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关于山西剪纸艺术的研究
关于家乡剪纸艺术的研究五年级(77)班指导教师:宋春丽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剪纸作为一项家乡流传已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家乡的文化史上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它代表了家乡文化的内涵以及家乡人的文化思想,是我们家乡不可缺少的文化传统。但展望现在的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人们渐渐接触到国外各种各样的文化艺术,将本土文化遗忘在角落,忽视了传统文化艺术的价值。通过对家乡剪纸艺术的起源、发展及剪纸手法的研究,深入挖掘剪纸艺术的社会存在意义,让荡漾了千年的剪纸艺术从遗忘的尘堆中走出,重新闪耀它独特的艺术之光,并唤起人们对传统文化艺术的关注。于是我们开展了关于家乡剪纸文化的一系列研究学习。二、课题研究的目的:1.通过研究实践活动,使更多的同学了解家乡剪纸的由来和发展以及家乡民间剪纸的艺术美。2、通过合作小组的实践活动.,提高自身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社会调查实践能力,当一回生活的小主人。3、通过信息反馈,认识传统艺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应引起人们对优秀传统艺术的关注;发扬传统艺术美。三、研究组成员及分工组长王阳负责整个研究活动的计划、组织副组长郭子珍协助组长做好各项工作,撰写报告组员邓云捷负责查找家乡剪纸的资料、图片郭晓华负责查找家乡剪纸的资料、图片赵子坤负责拍照、材料、资料的收集郝嘉玮负责拍照、材料、资料的收集郭世爱进行问卷调查、总结问卷调查结果四、研究方法与过程研究方法:我们将在图书馆,网上查找关于家乡剪纸文化的资料,我们将通过调查问卷来了解人们对家乡剪纸文化的了解程度,我们还要将家乡剪纸文化的内容分类,便于让人们更好的了解家乡剪纸文化。1、小组成员在一起讨论问卷上的问题,并开始对问题进行筛选2、问卷打印后将问卷分发给不同的人群3、回收问卷,对结果进行整理分析研究过程:1、确定研究课题,并对课题进行初步探讨,确定本组研究的大概方向2、对组员的工作进新分配,并开始着手各自分工3、展开调查,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家乡剪纸对人们生活的影响4、小组成员在一起对结果进行汇总并讨论5、对所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并加以分析,从而得出课题结论6、撰写研究报告五、研究结果及体会(一)节日民间剪纸产生在劳动者之中,劳动者的审美情趣又直接受他们所处的地理环境、社会生活和社会心理的影响。凭黄河水、黄土山养育的家乡人民具有粗犷豪放、朴实敦厚的气质和性格。他们飞剪走纸,将自己的情思、才华和美好的心愿都倾注在朝夕相伴的剪纸中,构成了特有的地域习俗与人文心态,并显示着极高的审美价值。我们家乡的剪纸,呈圆润秀丽、纤巧精细的风格。剪纸在民间的流行,往往伴随着生辰、婚嫁、丧葬、喜庆节日和日常生活。生活习俗是促进剪纸发展的社会因素,同时又形成了丰富的剪纸内容和不同的剪纸样式。狮子剪纸1、春节春节是人们对“物侯历法”认识上的纪念活动,因此显得尤为隆重。其时屋里院内都要进行装饰,窗户上贴得花蓬蓬、门画楹联红彤彤,色鲜花艳,迎风飘拂的五彩门笺更增加了节日的气氛。在家乡农村尽管院门上贴着门画、对联,挂着门笺,还要再剪贴一对“桃核”,(“核”方言读hu)“核”谐“符”音,袭承古时称“春联”为“桃符’的习俗。而“桃符’在庄稼人的心中可不是“春联”的意思,仍旧保留着古老传说中‘桃符”的驱疫逐鬼、避邪禳灾的原意。新年前夕掸尘扫房,家家窗明几净,洁白的窗纸上贴满红红绿绿的窗花,别有一番凤韵。贴鱼,贴鸡,贴虎,贴各种花卉、飞禽走兽。民间贴“鱼和鸡”,喑喻“吉庆有鱼”。而贴虎可能和中华民族对虎滕图与虎宇宙观的崇拜有关。2、元宵节元宵节家家门前悬挂彩灯,灯的造型千姿百态、各具特色,彩灯上张贴的剪纸丰富多彩。以影形而转动谓之“走马灯”,刻镂的灯花为适应转动均是侧面侧身,灯花的功能是美化灯,这就要求剪出的花样必须契合透光照明,为此,灯花的线条比较纤细,黑白对比不太明显,块面相间比较均匀。