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关于图书馆馆藏质量评估指标的研究
关于图书馆馆藏质量评估指标的研究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10-11-0909:26:00]作者:庞弘燊龙丽编辑:studa20摘要将图书馆馆藏质量的评估放在一个四维的空间上进行,分别从建藏质量、组成质量、使用质量以及时间维度上来进行评估,在每一方面的评估都设立相应的评估指标,并对各指标所包含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分析。关键词馆藏质量;评估;指标馆藏是图书馆三大基本要素之一,是图书馆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图书馆开展读者服务工作的物质基础,馆藏质量将直接影响读者服务工作的效果。离开了高质量的馆藏,管理水平再高,服务手段再先进,都无法提供好的服务。有了高质量的馆藏,才会有高质量服务的可能,况且,馆藏质量控制也是图书馆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图书馆赖以完成各项任务、发挥各种职能的前提。所以,高质量的图书馆必须首先拥有高质量的馆藏。那么,怎样去衡量馆藏质量?在《省图书馆评估标准细则》(广东省)中列出了有关馆藏质量的具体标准,其中包括了文献采选方针与执行情况;呈缴制度与执行情况;地方出版物入藏种数占地方出版物种数的百分比;建有地方文献专藏体系;多卷书、连续出版物入藏完整率。但是这些标准仅仅能从量上来衡量馆藏的质量,作为一个完整的评估指标,馆藏质量的评估应该是质与量的统一。本文拟就图书馆馆藏质量评估指标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以期对图书馆完善馆藏资源建设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质量,一般指产品或工作的优劣程度,那么馆藏质量,自然也就是指馆藏的优劣程度。评估是指对事情或事物的评议估计、评价,而对馆藏质量的评估,除了要从量上进行评价之外,还应该从质上进行。馆藏的质量构成是多方面的,现代图书馆馆藏构成实现了由单纯印刷品资源向印刷型资源与电子资源、网络资源并存的转变,急需推出一整套集成统一的馆藏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所以对其评估的指标也应该综合地包括各方面的内容。馆藏质量评估指标可以放在一个四维的空间,即从馆藏的建藏质量、组成质量、使用质量和时间四个方面分别和整体来评估。1四维空间的构建衡量一个现代图书馆是否名副其实,不能单纯看它实际拥有的馆藏量,只有量与质的统一才是评价馆藏的准确标准。而对图书馆馆藏质量的评估,我们也不能单单从量或质的某一方面去单维度、孤立地评估,而应该是从多方面、多维度综合的来进行评估。馆藏的质量无论从量上或质上来说,都与馆藏的建、构、用这三方面密切相关的。建,即馆藏的建藏;构,指馆藏的构成;用,就是馆藏的使用。于是,对馆藏质量的评估,便可以分为建藏质量评估、组成质量评估以及使用质量评估这三方面。如图1所示,这三方面的评估便构成了一个馆藏质量评估的三维空间。但是仅仅从这三方面孤立去衡量图书馆的馆藏质量,仍不足以完全考核图书馆馆藏建设的质量,而还应该将这三个方面的评估放在一个线性的时间维度当中,发展地去看待和评估图书馆馆藏的质量。而图书馆的馆藏质量的建、构、用以及时间除了在空间上呈现出多维的结构外,在时间的维度上,馆藏的建、构、用还呈现出一定的先后继发联系性。馆藏的建藏是基本也是前提工作,它是决定馆藏的组成质量以及使用质量好坏的前提条件,只要把建藏质量搞好了,馆藏的组成质量以及使用质量也会相应的得到提高。馆藏的建藏、组成、使用,是控制图书馆馆藏质量的必经的过程,图书馆的馆藏质量控制经过每一轮的建、构、用的环节,不断地提高图书馆的馆藏质量水平。在每一个环节当中,我们应该设立相应的评估质量指标,因势利导,使图书馆的馆藏质量建设向着预期的方向健康发展。2建藏质量指标建藏质量指标是指在建立规划图书馆藏书时整体的质量指标,这些指标应该从图书馆购书经费的使用、藏书量的多少、采选图书的质量、馆藏建设是否具有特色新颖性等方面去衡量。