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酒店餐饮 > 农村职业高中专业课程建设的实践与研究
1职业高中专业课程建设的实践与研究(实验报告)[引言]:教育质量问题关系到职业技术教育的兴衰成败。面对科技飞速发展,知识经济已见倪端,综合国力竞争空前激烈的二十一世纪,摆在职业技术教育面前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探索:学生的学习缺乏主动性,求知欲望低;生存缺乏竞争性,无生气活力;思维缺乏创造性与创新性,无开拓进取性;心理存在偏差,耐挫能力低,无开拓创业精神。这往往导致并影响学生个性的发挥与提高,同时由于职业学校课程设置存在某些原因,使得学生的学习过于专业化与特色化,毕业后再继续教育难度大,造成了择业面过于狭窄,再就业困难,很难适应当地经济的社会发展需要。等等这些问题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并制约了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和深化。综观职业技术教育的所有任务,没有比提高教育质量更为重要更为紧迫的了,它是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根本核心和保障条件。而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和深层的问题——即职业技术教育中的专业课程建设的问题,它是区别普通高中教育的特色教育。究其本质为:(一)它不仅要满足当地社会与技术经济发展的需求,同时体现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生存的需求;(二)它不仅能满足社会发展不同时期的生产力水平的要求,更能适应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经济体制和生产方式的需求;(三)它不仅能满足不同形式和层次的职业学校进行专业门类调整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而且还能促使职业学校良性运作和健康发展的需求。并朝着职业技术教育的总目标——“全面素质教育”的方向迈进。鉴于以上的基本点与出发点,作为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更应重视于专业课程建设的调研和实践。由于农村职业技术教育过程中学生生源的复杂性,教育内容的区域性,教育目标的针对性,课程结构的多变性,所需人才的市场适应性,驱使我们必须探索一条适应当今社会需要的专业课程建设新路子,以达到新时期课程改革的现代化、最优化和特色化。具体表现:首先所传授的专业知识层面应注重基础性教育,同时反映出当今时代的先进性;其次在专业知识的结构上日趋合理性与优化性;再次在专业知识的内容上应反映当时当地水平力发展的特殊性、特色性;最次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符合职业高中学生的认知心理规律,并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创造思维能力,注重学生的群体与个体的发展,着力培养学生创业意识与能力,最终为学校的专业课程建设与学校的自身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分析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确立了解放思想,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在这样的新形势下,全国各地都兴起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潮。至1985年,作为全国百强县(市)之一的上虞,其经济发展已形成了两个十分明显的格局:一是如以机电、化工等行业的乡镇企业以其独特优势异军突起,迅猛发展,如雨后春笋般地林立于全市各地;二是以手工作业队为主体的建筑行业迅速成长,并初具规模,足迹遍及东南沿海。而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经济发展的新高和劳动者素质的相对低下这一矛盾日益激化,严重制约着当时上虞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各个企业普遍存在着一线工人的技术水平低下,不能适应新技术新变革的发展,同时也存在着生产劳动过于密集和知识技术含量低下的格局,对于技术层次复杂及科技含量高的工种与工程,很难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以此来推动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正是由于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低下,导致劳动生产效率不高,产品的品种样式与产品质量难以上层次和档次。就拿当时的财务会计专业人员来说,许多乡镇企业所招收的财会人员在都是以大队会计为主要对象的农村富裕劳动力,这些人员的文化基础低,并且各方面的能力素质又较低,而且年龄也偏大,财务会计方面的专业知识缺乏,做的只能是“流水帐”之类的工作,极不适应企业迅速发展的需要。另外建筑业的从业人员也不例外,大多职工是以“师傅带徒弟”的学徒形式出身的“泥水匠”,不懂建筑专业知识,不了解现代化的施工工艺过程和施工技术方法,质量规范和安全技术意识淡薄,按传统的手工作业方式进行施工,造成并由此产生的施工隐患多,工程质量偏于低下,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造成很大的制约和限制,使得企业难以在竞争激烈的社会市场中立足。针对这一现实,依据职业技术教育必须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必须与科技进步相结合,必须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办学宗旨,我们学校在当时的形势条件下就选择了财务会计与管理、建筑施工与管理两专业作为两个主导专业,设置相应政治文化学科、专业基础学科、专业技术学科的教学与管理。为企业培养急需的实用型与技术型相结合的人才,给建筑企业、乡镇中小型企业、银行金融系统和其他各行各业输送了大批具有一定专门技术知识和一技之长的应急型人才,给企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带来了无限生机。在当时有很多毕业生迅速成为企业的业务骨干和技术骨干。建筑和财会两个专业也因此得到发展壮大,成为学校的拳头专业和特色专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并向纵深方向发展,1995年后随着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调整与深化,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在我们上虞市经济形势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以机械、电器、化工、建筑等为龙头的支柱产业,同时应运而生的其它产业,如针织、餐旅等为辅的新型产业,特别是进入九十年代后科学技术不断地进步,劳动组织不断地变化,生产规模不断地提高和转业竞岗的压力,社会和企业对毕业学生的个人素质与职业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和标准,这就要求职业学校的教育质量与评价标准也随之变化。劳动力市场的就业竞争迫使学校提高办学条件和档次;招生市场的竞争迫使学校提高教育质量和品位。我们学校在原来的财务会计与管理、建筑施工与管理两专业的基础上,开设了餐旅、烹饪和计算机专业,并对原有的学科范围及学科内容进行调整,为企业培养3了专门技术人才,给当时建筑企业、乡镇企业、金融、服务系统及其他各行各业输送了一大批技术与管理人才,在当时有很多毕业生迅速成为企业的管理人员,并通过他们的开拓进取,在建筑业成为小业主。进入二十一世纪,科技现代化,知识信息化,经济全球化,综合国力的竞争空前激烈。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总书记江泽民特别强调: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我们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为人民服务,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努力造就“四有”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当前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的变革,是教育思想和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进步。