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关于大一学生对考试作弊认识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一学生对考试作弊认识的调查一、调查背景在目前的高校教育体制中,考试已经作为评估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主要方法和途径,但是每到期末考试时,高校大学生作弊的现象就频频出现。有的学生托作弊的福,不仅赢得了名声,还拿到了奖学金,而那些没有作弊的学生便感到非常的郁闷,这种现象严重打击了不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不少原本不屑于作弊的学生也深陷于作弊的魔爪。考试作弊使教师无法掌握学生的真实水平,学校的教学质量难以把握,不讲诚信的风气蔓延,大学生的价值观被扭曲,社会形象受到严重影响。而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接班人,如果这样下去的话,能成为国之栋梁吗?我们很担心。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诚信在考场中缺失呢?为了全面了解我校大一学生的学习现状,深入了解大一学生的学习规律,以便更好地改善教学活动,营造更加有利于大学生学习和成长的校园环境,因此我们对重庆大学虎溪校区进行了相关调查。二、调查的主要内容(一)调查时间我们于2011年12月16日至2011年12月17日,对本校大一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二)调查地点此次调查主要集中在重庆大学虎溪校区(三)调查对象此次调查的对象重庆大学2011级同学。(四)调查方法采用问卷抽样调查的方式进行调查。(五)调查组组成人员甲乙丙丁(六)人员分工:甲进行编稿。乙设计打印问卷。丙和丁发放问卷,分析总结问卷。最后大家在一起讨论总结。三、调查的目的和意义大学生是即将步入社会、服务社会的高级专业人才,在社会中处于一个承上启下的地位,肩负着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的历史使命,因此,他们不但要具备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有良好的品德。而现在在大学中各种考试作弊现象层出不穷,甚至出现了作弊的产业链(四六级包过、计算机等级考试包过……),鉴于此类问题的严重性与解决该问题的迫切性,我们小组希望能够通过我们的努力找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减少此类问题的发生。四、调查过程首先,由甲同学制作一套科学合理、切中要害的调查问题问卷。其次,乙与丙发放和收回填写好的调查表,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得出数据,完成调查的前期工作。最后,由丁完成报告。五、调查分析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见附件1)100份,回收有效调查问卷93份。其中男生占84%,女生占16%;理工类学生占86%,文科类学生占14%。最后对回收的有效调查问卷进行了数据统计处理:(一)关于大一学生对考试作弊的认识的调查问卷统计ABCDE163.89%17.00%5.55%5.55%8.33%2.多选21.78%16.83%27.80%24.85%6.93%316.67%16.67%27.78%19.44%22.22%419.44%16.67%19.44%22.22%22.22%522.22%16.67%19.44%13.89%27.78%613.89%27.78%13.89%19.44%25.00%744.44%19.44%11.11%19.44%5.56%822.22%22.22%11.11%27.78%16.67%927.78%22.22%5.55%25.00%19.44%10.多选18.76%45.31%17.19%10.94%7.81%1155.56%38.89%2.80%1225.00%27.78%5.56%25.00%19.44%1333.33%16.67%16.67%19.44%13.89%145.56%8.33%16.67%38.89%30.57%1569.44%5.55%22.22%(二)调查结果总结通过上述调查结果的分析,有近80%的同学不认为作弊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大部分同学对于考试作弊是反对的,当然也有14%的同学持相反意见。有41%的同学认为不能容忍作弊这种欺骗行为,有44%的同学认为作弊是一件羞耻的事情,近69%的同学认为自己不想因为作弊而失去更重要的东西,如个人原则、自己的形象等,51%的同学认为作弊不妥,这是一种不良行为,不利于形成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及人生观,不利于养成大学良好的校园环境。总体来说,同学们对作弊都是持反对态度的。我们小组根据调查报告的数据,,并结合自身的所闻所见,就此得出了一些结论。六、大学生作弊的原因分析:1.学生自身的角度(1)学生学习的动机不纯。有的学生对考试成绩很在乎,相通过作弊取得好成绩来达到人生的理想目标,在大学中,只要你挂了科,评优、保研等等好事都将与你无缘,这是一个很残酷的现实问题。在调查问卷第10题中有将近17.19%的同学认为作弊的目的就是为了拿奖学金或满足虚荣心。也有的学生平时学习不努力,把大部分时间花在上网打游戏,聊天等虚度光阴的事情上,而放松了对自己的学业要求,忽略了上大学的首要目标,以至于对考试成绩要求不高,只要及格就可以了。