2.1经费使用图书馆的文献采访人员应从实际的情况出发,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合理使用有限的购书经费,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应有的经济效益。2.2馆藏量馆藏量是评价一个图书馆规模和服务能力的基本标志之一,对馆藏量的评估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藏书数量。藏书数量的多少是衡量一个图书馆规模的标志。图书馆历年所藏书的总量必须与其规模相吻合,比如省级馆、地级馆、县级馆以及高校图书馆都必须藏有与其规模相符的藏书总量。藏书总量的统计既包括入藏的纸本资源还涉及购买的电子文献。(2)馆藏文献覆盖率。这是指文献占各学科领域文献的比例,它是衡量图书馆收藏文献完备程度的重要标志。从文献资源整体建设来看。这种覆盖率越高越好,但就一个具体图书馆而言,也应根据需要和条件,使主要服务对象方面的文献收藏达到较高的完备程度,否则,就难以形成馆藏文献特色,读者的满足率也将降低。(3)新书增长率。体现馆藏的时效性。文献的时间结构不仅反映了知识记录源远流长和推陈出新的纵向关系,也从另一侧面反映了文献的质量。国内学者研究发现,读者借阅近十年出版的中文科技图书占历年出版科技图书流通总量的80%,而文献的半衰期也揭示了这一变化规律。国外学者研究表明,含有新信息的文献约占现有文献总量的25%。这就是说,只要购入这25%,就能保证近乎100%的信息完备性。所以,把新书增长率作为图书馆文献质量评价内容是很有意义的,它可以鼓励图书馆加快文献的更新。2.3采选图书质量(1)明确的采选方针。图书馆必须有明确的采选方针,制定完善的采访计划,在采购中处理好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合理分配经费比例。其主要内容是图书经费的分配,一般分为三个部分,即中外文图书经费、期刊图书经费和其他经费。中外文图书经费的使用必须具体,如每月预计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图书经费的多少。预定外文图书经费的多少,以及直接现场选购图书多少等都要明确,以便控制。(2)保证购置书的质量,不买盗版书,不能有害读者身心健康。(3)提高采访人员的素质。图书馆职能的发挥离不开采访工作,而采访工作的好坏主要取决于采访人员的素质。所以图书馆要着重加强图书采访的团队建设,提高采访人员的素质,提高其业务水平,让他们能善于从“书海”中把利于改善馆藏质量的各类图书优选出来。2.4馆藏建设特色馆藏建设应该具有特色新颖性,比如有些省级图书馆系统会收藏本省非正式出版的地方文献(如本省年报等);还有些地级图书馆建有地方文献专藏体系以及设有地方文献阅览室或在开架阅览室设置地方文献专区,或设有地方文献目录;高校图书馆的某些符合本校学科建设和教学科研需要并有长期积累、独具特色的文献资源等。我们应该鼓励图书馆因地制宜,建设并发展自己有特色的馆藏。转3组成质量指标所谓“馆藏的组成质量”是指馆藏体系的整体质量,它应该从馆藏组成的内容质量以及结构质量上去考虑。3.1内容质量馆藏的内容质量,主要通过馆藏的学科门类、各种类型图书文献本身的知识情报价值来体现,馆藏的内容质量是科学价值、现实价值与参考价值三者的统一。对馆藏内容质量的评估,可以从馆藏的深度以及新度上来进行评价。馆藏的深度主要指的是保证一馆重点藏书收藏的系统性和完整性,重点藏书是根据图书馆的主要任务和主要读者对象的需要进行选配的某些学科、专业或专题范围内系统完整的书刊资料,是馆藏范围中核心部分和主体部分。各类图书馆都要针对纸本文献和电子资源建立特色的重点藏书。而所谓“藏书的新度”是指各学科领域里最新书刊在馆藏总数中所占的比重,即藏书的新颖程度,它是藏书质量的宏观指标。藏书的新度通常从两个方面来体现:(1)新书率。即新书数与藏书总数的比,写成公式,则是:新书率=新书(纸本和电子)的种数(或册数)/藏书的种数(或册数)×100%或新书率=半衰期内文献量(纸本和电子的种数或册数)/馆藏文献总量×100%这实际上也规定了什么是“新书”,我国通常指出版时间在5年以内的书为新书。(2)藏书的新度表现为书刊中包含的新理论、新观点、新材料、新方法和新工艺的多寡。很显然,所含上述“五新”越多的书就越是新书,包含新书的数量越多的藏书,其新度就越高。而新度越高的藏书,它的质量就越高。3.2结构质量馆藏体系的结构质量,即馆藏体系结构的科学合理程度。藏书结构状况是馆藏评价的重要内容,合理的藏书结构必须能反映图书馆所在地区或所在单位的特点,对馆藏结构的评价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1)学科门类结构。