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贸易 > 资产评估/会计 > 关于高校大学生生态文明建设基本情况的调研报告
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调研报告题目:学院:专业:年级:姓名:成绩:2014年6月2西南大学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摘要:生态文明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和三大文明建设的一个支撑点。为了推动西南大学的生态文明建设,改善校园内的生态环境,发现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不足和问题,12级旅游管理班小分队开展了此次调研。本次调研发现了一系列生态文明建设的问题,问题主要分为两块:学生方面的问题和学校方面的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提供了相应的意见和建议,为校内生态环境的改善奠基。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高校;现状;建议一、引言“生态文明”是人类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又一种全新的文明,它强调我们人类在追求自身健康而富有生产成果的权利的同时,也应当与自然保持和谐的关系;它强调我们人类在追求当代发展与消费的同时,要努力做到使后代人与自己的机会平等。生态文明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和三大文明建设的一个支撑点。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处理与自然关系时所达到的文明程度,它是相对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而言的。生态文明建设的目的就是要使人口与环境、社会生产力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世代永续发展。大量事实表明,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和谐,就会影响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生态文明,同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一起,关系到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到人类繁衍生息的根本问题,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关系到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西南大学全面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校园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了校园内生态环境的改善。但目前,对校园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学生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识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尚没有全面的认识和了解。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对西南大学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进行了调研和分析,以探究出更为合理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措施,为学生学习提供一个更好的生态环境。3二、方法1.调查对象西南大学部分在校本科大学生2.调查方法自编问卷,采用无记名的随机抽样调查方式对调查对象进行现场问卷调查。使用MicrosoftExcel对问卷选项实行百分比统计,并制作相关图表。调查结果与分析以调查报告方式呈现。本次调研活动共发放问卷198份,共回收190份,其中有效问卷187份,回收率为95.96%,有效率为94.44%.三、结果与分析(一)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和行为方面的问题1.生态文明知识欠缺(1)您知道世界环境日是哪天吗?()A、5月28日B、6月5日C、6月28日D、不知道图一由上图可知大部分学生对世界环境日不清楚或认识错误,从中可见学生对环境保护的关心程度较低,生态文明建设知识较为匮乏。42.环保言行不一致(1)当您需要扔垃圾时,但周围却没有垃圾桶,您会?()A、没人看见就扔,有旁人在就不扔B、随手扔掉C、等看到垃桶再扔大学生对手上垃圾的处理示意图91.89%5.41%2.70%4.76%89.80%5.44%90.22%4.89%4.89%0.00%20.00%40.00%60.00%80.00%100.00%A:没旁人扔B:随手扔掉C:看到垃圾桶再扔选项百分比男女总体图二由上图可知,男女大学生对待随身垃圾的态度差不多是一致的。在没有垃圾桶的情况下,仅有4.89%的大学生表示会视情况而定,没旁人时会将垃圾扔掉,而有旁人时便不会乱扔,其中女生的比例比男生大约多出3个百分点;同时,也有与之相同比例,即4.89%的大学生表示会将垃圾随手扔掉;此外,高达90.22%的大学生选择等看到垃圾桶后再将垃圾扔于桶中。然而,经过我们于校园及其周边区域的走访,我们发现情况并没有那么乐观:校园道路两旁的小草坪上,垃圾随处可见;北门商业街道路上的垃圾更是四处散布。并且,在我们的问卷中亦有显示,在187位接受此次问卷调查的本校大学生中,共有104位(55.61%)认为校园乱扔垃圾的现象很普遍,并认为其是学校生态文明建中的的主要问题。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很多。其中包括垃圾桶的摆放位置以及摆放间距不合理;群众的不正确引导,例如街上垃圾遍布,随意丢掷垃圾的人很多,这种现象可以减轻自己乱扔垃圾的“犯罪感”,从而可使自己也做出随手丢掷垃圾的举动……由以上两个数据之间的矛盾可知,在日常生活中,大学生普遍有“要环保”的意愿,但大部分没有做出相应的环保举动,因此可以说大学生仍旧缺乏真正的生态文明意识。3.大学生节能消费意识有待加强(1)您在打印资料自己看时(单双页价格相同),您会?()A、打印成双面B、打印成单面5(2)您日常生活中会因考虑到环境问题而选择使用价高而环保的节能产品吗?()A、会B、有时会C、因节省钱而放弃大学生单双面复印示意图54%46%A:打印成双面B:打印成单面图三大学生购买节能产品示意图66.00%72.97%13.51%13.51%22.67%11.33%0.00%20.00%40.00%60.00%80.00%A:会B:有时会C:因省钱而放弃选项百分比男女图四绿色消费模式是面向未来的消费模式,是消费模式升级的具体表现。由图四可得,当价格相同时,约有54%大学生选择进行单面打印,他们大部分认为既然单面价格相同,单面打印能使自己获得更多的利益;而其余约46%的大学生表示会双面打印,一方面可减少纸张数量以减少携带时的负重,另一方面可以节约资源。曾有人对我国消费者绿色消费观和行为的实证研究结果的其中一点是: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需求仍然受产品价格的影响。这一结果对现在的大学生也是适用的。环保产品往往会因为价高迫使消费者望而止步。在此次问卷调查中,只有11.76%的大学生消费者表示不会价格昂贵而放弃购买绿色产品,20.86%的大学生消费者会为省钱而放弃,67.38%的大学生消费者会受到到其价格的影响。从结果中可知,目前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还不足以真正指导其绿色消费。6(二)学校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问题1.大学生对学校生态环境的满意情况(1)您对你们学校的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是否满意?