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关于考研趋势及考研目的的调查报告
青岛农业大学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论文题目:关于考研趋势及考研目的的调查报告专业班级:土木工程专业08级2班姓名(学号):徐韶霞(20082422)实践时间:2011年7月18日——2011年8月18日2011年8月20日关于考研趋势及考研目的的调查报告摘要:伴随着大学生的扩招,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并且今年公务员考试又有了一定的限制,许多本科生选择了考研这条道路,这种压力也影响了研究生,读研的目的变得更加多样化。一个新的问题被凸显出来:读研究生是不是一定要热爱研究?什么人最适合读研呢?部分同学盲目考研,导致文凭与工作能力成正比吗?目前考研数目急剧增加,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呢?关键词:考研目的硕士考研,即“参加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之意。其英文表述是“Takepartintheentranceexamsforpostgraduateschools”。考研首先要符合国家标准,其次按照程序:与学校联系、先期准备、报名、初试、调剂、复试、复试调剂、录取、毕业生就业、其他等方面依次进行。随着考研热的出现,许多学生选择留校准备研究生入学考试,但是大家的考研目的却各有不同,利用暑假期间,我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了100名暑假留校准备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同学,汇总起来,大家考研的目的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部分同学认为自己现在掌握的知识还不够,还想要掌握更多的知识,拿到更高的学历,通过考研来实现自己更多的愿望;但受金融危机影响,大学生就业面临严峻考验,纷纷踏上考研这条路,还有就是看着身边的好朋友同学都去考研,看着心痒痒的,自己也就跟风,想和他们一起去考研,同时放弃自己的追求与人生规划;当然也有的同学因为自己暗恋的人的学历比自己高,所以要考研究生,也有部分同学认为研究生的工资比本科生要高一些。学术与工作该如何取舍?考研过程中引起的相关问题不得不使各个高校进行反思。第一,许多考研的学生不上专业课,只是注重考研内容的学习,到最后即使考上了研究生,那也只是一个高的文凭,但并不具有研究学术的能力。第二,考研大军占位问题日益突出,各个高校准备考研的同学数量日益增加,以为占位的同学引起的冲突数不胜数。经过一年之久的日日夜夜奋战,不顾寒冬酷暑的天气,不论占位多少问题的产生,任何事情都挡不住考研的步伐。然而,考研之后回头想想,你又得到了什么呢?研究生毕业,拿到文凭后找到工作,工作能力是否也变强?能胜任此工作吗?只是学了一些书本上的知识,但无实践能力亦是无用,到头来还不如不去考研,既浪费自己的时间又浪费青春。不能说考研就是错,但是得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及规划,盲目跟风反而害了自己。两年后,谁敢确定那时候就业形势就比现在好还是坏,谁都不敢下定论。考研的优势无疑在于文凭高,知识面广,但在能力上就不一定比本科直接毕业提高的多,能力是靠你自己平时练就的,并不是说去考研你的能力就增强。如果考研是为了获得更好的职业,拿到更高的薪酬,假如你在在考研前就找到好的工作,你也许会放弃读研,选择就业。只为得到理想的工作而考研实在有悖考研的意义。因人而异,并非所有考研都是以这种心态去对待,但最主要的是要能做到不跟风,放弃自己的理想及人生规划。考硕年份报名人数录取人数考录比例考硕年份报名人数录取人数考录比例199724.25.14.7:12005117.232.4943.6:1199827.45.84.7:12006127.1240.283.2:1199931.96.54.9:12007128.236.43.5:1200039.28.54.6:12008120393.0:120014611.054.2:12009124.641.52.9:1200262.419.53.2:12010140.647.22.8:1200379.7272.9:12011151.149.53:1200494.5332.9:1注:数据仅供参考我在网上查到了历年来报考研究生的人数,自己通过Excel做了一个“历年研究生报名人数及录取人数”的折线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报名人数日益增加,从表格中可以看出考录比例稍有降,但总体保持不变。从图和表中可以看出,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竞争越来越大;从社会发展来看,高学历的要求也日益明显。曾经在网上看到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在微博写到:“这么多学生考研,是好事也是坏事,好事是很多学生确实喜欢某专业想进一步深造,同时也体现了很多学生改变命运的顽强精神。而坏事是有些学生为了回避社会而考研,这样会进一步弱化学生未来的竞争能力,一个人竞争实力的增加不仅仅靠读书,更要靠现实中的打拼。”