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旅游娱乐 > 关于开发金坑红色旅游资源的几点思考
在市委把渝东北地区定位为“长江上游特色经济走廊、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和长江流域重要生态屏障”的机遇期,在县委提出“旅游活县”发展战略之际,随县委考察团在利川、万盛、武隆学习后,作为全县旅游资源大乡之一的泥溪乡就打造城郊型休闲生态旅游度假目的地,作如下思考。一、优势—重在把握“泥溪木耳绿色天然,泥溪蜂蜜纯正地道,泥溪油桐国家免检,泥溪旅游醉客天下”,这道出了泥溪乡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的优势。1.自然禀赋丰。泥溪乡最著名的自然景观是南三峡自然风景区和11.7万亩森林公园,全乡森林覆盖率61.5%。龙窟峡奇、幽、秀、险,集渊潭、幽峡、秀瀑于一体,中华纹母、丝粟和獐子、果子狸等珍惜动植物不绝于目。火山峡雄伟磅礴,“月亮湾”、“三块石”、“牛肝马肺”的传说,更为其增添了几分婉约凄迷。藏龙峡一峡镇三乡,神奇险峻。鱼鳞森林公园、大水井森林公园,古木参天,荫翳蔽日,生长了200多年的马尾松解读着森林悠远。两大原始森林被称为珍稀植物园、野生动物园和庞大的天然“氧吧”。据有关旅游专家初步评价,南三峡自然风景在全国也属上乘。泥溪被誉为“原始生态乡”,既是回归自然的好去处,更是休闲度假的天然氧吧。2.人文底蕴厚。泥溪乡南三峡、鱼鳞森林公园所在村有许多渝巴一带保存最完好的,令艺术家赞不绝口的土家吊脚楼。部分村落农民保持着土法造纸、老式碾米、传统制陶、水磨机磨面等原始古朴的生产生活方式,一些老百姓还谙熟打连响、吹唢呐、打夯号子、车车灯、彩龙船等几近失传的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俗风情表演,相信现代都市人会对闻所未闻的原生态传统文化充满好奇,大开眼界。3.产业发展兴。泥溪乡是有名的“重庆市黑木耳之乡”,近年来,泥溪黑木耳产业逐渐发展壮大,“泥溪黑木耳”已经发展成为蜚声市内外的知名品牌,产品供不应求;泥溪土蜂蜜、泥溪香油、泥溪老白干、泥溪农家咸菜、泥溪山羊、泥溪桐油各具特色,深受顾客喜爱;泥溪藤编工艺品、竹工艺品、南三峡石、泥溪花鞋垫小有名气,这些都是很好的旅游商品。4.区位优势明。泥溪乡地处云阳县西南边陲,与湖北省利川市,重庆市万州区毗邻,北接云阳“张飞庙”、“彭氏宗祠”,南连万州“索特草场”,西承万州“潭獐峡”,东临龙缸国家地质公园、利川腾龙洞,距云阳新县城1小时车程,距万州主城区1.5小时车程。南三峡属云阳龙缸国家地质公园的重要板块、重庆市3A风景区潭獐峡的一部分,既可与周边知名旅游资源整体连片开发,也可单独开发,整合形成旅游精品热线,构建我县南部的“黄金旅游圈”。5.政策机遇多。云阳作为库区大县,不仅拥有西部大开发的普惠政策,而且拥有重庆直辖的优惠政策和三峡库区的特惠政策,再加上重庆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后三峡扶持政策的实施,推进“五大重庆”建设的战略部署,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国家对加快库区产业发展和解决移民就业、维护库区社会稳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抓住这些机遇,坚定不移地打好“库区牌”、唱好“发展戏”,云阳可争取大量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很好地解决制约云阳旅游发展的政策、资金“瓶颈”。只要我们积极争取,就有希望得到市委市政府、县委县府对我乡旅游业发展在资金和政策上的支持。二、突破——路在脚下(一)雕琢亮点,开展特色生态游1.准确定位统全局。主题定位:城郊型休闲生态旅游目的地。打造周末双休游品牌线。辐射半径第一层级为利川、万州、开县、云阳、忠县、奉节等周边区县。第二层级为重庆主城、恩施、宜昌等地。功能定位:核心功能:文体休闲•生态养生。辅助功能:农耕文化体验、农家餐饮体验、攀岩运动体验、徒步露营体验。项目空间布局:根据景区的风景资源、类型、价值及空间布局的特点,形成“一区、两园、三峡、四点”的规划结构模式。一区:黑木耳生态产业体验区。主要分布在泥溪至桐林的大溪河沿线,以观光黑木耳园区、参与黑木耳生产过程为主。二园:鱼鳞森林公园、大水井森林公园。以登山游览、科普教育、野营体验为主。三峡:火山峡、龙窟峡、藏龙峡合称南三峡。火三峡以开发漂流和户外运动—攀岩为主,藏龙峡以开发徒步露营游为主,龙窟峡以开发深谷探险为主。