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 读《非洲三万里》有感
一道车窗劈开的世界读《非洲三万里》有感“非洲之傲”是以非洲行为主题的旅行用蒸汽机车,单张车票标价在1万到9万美元之间,以奢华闻名于世,有“流动的五星级酒店”“铁轨上的游轮”之称,主要服务于来自全世界的财阀豪门后代、商业精英、政界领袖。在拜读毕淑敏老师所作的“非洲三万里”之前,一提起非洲,我的脑海中便会浮现约翰内斯堡的钻石和枪支,泛滥的艾滋病,中部非洲的赤贫,北非宏伟的运河和金字塔,平原上上千公里的动物迁徙,抑或是海明威和他的《乞力马扎罗的雪》、曼德拉和他的光辉岁月、三毛和她的《撒哈拉的故事》等等,在我有限的认知中,将非洲定义为一个集贫穷、疾病、战乱、野蛮于一体的大洲。当我捧起这本《非洲三万里》,就如同拿到了一张价值2万美金的“车票,跟随作者毕淑敏,踏上非洲之傲”豪华列车,开始了一场非洲之旅。非洲,是一个有着浓厚历史文化的大陆,就如同书中“露西”一样:“从这个意义上说,今天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和曾在非洲生活过的这一支古猿沾亲带故。”探访“人类母亲”露西。人类沿着阿非利加洲的土地开始伟大的迁徙,跋涉过山和大海,跋涉过漫天黄沙,跋涉过一望无际的平原。他们直立着奔跑,孕育出人类的祖先。在斯泰克方丹的洞穴天光寻找史前人类的足迹与化石,思考人类的文明之光与希望之光。行走在这样一部用文字和画面构筑下的生动非洲,我觉得自己的内心是无比震撼的。虽然于我而言是足不出户的旅途,但是我同样跟随着毕淑敏老师的视点感知着一个有别于以往的,与众不同的非洲之地!谈及非洲的文化,她说埃塞俄比亚国家博物馆里陈列着一个叫露西的女人的骨骼,到现在为止已300万年了。有一派研究者认为,我们所有人都是这个非洲女性的后代,所以在博物馆里有一个很大的标牌,上面写着:“露西说欢迎你回家。”据说,我们基因都来自非洲。“这对于我很有教育意义,生命的链条是如此之长,我们个人是这么渺小,我们要将这链条完整的传递下去。面对广阔的非洲高原和无数的动物,包括史前人类的遗址,我很受震撼。“非洲之傲”列车是由英裔南非富商罗罕·沃斯于1986年创办的列车公司。其初衷不过是为了实现和家人一起坐火车探寻野生动物的梦想。而如今“非洲之傲”已经成为顶级豪华列车的代名词。它拥有私人专属的火车站,出发时乘客们在站台上享受现场演奏和红地毯的待遇;包厢内房间的宽敞程度相当了得;包厢内有小型迷你酒吧,同时车上配备有雪茄吧,小型图书馆和小邮筒,还在休闲车厢提供下午茶,每个包厢内均有独立的卫生间,有浴缸和24小时热水;24小时贴身服务随叫随到,还提供免费的服装熨烫和有限洗衣服务;列车中的餐车有充足的地方可以供所有贵宾同时用餐,无须预订或等候位子;列车的奢华程度还可体现在贵宾无须为膳食担心,旅途中包含全部丰盛自助英式早餐,名厨料理的午晚餐,餐后贵宾们还可在酒廊和观景台交友畅叙;列车的尾部为全景展望车箱,车厢后端是甲板式眺望台,经常会有羚羊,鸵鸟一类的野生动物出没在铁路两侧的原野上。其奢华程度让人难以想象。然而列车行经之地,却有很多是非洲底层民众聚居的贫民窟,一道车窗劈开了奢华与贫穷,餐车内的社会名流举起银杯开怀畅饮时,车窗外围满了无衣无食的孩子们。毕淑敏老师的旅程记录并不是走马观花。我想她真正想展示的是“尘世间,生命中的温暖和荒凉”。她在旅途中见到形形色色的人,还探访了全球最大的贫民窟维托,与居民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并尝试从历史、心理等多方面去探询人性隐秘。毕淑敏老师的旅行文字,没有刻意的矫情,有的是对生命、对自然的热爱,让久久困顿在城市中的人,领略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非洲之傲在坦赞铁路上行驶了3天,每块枕木都打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制”。车轮驶过百感交集,大部分铁轨已生满红锈。“车长说这是条漂亮的铁路,只是年久失修险象环生。