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体育锻炼对人格的影响.
体育锻炼对大学生人格发展影响的文献综述一、概述(一)关键名词的定义或界定1、体育锻炼的定义席玉宝(2004):体育锻炼是以身体练习和运动负荷为手段,以健身健美、娱乐休闲、保健康复、心理智能锻炼为活动内容,为增强体质、增进身心健康,提高和保持机体能力而进行的一类体育运动。《体育运动心理学简编》(毛志雄主编,2011):体育锻炼也称身体锻炼,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规律且重复安排的体育活动。《体育心理学》(季浏主编,2006):通常指那些有计划、有规律、重复性的,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能为目的的身体活动。一、概述2、人格的定义艾森克(1970):个人的性格、气质、智力和体格的相对稳定而持久的组织,它决定着个人适应环境的独特性。Funder(1997):个体思维、情感和行为的特异性模式,以及在这些模式之下、能够或不能够被观察到的心理机制。黄希庭(1998):人格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的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许燕(2009):人格是个体在社会生活的适应过程中,对己、对人、对事、对物做出反应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有区别他人的独特心理品质。一、概述(二)人格的相关知识1、人格的层次人格包括外在行为表现和内在心理品质。人格的内涵按照自己或他人能否观察的程度可以区分为四个不同的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言行等外在表现,无论自己还是他人都能清楚观察。而人格的“内”又可以分成三个层次,依次为内心体验、动机、生理反应,其中,内心体验与行为有着最直接关系,只有本人可以观察,动机是相对稳定的生理学属性,而生理反应是自己和他人都无法观察的。人格一部分的外显行为首先受到内部三个层次的影响,同时还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社会文化环境(大环境)和个人化环境不但会影响到三个内部的层次,而且还会直接影响到外显的行为。大环境包括国家、民族和地区等。一、概述2、常见的人格量表明尼苏达多相人格问卷(MMPI)加利福尼亚心理调查表(CPI)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卡特尔16项人格因素问卷(16PF)“大五”人格问卷(NEO)爱德华个性偏好问卷(EPPS)大学生人格问卷(UPI)中国人人格评定量表(CPAI)中国人人格量表(QZPS)注:QZPS是王登峰根据中国人的人格结构,将其分成外向型、善良、人际关系、处世态度、行事风格、情绪稳定性和智慧七个维度制定的。区别于西方的外向性、愉悦性、公正严谨性、情绪稳定性和开放性的“大五”模型。一、概述(三)有关人格的研究1、性别差异Cohn(1991):根据其对一系列研究的分析发现,女孩的人格特质的许多方面诸如自我、道德判断和同情心等的发展要明显早于男孩。肖三蓉、徐光兴(2007)研究认为,在人际交往中女生比男生更具有亲和力;内在品质方面女生比男生更诚信、重感情、以及表现出较低的利益导向,对他人更友好;在情绪稳定性方面,男生较女生的情绪控制能力更好;在个体能力和对待学习工作态度方面,男生比女生更有毅力和决断能力,表现为思路更敏捷、目标更明确。范为桥等(2008)以中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发现男生在新颖性、开拓性、领导性和多元思考四个维度上明显比女生得分高,但在多样化和人际触觉维度低于女生。男生表现出更多的自信和稳定的情感,而女生则显得更加悲观和外控。一、概述2、年龄差异Robert和Mroczek(2008)认为个体的情感稳定性以及与之关联的其他特质如自信等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强的趋势。张妙清、范为桥等(2008)研究发现,某些人格特质的性别差异存在着从青少年早期到成人阶段,随年龄的增长而趋于稳定,例如人际触觉、老实圆滑、情绪性等特质。但是,也有存在某些明显的不同。例如,亲情维度在青少年当中,随着年龄的增加,女生的得分越来越高过男生。一、概述3、其它差异(1)遗传因素Bouchard等(2001)综合性文献分析显示人格的各个因素中有50±10%可归因于遗传因素;,而遗传与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人格特质的差异。