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内在小孩的处理世界上没有完美的社会,自然也没有完美的家庭,所以更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有许多的缺陷,其实发生了的事情自然有他的原因和正面意义。但是当时的我们,不能够完全的明白,也没有人教我们如何去面对它。当时也许连我们自己的父母也没有能力及时保护我们,因为他们也不是完美的人,也没有人教他们应当怎作完美的父母。但我们相信他们已经尽力了。我们一生的成就往往受我们的原生家庭影响很大,既然我们的父母不是完美的,当然我们也没有完美的童年。在成长中,许多经验所带来的负面情绪其实是可以改变的。虽然发生的事情不能够改变,但经验所带来的负面情绪能够改变。有些人常常心理受到这些负面情绪干扰,处于很大的困境当中。每一个人与生俱来,已经有了可以令自己成功快乐的资源,人的潜能其实有很大的弹性,能面对很大的压力和挑战,往往是超过我们自己所能想像的,只不过我们往往不了解这点而已。认识与接受你的内在小孩往日的幼童会妨害、打击你身为成人的满足感,他会使你困扰、头痛、生病,但他也能丰富你的生命。往日的幼童如果全权掌握了成人的生命,就会与现今的社会关系造成冲突。如一个小孩没有私有财产观念,凡他喜欢的他都要,若做了成人还如此,最后会坐监。接受往日幼年的需要,但不沉耽于孩子气的行为、任性和冲动或任意发脾气,要给他设定限制,如同父母为了保护孩子,严格限制他不可随意穿越马路一样。必须建立起3个基础观念:1.我们的往日幼年仍然活在成人生活中。2.我们可以做自己的父母。3.往日幼童与成人可以整合,互相尊重。孩子的情绪困扰会以这样的形式表达:夜尿、拒食、羞怯、发怒或没有原因的攻击其它小孩。父母的态度是引起孩子反应的主要因素,所以当父母改变那些惹麻烦的态度时,孩子的行为问题通常也会消失。孩子依靠父母在各方面给他引导、方向、肯定或自备自己。童年是成长与接受训练的时间,当你不在需要父母的保护与引导而独立生活时,童年就结束了。当你以成年人心态过日子时,你就成为自己的父母了。这时,你会不会用父母对你的情绪与态度来对待自己?我现在是什么样的父母?(对自己)看轻自己?处罚自己?溺爱自己?期待太多太高?还是接受与尊重?认清什么情绪是来源于童年如果你以你父母的态度来对待自己,那么,你也会唤起“往日幼童”以特定的反应应付这个父母。当我们能认清什么情绪是来源于童年,我们就已经向前迈出了一大步。杰明生长在一个父亲经常暴怒骂人的家庭,父亲常打母亲和他。结婚生活稳定后,杰明开始以父亲的态度对待自己,一面对自己很严厉,一面又重复自己童年对父亲的反应,如此,便形成了没有办法对太太亲密。当杰明他停止对自己说:“我应该爱我的妻子”时,从过去父亲专制的态度得到释放。当妻子学习当杰明不懂处理家中杂务时并不表示不爱她,她也停止了抱怨或唠叨。玲玲2次婚期接近时便解除婚姻,她怕什么呢?她在2岁时母亲去世,照顾她的祖母在她4岁时去世,由父亲照顾她,6岁时父亲也去世,便与一对膝下无子的叔婶同住。她有一种模糊而不自由的感觉,就是和人有亲密关系都很危险,他会去世,这是她童年的经验。当玲玲努力学习尊重但处理往日幼年所带来的恐惧感后,便能面对婚姻了。处理童年带来的情绪:1.认识这些困扰人的情绪及童年生活的起因。2.接受及尊重这些情绪是自己的一部分,童年不可避免。3.再决定,不让儿时情绪掌控现在的日常生活。作自己的父母往日幼童是你的一个部分,在你集中注意力于未来目标时,先需接受他们。