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再谈新课标下历史学习模块的评价方案
1再谈新课标下历史学习模块的评价方案论文摘要:新课程标准实施已经一个学期,每个学科都已经完成一个或两个模块的教学。这就需要评价与考试方式与新课标的要求相适应,也就是要与改革同步。如何在评价与考试领域对学生发展性评价进行研究与实践,是有利于推动新课标向纵深发展,在新课程标准实施过程的每一阶段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充分的评价保障。作者曾经写过一篇《新课标下历史学习模块的评价方案》论文。针对该文的有关内容和方法,作者进行了一个学期实践和探索。本文主要是介绍在研究过程的经验,并进行相关的总结,同时提出一些有评价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困惑。文章还介绍了作者在模块必修模块纸笔考试的一些研究,特别是在试题创新方面。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历史学习模块评价考试正文:在《新课标下历史学习模块的评价方案》一文中作者介绍了我校探索实施的一些评价的方案。对于这些方案我们在实施的过程中发现了不少问题,也在不断地进行完善。一、评价原则首先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新课程标准实施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成为这次新课程标准实施的核心任务。对应这个核心任务,我们在研究的过程中逐步明确在新课标的评价的原则。1、评价内容多维化。对学生的学业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价。这个评价的原则是根据新课标的基本要求而制定的,从而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全面发展。例如在《美国联邦政府建立》一课中,在知识与能力方面要求学生掌握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比较美国资产阶级共和制与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异同,认识民主制度因国情各异而必然呈现多样化的基本特点;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2在过程与方法上,要求学生能够做到情境再现,分析材料,通过学习,搭建知识框架;体会现实,反思历史,探究学习,发现问题。探究学习,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而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则要求学生能够根据美国从邦联体制到联邦体制的演进过程等基本史实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政治制度的发展完善是人类历史进步的宝贵遗产。培养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历史的、客观的看待事物,正确对待历史发展进程。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在课堂教学和课后研究给予学生评价我们会考虑到以上三维发展方面,当然这是我们评价的原则,在真正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难度,甚至个别地方不能做出准确的评价。2、评价主体多元化。既要有教师的评价,还要有学生的评价,家长的评价和社会人士的评价,但要以学生的自评和互评为主。这是我们强调以生为本的观念下较理想的评价原则。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的长处,如果单靠科任老师对学生评价不是太客观,毕竟老师与学生真正接触和交流的时间并不太多。例如我们历史老师每周每班只上两节课,与学生见面交流有限。另外一位老师最起码也教五六个班三百多学生,人数多让老师连人都认不全。所以我们认为对于学生的评价如果想要做到公平、公开、公正,那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和家长及社会人士评价就能弥补这个问题。尤其是学生自评,这是让学生一个自我反思的过程,让其自己总结自己是否能完成任务,是否能达到预期目标,从而让他们能够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同时生生互评也是一个促进学生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的好方法。毕竟学生之间相互接触的时间较长,彼此了解各自的优点和缺点。我们提供机会让他们互相评价,让学生通过互评能够真正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使同学之间又能经常互相提醒和帮助。3、评价方式多样化。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和阶段性评价相结合,书面考试和实践应用相结合。对于这个评价的方式如何能够真正能够把学生的真实水平反映出来是不容易的。因为传统的评价方式的考试定终身,一次考试成败就判定一个学生能力是不科学也欠公平。应该说定量评价也就是分数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学生的水平,但如果能够加上学生日常的表现、学习的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给予他们一个定性的评价,那么可能更全面地反映学生的能力。最后的模块考试的确是衡量水平的重要标准,如果有的学生平时很认真努力,可能因为各方面原因使考试成绩不理想,那我们就不能给予他学分吗?显然这也不公平,而形成性评价是反映学生的发展过程,正好弥补了“一考定江山”的不足,故此我们把其看作评价体系中重要的一环。再则高分低能是现代高材生的存在的不良现象,所以我们认为单纯在卷面上取3得高分不足表现学生的基本能力,所以我们还要求学生能够做到实践应用,例如制作课件、撰写小论文、制作历史作品等。这样评价学生就能够真正做到全面而且公正。二、评价实施我们的评价实施方案在《新课标下历史学习模块的评价方案》一文已经介绍过。学习模块的评价,也就是学生的学分获得由四个部分对成学生学习档案、历史课堂活动、历史探究性学习(包括习作、制作、调查和考察)、考试组成。而学生的评定等级由学生获得相对应的分数体现:A(85-100分)、B(75-84分)、C(60-74分)、D(60以下)。其中D等是不给予学分,也就是模块学习没有通过,必需参加重修。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本人曾经在一次教研会上提出:也就是到底我们要不要控制D等学生人数。当时在会上讨论的老师们都反映,给予学生模块不通过,让其重修是很难的。因为我们一方面承担社会和家长的压力,如果真的有学生重修,那么家长们就会来干涉;另一方面学生如果要重修,中学不像大学,有许多空余的时间。如果他们在学习高二的模块,又哪里有时间来重修。