(2)文化差异杨国枢等(1990)对中国人人格结构的初步研究揭示了中国人的人格结构与西方大五人格结构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崔红、王登峰(2003)通过研究,确认了中国人的人格结构由7个维度组成,与西方的人格“大五”结构存在显著差异。(3)婚姻、职业等崔红、王登峰(2004)通过研究发现,婚姻状况、职业等也会对人格的某些特质产生因素,例如在处世态度方面,已婚者比未婚者的自信分数低。二、体育锻炼对大学生人格发展影响的综述(一)体育锻炼对人格的影响塔特菲尔德(1971)对同一年龄组参加游泳训练的男孩人格特征进行了长达5年的追踪研究,结果表明,这些男孩的人格特征发生了积极和消极的变化,即更加外向和情绪稳定,但依赖性增加。姜小立(2005)从体育自身的特点分析,认为体育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和审美观念,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成功观念和集体观念,促进其人格的发展。焦旭妮(2007)从生理和心理两个维度考虑,认为体育对青少年人格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增强其体魄,为其人格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二是青少年的性格、气质、能力、价值观和道德观处于待发展的阶段,可塑性强。体育过程对人格的培养发挥直接的作用。二、体育锻炼对大学生人格发展影响的综述邓雷、马兆富(2009)发现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的人格的影响中:体育锻炼与坚韧维度,以及与重情维度具有线性关系,表明体育锻炼对人格的坚韧和重情维度具有显著性作用。李树旺(2010)测量了体育与大学生人格发展的关系,论证了体育锻炼对大学生人格的正面影响,其主要体现在支配性、进取能力、责任心和自我控制等方面。于拓、毛志雄(2013)认为身体锻炼能够促进青少年人格之完善,参与身体锻炼的青少年人格发展更健康,或许身体锻炼对青少年人格发展具有心理效益。二、体育锻炼对大学生人格发展影响的综述(二)运动项目对人格的影响舒尔等(1977)研究发现,参与集体项目与个人项目的人格特征存在着差异,身体直接接触项目与非身体直接接触的的人格特征也不同,例如,集体项目较个人项目,更加焦虑、依赖、外向和警觉。杨云(2006)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实验后发现,健美操组的人际亲和感和自我尊重感维度均高于乒乓球组,说明不同的运动项目对人格某些特质的影响也是不同的。贾文伟(2014)通过让实验对象参加不同的运动项目,发现参与个人或双人项目的大学生人格特质优势主要体现在自我表现欲强和冲动型情感方面,而参与集体协作项目的大学生人格特质优势主要体现在极端或意外情况下的情绪稳定性和保持理智的能力方面。二、体育锻炼对大学生人格发展影响的综述(三)运动时间、频率对人格的影响韩凤芝等(2005)研究发现,随着运动次数的增多,大学生的人格特征会向外向性方向发展,紧张、焦虑程度降低,竞争力和创造性得到加强,锻炼频率的变化对大学生人格的塑造具有很大的帮助。随着运动时间的增长,人格特征内外向均值得分逐渐升高,神经质均值得分逐渐降低,不同运动时间组的大学生内外向和神经质人格维度差异非常显著,。邓雷等(2009)以大一学生为研究对象,发现从锻炼的持续时间来看,锻炼12周的人格各维度高于锻炼6周的。李琳等(2010)研究认为羽毛球运动对学生人格的影响中,12周的羽毛球运动可以明显改善预备年级学生的神经质,使其情绪稳定,易于控制。二、体育锻炼对大学生人格发展影响的综述(四)运动强度对人格的影响翟芳(2002)研究认为中强度的篮球、跆拳道更有利于认知指标成绩的提高,跑步的锻炼作用则较弱,前后成绩对比无显著性提高。篮球和跆拳道比慢跑锻炼对人格的影响更具效益,还表现为所需锻炼强度更低。邓雷、马兆富(2009)的研究表明中等强度的乒乓球运动、健美操运动对人格的积极影响优于小强度。孙海艳、颜军(2012)以大一学生为研究对象发现,中强度的健美操锻炼对人格的活跃和随和维度影响明显,活跃维度主要反映与人交往积极主动、温和自然,其对人格的影响效果优于小强度的健美操运动。二、体育锻炼对大学生人格发展影响的综述(五)技能水平对人格的影响威廉姆斯(1980)以冰球为例,研究认为国际水平与俱乐部水平在人格特征上有显著不同,但国家队水平的人格特征则与其他两组没有明显区别。王香秀(2003)的研究结果表明,体能类项目健将级运动员在人格方面表现出外向性,具有情绪稳定的特点。