四点:一楼(沿河土家吊脚楼)、一房(复原泥溪历史古迹-七层房子)、一泉(协和大桥处温泉)、一术(协和村土法造纸术),这四点集中布置在南三峡入口处,规划建设综合休闲度假村。2.雕琢亮点提品位。打造“八大功能区”。将游客对生态旅游的认识从游览观光层面转向参与互动体验生态休闲项目上来。让休闲旅游“动”起来、“活”起来,“火”起来。乡村风情区:在泥溪河畔的协和村改造和建设一座古风古韵吊脚楼山寨,利用青石、鹅卵石铺就石梯、石阶。同时建立水车、碾子、风车、土法造纸术等农耕文化产品互动体验小区,开展游客互动活动。将打连响、车车灯等乡土文化搬上表演舞台,让游客尽享地域文化情韵,感受人文脉动的和谐统一。产业观光区:一是在泥溪至桐林的大溪河沿线培植十公里黑木耳产业园区,形成农业观光产业带。通过黑木耳采摘赛、菌种生产体验等活动增强游客的互动性和对旅游拳头商品的购买欲。二是在两个森林公园入口建设养蜂场,设立观赏区,让游客近距离体验养蜂采蜜乐趣。森林游览区:通过电瓶车、马车等游乐交通工具让游客穿行其间。同时在鱼鳞森林公园、大水井森林公园内设置战地游戏场、观景写生台、知青聚会园等,让游客徜徉在天然氧吧间,让艺术家陶醉在美丽大自然,让当年的知青朋友携领后代追忆“上山下乡”激情岁月。攀岩体验区:在火三峡峡谷间建立攀岩体验区,通过举办拓展运动赛、攀岩竞技赛等极限挑战活动,让游客体验“峡谷风从脚下拂”的临空刺激感。温泉疗养区:据勘测,我乡协和村境内蕴藏着较丰富的温泉水资源。在协和大桥处建设一处温泉康疗休闲度假区。建设温泉水疗楼一座,开设桑拿浴、冲浪浴等多个浴种,为游客去疾消疲。水上运动区:利用火山峡、河龙电站、太平电站水库开水上运动娱乐项目,开展隧道漂流、垂钓、划艇等水上娱乐活动。深谷探险区:龙窟峡幽谷悬崖,怪石嶙峋,鬼斧神工。峡谷两岸绿树环抱,高桥深涧鸟雀欢跃,是驴友探险的首选。配套服务区:根据休闲度假的需要,建设宾馆、健身馆、商场、餐饮、娱乐、汽车维修、停车场、游乐场等配套服务设施,让游客能在这里度假居住,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二)借船出海,打好旅游营销战一是借景引客。全力争取融入长江上游特色经济走廊、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云万利旅游循环圈,积极对接市内主城区、万州、利川等周边旅游市场游客到泥溪旅游。二是借会登场。紧扣市、县的宣传推介活动,积极参加各类文化、旅游交易会。大力推介泥溪的秀丽风光,打响“游在泥溪山水,心在自然徜徉”口号。三是借节推介。力争举办泥溪南三峡户外攀岩竞技赛、泥溪黑木耳丰收节等节会活动,邀请市及区县的电视台、报社、网络等媒体进行报道,利用节会效应宣传泥溪。四是借媒唱戏。充分利用网络、电视台、《重庆日报》、《三峡都市报》、云阳本地的媒体等,宣传推介泥溪,形成全市、全县上下关注泥溪、援助泥溪的浓厚氛围。五是借物造势。在城区主干道等处设立景区宣传牌等,设计制作旅游宣传折页,向游客赠送有泥溪旅游标志的藤编等纪念品,精心设计制作《泥溪旅游宣传指南》免费发放到游客或者私家车车主手中,进一步提升泥溪生态旅游的知名度。(三)突破常规,构建发展保障网实施政府主导型战略,推行旅游区(点)所有权归口政府、管理权归口旅游发展职能部门,经营权归口旅游发展企业,实现三权分立,理顺机制是由旅游业自身特点所决定的,也是实现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关键。1.建立科学运营机制。一是建立高效的政府机制。将县旅游局升位,完善职能职责。对旅游发展重点乡镇建议配备旅游工作专职副乡镇长,成立旅游办公室专抓旅游。二是建立效率型的企业机制。引导和允许旅游发展重点乡镇成立旅游开发公司,对辖区内的旅游开发全权进行市场化运作管理。对旅行社、酒店等旅游企业要加强管理,可以采取“以奖代补”方式予以鼓励发展。三是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对适合发展旅游的乡镇要进行分类,县考评办出台旅游发展考核指标体系进行定性考量,对重点旅游乡镇可酌减其他共性考核分值,使其心无旁骛集中精力抓旅游。2.建立多元投入机制。一是政府投入。注重各种政策资源整合,将生态公益林建设、扶贫开发等专项资金的使用,与生态旅游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有机统一起来,支持重点旅游产品建设。尤其是可以将三峡库区产业扶持基金进行切块,注入具有旅游发展前景的项目乡镇或者旅游项目。二是招商引资。引进有实力的企业参与景区建设和经营管理,鼓励民营企业发展专、新、特、精的旅游服务。三是社会融资。