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协商制度的意义
中国农业大学课程论文(2013-2014学年秋季学期)论文题目: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意义课程名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任课教师:班级:学号:姓名:成绩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意义摘要:十八大提出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具有理论和实践双重意义。弄清其含义需要认清制度与形式的关系,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关系。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主要有三个范围:实施政党制度的统一战线范围的协商民主;实施政治协商制度的在政协系统开展的协商民主;在更广泛社会领域、特别是基层开展的民主协商。推进、发展协商民主的主要任务是加强制度建设,继续拓宽协商民主渠道、创新协商民主形式。关键词:协商民主任务意义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对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进行了规划和部署,这必将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产生深远影响。落实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需要进一步提高对这一制度重要性的认识,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的作用。一、协商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民主作为一种公共治理和公民参与政治的方式,提供了一个制度模式,这个制度需要建立在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基础之上。当社会的政治、文化制度尚不健全、经济发展水平不发达时,单纯地追求形式民主不符合社会的发展状况。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就对协商民主制进行了探讨与实践,在同其他党派团体和党外人士团结合作中形成了协商民主思想,特别是在“三三制”民主政权建设中就进行了协商民主。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正式确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协商民主制度得到实施。经过不断完善和发展,我国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协商民主制度,使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2005年10月19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公布了《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全面阐述了中国民主政治的基本理念和实践,指出:“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要求。各国的民主是由内部生成的,而不是由外力强加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正在不断健全、完善和发展。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人民充分行使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正在与时俱进,不断呈现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可见,中国特色协商民主制度肯定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地位,发挥了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的作用,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一)、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形式的探索早在1940年3月6日,毛泽东在《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一文中正式提出“三三制”政权建设的原则指出(1),中国共产党“要和全国一切抗日的党派、阶级、民族合作,只要不是汉奸,都要联合一致,共同奋斗。共产党的这种主张,是始终一致的。中国人民英勇抗战已有四年多,这个抗战是由国共两党的合作和各阶级各党派各民族的合作来支持的。”反映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三三制”政权,既不同于国统区的权力独裁型的政党关系,也不同于过去苏维埃式的政党关系,而是一种合作监督、民主协商的政党关系。这种关系是共产党与各党派、无党派人士亲密合作,共同致力于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一起组成协商民主的有机主体。协商民主包含着多元、参与、平等、公开和有效,是中共第一代领导人创立的协商民主的初步形态,即“陕甘宁边区设乡、县、分区、边区四级政权,包括参议会和政府两大系统,参议会由选举产生,是最高的民意机关,其基本职能之一就是咨询和建议”,真正实现了对协商民主的积极探讨和实践。(二)、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形式的丰富西方国家普遍采取选举民主的形式,体现在总统选举、议会选举和表决选举等方面。选举民主形式实现了世界政治文明的进步,也标志着现代民主政治的建立。但是,在西方政治实践中,却不能最广泛地代表普通民众的利益,而往往成为少数利益集团维护其利益的工具。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吸收和借鉴人类民主政治发展有益成果,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一是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的选举民主;二是人民内部在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形成共性;三是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明确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规定人民参政议政的权利。可见,中国特色的协商民主的实现,是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创造,也为人类政治文明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民主形式。(三)、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形式的实践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民主从来都是少数人的特权,是资产阶级享有的统治、压迫劳动人民的权利。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批判性地继承资产阶级民主理论的人类文明成果,总结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实践经验,提出了“解放全人类”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等彻底民主理想和主张。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以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为己任,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的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积极探索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国家事务的民主形式,并且创建了工农兵代表苏维埃、参议会、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等形式。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正式确立,也标志着协商民主这种新型民主形式的实现。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毛泽东明确指出:“人大的代表性当然很大,但它不能包括所有的方面,所以政协仍有存在的必要。”