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八年级上册地理第四单元经济与文化第1课农业的分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桂平市大洋中学卢昭华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教材在阐述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的基础上,重点从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和渔业四个方面,介绍了我国农业各部门分布的情况。由于本课的内容较多,教学安排为2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学习“农业与我们”和“种植业的分布”,第二课时学习“畜牧业的分布”、“林业的分布”和“渔业的分布”。以下为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学生情况分析:本课的知识对于农村的学生来说相对难度不是很大,毕竟他们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比如“种植业的分布”,多数学生知道种植业与自然条件有关,再加上前面学生已经学过地形、气候、自然资源等方面的知识,所以他们应该能理解种植业分布的地区差异,以及农作物分布、种类等的不同。这也是本课知识的重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农业的概念、生产部门和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2、知道我国种植业的主要分布地区以及主要农作物的分布,耕作制度的南北差异及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过程与方法:1.结合实际说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2.阅读地图并结合实际,说出我国种植业的主要分布地区以及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能理解我国耕作制度的南北差异及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阅读教材中丰富的图文资料,结合生活实际,联系农业的分布情况,了解我国各地的饮食习惯与农业的密切关系。进一步认识到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教学重点:阅读地图并结合实际,说出我国种植业及主要农作物的分布。(依据课标要2求,并注重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归纳的能力。)教学难点:理解我国耕作制度的南北差异及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对这一知识的理解要结合前面所学的地形、气候、自然资源等方面的知识,难度稍大些。)教学方法:讲授法、提示点拨法、讨论法、归纳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新课1、播放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提问:这首歌曲反映的是我国经济中哪个部门?2、“民以食为天”,我们平时食用的粮食、蔬菜、水果、肉、蛋、奶等食品又是哪个经济部门生产的产品?学生很容易回答出是“农业”,从而引出“农业”这一学习的主题。新课教学一、农业与我们(一)读课本68页文字与插图,思考:(多媒体课件出示问题)1、什么是农业?2、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什么地位?3、按照生产对象的不同,可以把农业划分为哪几个部门?(二)(展示)农业的分类图片请学生一一读出农业各部门的主要产品并分析与人们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特别注意补充农业生产的内容,不仅种粮食,还种棉、菜、油、糖等作物。农业是通过人工培育和饲养动、植物来获取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分为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等部门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得出结论:农业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必需的吃、穿、用等物质资料。3新课教学二、种植业的分布(一)播放关于种植业的音像资料,提问:什么是种植业?制约种植业的因素有什么?1、教师明确给出种植业的概念:种植业是指在耕地上种植农作物的农业生产部门。它深受多种自然条件的影响。2、引导学生复习第二单元图2.4中国主要地形区、图2.7中国的温度带、2.11中国干湿地区分布。(多媒体展示中国地形图、中国温度带、干湿地区分布图)(二)引导学生认识我国主要种植业区及农作物的分布与差异。(多媒体动画展示)说说你家乡主要的农作物。我国的种植业主要分布在东部还是西部?小结:我国种植业主要分布在东部的平原地区,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分北方和南方。(多媒体显示板书)(三)引导学生认识秦岭—淮河一线南北种植业的差异并分析导致差异原因。(多媒体出示)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表,并分析秦岭—淮河一线南北种植业存在差异的原因。东北平原珠江三角洲1月平均气温(℃)年平均降水量(毫米)温度带干湿地区耕地类型主要农作物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热量、水分、光照读图:说出我国的主要地形区、温度带、干湿地区。读图4.1:1.联系生活实际,找出我国种植业的主要分布地区和主要的农作物。(抢答)2.在图上找出秦岭-淮河一线,了解两侧种植业的不同,并完成70页表格填空,分析原因。(分小组讨论、派代表向全班汇报)地区项目4(四)引导学生找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主要种植业区分布特点和典型农作物。(多媒体显示)我国西北内陆和青藏高原种植业分布零散,你认为与哪些因素有关?西北内陆降水稀少,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有水源的平原、绿洲。(水源)青藏高原海拔高,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气温相对较高的河谷低地。(热量)3.结合地图说说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主要种植业区分布特点和典型农作物。练习多媒体出示练习题(附后)思考回答课堂小结1、了解了农业的概念、地位和分类。2、学习了在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影响下,我国种植业生产的地区分布和主要农作物分布的差异。(显示板书)看多媒体出示板书小结板书设计:农业的分布概念:地位:分类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生产对象)(秦岭—淮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东北平原:春小麦、玉米,一年一熟华北平原:冬小麦、棉花、花生,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水稻、油菜、甘蔗,一年两熟或三熟是通过人工培育和饲养动、植物来获取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东部平原西部地区西北内陆:棉花、小麦、瓜果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平原、绿洲青藏地区:青稞、小麦分布在海拔较低,气温相对较高的河谷地区渔业5附:课堂练习1、农业是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的____________产业.2、农业的生产部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我国农作物的分布有明显的南北差异,粮食作物北方以______为主;南方以________为主.4、下列农作物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的是()A.冬小麦.B.甜菜.C.棉花.D.甘蔗.5、完成下面表格填空。项目秦岭—淮河以南的南方地区秦岭—淮河以北的北方地区气候1月平均气温温度带年降水量(毫米)干湿地区耕地类型耕作制度(作物熟制)主要粮食作物主要油料作物主要糖料作物6八年级上册地理第四单元经济与文化第1课农业的分布(第一课时)课堂教学反思桂平市大洋中学卢昭华这节课是中国经济与文化中的第一节,通过认真备课思考并结合学生的课堂情况,我有以下体会:优点:1.能依据课标要求,结合学生实际制定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的重难点来合理分配教学时间,如“种植业的分布”是本节的重难点,在时间分配上有所倾向,在教学过程中落实了目标要求。2.教学过程比较清晰、紧凑,讲练结合,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3.教学中充分发挥地图的功能,把地图作为一种培养学生思维,提升学生能力的载体。注重对学生的读图能力、归纳分析能力的培养,能放手给学生,按照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加以教师适当的引导,使学生能够自己得出结论,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活动过程,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课堂教学的本质。4.注意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并结合实际,从生活入手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地理,感受地理进而应用地理。让学生体验到成就感。不足:1.一部分基础稍差的学生注意力不是很集中,以后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还应适时地利用好表情、手势等肢体语言来吸引更多学生的课堂注意力。2.教学应关注全体学生,这节课在这点上有所欠缺,可能是本课教学任务较重的原因,考虑到时间较紧,而忽略了对沉默和边缘的学生的关注,以后教学中应注意改进。以上是我教学中的几点感受,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争取让我的课堂更具活力。71、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教学做到少讲多练,多提问少灌输,在课堂上要效益。2、要对学生进行深入的了解,进行详尽的学情分析。此外,还要对课堂中出现的每种可能情况都有一定的预见性。3、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积极参加各类岗位培训和业务进修,及时改正教学观念,更新业务知识。
本文标题:农业的分布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789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