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三讲写作聚材·材料的含义·材料的分类·材料的生成·聚材的途径·材料的积累一、材料的含义1一)材料与聚材1.材料:指写作主体用以形成、提炼和表现文章主旨的事实现象和观念情感。2.聚材:指写作主体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去获得和积累写作材料。·写作聚材有两种基本形式:平时积累和临时采集。·写作聚材的途径主要有四个:观察、体验、阅读和感受。感受是聚材的核心。(二)资料资料:一般是指经过不同程度的整理加工后的材料;主要指书面材料,一般用在实用写作中。(三)素材与题材文艺创作中经常使用这两个概念。1.素材:指写作主体从现实生活中采集到的、尚未经过加工处理的原始材料。2.题材:广义的题材指文艺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的某些领域或社会现象的某些方面,如农村题材、教育题材、知识分子题材、反腐倡廉题材、日常生活题材等;狭义的题材指某一具体的文艺作品中用以表现主题的一组完整的生活材料。3.素材积累的意义·素材是提炼题材的基础;素材是引发创作冲动的契机;素材是构思艺术形象的基本因素。二、材料的分类一)从聚材的角度看,常见的有:1.事实性材料与观念性材料(性质)2.真实性材料与艺术性材料(虚实)3.直接材料与间接材料(获得途径)(二)从用材的角度看,常见的有:·中心材料与背景材料·典型材料与一般材料·正面材料与反面材料三、材料的生成在写作主体与写作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客体经过主体的认识和感受,转化为主体可用的写作材料。材料的生成主要基于以下因素:·以心观物·感觉具体·有所发现·价值判断(一)以心观物1.描述:在与写作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写作主体在客体的触发下,通过联想和想象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知识积累和情感积累,积极地展开联想、想象、思维和情感活动,以获得真正属于自己的独到认识和独特感受,获得鲜活的写作材料。2.作用:“以心观物”是主体生成写作材料的基本手段。3.注意事项情感贯注展开想象理解移情移情1.描述立普斯:移情作用所指的不是一种身体的感觉,而是把自己“感”到审美对象中去。费肖尔:人把他自己外射到或感入到自然界的事物里去,艺术家或诗人则把我们外射到或感入到自然界的事物里去。2.移情的原因·客体的特征与主体的性格、情感、趣味、追求等存在着某种相似或相近之处;·客体本身与主体过去的生活、情感、追求等有紧密的联系,或者是它们的一部分,或者是它们的见证物,或者与它们的见证物相近或相似。(二)感觉具体写作客体中的人、事、物、景都是具体而生动的,要想在文本中把它们传神地表现出来,主体对它们的感知必须是具体而生动的。“五官生五觉,五觉出文章。”在很多时候,感觉粗糙是材料生成的一大硬伤,文学创作尤其如此。(三)有所发现写作强调独创性,有所发现则是实现独创的重要基础。“发现”就是见人之所未见,感人之所未感,悟人之所未悟。“独特”是“发现”的核心要求。(四)价值判断世间万象皆可入诗入文,关键看你是否意识到了它们的写作价值。“写作价值”包括实用价值、科学价值和审美价值。写作的误区之一就是片面强调题材的重大和主旨的深刻,把很多可写的日常生活题材挡在了视线之外。初学者可以适当地扩大自己的阅读面,多看看别人的文章是怎样取舍的,这往往有莫大的好处。四、聚材的途径之一:观察观察是主体认识和感受客体的基础,是其它聚材途径与手段的基础。(一)观察的含义观察是主体对客体的有目的、自觉的感知活动。[理解]·观察离不开主体的有意注意。·观察需要主体积极开放五官。·深入的观察离不开积极的思维。·观察的结果要尝试用语言表达出来。(二)观察的类型与方法1.人物观察、环境观察与场面观察(1)人物观察(2)环境观察(3)场面观察2.科学观察、实用观察与审美观察(1)科学观察(2)实用观察(3)审美观察(三)写作观察与审美观察写作主体对生活的观察,首先是一种实用的、功利的观察,其次才是审美观察。