(二)用于人生礼仪的剪纸孩子诞生是家庭中的一件大喜事。作长辈的为这新生命都得庆贺一番。先用红纸剪个大大的、不做任何装饰的掐腰“葫芦”贴在门上,一为报喜,宣示添丁增口了,也为新生儿纳吉求福,禳灾祛祸;二为报信,也就是一种门标,人们深谙此俗,也就不随便出入了。此外,新生儿为男婴者,在门墩上用煤炭块压一片方形白纸,喻品行方正,洁白无瑕;女婴者则压一块红纸,喻洪福齐天。孩子长大,父母为儿女的成婚大礼竭尽全力,祝愿他们和和美美,白头偕老。我们从新娘的陪嫁品、新郎的迎娶用物以及亲朋好友馈赠礼品上的剪纸,可以看出这种心情。新婚之典,凡使用之物都要有“礼花”覆盖。“礼花”亦称“喜花”,自然悦目好看,充满喜气,而礼花上的象征之物,诸如花卉草木、器皿吉物、字意图案等,又是托物寄情的艺术手法,往往包容了人们无法言传的理想、愿望、祝福。就拿洞房窗户上剪贴的“扣碗花”来说,其造型两碗相扣严丝合缝,含“合卺”的实意。卺,是瓢,一瓠剖两瓢,两瓢相合谓之“合卺”。此外,“鼠闹葡萄”、“鼠拽瓜瓜”、“鼠拉鸡子”、“石榴鱼”、“抓髻娃”为内容构成的剪纸也同样含有生殖繁衍之意。多少年来,人民群众对剪纸中特有的恒稳趋同的题材,浪漫放达的形式结构,朴素明晰的象征寓意是明白的、理解的、接受的。由此而知,家乡剪纸中凝结了承传久远的集体心智,在作品中表现了社会形态、人类历史与丰富的心理。祝寿仪式中宾客贺寿,在乡村一般携带的都是自制的寿馍,馍上再苫一帧朱色剪纸日“寿桃葫芦”。或者剪蝙蝠(蝠谐福)、鹿(鹿谐禄)、寿星三种构成的纹样。一言以蔽之,盼望福寿双全。民间殡葬礼仪极为冗繁。殉葬之物都是用纸剪出的,有金山、银山、摇钱树、聚宝盆、童男童女,名堂很多。人们怀着笃诚之心寄托对已故亲人的追怀、纪念,精心细致地剪制彩幡、花卉与殒者生前所喜欢的玩物用品,为谢世者安排一个富富裕裕、快快乐乐的世界。究此习俗的由来,是从上古殉葬奴隶、陶器物品的礼制延续而来。(三)用于日常生活的剪纸用于日常生活的剪纸形制较大,构图饱满,装饰华美与其所附属的民俗仪式相统一。作为具有实用与审美双重功能的家乡剪纸,是人们生活中最廉价的装饰品,也是最能体现主人意愿的精神产品。墙画,顾名思义是贴在墙上的花。它篇幅较大,而且带有浓厚的故事情节,如《八仙》、《娶亲》、《老爷送外甥》、《老鼠嫁女》。这类大型的剪纸在家乡的山庄窝铺是常见的。早先的墙花很可能是充当年画来美化居室、点缀环境的。现在虽说五彩胶印的年画既经济又美观,可是多少年来在山村形成贴墙花的习俗一直存在。墙花能延续迄今,固然不能排斥传统的生活习俗,也不能忽视墙花的作者是农村广大劳动妇女这一人的因素。她们是生活美的创造者又是表现者,最懂得人民的愿望和审美习惯,她们灵秀的悟性和对生活的真诚热爱是一体的,她们带着深厚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去表现自己或者周围的人与事。就凭这一点,任何印刷品都是替代不了的。粮仓、水缸等盛物器皿是人们着重美化的“天地”。一般都喜欢贴鱼,粮仓上贴鱼象征家有余粮;水缸上贴鱼喻如鱼得水,有鱼必有水,源源不竭之意。早先刺绣底样除笔绘外,大都是用薄而韧性强的纸剪出所要绣的图纹,然后贴在底缎上再施以绣工。剪样的做法很简便也很经济,既多产又来得快,只要找张薄纸依样可以剪出多张,而且还不走样。它比手绘流传面广,因此,在民间散存着相当数量的刺绣底样。刺绣纹样采用最多的是动物、植物以及几何图形。这些剪纸,手法简炼、概括,富有抽象趣味。常见的饰物有“枕头顶”、“鞋面”、“衣领”、“袖边”等。所剪的内容由绣品的用途而定,象婚嫁用的“枕头顶”、“鞋面”、多取“龙凤呈祥”、“凤戏牡丹”、“龙戏珠”、“麒麟送子”、“鱼戏莲”、“如意石榴”等吉语嘉言,喜庆祝福的内容。用于儿童的肚兜兜、围嘴儿、鞋子、帽子,则多取虎型、狮型、鱼型,皆喻活泼可爱、虎虎有生的意义。若是寿公寿婆穿着的服装,剪“团寿”、“长寿”变形字,或者“五蝠捧寿”、“福寿如意”、“杞菊延年”、“松鹤长春”等图案。她们剪出的服装装饰纹样或是器皿装饰图案,都充满她们心中的真实感情,也充满她们活泛的灵性。这是剪纸艺术能在家乡扎根的原因。反映生活与戏曲故事的剪纸生在黄土地,长在黄土地的家乡作者,熟谙周围的一草一木,青山绿水,民情乡俗,加之她们多少年练就的徒手行剪,随心所欲的剪技,产生在她们剪刀下的农耕收打,辗米磨面,驾车驭马、挑水背柴、养鸡喂猪、纺线织布、缝衣做饭等等,无不烙上她们热爱生活,熟悉生活的印迹。既反映出农村色彩斑斓的生活,又折射出朴实厚道、质直善良的民风。