()A、非常满意B、基本满意C、不满意D、无所谓图五从上图可得知,大学生对学校生态文明和人文环境的满意情况较好,有87%的学生对学校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基本满意或非常满意,这说明学校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还有3%左右的学生不满意,这说明学校在此方面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学校还要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力度,给学生一个更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在调研结果中,有10%的学生对学校的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持无所谓的态度,反映出这部分学生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不重视和生态环保的意识匮乏、对自身生态环境权利的忽视。2.学校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1)您认为学校生态文明建设存在哪些问题(多选)?()A、乱扔垃圾很普遍B、过度使用一次性筷子和塑料袋C、破坏花草树木很普遍D、水电浪费现象很普遍E、公共场所吸烟很普遍F、其它_________________在本次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不少西南大学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问题。其中最为严重的是过度使用一次性筷子和塑料袋,有83.96%的同学认为一次性筷子和塑料袋的过度使用并未在学校得到很好的限制。69.52%的同学认为学校内水电浪费现象很普遍,55.61%的同学认为学校内乱扔垃圾的现象很普遍,44.92%的同学认为学校内公共场所吸烟的现象很普7遍,35.83%的同学认为学校内破坏花草树木的现象很普遍,还有3.74%的同学认为学校内还存在着其他较为棘手的生态文明建设的问题,如传单乱扔、污水乱倒,食物浪费、装饰性的灯光太多等等。以上调研结果显示出西南大学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着一系列不足。学校没有对一次性筷子和塑料袋的过度使用、水电浪费、乱扔垃圾等行为采取积极有效的奖惩措施,也没有进行具有影响力的宣传教育,而是听之任之,学校的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高校是培养高素质建设人才的阵地,承担着弘扬和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使命。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继承者和接班人,他们的生态文明素质观念直接影响着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进程。正因如此,高校更加应该做好校内生态文明建设,积极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教育,减少过度使用一次性筷子和塑料袋、水电浪费等不良现象,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态环保意识和习惯,从而推进全社会生态文明的建设和发展。3.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志愿者活动相对欠缺(1)您是否参加过植树等环保活动?()A、参加过B、没有(2)您是否想参加植树等建设生态文明的活动?()A、非常想B、一般C、不想图六8图七在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志愿者活动中,我们对植树活动进行了关注。调查结果如图六、图七所示。如图一所示,调研对象中没参加过植树活动的大学生数量超过了参加过植树活动的大学生数量。图二中却只有5.35%的学生不想参加植树活动。这两个图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后可以得出,大学生对参加生态文明建设活动的热情很高,但是学校在植树等环保活动的开展数量、宣传力度和规模方面还做得不够,以致于还有想参加的学生却不能参与进来。(三)对学校生态文明建设的建议既然学校存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些许问题,那么又将采取哪些措施和手段将其解决呢?我们又对此开展了调查。在调查中,有72.73%的同学认为生态文明意识和践行能力可以通过参与生态环保与志愿者活动增强,58.82%的同学认为可以通过多形式宣传教育,61.50%的同学认为要加大校园生态文明监管和奖惩力度,41.71%的同学认为要通过良好的人文环境和生态环境感化,45.45%的同学认为学校要增加生态文明相关教育课程,还有同学认为可以增多一些关于环保的标语提醒,加强有关生态环保的基础设施建设,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针对上述目前校园内生态文明建设的问题分析和学生们提出的建议,并结合其他高校的生态文明建设经验和我校实际,笔者提出以下建议,以提高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改善学校生态文明的建设情况。1.学生方面根据调研数据显示,西南大学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态文明意识,但是生态文明意识尚处于浅层,并未对生态文明有个较为全面的认识,而且生态保护的执行转化能力较弱。有些同9学甚至还对生态文明建设有较大的误区。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的提升,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外部因素对大学生生态文明建设意识的提升虽有重要的作用,但并不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关键还在于大学生自身生态文明素养的提高。因此,大学生要努力学习生态文明知识,提高自身的生态文明素质,加强生态保护的执行转化能力。(1)加强生态文明知识的学习,完善知识结构大学生要认真对待学校开设的生态文明建设的课程,认真听讲,勤做笔记,查漏补缺,加深对生态文明的认识。大学生还应该积极参加校内外组织的生态文明报告、讲座和研讨会等,不断丰富自身的生态文明知识,完善知识体系。(2)积极参加生态文明实践,提高践行能力大学生要积极参与生态环保等活动,在活动中提高自身的生态文明意识和素养,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自身的一份力量。(3)不断强化自身的生态道德修养,提高知行转化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消费意识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努力在生态环保上做到知行合一,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者和推动者。2.学校方面(1)增加生态文明相关教育课程当前,在西南大学的课程开设内容中,并没有针对提高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和知识、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课程,生态文明建设只是在少数通识课中做了些较为基本的讲述。例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讲解到第三章第三节“科学对待人生环境”部分内容时,涉及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中,教师会补充介绍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等相关知识;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到了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是,这样的讲述和教育,对西南大学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和践行能力的提高从现实情况看来还是远远不够的。有79%的学生对世界环境日不清楚或认识错误,有45.45%的学生要求学校增加生态文明相关教育课程,正是学校在这方面做得不足的体现。针对生态文明教育的不足,西南大学要创新生态文明课程授课方
本文标题:关于高校大学生生态文明建设基本情况的调研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771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