人民政协作为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独特的作用,从而形成了我国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的形式,开辟了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新纪元。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重要意义十八大报告提出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化,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大探索和突破,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3)。一是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有利于拓展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公民的政治参与是现代社会民主制度赖以存在的基础,也是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之一。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是当今中国政治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党的十七大强调:“要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们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体现了民主和法治、参与和秩序、发展和稳定的有机结合,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新阶段政治发展的要求相一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有利保障公民的利益诉求。坚持以人为本,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关注人的价值、权益和自由,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最终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解放。应该说,这是社会主义追求的基本价值目标和取向。目标的实现,必须以公民个体作为民主政治参与的主体地位为前提。没有公民主体地位的保障,他们的权益很难得到保障和实现。公民要真正实现自身民主、自由、平等等各项权利,就必须通过有序的政治参与来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现代民主政治本身就是工业化和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经济越发展,政治参与就越高。因为,经济发展加速了社会分化,各利益主体为谋求和维护自身利益,就会设法去影响政治体系;经济发展促进了政治参与主体的全面素质的提高,当公民感到自己的利益越来越与政府的活动相关时,就会越来越努力去影响政府的决策。这是公民政治参与的基本动力和基础。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客观要求进一步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广大公民要求通过政治参与向政府表达自身的利益要求和愿望,争取、实现和维护自身利益,改变自己的生存状况和社会地位。(二)、有利于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这是我国政治文明的重要体现。(三)、有助于政治统治的合法性,维护社会政治稳定。所谓政治合法性,就是一个政治系统内成员对该系统的心理认同和群体忠诚。它是政治系统赖以存继并维持长久生命力的基石。公民的政治参与是以公民对于国家的政治认同为其前提条件或心理条件的。公民的政治参与和国家的政治统治是互为目的的政治行为,政治参与的目的在于影响国家的政治统治和管理,而政治参与又是政治系统汲取合法性的重要途径。政治系统可以通过各种政治参与渠道吸收各种社会利益诉求、民众意愿,然后作出政治选择,从而使政策输出以民意为基础,稳定政治的统治。(四)、有利于体现现代国家公共行政的公共性。公民积极地参与国家公共政治生活,知道政府决策是如何制定的,并表明自己的观点,将自己的要求转化为支持、参加政治体系的输入过程,从而达到影响政府决策和同政府活动相关的公共政治生活。协商民主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能够广开言路、广求良策、广谋善举,使社会中个别的分散的意见和要求,通过协商的渠道得到系统综合的反映,保证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得到最大限度的实现。协商民主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包容吸纳各方面的利益诉求(2)。协商民主坚持求同存异,蕴涵着合作、参与、协商、包容的精神,参与协商的各方面人士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可以自由地发表意见,在充分的、民主的、平等的、真诚的协商的基础上作出决策,既尊重大多数人的共同意愿,也照顾少数人的合理要求,体现了民主的真实性。二是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是适应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社会的稳定,社会稳定是社会和谐的前提,没有社会稳定就谈不上社会和谐。“没有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无从谈起。”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充分说明,社会稳定是我们一切事业的必要保证,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稳定压倒一切。胡锦涛同志也指出:“在经济体制转轨,改革触及深层次矛盾在某些领域也比较突出的时候,保持稳定尤为重要。”因此,社会稳定是人民的最高利益所在,保持社会稳定,国家才能长治久安,人民才能安居乐业。在改革不断深化,发展不断推进的过程中,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是抓住重要战略机遇的重大任务,也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当前,我国总体上维护稳定的形势是大好的。但是,还应当清醒地看到,影响社会稳定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仍然不少,有时甚至还激化。特别是我们正处在转轨时期,深化改革必然触动原有的利益格局。随着改革的深入,各个阶层、集团、群体利益迅速分化,利益格局出现了不均衡状况,各类社会矛盾日益加剧,社会秩序受到严重干扰,各种经济社会风险日益增多,易引起社会不稳定。许多不稳定因素又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增加了维护社会稳定的难度。可以说,这十几年是我们发展最快的时期,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也是群众意见比较多的时期,分配不公平、司法不公正、就业困难、腐败严重等社会问题都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社会稳定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也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和国家的长治久安,这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因此,我们在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同时,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认真分析和研究当前制约我国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妥善解决好影响社会稳定中的突出问题,巩固和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为改革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是完全一致的。协商民主使发扬民主和增进团结有机结合起来,协商的过程能够加强沟通、增进理解、扩大共识,有利于形成既生动活泼又和谐稳定的氛围,避免了相互攻击、相互掣肘以致社会失序的局面。协商主体在平等自由的前提下为公共决策建言献策,体现、维护和实现和谐社会价值目标。协商民主以承认利益多元为前提,主张协调各方利益,谋求社会和谐,有助于达成共识,形成合力,为建设和发展中国
本文标题: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协商制度的意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815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