王国维《人间词话》:“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视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四)观察的基本要求1.选好角度:空间,时间,认识2.掌握思路·环境:面→点→面·人物:表→里→表·事物的特征:此→彼→此·事物的发展:现在→过去→将来3.开放五官4.抓住特征5.身心投人6.全面、细致、深入。五、聚材的途径之二:体验观察是主体从自己的外部去认识客体,体验是主体从自己的内部去认识客体。观察是体验的基础,体验是观察的延续和深入,是主体走进客体的必经途径。(一)体验的含义体验是主体通过自身的亲历亲为来获得对客体的真切认知的感知活动。[理解]·体验强调的是主体亲自去做。·体验带有生理和心理实践的意味。(二)体验的分类1.直接体验直接体验是指主体身体力行的体验。直接体验主要是通过感觉器官和记忆、联想心理机能等来实现的。2.间接体验间接体验,心理学上称为“替代体验”,是一种设身处地的体验。间接体验主要是通过主体的虚拟性想象来实现的,主要用于体验人物。间接体验也可以用来体验其它事物,如动物、植物。直接体验是间接体验的基础。(三)体验的特点1.真历与假想的统一2.内省与外察的统一3.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四)体验的意义1.沟通主体与对象,是主体走进对象的必经途径。2.在主体把握人的内在丰富性方面无可替代。3.是主体写好人物与环境的基本保证。(五)体验的要求物与环境的基本保证。1.真切2.细腻3.广泛4.深刻六、聚材的途径之三:感受主体的感受是非常重要的,它是聚材的核心。(一)感受的含义感受是由客体所引发的主体的心理反应,是主体在客体的刺激下所进行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及其结果。[理解]·感受不同于观察中的感知。·感受是主观的,因人因时而异。感受与感知的区别感知是感觉器官的生理功能,它是感觉器官对所受到的刺激的本能反应;感受是人的心理功能,它是由感知所触发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及其结果。通过感知,主体所获得的是客体的外在特征;通过感受,主体所获得的是对客体的心理反应,如主观评价、特定情感、情感变化等,它们已经超越了客体本身,进入了主体的内心世界,是客体的“心灵化”。例:感受是主观的,因人因时而异1.岂是绣绒残吐,卷起半帘香雾,纤手自拈来,空使鹃啼燕妒。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别去。2.空挂纤纤缕,徒垂络络丝,也难绾系也难羁,一任东西南北各分离。落去君休惜,飞来我自知。莺愁蝶倦晚芳时,纵是明春再见——隔年期!3.粉堕百花州,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对成球。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4.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团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二)感受的内容1.主体对客体的主观把握2.主体在情感作用下所产生的关于客体的幻觉3.主体在客体作用下所产生的联想和想象4.主体在客体作用下所产生的独特的内心活动5.主体在外在事物作用下的情感体验(三)感受的类型1.感知型感受和感想型感受在具体的感受中,主体既可以侧重于把握和评价客观对象,也可以偏重于自己的主观情感。前者是感知型感受,后者是感想型感受。2.投射型感受和感应型感受感受是一个心物交流的过程,或移情于物,物我一体;或情因物起,物以情观。前者是投射型感受,后者是感应型感受。3.日常感受和审美感受面对客体时,主体既可以“置身局内”、“生息相关”,又可以“超然物外”、“不计利害”。主体的态度不同,获得的感受也不一样。前者是日常感受,它是从实用的或功利的目的出发的感受;后者是审美感受,它并不掺杂实用的或功利的目的。(四)感受的要求1.敏锐2.独特3.丰富4.深刻5.强烈(五)感受在写作中的作用1.实现生活的心灵化2.积累鲜活的写作材料3.