面对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我校在专业课程建设过程中,也不断地进行摸索与实践,进行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改革,特别是专业课程的“学分制”、“分层制”教学与管理,坚持“以人为本”的培养人才的教育目标,采取了“宽基础、活模块”教学理念,积极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重视教学的过程管理,注重教学的阶段目标达成,积极采取多元化多方位客观、公正的教育评价体系,逐步完善和构建学生“生计教育”——终身教育,并为学生的就业上岗及转岗打下扎实的基础,使得全面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在学生教育与教学过程中,立足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培养、基本知识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求知欲,同时强化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构建学生思维的创造性与创新性,增强学生的耐挫折能力及创业意识。但是,任何事情的发展与变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我校在专业课程建设过程中,也不断地通过磨合与胶着,并受到来自内外各方面的冲击与考验。为此我校进行了积极地、行之有效地探索和实践。第一:区域经济的挑战。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规模、专业的设置、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等都必须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因为职业技术教育与经济发展有着本质的、最紧密、是直接的联系,只有职业技术教育的结构与经济结构相适应,才能起到推动经济建设发展的作用;反过来只有这样职业技术教育才会健康有序的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形成,给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同时也提出了许多新问题、新情况。各种经济成分的不断涌现,社会劳动制度、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人们的人才观念、择业观念、就业方式等等的变革,这就要求职业学校必须打破单一化的专业设置格局,使职业技术教育的服务方向、专业结构、层次结构、规模结构、布局结构等,与区域经济建设中的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劳动力结构、布局结构相适应。只有这样才能使职业技术教育高效率地推动经常发展。为此职业学校必须做到:不断调整课程体系和增设课程内容,开设适销对路的新专业,主动适应人才劳动力市场对人才规格的新需求。只有这样,学校的毕业生才会有出路,职业学校才会有出路;也只有这样,学校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同时也会发展壮大,立于不败之地。第二:科学技术的挑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现代社会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因素。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同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联系起来考察,明显地会发现,二者有着内在的、不可分割的联系。4首先科学技术的发展积极推动着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水平:第一次科学技术革命,其主要标志是蒸气机的广泛应用,在当时像英国出现了初级职业技术教育——“职工讲习所”;第二次科学技术革命,其主要标志是电力的广泛应用,在德国正规教育中孕育产生与普通中等教育并行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起始于二十世纪40年代,至今仍在继续发展,其主要标志是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新材料的广泛应用。这些高新技术的应用,在西方,已使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日趋衰落,逐渐向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方向发展。如美国的社区学院,日本高中后的专修学校就是这个时代的产物。其次科学技术进步和程度积极推进着职业技术教育的教育内容。职业技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进行劳动能力的再生产,是为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建设人才。也就是要把人类社会积累的科学知识、生产技术、思想观点、道德规范,通过教育手段传递给学生和其他劳动者,提高他们的劳动能力,使之适应当代科技进步与经济建设的需要。为此学校广泛收集本地区本专业的科学技术信息,并为我所用,充实本专业的教学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拓宽专业教育的适应能力,满足当前与长远经济建设的需要。再次科学技术进步的程度推动着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手段。职业技术教育的教育、教学手段,主要指教学过程中所运用的演示、实验、实习、操作训练、以及科研的设备等。教学手段既受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所制约,又为实现培养目标和完成教学内容的任务服务,它与教育质量的成效密切相关。随着学校的不断发展壮大,教学设备的现代化建设正日趋提高,“三机一幕”、“计算机网络”、“网络课程”等新事物不断涌现,并应用于教师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提高了教学效果与效率,增强了科技知识信息含量,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氛围。第三:人才结构的变化及终身教育的挑战。首先:由于经济转型,产业结构调整,科学技术进步及企业经营规模不断地扩大,社会及企业对人才劳动力需求的数量及层次规格发生根本性的变化。1995及2001年,我们对上虞市的人才劳动力结构的变迁作了跟踪调查,以上风集团为例,调查结果如表1-1所示:表1-1:上风集团人才劳动力结构变迁调查单位:人结构年份一般工人技术工人管理人员研究人员低级中级高级1990年98176154166781995年611073065378232001年121102464689245从表中可以看出,作为我市第一家上市的企业,产品科技含量的不断增加,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对人才的需求向高一级方向迁移的现象日趋明显,技术人才的需求总量在不断地增涨。这就促使我们学校在职业教育的建设中的专业层次和专业课程设置、以及专业规模作相应地调整。特别是学校对人才培养规格要作重新的定位,适应新增劳动力发展趋势的要求,以此来培养更多的理论基础宽、技能素质较高的工艺型人才。见表1-2:学校专业层次变化进程、见表1-3:建筑专业学生技能等级课程设置。表1-2:学校专业层次变迁5项目知识要求能力要求人才类型适应岗位能力职业高中岗位实用知识实践操作熟练技术工人能适应职业中专岗位相关理论技术应用中等技术人才较强适应职业高专系统理论知识工艺设计工艺型人才适应性强表1-3:建筑专
本文标题:农村职业高中专业课程建设的实践与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796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