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入行论第2次考试题答案
11、精进的本体是什么?违品是什么?答:1)本体:精进:指喜爱善法的欢喜心。心态是一种欢喜心,对境是善法。2)违品:懒惰:《大乘阿毗达磨》中云:“懒惰属于愚痴,是障碍善法的一种心法。”2、如何从正行对治自轻凌懒惰?答:自轻凌懒惰:指自己轻视自己,认为自己什么能力也没有,什么法也修不成,因此而自暴自弃,甘于堕落。颂云:“勿怯积助缘,策励令自主”这两句包括了“断除自轻凌懒惰”的加行、正行和后行。加行是“勿怯积助缘”,“策励”是正行,“令自主”是后行。因此正行就是通过策励的方式,来断除自轻凌懒惰。所谓“策励”,是指通过正知正念的方式,护持自相续,策励我们修持殊胜的菩萨道。有的时候,我们觉得心很散乱,没办法安住于正知正念,像这样就没办法适应修行。如果能够保持正知正念,对于身语意的观察,对于善法的安住,都是可以做得到的。在修正法的过程中,随时观察自己的三门,观察自己的念头是不是安住在善法上非常重要。3、懒惰有哪三种?解释各自的含义,如何断除?答:1)同恶懒惰:也叫推延懒惰,即把当下应做的事往后推延,以为今后还有时间,于是今日推明日,明日推后日,它是一种得过且过的做法。2)耽著恶事懒惰:指贪执散乱于无意义的世俗劣事,围绕这些来虚度人生,而把修行善法搁置不顾。3)自轻凌懒惰:指自己轻视自己,认为自己什么能力也没有,什么法也修不成,因此而自暴自弃,甘于堕落。断除:1)思维今生无常:我们自身已陷入烦恼的网罟中,被贪嗔痴慢嫉及八万四千烦恼控制束缚,由此定会困入生老死病的轮回监狱中,一步步地迈向死神之口。而且死神在不断地夺走我们同类的生命,无有一人能免,只是时间上有先后差别,就像屠宰场里天天有牛被杀,这种情况我们已现量见到,但若仍懈怠懒惰,不知自己的处境,那是非常愚痴的。所以珍惜时间,精进行持对来世有利的善法,不要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无意义的琐事上面。2)思维后世痛苦三方面进行思维:21)临死时所受的畏惧,犹如挣扎待宰的活鱼,那宿罪引来地狱众苦,其难忍的怖畏痛苦更就不用说了。2)好比为沸水烫着的时候,细皮嫩肉的婴儿一定会疼痛至极,那么已造下热地狱之罪者,为何还敢如此逍遥度日呢?3)不肯精进修习却希冀得到安乐成就;娇弱不能忍苦,造罪却频繁不休;明知老死将至,仍如天人一样放逸度日,这种人后世一定会饱受痛苦的折磨。4、请以教证与理证详细分析众生均能成佛。答:教证:《涅槃经》中说一切众生都具足如来藏。《宝性论》云:“佛身能现故,真如无别故,具种故众生,恒具如来藏。”如来藏周遍于一切众生,对此麦彭仁波切在《如来藏狮吼论》中作过详细解释。意思是说,一切众生具如来藏有三个理由:一是具缚凡夫的相续中能现前圆满佛身功德;二是众生与真如的本性无别一味;三是众生具有成佛的种性。依靠强有力的这三大理由,便可推知:一切众生都能获得圆满正等觉的果位。2)理证:一般而言,佛性有两种,一是自性住佛性,一是修增长佛性(也叫实修生佛性)。自性住佛性是指心的本性,这样的佛性,每个众生都有。有些人没有闻思过大乘教言,一听说众生都是佛,就马上反驳道:“既然是佛,为什么还有烦恼无明?”其实,“众生是佛”是从自性住佛性来说的,若从修增长佛性来讲,众生并不是佛。因为修增长佛性是指通过智慧遣除烦恼障和所知障,现前正等觉的果位,这个时候才叫佛陀。《楞严经》、《楞伽经》、《华严经》及龙猛菩萨的赞颂偈、马鸣菩萨的《大乘起信论》、弥勒菩萨的《宝性论》等中,对众生均能成佛此道理皆有详细阐述。《宝性论》也以九种意义、九种比喻解释得很清楚,为什么众生是佛、为什么佛还在无明中。假如学了《如来藏经》等第三转法轮的教义,这些怀疑自然会遣荡无余。5、颂词解释:佛身能现故,真如无别故,具种故众生,恒具如来藏。答:一切众生具如来藏有三个理由:一是具缚凡夫的相续中能现前圆满佛身功德;二是众生与真如的本性无别一味;三是众生具有成佛的种性。依靠强有力的这三大理由,便可推知:一切众生都具有如来藏,都能获得圆满正等觉的果位。3第99课6、有些人说:“虽然精进能成佛道,但此过程中必须修持施舍头目手足等苦行。我肯定受不了,所以不敢精进修持。”