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微型课题研究的体会常熟市冶塘中心小学龚叙元“微型课题研究”是当前教学上的热门话题,也是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载体。“微型课题研究”是一种研究范围较小、研究周期短、研究过程简便的教育科研方式。教师从自己身边的教育教学问题入手,去研究解决的办法。一年多来,我针对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通过独立研究,共同讨论,尤其是通过上学期的《有效提高班会课质量初探》研究,有了一定的收获和体会。以下就是我的几方面感受:一、对什么是微型课题研究有初浅的理解微型课题研究是研究者采用一般的科学方法或合理手段对细微的教育问题进行观测、分析和了解,从而发现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教育现象之间本质联系与规律的认识活动。微型课题研究是一种研究范围较小、研究周期短、研究过程简便的教育科研方式。微型课题是课题研究的一种类型。微型课题研究产生于中小学,源自于一线教师对自身教育教学工作的反思以及对教育实践困惑的追问。微型课题研究的起点,首先始于教师对“不明”情况的探究。也就是教师因为一些大大小小的“疑惑”而进行的研究。比如一种有普遍意义的反常倾向、学生中比较固定的落后行为、课堂中的意外、教学的无效等一时无法解释的现象,都可以成为一项研究的起点。其次始于教师对教育现象的追问。也就是教师把对教育现象的追问作为支点提出“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以深度介入的态度把自己放到事件当中去。这是因为:“自己的问题”自己更为熟悉,因此就最有发言权,最容易把握。而且从感情上来说也更容易接近和投入。三是始于教学即研究。即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有计划地去解决一些问题,在解读研究的过程中,把自己的日常备课、教学过程、教育策略、相关活动的内容,与自己提出的研究问题紧密结合起。研究就是一种教学方式。通过研究,我对班会课的认识有了新的提高,班会是班主任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和重要阵地。有计划地组织与开展班会活动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任务。班会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主题班会是一种极受师生欢迎的极富教育意义的组织形式。班会课是小学德育教育的平台,也是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对班会课的研究,宗旨在于寻找有效提高班会课质量,培养小学生的健康人格,有效指导学生基础文明和道德习惯的形成。《红红的中国结》这一主题有效的解决了班会课与学校特色建设方面的不适应性,使班队课从抄抄、搬搬中解脱出来,凸显了全新理念。但目前人们对微型课题研究的认识还比较粗浅,大家只是对微型课题研究的实践过程及其特征作了一些零星的概述,而对它的内涵和外延并没有界定清楚。另外,人们对微型课题研究的提法还存在争议。有人认为,微型课题的提法不够恰当,不如用“小课题”或“个人课题”更能说明问题。还有的人认为,微型课题研究的切口小,过程简单,操作缺乏科学性,不是一种科学研究,最多是一种工作研究或经验总结。二、对微型课题研究的特点有肤浅的认识1、小,即研究的问题小。微型课题研究主要聚焦于教育实践中的矛盾和疑难,研究的内容主要是教师教育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有价值的细小问题。问题可以具体到一堂课的教学案例设计、授课导人方式、课堂提问、作业设计等等。“小”还表现在研究的规模上,微型课题研究涉及的范围小、人员少、时间短,因而规模小、投资少。“小”是微型课题研究最显著的特点。2、活,即灵活首先,微型课题研究的选题论证、方案设计、立项开题、实施研究等相对简便,没有省市规划课题研究那么复杂。其次,在研究的组织形式上,教师可以单独研究,也可以合作研究。3、微型课题可以重复研究,不同学校的教师或课题组可以同时或先后研究同一个问题。我们在组织微型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对课题申报时间也没有作统一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只要发现问题了,并且考虑成熟的,随时可以申报;正在思考的问题甚至可以先研究后申报。微型课题研究没有固定的研究模式,没有强制的操作流程,人人都可以研究,时时都可以开展,处处都可以进行,在兴趣中生根,在实践中开花,在过程中结果。3、实,即实在首先是选题“务实”,微型课题研究立足于当前教育教学工作,选题贴近学校、贴近教师、贴近教育教学实际。其次,研究过程“踏实”,源自于实践中的问题还在实践中解决,微型课题研究在教中研、研中教,不是游离于教育教学实践之外的活动。再次,研究成果“真实”,微型课题研究成果的呈现方式也不同于省、市规划课题,注重在工作中做得怎么样,强调在“做得好”的基础上写得好,从表达形式上看,它不需要编写专著,也不一定要撰写长篇的结题报告和专业论文。它可以是教学案例设计稿,听、评课稿,教育案例,教育故事,课堂教学实录;也可以是研究小报告,访谈记录,调查报告,沙龙材料。学生作品;还可以是音像作品,图表、教具等实物。这些成果是教师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自己的实践。从自己的实践中提炼自己的经验,让自己的经验体现自己的特点。4、短,即周期短微型课题研究的时间视研究内容而定,可长可短,时间短的两至三周就可以解决问题长的三至五个月,最长的一般不超一年。5、平,即符合当地、当时教师的研究水平。