引发主体的写作冲动4.贯穿主体写作的全过程5.形成主体的不可代替的个性(六)影响感受的因素1.主体的思想、倾向和感情2.主体的知识和阅历3.主体的兴趣和修养4.主体对客体的理解和认识5.主体的先天禀赋七、聚材的途径之四:阅读参见教材。注意:阅读也离不开主体的观察、体验和感受活动。八、聚材途径的综合实例醉汉(非马)九、材料的积累(一)积累的内容主体积累的写作材料,大致包括“客观材料”和“主观材料”两个方面。“客观材料”是在主体之外客观存在着的材料,包括现实生活材料和书面材料。前者通过观察来获得,后者通过阅读来获得。“主观材料”是由主体的心灵所生发的材料,它是主体对客观材料刺激的内在反应。主观材料通过体验或感受来获得。要从写作的实际需要出发,注意所积累材料的内部构成,使之趋于合理。(二)积累的方法1.心记与笔记“心记”是积累材料的基本方法,不可缺少,因为只有那些能从主体的记忆层面上浮现出来的材料,才能真正被主体所用。“笔记”是“心记”的补充,其优点是持久、准确,可以弥补“心记”的局限。2.笔记的要求持之以恒,全面准确3.笔记的方式·摘录、索引、提纲、摘要、批注、札记、感言、观察笔记等(1)摘录摘录是直接抄录文献资料的原文,如论述、论点、典型的材料、难得的数据等。摘录文字的内容要完整准确,符合原意,不能断章取义。为了便于核对,摘录时还要写清材料的来源。为了便于分类和整理,还可以制作标题、注明类别等。摘录一般用卡片或活页纸,每张卡片或活页纸上只记录一则材料,以便于资料的调配使用。(2)索引索引指材料的来源,一般包括文献资料的名称、作者、译者、出版者、出版时间、卷号、期数、页码等。摘录时注明的材料来源,其实就是索引。如果手头有书,或资料暂时还用不着,或时间仓促等,可以只记录材料来源,以节约时间。(3)提纲在阅读书籍或篇幅较长的论文时,对全文的总观点、每个部分和每个层次的分观点以及说明观点的主要材料,可以把它们依次排列出来,写一个能反映读物基本结构的提纲;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作内容的提纲,如作品的情节提纲、人物提纲等。对于重要的书籍或论文,写提纲是经常采用的笔记方法。(4)摘要摘要是在通晓原文的基础上,抓住原文的重点,删枝除叶后所写出的一段完整的话。注意:要需要准确无误地概括文献的内容,抓住关键要点,不要加进自己的看法。(5)批注批注是在文献资料上作记号或批语。对重要的著作进行反复、深入、具体的研读时,可以采用批注。批注只适用于自己的书籍,且资料的使用不太方便,有时还需要对批注进行整理。(6)札记札记是读书时摘记的要点和心得,是将文献的有关内容与自己心得体会集合在一起来写的一种笔记形式。写札记的目的多种多样,有时是探讨、商榷、争论,有时是引申发挥,有时是解惑、释疑、批谬、辩理,有时是仲裁、评判。写札记,必须把文献的内容、要点吃透,然后融进自己的学识、经验、体会,或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7)感言采用比较灵活的方法,记述自己在材料搜集过程中的所感所惑,就是感言。感言的写法很自由,或赞同,或商榷,或批评,或补充,或引申,或质疑;或记自己的心得体会,或记自己遇到的疑惑、难点、问题;或三言两语,或敷衍成篇。感言对课题研究和论文写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比较系统的感言,可能加工成为一篇论文。8)观察笔记我以观察为主,白天所见、所闻、所注意的一切,晚上一一记录下来,什么都引起我的兴趣,什么都使我惊讶。——孟德斯鸠《波斯人信札》我们在开始写作(还没有发表你的处女作,你还没有发生材料恐慌以前)的时候或以前,就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枝铅笔和一本草簿;无论到哪里,你要竖起耳朵,睁开眼睛,象哨兵似的警觉,把你所见所闻随时记下来。——《茅盾论创作·创作的准备》(三)让材料易于激活以感受为中心积累材料。注意保持“写作期待”,经常使用材料。经常整理笔记、阅读材料,唤醒情感。
本文标题:写作第三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784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