乐观、活跃、善交际、开朗是他们共有的人格特质,这既与遗传因素有关,也与高水平运动员长期所从事的运动项目特点有关。二、体育锻炼对青少年人格发展影响的综述小结总体上看,本课题的研究涉及:不同年龄、性别、文化背景等人群,还涉及不同运动项目、运动时间频率、运动强度和技术水平等各方面内容,以及各种自尊量表,如MMPI、EPQ、16PF、NEO、QZPS等。研究面逐步增大、完善。研究结果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人格的相关知识。人格的性别、年龄、遗传、文化背景等差异。体育锻炼与大学生人格发展的关系。主要问题1、缺少基于我国社会文化背景的,具有权威性和普及性人格量表,以及缺少运动员领域的人格测验。2、现有研究多为从心理学角度探讨体育与人格的关系,而从生理学角度进行研究的较少,后天的塑造对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但遗传因素的影响也不容忽视。3、相比体育对人格的影响而言,人格对体育影响的研究较少,比如,人格对体育竞赛的成绩,体育技能水平以及运动员的选材影响等等。4、现阶段体育锻炼对人格发展影响的研究中,实验多以有氧运动为主,而无氧运动的研究几乎空白。三、现阶段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建议四、研究建议1、例如,针对运动员量表,选择性汲取人格测验的条目,请运动员、教练员等选出与运动关联较多的形容词,让运动员描述自己的心理特征,在各个媒体选取对运动员人格的表述。2、在以后的研究中可以涉及到生理学角度,增加遗传因素与人格发展的研究。3、加强反向研究:人格对体育的影响。其研究结果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对我国体育发展有一定的指导价值。4、体育锻炼对人格发展的研究趋于向无氧运动方面涉及,例如,研究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对人格影响上的差异性。五、参考文献[1]王登峰,崔红.人格的定义及中西方差异[J].心理研究,2008,1(1):3-7[2]王登峰,崔红.人格结构的中西方差异与中国人的人格特点[J].心理科学进展,2007,15(2):196-202[3]崔红,王登峰.中国人人格结构的确认与形容词评定结果[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1(2)89-95[4]王登峰,崔红.中西方人格结构的理论和实证比较[J].北京大学学报,2003,40(5):109-119[5]范为桥,张妙青等.香港中学生人格特质的性别差异及其发展性分析[J].心理学报,2008,40(9):1002-1012[6]席玉宝.体育锻炼概念及其方法系统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1):118-120[7]马冠楠,徐阳.关于体育对人格影响的文献综述[J].体育科技,2011,32(3)[8]邓雷,马兆富.不同项目和强度的体育锻炼对大学生人格和心理应激的干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9,23(1)118-121[9]李琳,李鑫,陈薇.不同运动项目对中学生人格和自我意识的干预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36(8):68-72[10]邓雷,孙海艳,颜军.不同持续时间、运动项目和强度的身体锻炼对大学新生人格和心理压力的干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9,29(2):86-90五、参考文献[11]季浏.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2]毛志雄.体育运动心理学简编[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1[13]张力为,任未多.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进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4]许燕.人格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5]于拓,毛志雄.北京市青少年身体锻炼与自尊、人格的关系[J].体育科学,2013,33(3):49-55[16]李树旺.体育与
本文标题:体育锻炼对人格的影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85259 .html