请以理破斥,并说明你的理由。答:不合理,这是因为愚昧无知、不能分辨利害轻重而生的错误想法。一方面,痛苦并无实际存在的本质,只是凡夫的一种错觉,因为执著我与我所,从而导致虚妄的身体受伤害之苦受,如果断除愚痴分别念,即使将身体一块块割截,也不会有什么痛苦。另一方面,这种苦与轮回苦相比,实在微不足道,尤其堕落地狱的痛苦是无法描述的,如果害怕修行之苦,则永远不能从中解脱。所以,为消尽轮回中的无边痛苦,现在应当忍受修行中的些微苦行。7、为什么说轮回之苦远远胜过精进修行的痛苦?请以教证、理证、比喻进行分析。答:1)教证:五世达赖喇嘛说:“三界三苦所禁锢,轮回本性苦无边。”本论云:“无量俱胝劫,千番受割截,刺烧复分解,今犹未证觉。”2)理证:大乘修行之苦从时间上看,只是这一辈子或者乃至菩提果之间受苦,并不是生生世世、永永远远。从痛苦的轻重来讲,可以说微不足道,根本无法与地狱饿鬼的痛苦相比。从意义上说,为求菩提而忍受的苦行,无论对众生还是自己的了脱生死都有相当大的利益。方方面面进行比较,修行之苦与轮回痛苦有天壤之别。3)比喻:就像病人为了除去腹腔内的肿瘤,而暂时忍受切割手术的痛苦;医师治病时,以一些有轻微痛苦的疗法,来疗除病患疴疾的大苦。8、颂词解释:福德引身适,智巧令心安,为众处生死,菩萨岂疲厌?答:行持六度万行的福德力,将会感召菩萨的身体舒适;已通达诸法无有自性的智慧力,更使菩萨内心安乐。那么为了一切众生处于生死轮回中,慈悲为怀的菩萨怎么会有疲厌痛苦呢?让身体安乐的因是福德,让心安乐的因就是智巧,即善巧的智慧、空性的智慧等等。身体和心都是处在非常安乐的状态,是纯乐无苦的。在这种身心皆乐的状态下,菩萨再再地转生轮回当中利益众生,是不可能疲厌的。此颂词通过理证分析菩萨利益众生身心皆安乐,因此不会疲厌。为的是勉励后学初发心菩萨克服自轻凌懒惰。4第100课9、如何身体力行断除自轻凌懒惰?答:首先以蔬菜、破衣等无足轻重的财物施舍给他人,减少对自我的执著之后,再尝试做较大的布施。噶当派的教言中说,如果吝啬心特别强,可以训练把左手的东西送给右手,右手的东西送给左手,将另一只手观想为他人,就这样互相布施,直到自己的舍心生起。通过再三串习,熟练到了一定的时候,我执和我所执逐渐消失,证悟一切万法皆是空性,依靠无我的智慧,现前黄金与粪便等同、虚空与手掌无别的境界,此时别人用檀香供养你或者用斧头来砍你,二者没有任何差别,也不会对其产生贪心或者嗔心。一旦达到这种境界,对自己的身体能像卑微的蔬菜一样看待,无有耽著之心,舍施身肉又有什么困难呢?10、众生感受身心苦害的来源是什么?为什么说菩萨不但没有痛苦,反而有快乐?答:众生内心的痛苦,是由于无明邪见造成;身体受到的损害,是自己前世杀生、偷盗等罪业导致的。作为菩萨,1)身体痛苦之因——罪业是没有的。因为发了大乘菩提心之后,多生累劫中行持十善,以各种方便方法来断除罪业,罪业断了以后,绝对不会产生身体的痛苦。2)菩萨也没有心的痛苦。因为他具有善巧方便的智慧,将我和我所全部观空,了达一切诸法为空性,在这样的境界中,哪里会有心的痛苦呢?3)菩萨反而有快乐:因为行持六度万行的福德力,将会感召菩萨的身体舒适;已通达诸法无有自性的智慧力,更使菩萨内心安乐。为了一切众生处于生死轮回中,慈悲为怀的菩萨怎么会有疲厌痛苦呢?正如《华严经》所言:“犹如莲花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弥勒菩萨也说:“即使处于轮回中,菩萨也绝对不会有丝毫痛苦。”上师在教言中也说:“末法时代纵然浊浪滔天,获得法乐的瑜伽士的内心也极其快乐。”菩萨逍遥自在地来去,任运自成地利益众生,一点阻碍痛苦都没有,唯有的是内心的大乐!11、懒惰有哪三种?如何断除?答:同3.12、具体解释同恶懒惰的因是什么。5答:同恶懒惰的因有三种,具体如下:1)贪图懒乐味:有些人对行持善法一点兴趣都没有,平时不愿意念咒,也不愿意闻思,只想躺在床上好好休息,贪图舒适快乐的感受。2)习卧嗜睡眠:喜欢躺卧床席,爱好睡懒觉。假如身体姿势不端正,要么靠着、要么躺着,气脉会不通畅,进而引起身心昏沉,这样之后,懒惰自然而然会生起。3)不厌轮回苦:对轮回没有厌离心,对轮回的苦好像没有感觉,所以天天睡得特别香。