在调查问卷第10题中有将近45.31%的同学认为作弊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挂科。有近45%同学认为有些不重要的考试就可以作弊,因为这些考试既然不重要,那就没有必要认真对待,这些知识也就不用要全部掌握,只要自己有个了解就行。有53%的同学认为学习虽然是为了掌握更多的知识,但是在学校显然成绩更重要,因此为了一个好成绩而去作弊是很有必要的。(2.)学生的错误心理影响。有的同学看见他人作弊不仅没有让老师发现,而且还获得了好成绩,产生了不满心理,在调查问卷第10题中有将近10.94%的同学认为作弊的目的是因为别人都作弊我也作弊,否则心理不平衡。在我们的调查中还发现有18.76%的同学则是受到了他人的怂恿,一想到别人作弊没被发现,自己也产生了一种侥幸心理,觉得自己也不会被发现,于是就作弊了。还有7.81%的同学认为是出于其他的目的而作弊。再就是学生的心理负担比较重,在第(7)题中看出有近24%的同学认为作弊以求得高分是为了对父母有个好的交代,父母辛辛苦苦送学生来学校读书,就是为了让子女有出息,学生不忍让父母失望,但自己也没有一个很高的水平,就想通过作弊来获得好成绩,让父母高兴。做子女的对父母有这样的心是值得的肯定的,但是方法不对,这也就违背了父母的初衷,到头来只落得一场空欢喜。2.学校角度分析从第(11)题可以侧面的看出,学校没有把诚信教育完全落到实处。例如,在大学校偏僻处乃至厕所的墙壁上都有关于作弊产业的小广告,学校对这些不起眼的广告是否重试过?对此我深表怀疑。这些小广告无疑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作弊机会以及作弊技巧,很多学生看到那上面介绍的天花乱坠,心里也知道这些广告不很可靠,但是还是忍不住打个电话过去。另外,学校没有加大诚信教育的力度。在考试时,考试座位安排不合理也是一方面原因,部分监考老师出于维护自己班级的荣誉以及其他方面的原因,看见自己认识的同学就放松了考场的要求,隐性的为他人提供作弊的机会。3.社会角度分析从第(15)小题,有69.44%的同学认为学生作弊现象与现阶段社会的评价体系有关。现在大家普遍看中的不是你的能力,而是你的分数或者说是一大堆资质证书,如英语四、六级证书,计算机二级证等。也只有具有了这样或那样的学历和证书,你才可能有更多的机会和别人去竞争,如果没有这样或那样的证,对一个人今后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因此在社会上也衍生出了一批“哈证族”。还有就是当今社会诚信的缺乏,进而影响了学生的价值观念。也就产生了像学术抄袭现象,大学生诚信还贷之类的问题。有5.55%的同学则认为这二者没有关系,还有22.22%的同学没有考虑过这些问题。七、大学生作弊的方法分析学生的作弊手段主要有夹带纸条、考前在桌上写字、趁机偷看别人的试卷、使用手机和找人代考等等,其中有24.85%的人见过或使用过的作弊方式是使用手机,这个比例是相当大的,现在大学里手机的普及也的确造成了这样一个问题。传统的方法如夹带纸条仍然是学生作弊的主要方式。八、如何减少大学生作弊综上所述,针对高校大学生舞弊的现象,我们同样也打算从社会、学校。学生自身三个方面着手,提出一些解决的方法。从学生自身角度:学生自己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平时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玩乐,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始终记住来大学的根本目的是学习更多的知识,而不是做一些与学业背道而驰的事情。在上课时,认真听老师讲课,做好笔记,课后认真完成作业,尽量做到平时作业不灌水,谦虚好学,脚踏实地,而不是弄虚作假,糊弄人生。另外,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诚信讲座,加强自身文化素质与道德素质的修养,在日常生活中,从小事做起,以诚信处世。始终谨记父母的辛劳,常怀感恩之心,以此成为自己学习动力的一部分。只要平时功夫下的深,哪里需要考前抱佛脚。从学校角度:学校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念,注重人才的全面性发展,将学生的诚信教育作为日常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平时就注重学生的诚信意识培养,组织学习广义上的诚信(不仅仅局限于考试诚信)。老师应当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改变日常授课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老师也要使自己的监考严格,不给学生作弊的机会。清理野广告并禁止个人或团体在学校打各种各样的包过广告,净化校园环境,营造良好学习氛围。从社会角度:政府以及相关团体积极开展诚信宣传,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社会环境,从观念上树立全新的人才观,摒弃只注重高分数、高学历的畸形人才观。大学生在校学习,其中一个目的是为了未来的就业,那么在当今社会的就业方面,雇主应该以多元的方式来衡量人才,给学生广阔的施展才华的机会,提高使用人才的效率,不要让学生成为“考试的机器”。九、思考以及启示大学学习,努力第一。学之大者,为国为民。考试诚信,利人利己,杜绝作弊,从我做起。
本文标题:关于大一学生对考试作弊认识的调查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755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