与此同时,创新工厂掌门人李开复也在微博中回应俞敏洪的观点,明确表示非诚勿考:“考研有目的,要比本科升级,或者为了换专业,否则就是在浪费自己的光阴和社会资源。”留校考研在自习室和图书馆埋头苦读,是暑假大学校园里最常见的风景线,而今夏这道风景线显然有了更大的规模。据调查,某些专业的考研率甚至达到80%。考研的同学们抱着不同的理由选择共同的考研之路。在这群人中有执著奋战的考研“钉子户”,也有来去匆匆的“酱油族”;有“追求时尚”的跟风族,也有“迫于生计”的落难户。我就考研目的做了一次综合性的分析,降各种考研目的所占人数按百分数绘制出饼状图(如下)。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宜考研,我结合各个专家的意见针对人数比较多的四类考研考生具体的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一)尝试跨领域研究,主动学习大学所学的专业到底学了什么?很多在毕业时会问自己这个问题,由于本科所学专业并是自己所想涉足的领域,于是这部分同学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市场需求,选择跨专业考研的人不在少数。但是,“跨专业考研意味着付出更多的心血和精力”,跨专业考研的同学现在几乎每天学习12个小时,比高三那时候还刻苦。跨专业考研的风险很高,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定会有高收益,涉足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并不是只有考研这一条路。部分老师和专家建议同学们可以做两手准备。当然,如果真的对自己所跨专业了解得够深,并且够信心够资本完成对其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在通向罗马的条条道路中,考研算是条捷径。(二)高学历弥补高考时的失利也有部分同学在高中时是班里的尖子生,但在高考败在某一科上,未能够考上理想的大学,考虑到能以读研的方式来脱离目前差学校的的尴尬身份,这样的学生如果本科想要去一个更好的本科学校,就必须复读一年,如果用一年的时间来准备考研,把遗憾补上不是更节约时间?现在很多大三的同学就开始化决心为行动,这个暑假期间单词书不离包,而且有的同学还报了几个考研辅导班,用考研同学的话说,“每天都很累,但却充实并快乐着!”据初步了解,抱着这种目的的考研学生非常多,大家都相信研究生学历是他们弥补高考遗憾的不错方式。但是,我请教过的老师告诉我,这些为学历而考研是比较盲目的,同学们更应该多考虑自己的能力和爱好所在。一年的奋斗加上三年读研的高成本,值还是不值?每个同学心里都应该有一杆秤,只有知道自己考研到底需要什么,才能够真正的实现自己的理想。(三)逃避就业压力,选择曲线就业“考研全因就业难,不是考研,而是研究考试”部分同学说起自己考研实在是不得已,自己专业找工作难,找专业对口的更难,所以,毕业后继续读书并不是自己想要的结果,不过是实在没办法而为之。初步调查中发现,很多准毕业生把考研当成就业“避风港”。他们认为继续深造是一种曲线就业。同学请自己想一下:几年后就业压力能否一定缓解,还确实也是个问题。所以对于一些求职无果而无奈考研的学生,不如先就业再择业,从低层次工作做起,根据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再查漏补缺,读个在职研究生,对职业生涯发展或许更有帮助。(四)跟风族大家都考我也考“我不是很有能力,工作不好找,既然大家都考研,自己也跟着考吧。”在回答为何考研时,这种答案看起来起来似乎可笑,但这种情况在高校却极为普遍。部分同学进入大二后,身边的朋友似乎个个都报考研究生,顿感到本科生尤其是专科生与硕士的巨大落差,不考研似乎落伍了。对于那些没有明确的目标和规划的学生而言,很容易就动摇,而跟风选择考研。值得提醒的是:考研不比逛街,在人潮中,亦步亦趋。而考研是需要毅力、汗水的付出,还要承受许多压力。所以,是否考研,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要慎重考虑,理性选择,不要随着考研的浪潮随波逐流,更勿一时冲动,因同学的意志而改变自己的目标去选择考研。总结相比之下,硕士生会有更多的机会和选择,这一点本科生的就业单位和研究生的就业单位还是差异很大,起点不一样,起点会影响未来的职业发展,毕竟时间对我们大家都很宝贵,任何的失误后续都需要付出时间的代价。而考研最初的意义是在于能够拓宽学生本身的视野,成为专业人才,对社会的贡献等,仅仅只从找好工作的角度出发不仅考研动机不纯还失去了它原本的意义。所以希望广大考生能够三思而行,明确自己的考研目的,不要跟风考研,否则后悔晚矣。参考文献:【1】百科全书【2】搜狐教育---帮考网【3】2011-01-20成都日报记者郑莹莹【4】长沙晚报-----《考研目的是什么?——有人为避风头有人为赶潮流》【5】《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第2期张凡龙、范丽亚、张凤霞实践报告评阅意见批阅教师对报告情况的概述批阅人签名:年月日报告成绩本表附在学生的实践报告之后,同实践报告共同存档
本文标题:关于考研趋势及考研目的的调查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767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