有了这三种因,便会屡屡生起把善法往后推的懈怠。第101课13、精进利益众生的助缘有哪六种?答:1)信解力:指对利益众生的大乘佛法具有强烈的希求心。2)坚毅力:踏踏实实、持之以恒、坚定不移地行持。3)欢喜力:对大乘佛法有不共的欢喜心。4)放舍力:在行持佛法的过程中,有时候身心疲倦或者身体生病,那就应该放松一下、休息一会儿,或者出去看看病。5)实行力:通过正知正念来取舍,然后在实际行动中去行持。6)控制力:依靠自己的智慧进行分析,令身心获得调柔自在。第102课14、若对佛法没有希求心,会导致什么过失?答:过失:1)会导致灭除过失方面不精进,从而失坏自己曾在诸佛菩萨上师前立下的“要净除自他无量罪过”之誓言。2)自己曾发誓“成就自他解脱的众多功德”,修成一个功德也需要一大劫时间,现在却毫无意义地虚耗人生,真是非常不应理。理由:自己虽已发了菩提心,但未曾对诸佛作过广大供养;没有以广大喜乐施予众生;不曾遵行如来的教法;不曾以财物受用满足贫穷者的心愿;未曾消除畏惧者心中的恐惧;也不曾使痛苦者获得安乐,今生只是令母亲饱受怀胎之苦。这些都是对佛法没有希求心所导致的。第103课15、颂词解释:佛说一切善,根本为信解,信解本则为,恒思业因果。答:“佛”是指本师释迦牟尼佛;“说”为宣说;“一切善”包括布施、持戒、安忍等六度万行,或者说胜义谛和世俗谛中一切善根;“根本为信解”即一切世出6世间的善法根本就是信解——意乐。《慧海请问经》云:“诸善之本即信解。”《文殊刹土庄严经》亦云:“诸法由缘生,住于意乐上。”信解(或意乐),就是需要“恒”,恒常,“思”思维观修,“业因果”,即业因果不虚,观修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规律。总之,我们要懂得修持世出世间一切善的根本就是深信因果,思维业果不虚的道理。16、一切善法的根本是什么?它是由什么而产生的?答:1)一切善法的根本,就是对善法的信解希求。而产生它的根本,是经常思维因果报应的道理。2)《慧海请问经》云:“诸善之本即信解。”如果没有希求心,则从根本上失去了修善法的内在主动力,没有内在推动力,那我们不可能精进修行佛法,求证菩提。3)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规律,是丝毫不虚的,这一点并不是佛陀所说的教条,而是在轮回中真实存在的。若对此生起坚定不移的信心,相续中一定会产生对佛法的信心、对解脱的信解心。倘若没有这种信解心,再怎么皈依学佛,也都是表面上的。第104课17、什么叫善恶业的特殊之果?答:善业、恶业的特殊之果,分别指转生到清净刹土、地狱中去。一、善业特殊之果1)生处殊胜:我们降生在人世间,要受很多痛苦,在住胎时,母胎臭恶狭窄,母亲不当的饮食会导致胎儿感受各种剧痛。而往生到清净刹土以后,全部是在莲花中化生,对自己及父母无害,不需要像胎生那样漫长,而且清净的莲花胎藏无有任何垢染,周围的一切妙香芬芳、悦意清凉。2)饮食殊胜:降生之后的饮食,也不像世间这样食用有漏的食物,要通过消化吸收来维持生命,而是以诸佛菩萨的大乘妙法甘露为食,使自己的身心得以润滋圆满,丝毫没有饮食缺乏或营养不足的痛苦。3)身体殊胜:我们身体有生老病死的痛苦,而转生到净刹之后,十方诸佛菩萨心间发出光芒,清净无垢的莲花自然开启,托生出花蕊上的身体庄严相好,所有的身肢刹那间全部圆满。74)生后殊胜:我们出生后,学知识要通过老师的教导,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常伴有诸多痛苦与烦恼。而清净刹土中的佛子,以自己的发愿力和诸佛菩萨的智慧加持力,恒常在如来面前闻受深广法门,身心法喜充满,随时可示现无量化身而利益无数众生。二、罪业的特殊之果:有些众生造了五无间罪、毁谤佛法等极其严重的上品罪业,以此弥天大罪所感,死后现前地狱的境相(虽然地狱是自心之显现,但在业力深重的众生面前真实存在):阎罗狱卒面目狰狞、身形恐
本文标题:入行论第2次考试题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845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