鼓励个体、私营等各种经济成分、社会力量兴办旅游经济实体,投资开发旅游项目,推进旅游投资主体多元化,政府采取“以奖代补”等形式对重点项目进行激励发展。四是贷款发展。加大旅游立项争资力度,积极争取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国内金融机构的项目贷款,用于旅游区的水、电、讯、路等基础设施建设。3.建立人才培育机制。一是选拔任用智能型的旅游行政管理人才。二是引进培育开拓型的旅游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三是聘请专业型的旅游相关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四是聘请专家型的旅游策划高级人才,建立运营策划团队。五是大力培育实用型的旅游服务人才。特别注重引进、培训优秀的导游。要在引才引智、大胆启用有建树的旅游人才上有新突破,适应旅游大发展的需要。(四)强势突围,打好功能配套牌在规划指导下,增强配套意识,促进“吃住行游购娱”等六大旅游要素协调配套。一是抓好“吃”。积极与乡土特色文化相衔接,推出农家野菜、本地黑木耳、小河鱼、玉米香、杂粮、粗馍、腊肉,特别是黑木耳系列套餐等多样农家土菜品种,满足游客口味。二是抓好“住”。要让游客有兴趣住下来。在发展景区景点配套服务区时,坚持上档升位,做好星级“农家乐”发展,提升接待能力档次。三是抓好“行”。牢固树立大交通观念,加快云阳南部等级公路的建设和改造升级(尤其是龙角—泥溪段的改造、泥溪—耀灵—清水段的建设、泥溪—票草段的建设、泥溪—协合建设、泥溪—两个森林公园的建设),打通衔接互通口,与省道、县乡道以及与集镇、景区相衔接,提高各主要景区之间的公路等级水平,形成便捷快速、四通八达的旅游交通网络。四是抓好“游”。围绕“一区两园三峡四点”重点扶持“八大功能区”等建设,精心包装开发,上规模上档次,满足老、中、青、幼等不同层次旅游者的需求;积极与龙缸国家地质公园、利川腾龙洞等周边著名景区对接,共同推出多样化的精品旅游线路。五是抓好“购”。针对我乡颇具特色和影响的黑木耳、蜂蜜、盆景、根雕、藤编等农耕文化产品,不断完善旅游商品产业链,让其成为平民化的旅游商品,代表泥溪旅游形象。六是抓好“娱”。充分发掘特色乡村文化底蕴,打造“乡情村韵”民俗文化舞台戏,将连响、车车灯、踩龙船、农家锣鼓、民间舞狮等乡土文娱节目搬上舞台。三、建议—盼在支持1.政策机构方面:建议县上出台《旅游产业发展扶持意见》,成立云阳南翳旅游管理委员会,统筹江南旅游开发工作。建议旅游发展重点乡镇配备专职副乡镇长,成立旅游办公室,同时成立旅游开发公司或者景区管委会。建议对旅游发展重点乡镇要运用一套旅游考核指标进行考量,实行“定编、定员、定责”。2.项目资金方面:建议财政、扶贫、水利、交通、农业、林业、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的项目资金与旅游产业培植挂钩,捆绑使用。建议三峡产业扶持资金要切块一部分扶持旅游产业。对重点旅游乡镇,县财政要集中安排专门工作经费。3.基础设施方面:一是路。建议改造升级龙角至泥溪、泥溪至鱼鳞公路,建设协合旅游公路、泥溪至枞林公路,满足旅游畅通需要。二是水。建议通过亚洲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解决南三峡、鱼鳞森林公园的饮用水源。关于开发金坑红色旅游资源的几点思考红色旅游是让大众了解革命历史知识,挖掘革命精神内涵,推动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和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效形式。红色旅游开发对于开展全民爱国主义教育和加强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和特殊价值,也一个地区文化内涵的物质基础,同时,还能有力促进旅游事业的整体发展。金坑乡境内的红色旅游资源比较丰富,在大力发展旅游业和我市南武夷旅游发展势头良好的背景下,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好这些红色旅游资源,并将它打造成为我市旅游的新亮点,为金坑老区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一、金坑红色历史和旅
本文标题:关于开发金坑红色旅游资源的几点思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760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