很佩服这种困难下非洲之傲的创始人仍坚持信念,让人们领略纵贯非洲南部的行进之美。”车窗外,绿色的非洲原野,牛羊成群的牧场,就像一部鲜活的非洲纪录片。毕淑敏的文字,让人们从眼球到心灵都得到了满足。她带领人们学会珍惜生命中温柔的瞬间:那双在暴雨中递过雨伞的手,那点为你围上一条毛毯的温柔,那些黑暗中与你彻夜聊天的朋友。这些一点一滴的温柔是你生命中的光,使你远离阴霾,成为善良的人。毕淑敏从这次旅行中,获得了更加从容的人生态度。对她而言,这虽是一场直面饥民、皇帝、僧侣、狮子和荒野的旅行,但在这趟旅行中,她路过幸福,也路过痛苦,路过生命中的温暖和眼泪,也路过无尽的无奈与孤独。徘徊过许多路途,耗费几多心力,不过是为了成为真正的自己。《非洲三万里》中,有三句话奇迹般在我脑海里打了结:“旅游对于我,有明显的教育意义。她使我在奔腾中安静,在纷乱中镇定,是我增加对大自然和生命的景仰”“我们花费那么多时间,走那么远的路,只是为了成为自己”“走遍万水千山,得到最初的自己”。我又浓缩成了一句:“旅行是为了成就最初的自己。”大抵可以囊括毕淑敏的心意了吧。她通过对风景的描写将人性升华到了灵魂的高度,也由衷地抒发了祈愿:“愿世间温柔的灵魂,都能相遇。”立意决定高度,思想是灵魂。大抵一切高明的东西须都跳跃到人性上来。真的善良敢于直击人性中的阴暗。毕淑敏老师无情地翻开了人与人之间最卑鄙的一页——臭名昭著的大西洋三角贸易。欧洲殖民者通过贿赂黑人部落酋长来捕捉其他部落的黑人,进行奴隶贩卖,从而成功地实现了“以非制非”。期间,人贩子会故意饿死老弱病残,会无故对黑奴鞭打、砍头、挖心、断手足、抛入大海。黑奴贸易给欧洲带去了经济大繁荣,却给非洲留下了无尽的凄怆。当殖民者决定废除奴隶贸易时,一些酋长还公开反对,认为是断了他们的财路。自此以后,非洲百业萧条,人口锐减,文明衰弱,田野荒芜。更糟糕的是,留在非洲人民的心灵上的大创伤久难愈合,也证明历史的遗恨阻碍了后来非洲的团结。仿佛毕淑敏也唯有如此揭露,才能让读者在更深层次上感悟生命中的瞬间温柔,以及瞬间温柔传递出来的力量:不要亵渎生命,也不要复制别人的人生。这是一场勇气之旅。索韦托,南非最大的平民窟,和里约热内卢的贫民窟一样让人望而生畏。给世人的印象更多是毒品交易、堕胎、强奸、黑帮火并,漫天的枪声与死亡。国内的旅行社避之不及,但是军医出生的毕淑敏却勇敢地去探寻。毕淑敏的勇气从何而来?她说,“旅游是既不安全也不舒适的,但它能带给我们流光溢彩、繁花似锦的世界。”这是一道车窗劈开的世界,一道车窗劈开了贫穷与奢华。在这趟旅行中,我们路过幸福,也路过痛苦,路过生命中的温暖和眼泪,也会路过无尽的无奈与孤独。徘徊过许多路途,耗费几多心力,不过是为了成为真正的自己。这本书呈现在我眼前的,是带领人们学会珍惜生命中温柔的瞬间:那双在暴雨中递过雨伞的手、那点为你围上一条毛毯的温柔、那些黑暗中与你彻夜聊天的朋友。这些一点一滴的温柔是你生命中的光,使你远离阴霾,成为善良的人。读完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正如毕淑敏说的,“也许我们每个人的血液里都有浪迹天涯的渴望吧”。读她的这本书,宛如清冽的山泉,可以洗刷心灵的疲惫与惶然。毕淑敏用她温馨的感悟与思索,激发着我们对生命与自然的不懈追求,读这本书最大的收获就在于此!记得有个朋友说过,旅行的最大收获是在于不断前行的过程,领略到无穷无尽的风俗美景,听说探索奇闻异事,还有让人铭记在心的历史。旅行也会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以及生活方式。当然,很多地方的美,只有身临其境才能真正领略。毕淑敏老师最后总结道:“旅游对于我,有明显的教育意义。它使我在奔袭中安静,在纷乱中镇定,使我增加对大自然和生命的敬仰。”诚然,旅行更大的意义是充实我们生命的广度与厚度。让我们跟随她优美深邃的文字,作一场纸上的非洲之行,作一场心灵的壮游。
本文标题:读《非洲三万里》有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779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