她们的剪纸作品情深意浓,是生活的赞歌,也是生活的记录。家乡戏曲有着久远的历史。戏曲深入闾闫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同时也为民间剪纸艺术家们在题材、人物动态、故事情节上提供了再度创造的借鉴素材。民间流传的戏曲剪纸中,有诙谐幽默的店小二、强悍威武的焦赞、秦英、足智多谋的诸葛亮、教子成人的王春娥、英姿勃勃的穆桂英、铁面无私的包公个个活灵活现,呼之欲出。剪纸在一片薄纸上施艺,难以包容戏剧的全部内容,只能抓取其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情节、场面、人物造型动态予以塑造。因此,人物必须概括、夸张,形象必须传神有情。《吕布戏貂蝉》凭借作者娴熟深厚的艺术功力,通过人物的眼神与动态,将一个“诱”、一个“戏”剪得栩栩欲活。(四)家乡剪纸的特点家乡民间剪纸的体裁格式,根据各地民俗与实用需要因物、因事制宜。最常见的是窗花,它的大小根据窗格的形状来定。如晋北一带窗户格式有菱形、圆形、多角等样式,窗花也随窗而异,小的寸许,精致灵巧,稚趣横生;大者有四角、六角、八角呼应的“团花”,素雅大方。忻州一带,欢庆春节,或操办婚事都要贴“全窗花”,即剪出柿子、如意、牡丹、佛手、莲花、桂花等,祝愿新媳妇善于女红,早生贵子,美满幸福。凤凰戏牡丹家乡民间剪纸的风格,总体来说,具有北方地区粗扩、雄壮、简练、纯朴的特点。但是,因地域环境、生活习俗、审美观念的木同,各地剪纸又有差异。我们家乡的剪纸,多为单色剪纸,风格质朴、粗犷。那么,我们说这剪刀下的艺术便是常青树上的花和果。民间剪纸扎根于民间,流传于民间,土生土长,土香土色,永远散发着艺术的芬芳。附:图片资料(五)调查问卷及结果本次调查地点在张庄小学四年级和村里村民。我组成员准备好了纸笔,以供被调查者使用,即填即收。问卷发放100份,收回100份。被调查者在性别组成上基本持平,男性51人,女性49人。1.您对剪纸感兴趣吗?A.感兴趣。B.一般。C.不感兴趣。2.您家里有剪纸作品吗?A.有.B.没有.3.您在哪些地方看到过剪纸.A.自家窗户.B.商店橱窗.门上.C.校园手工课程.4.您所看到过的剪纸图案有哪些?A.动物类.B.字类如(”福””合家欢乐”等)C.植物类.花.树等)D.人物类.E.其他.5.您认为剪纸主要作用?A.中国优秀文化传承.B.动手能力培养.C.喜庆气氛渲染.D其他.6.您认为剪纸文化有必要传承下来吗?A.有.B.没有.C.可有可无.调查结果:1、人们对剪纸文化认识很少。2、人们对剪纸文化很不关注。3、我们尽力向人们介绍剪纸文化。4、剪纸传人很少,面临流传断。六、教师指导活动:(一)感受剪纸魅力,了解剪纸文化。1、班主任进行活动时间、基于研究性学习与剪纸活动流程安排的介绍。(谈话导入:同学们,家乡剪纸是民间美术中最具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一张普通的红纸,在民间艺人的刀剪之下,几经盘转,倾刻间就可以创造一个充满活力的剪纸世界。几千年来,剪纸以其独特的表现力,与人民生活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民族艺术史上,谱写着无声的乐章。)2、剪纸艺术作品的欣赏——《剪纸作品欣赏》配轻音乐3、欣赏传统剪纸艺术——欣赏家乡民间传统剪纸艺术.4、发放相关过程资料——过程资料表5、明确作品最终呈现方式——小报(手抄报)(二)收集资料,明确主题1、交流收集到的家乡剪纸来源和发展史资料2、交流收集到的家乡剪纸作品3、交流剪纸中的安全事项4、交流剪纸的工具5、交流剪纸的方法6、合作探究、自主选题(三)确定主题,交流研究方案(学生积极思考研究专题,自由参加课题小组,自主制定活动方案,这一切,都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呵护学生的兴趣爱好,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1、分小组,明确过程资料(剪纸照片、过程资料)2、学生交流查阅和收集的相关资料与信息。3、学生小组整理相关资料与信
本文标题:关于山西剪纸艺术的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759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