第一,进行微型课题研究,教师一般不需要专业研究人员具备的有关研究设计和解释的高级技术,只要具有基本的研究知识;第二,微型课题研究的目的不在于发展和检验理论而在于获得能够直接应用于眼前工作的知识,它既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又提高研究者本身的能力;第三,微型课题研究的问题都是研究者感兴趣的话题,与当前工作无关的问题一般不去研究;第四,微型课题研究,不需要广泛的文献研究和原始资料,不需要彻底地了解自己所研究的问题,教师只需要对相关的研究有一个基本的了解。第五,微型课题研究在设计的程序上不需要那么严格,往往在比较自由的行动中做出调整。第六,微型课题研究不强调其研究结果的理论意义以及对后继研究的可能启示,关注的是研究结果所具有的实践意义,以及对研究者本身和他们同事的教育教学会不会有一些应用价值。6、快,即见效快。由于研究的周期短,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解决具体问题,因而速度快、效率高,一个问题解决了,就可以转人到下一个问题的研究;一个问题解决了,就可以得到一点收获。它不需要触及该问题的方方面面,更不需要形成系统的经验总结,也不苛求一定要将自己的研究心得发表,关键是要让自己体味到眼前一亮、“心头一喜”的愉悦。三、对微型课题研究做了尝试我总的感到,微型课题研究实际上是一种行动研究,是行动者为解决自己实践问题而进行的研究。行动研究是行动者对自己的实践进行的批判性思考,或者干脆叫反思。通过对微型课题研究所做的尝试,我体会到,微型课题研究的价值可以归结为“改进”和“参与”。在计划——行动——观察——评价的每一个阶段都有教师的声音。行动研究的基本目的是改进教育实践,不是构建教育理论。教师“参与”研究是为了科学地“改进”自身的工作,“改进”不仅仅意味着教师通过内省、反思、探究教育教学行为,还意味着通过研究改变教师对教育实践的理解,使教师专业生活方式发生变化,从而实现教师的专业扩展。由此,微型课题研究将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方式之一。微型课题研究行动,也是为撰写自己专业的教学论文提供可信有力的素材。四、本学期微型课题研究的总体设想本学期微型课题研究的名称是:《中国结艺教学如何在语文实践中彰显魅力初探》;课题研究的成员是:朱丽萍、龚叙元、戴珠丽;课题研究的总体描述:结艺教学是我校一项新兴的特色教育探究项目,现正处于培育学校向项目学校推进的探究阶段。结艺具有民俗特点,他以传统技艺以及文化内涵这些强大魅力在中华民族史上不断沿革,吸引着学生。同学们怀着浓厚的兴趣,乐做,爱学,主动性极强。为了探究中国结艺教学如何在语文实践中彰显魅力。使语文教学的功效在结艺教学的特定氛围中得以提升,使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兴趣盎然,学有所长、学有所乐、学有所为,从而增长学生自身的才能与特长,从结艺教学与语文实践的结合点上寻找一条适宜自身发展的新型学习模式,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之目的。新课程强调学生不仅有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而且使他们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养成健康的情趣,结合学生和教材的特点,使学生了解有关中国结的特点及作用,体会她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在情感领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在学习中树立信心,克服困难,团结协作,互相学习、竞争,体验成功的喜悦。技能领域:学会吉祥结编制,把握作品整体美,通过学习简单结,为复杂结的编制奠定基础。中国结的制作主要是后期走线后的调整,吉祥结调整时的“拉内耳”容易出现拉不动或内耳松动变形等问题。学习中国结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趣味性。对于学生口语交际等都有资源的开发性。一堂课的好坏,与教师采取的教学手段是密不可分的。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根据现代认知教学理论,在教学中采用创设情景的方法,用故事情节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借助多媒体的音形色的强大优势有效调动学生的感官;将事先准备好的中国结进行及时的直观演示来化解难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评价,从而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等均可以通过有形的资源来实现教学目标。课题研究的预计效果为:1、了解结艺有关知识,引发学习兴趣,组织开设结艺技能演说团。2、传授结艺技能,增强学生动手能力。3、组织开展实践考察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4、开设结艺新品开发组,提高学生动手制作、动笔总结的能力。5、回顾成长历程,编制成长手册。一句话,借助语文教学这一平台,从深层角度去体现生活处处有语文,彰显结艺教学特色,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尤其是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基础习作,语文实践和课外拓展能力。五、微型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1、对微型课题研究的认识还不够,2、对微型课题研究的时间还不能保证。3、对微型课题的研究还缺乏经验。4、微型课题研究时自己的反思力度还不够。实证资料积累还非常缺乏。5、自己预设的研究内容与学校特色建设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研究过程中存在许多棘手的问题。
本文标题:微型课题研究的体会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802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