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实践研究
1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实践研究大同中学马书蕊内容摘要:遵循上海市中学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化学学科的特点,针对当前初三学生问题意识普遍缺失的现状,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问题——探究”教学模式,构建培养和加强学生问题意识的化学实验教学的一些有效策略,即尊重认知,循序渐进;利用矛盾,学习新知;发散思维,挖掘内涵;留意生成,合理引申;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结果表明,一方面教师的教学思想、教育观念发生了转变,教学行为明显改善,教学水平和教科研能力得到提高,另一方面学生的问题意识明显提高,学习方式显著转变,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得到有效改善,学习化学的兴趣大大增强,学习成绩明显提高。关键词:化学实验教学问题——探究问题意识一、问题的提出上海市中学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在参与研究的实践活动中,体验知识的发生和形成过程,感悟科学的思想和方法,提高科学素养”。探究始于问题,只有具有强烈问题意识的学生,才能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显然,能否激发学生形成问题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新课改的成败。调查研究表明,我国学生大多患有“问题意识缺乏症”,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现和提出问题的积极性更是越来越低。新课改倡导的探究性学习也是学生被动地被牵着鼻子走,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也就成了一句空话。那么,如何充分利用化学学科实验的特有功能,在实验探究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摆在广大初中化学教师面前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开展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实践研究,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学生在化学教学中实现课程三维目标的有效达成都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当代著名教育家布鲁纳倡导的“发现法教学”,体现了通过教师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面临矛盾、产生疑惑、明确探索的目标或中心,然后带领和指导学生进行探索。还有美国提倡的“问题教学法”,强调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在“做”中学,在“学”中做。2我国陕西大学教授张熊飞创设的“诱思探究”模式,启迪学生的思考意识和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对于知识的内涵深入研究、归纳、分析与整理,形成知识结构。山东省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要求学生敢想、敢问、敢说、敢演、敢答。洋思中学通过先学后教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形成问题意识,带着问题进课堂,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教学理念下的教育思想。还有老师提出通过营造和谐氛围、创设问题情景、建构自主探索等,鼓励学生敢问、会问、善问。大量的文献资料表明,关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的研究很多,这些都为对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理论和经验。但大部分是经验层次的论述,只是提出几个相关的策略,进行实验研究的相对较少。也有文献指出提高学生问题意识的同时,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提高了,但这些策略缺少可操作性和可测量性。三、研究目标通过“问题——探究”教学模式,探索构建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化学实验教学的途径和方法。丰富和充实利用化学实验践行二期课改理念的新内涵,为兄弟学校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同时,通过具体策略的探索和实践,帮助初中生树立一种基于主动探索、主动实践的提高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学习观。四、核心概念界定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等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是思维的一种问题性心理品质。这个定义包含四个要素。主客体要素:主体是指具有社会性的从事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现实的人,客体为认识对象;需要要素:客体要适应主体的需要或存在于主体的“最近发展区”;优化要素:主体对现状的不满或否定并想方设法去改进或主体欲从被打破的、处于不平衡的认知结构状态过渡到有序的、平衡的认知结构状态;动力要素:问题意识能否最终达成依赖于主体是否具有旺盛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以及顽强的创新意志。本课题中的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化学认识活动过程中,通过对化学认识对象的考察,产生了认知冲突,而出现的一种具有探究、创新等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又驱使学生积极思维,并提出问题,直至问题解决。学生具有问题意识,在思想层面上表现为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热情,在行为层面上表现为敢问、会问、善问。“敢问”是指学生无需教师提问就敢于把自己的疑问表达出来;“会问”是指学生不盲目地提问题,所提问题有一定的科学性;“善问”是指学生能自觉地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充满化学课堂内外,并通过对已有知识的整理、分析、归3纳,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形成新知。体现在成绩上,表现为化学成绩有明显的提高。“问题——探究”教学模式是以问题解决为中心,仿照科学家探究未知知识领域的途径,通过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相对独立的各种实验探究活动,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掌握技能,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五、研究概况(一)时间:2008年7月-2009年5月(二)研究对象:初三(2)班学生(三)研究方法1、主体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针对教学中的实际情况,通过观察、座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发现并分析存在的问题,确立课题研究方案和开展实践研究。通过设计方案——实施行动——反思总结三个环节,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验、边探索、边归纳、边完善、边总结,最后形成一套较为系统的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策略体系。