即各学科门类的藏书比例,这些比例要和本馆读者需求相适应或基本适应。(2)文献类型结构。主要考察不同类型、不同出版形式的文献比例以及与读者需求相适应的状况。(3)等级结构。美国的“五级藏书制”提出了藏书结构框架模式,这个模式是按照读者需求种类和保存任务,结合原有藏书密度和现在搜求深度来表示五级藏书的不同标准要求,即完整级、研究级、学习级、基础级、最低级。要考察本馆收藏的各学科各类型文献是否体现了一定的层次级别,这种层次级别与读者的需求类型,需求层次是否相适应。(4)时间类型结构。按出版物的产生时间,可将他们划分为属于不同时期的馆藏资源。有些学科的藏书,具有从古至今的历史发展的系统性;有些期刊和连续出版物累积几十年以来的完整收藏,成为史料和珍藏。(5)文种结构。考察馆藏资源的文种比例,分析这些比例是否与本馆读者掌握的语种状况相适应。是否和各语种文献的出版量大体相适应。(6)馆藏组织结构。指是否采用了科学、标准的分类法,例如国家标准分类法——《中图分类法》,是否归类正确,反映充分,排架准确无误,馆藏是否较好地反映各学科之间的隶属、并列、交叉、相关等关系,馆藏的划分和布局是否充分考虑馆藏的特点和藏阅合一的需要,形成严密的体系,使之既有利于管理,又有利于整体效能的发挥。4使用质量指标藏是为了用,馆藏建设的目的就是充分发挥馆藏的使用效果。馆藏建设的成效如何,馆藏质量的高低,最终要通过馆藏的使用质量反映出来。馆藏的使用质量,受着图书馆藏书对知识信息的提供和读者对知识信息的需求活动中多种因素的制约。就藏书的质量而言,馆藏使用质量,包括满足读者需要的程度,藏书被利用的程度和读者使用后所产生的阅读效果。4.1藏书满足读者需要的程度藏书满足读者需要的程度,可以通过藏书保障率、藏书拒借率和藏书适用率来体现。4.1.1藏书保障率。藏书保障率即是图书馆每个读者平均占有的藏书量,或每个读者到馆一次可以获得的藏书的平均数量(不计借阅规则的限制)。其计算公式如下:藏书保障率=馆藏(纸本和电子馆藏)总数(种数或册数)/读者总数(人数)×100%它既是从数量角度来评价馆藏文献的指标,又是馆藏文献质量评价的基点。必须先有一定数量方可有质量,数量是质量的基本保证。因此,馆藏文献保障率是评价馆藏文献数量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衡量一个图书馆的发展状况或满足读者需求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4.1.2藏书拒借率。藏书拒借率指一定时间内,在读者提出的合理借阅要求中,未借到书刊的数量占读者所要借阅的书刊总数的百分比。其计算方法如下:藏书拒借率=没有借阅到书刊的数量/要求借阅的书刊的总数量×100%藏书拒借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就藏书来说拒借率的高低标志着藏书质量的好坏。根据藏书稳定状态理论,质量高的藏书,其拒借率不应高于20%。4.1.3藏书适用率。根据文献的老化规律,其“半衰期”(现时正在使用的文献中的较新的一半的出版时间)平均约为5年。图书的最大借阅年限与期刊引文的最大年限有着相似之处,也是在2到4年后。以当年读者利用图书种数与前五年入藏图书种数的比率来计算适用率,比较合理。因此,藏书适用率的公式可以这样表示:藏书适用率=当年读者利用图书(纸本或电子)册数/前五年(含当年)入藏图书种数×100%至于期刊,由于每个馆每年订购的种数(以1种1份为标准)基本是稳定的,除了停刊或因需要增订新刊外,都具有连续性和稳定性的特点。这样,以“种”为单位计算期刊的适用率,就更为准确。期刊适用率=当年读者利用期刊种数/馆藏期刊种数。4.2藏书被利用的程度藏书被利用的程度,可以用藏书利用率(也称周转率)来量化表示。藏书利用率指一定时间内,读者借阅书刊的总册数占馆藏书刊总数的百分比。其计算公式为:藏书利用率=藏书(纸本或电子)借阅册次数/馆藏文献总数×100%利用率高低是对馆藏质量、馆藏结构等方面的综合反映。一般来说,藏书利用率越高,说明藏书越符合读者的阅读需要,说明藏书的知识信息被开发、利用得越充分,其质量也
本文标题:关于图书馆馆藏质量评估指标的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754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