再者,各间学校的评价学生模块学习水平不同,例如某学生在A校被认为可以给予学分,但在B校却要求重修,这样怎样适当地评价学生的水平。所以这个问题还需要继续深入研究。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是暴露学生产生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的过程,另一方面是展示学生发展聪明才智、形成独特个性与创新成果的过程。正因为如此,新课程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所以学生档案,也就是成长记录袋的实施过程就非常重要。这项工作是由学生所在学习小组和高一备课组的教师分别对学生的成长记录进行查阅,对学生在这个学期中的发展做一个评价,如果学生在这个学期表现突出那可以相应给予高分,如果学生表现不突出,但成长记录显示其有明显的进步亦可以给予较高的评价分数。然后我们取学生自评、小组评价与教师评价进行结合作为学生的档案评价分数。等级评分标准在作者《新课标下历史学习模块的评价方案》文中已经详细介绍。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了问题,这个成长记录实在太多,很难做到一一记录,学生每天上九节课,每节课都要记录他的成长历程或心得体会是很难的,下课时间都想放松一下,放学后都不记得做了些什么。所以唯一能够做的就是把学生的平时测验和作业情况进行记录,加上一些关于历史的活动中的表现作为参照。所以说在形成性评价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如何细化进行。另外成长记录袋到底应该如何设置?如果每科设一个袋子,一个学生岂不有十4几个记录袋。如果由他个人保存,那在哪里安置这几十个袋子,如果放在科任老师处,那老师办公室也就成了档案室。如果所有科目有一个袋子,那真正在查阅起来时又很不方便。而我校主要以电子档案为主,不过很多内容是缺乏记录。看来关于这个成长记录档案问题还需要不断思考和探索。在历史课堂活动方面,我校可以说是有一定的探索。我们的评定标准已经在前文介绍。在实施评价的过程中我们还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的不同。如有些同学喜欢在课堂上表现自我,所以他们在课堂发言以及演讲表演方面都有很好的成绩;而有些较为内向的同学不太喜欢表现,我们就鼓励他们多设计课堂的问题或制作演示的课件,这些方面他们就比较主动地进行,还有些同学既不喜欢表现又因各个条件不能参与课堂教学,我们也提供机会给他们,也就是让他们在课堂上记录课堂内容或给同学的表现给予评价等,这样可以减轻了老师或科代表在每节课上记录的困难,又能调动他们的兴趣。总之,我们充分调动大家在课堂上的积极性,让每位同学在课堂上都有发挥的余地。故此一般的学生在这方面都能取得A等。关于历史探究性学习评价方面是每个科目都在主要探索的内容,而我们主要是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开设一些能让学生主动探究学生的活动。例如制作历史的课件比赛,撰写历史小论文,历史手工作品展,历史漫画大赛等。然后我们从学生的几次探究性学习中取其平均的成绩作为学生的评价等级分数。当然我们在评价学生的作品尽量避免老师个人的意愿进行判分,在上篇文章中也介绍了我们还利用网络投票,无记名投票等方式让学生也参与到评价当中。这也就是我在前面提到学生自评与生生互评。探究性学习的存在的问题就是在进行的过程中,开始出现不良的风气,众所周之,现在网络非常发达,所以学生在写论文和做课件的过程中都到网络上进行抄袭。其实抄袭之风不仅是中学生有,从小学到大学,从学者到公务员都有。所以为了尽量避免这些情况,我们尽量要求学生把找到资料进行再加工,也就是你找到了资料后必须自己了解消化改装后方可上交。或者要求学生把做探究性作业的感想感悟写出来,那我相信这些内容,学生是无法抄袭的。总之每次作业我们都希望学生能够有所得有所学。关于模块考试方面,现阶段主要还是以纸笔考试为主。这个方面说作者是有一定的探索和尝试,所以在下面专门提出来,还请大家多提宝贵建议和意见。而在前文中作者曾提到建议老师们为每个学生在模块学习后给予评价,为学生写上几句话。也就是所谓的综合评语。综合性评语应是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评语,既要充分肯定学生在学业上的进步,尽量发现其闪光之处,也要指出其成长过程中的不足,并指明努力的方向。肯定进步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就学生个人进行纵向比较,不宜作横向比较,不在班上排名。指出不足,应用激励性语言表述,把存在问题和努力方向融合起来。5这一做法本来设想是好的,学生通过老师给予的评语,能够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不断地改善和提高。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却发现存在极大的困难。临近学期末,科任老师又要改试卷,又要定总结。正如前面所说,每个历史老师教两三百个学生,如果为每个学生写几句话,那是何等工作量。再者老师能够清楚了解几百个学生的优缺点吗?不可能,就连班主任也未必清楚知识每个学生存在什么问题。所以说这点在操作上还是需要重新出考虑。例如可以让学生写完自评报告后,让学习小组的组长写上意见,由科代表进行补充,最后交由科任老师来确认。三、创新考试在作者《新课标下历史学习模块的评价方案》文中其实已经介绍了一些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测试题目,当时只是探索初期,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思考,作者设计了我校历史必修一模块考试试题(附后)。总体情况:这份试题总分为100分,其中一卷选择题为60分,二卷非选择题为40分。这份试题总体难度并不大,大部分的题目考核的都是基础知识,题目选择范围很广,以人教版必修一整本书所在内容作为考试内容,涉及到每个单元每课书。我校全级1050人,及格率为85%,优秀率为30%左右。从评价的角度上看是比较好地对学生的整体情况做出反映。创新之处: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知识,所以说,问题是思想方法、知识积累和发展的逻辑力量,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设计好的问题对于引导学生学习,乃至于对学生进行评价都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这份试卷重要在于对问题的设计研究。1、在题型的设计上,这份试题最大的突破是把听力引入了考试。一般人都认为只要英语才要求考听力,历史考什么?其实历史有很丰富的历史音像资料,这些音像资料本身就应该属于历史的一部分,只不过以前认为这些内容与考试无关而没有人出理会。以至于学生竟不知道什么是《国际歌》,不知道《春天的故事》
本文标题:再谈新课标下历史学习模块的评价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786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