这些方面的研究既是一项系统工程又是一项基础工程,只有对党的执政能力理论有全面而深刻的认识,才能对党的执政实践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持。叶笃初认为:党的执政理念就是“执政为民,执政为公”。执政方略的范围很广,其中重要的就是治党和治国的关系。刘林之认为:党的执政理念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深厚资源来自人民,必须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走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第5页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治党必先治国,治国必须从严,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王伟光指出:党的执政基础包括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工人阶级,改革工人阶级在国家生活中主体地位和作用,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同时,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不断扩大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我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着力提高党的五方面执政能力:一是要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二是要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三是要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四是要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五是要不断提高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三、关于如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研究提高执政能力是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理论逻辑起点,动机就是要提高支持人民当家作主的能力,这反映了我们党执政的本质和思想境界。28执政能力的提升与建设问题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与兴衰成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是贯穿执政党建设始终的重大课题,是历史与现实向近7000万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一个崭新而又不容回避的重大理论课题。“如果理论不愿意满足于‘自恋’的话,它就必然要进入实践的领域,就会提出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案,做出相应的制度设计。”学者们从不同方面提出了许多增强执政能力的可行的方法与途径,较具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机制说”。李双喜认为,完善选人用人机制是提高执政能力的关键。(1)完善考察评价机制;(2)完善民主决策机制;(3)完善优胜劣汰机制;(4)完善监督管理机制。29张鼎如、朱辉煌认为,机制是各种制度及其功能的相互配合。高校党的执政能力的增强机制应包括:(1)客观的可定量观察的评价体系;(2)党的代表们的选拔任用机制;(3)足以调动党的代表们主观能动性的激励机制;(4)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和健全纠错改正机制。30黄明哲认为,构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保障机制,要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着力:(1)形成富有创造活力的动力机制;(2)建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3)建设创新干部教育培训机制;(4)建立和完善执政能力建设的评价机制;(5)建立和完善激励保障机制。31齐卫平、朱联平认为,执政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制度建设,应该建立能力运作机制。(1)建立执政能力的评估机制;(2)建立执政能力的培育机制;(3)建立执政能力的弥补机制;(4)建立执政能力的监督机制。32有论者指出,提高执政能力必须健全决策机制:(1)转变决策观念——树立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的观念;(2)遵循决策规律——提出任务,确立目标、调查研究,制定方案、权衡利弊,优选方案、民主表决,集体决策;(3)完善决策制度——实行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建立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完善重大事项专家咨询制度、健全重大事项公示制度、实行决策责任追究制度;(4)提高决策效率——完善决策辅助手段、减少决策成本、做好决策协调。33由此,逐步形成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提高决策水平和决策效率。第6页——“多视角说”。敖成兵认为,(1)强化党的执政意识是增强党的执政能力的思想前
本文标题:关于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探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747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