2、辅助研究方法(1)调查研究法。采用问卷、访谈等方法对目前实验教学的现状和学生问题意识缺失的原因进行调查,对存在问题进行合理的分析,以便确立正确的研究方向。(2)个案研究法:对实践研究过程中成功与失败的个案进行跟踪研究,剖析原因,从而使本课题的研究不断深入。六、研究实践(一)学生问题意识的现状及原因分析初中学生问题意识调查问卷亲爱的同学:您好!现在我们对你的“问题意识”做一个调查,请你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如实回答。你的答卷仅供研究使用,不会计入你的成绩,谢谢合作!班级姓名性别1)你的综合学习成绩如何?()A.优秀B.良好C.一般D.差2)你在初一、初二时,教师的教学模式是()A.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B.教师讲学生答的被动问答式C.教师启发学生讨论回答式D.教师与学生共同探究式3)你所渴望的教学模式是()A.教师讲学生听B.教师有时提问的问答式C.教师精创情境,学生讨论的探究建构式4D.学生自己提问,自己研讨的解决式4)你是否习惯接受教材或教师的观点,缺乏质疑问难的习惯()A、是,很多时候这样B、有时这样C、没有这种情况D、没想过5)你对课堂提问的认识是()A、上课提问是老师的事B、上课提问是学生的事C、上课应由师生共同提问D、不清楚6)你所提问的问题具有下面哪个特点()A、不会做的题或有固定答案的问题B、与教师、教材观点不同的C、教材、教师没有涉及的问题D、专家、科学家研究的问题7)课堂上主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A.经常B.有时C.从来没有8)课堂上向老师提问题()A.经常B.有时C.从来没有9)你认为自己不提问题的主要原因是()A.对所学科目不感兴趣B.怕被老师、同学嘲笑C.书上都写着,老师都讲了D.考试时不涉及10)对课堂上同学提问题这一行为的态度()A.欣赏B.漠然C.反感D.无所谓11)对于生活中的问题(特别是化学问题)你是如何处理的?()A.自己思考B.和同学商量C.找老师讨论D.很少有问题12)你认为影响自己问题意识的主要因素是()A.成绩B.教师C.家庭D.自身13)教师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方面做了哪些工作?你对化学教学有哪些合理的建议。选项题号ABCD1101229112251711931944842430355924011642137074322681313099203031036701911161762312197333513回答42不回答202008年9月进行了《初中学生问题意识调查问卷》,向初三学生发出问卷62份,收回62份。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的问题意识普遍比较薄弱,具体表现为:从思维习惯来看,他们习惯于接受教材或教师的观点,缺乏质疑问难的习惯。其中经常这样的占38.7%,有时这样的占48.4%,只有0.05%的学生没有这种习惯。从学生提问的特点来看,回答不会做或有固定答案的学生占67.7%,回答与教师、教材观点不同或教材、教师没有涉及问题的学生分别占20.9%和11.3%。对于生活中的问题,有37.1%回答很少有问题,25.8%的学生自己思考,27.4%的学生找同学商量,只有9.7%的学生找老师讨论。从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来看,能够经常主动回答老师提出问题的仅占6.5%,而有41.9%的学生从来没有主动回答过;能够经常课堂上向老师提问的仅占0.016,而有48.4%的学生从来没有提问过。从13题的答题情况来看,回答问题的占67.7%,不作答的占32.3%。进一步说明学生缺乏问题意识,习惯于做答有固定答案的题目,往往忽视发散思维或归纳性的题目。但从第2题和第5题的调查来看,被动的、机械性的填鸭式教育是影响学生问题意识缺失的一个很重要因素,64.5%的学生希望课堂提问应有师生共同完成。从第13题学生的建议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希望老师多鼓励、多引导学生提问;老师的问题要清晰;合理分组,提问后让小组讨论,并且留足思考空间;多做实验,在实验探究中发现问题。学生问题意识的缺乏可以归结为两方面的原因:1、从学生方面来看(1)学习比较被动,没有发现问题的强烈愿望和意识。(2)自卑胆怯,缺少提问题的勇气。有时学生即使有一定的问题意识,但由于缺乏心理安全与自由保障,也就不敢多想、多问了。(3)思维惰性,缺乏对问题的敏锐性和思维的深刻性。(4)想问不知怎么问,缺乏问问题的方法。提的问题往往局限于不会做或有固定答案的题目,提不出有深度、有新意的问题。2、从教师方面来看(1)课堂教学仍以教师讲授为主,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思考。我们目前课堂教学仍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多为被动接受知识,教学多为单向知识传递活动,学生不太有机会提问题。6(2)教师问题意识的缺失,缺乏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关注。教师对问题意识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缺乏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关注,这无疑会影响学生问题意识的发展。(3)只关注学生的“答”,忽视对学生提问技能的训练。课堂上总是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往往只要求学生学会回答问题,掌握回答问题的方法,而不要求学生学会提出问题,掌握如何提问的方法。缺乏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和训练,造成学生碰到问题也不知怎样提出来。(4)没有结合学科的特点,创造一种能够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的学习模式,学生对学科不感兴趣,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系统的培养。(二)“问题——探究”式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1、尊重认知,循序渐进问题设计要由易到难,层层递进,使学生理解层次不断深入,逐步实现由知识向技能再到灵活运用的转化。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和认知规律,应设计有一定梯度的问题。案例1:在学习《认识空气“大家族”》时,引导学生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我设计了下面几个问题:(1)拉瓦锡通过实验证实氧气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多少?他是如何发现的?(2)拉瓦锡的实验原理是什么?(3)能否借鉴拉瓦锡的实验原理,设计一个或多个更为简单的实验,来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4)关键要考虑哪些方面的问题?准备怎样来实施小组的计划?需要哪些仪器和药品?实验的结果怎样?实验结束进一步追问:“各小组的结果不尽一致。从拉瓦锡的实验结果来看,气体应该减少1/5,那为什么会出现小于1/5的结果呢?议一议成功在什么地方,失败是什么原因?”学生在观察与讨论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体验到合作学习的愉快和探究实验的快乐。问题设计步步深入,由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验证,以“趣”引路,以“情”导航,使学生兴趣大增。让学生在体验和感悟中,学习知识,提高能力。2、利用矛盾,学习新知在
本文标题: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实践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793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