学习以慈爱但坚定的态度来作自己的父母,这样就不会过渡焦虑、紧张或怒气冲天;你也能允许自己更真实的对面自己。因为那些紧张和焦虑本来就是来自于压力、隐藏或否定童年时的情绪,在当时你不敢表达是因为怕会带来可怕的后果。用新的眼光来看你自己的童年吧,因此,我们用“生命的初稿”来做工具,检查我们幼时对自己的影响,记得,用新的眼光重新做决定。要审慎检视在孩提时一些有伤害性的态度。找出这些态度的目的,不再归咎于父母,父母不是幼童眼中的全能全知,他们不过是平凡人,有自己的问题。我们要做的是当你做自己的父母时,不要再用这些伤害性的态度对待自己。熟悉会带来安全感,有“家”的感觉,所以就算是坏的感觉,我们还是选择熟悉,否则就觉得“奇怪、不自在、有失落感”。你的往日幼童是你的资产,如果你懂得做好父母,他会深深感激并同时让你的生活有新鲜的活力且惊喜不断。父母的态度(会造成情绪困扰的)1。完美主义(Perfectionism)父母要等到孩子表现超过他能胜过愉快的程度时,才表示认可和接纳。2。过度高压(Overcoercion)父母对孩子不断指导、监督、提醒、担忧、指示。如果孩子要维护他的自主独立性,就会以闲荡、健忘、做白日梦拖延或别的抗拒来对付这种教育。3。过度屈从(Oversubmissive)父母对孩子不成熟的要求与奇想永远举手投降,而不顾自己的需要与权利。孩子对父母的态度是更多要求、个性冲动、要求得不到就大发脾气,他很难顾虑到别人的权利。4。过度溺爱(Overindulgence)不断给孩子礼物、衣服。种种好处和服务,不顾孩子想不想要,也不考虑孩子的自主性。父母不等孩子请求就大量的给,孩子的反应就是无聊、腻烦,造成一种难采取主动而且不坚持的性格。5。忧郁症(Hypochondriasis)父母就算身体健康,也总是会把注意力集中在小病痛上,而且夸大其词。孩子在这种常常担心健康的环境中长大,吸收父母过度的焦虑,渐渐发现病痛可以博取同情,而且不参与工作的好理由。6。处罚(Punitiveness)父母根据主观的情绪,把气出在孩子身上,孩子会发展出怀恨要报复的个性。7。忽略(Neglect)可能因工作太多、酗酒、贫困、离婚等原因而少花时间在孩子身上。孩子有发展亲密,有意义的人际关系的困难。8。拒绝(Rejection)父母使孩子觉得在家没有一席之地。孩子会觉得怨恨、无助、忧虑、有严重自贬现象。9。性刺激(SexualStimulation)这是病态父母,有意无意刺激孩子的性感受。孩子对性方面过度早熟,产生罪恶感与敌意。原生家庭的影响1.如果你总奋力于“再好一点”完美主义的父母2.如果你总是拖延过度高压的父母3.如果你霸道而冲动过度屈从的父母4。如果你总是觉得无聊,而且无法坚持到底过度溺爱的父母5.如果你总是担心自己的健康忧郁症6.如果你总是想报复处罚7.如果你总是缺乏或无法有归属感忽略8.如果你苦于自我隔绝拒绝9.如果你误解了“性”的角色性刺激今天能作什么?儿时经验现在可以做的1。完美主义过度高压取消加诸于自己的压力与要求。2。拒绝完美主义处罚对待自己时,特别强调仁慈、尊重与宽厚,限制自我批判。3。过度溺爱多给自己一下压力,减少依赖心。4。过度屈服对自己的冲动加强限制,努力克服自己不尊重他人感受与权益的倾向。5。忽略拒绝多爱自己一点,减少自己不必要的批判。6。忧郁症拒绝对你的痛苦退让,敢敢去面对你的痛苦(不以生病为由)。
本文标题:内在小孩的处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780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